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2.pdf

    • 资源ID:5315607       资源大小:138.4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2.pdf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度量、叠合的方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来表示线段的长短; 叙述中点的概念,熟练掌握并会运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身高比较得到线段比较的过程,感受线段的和与差也是线段的事实,发展实践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相互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叠合的方法与步骤. 难点:理解线段中点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铁丝. 学生:一根小吸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现在有两位学生,如何知道哪位高哪位矮? 由学生讨论,然后让学生口述及示范. (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 学生尝试比较学 生的身高,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 二、展开 . 1、探索 . 同桌两学生取出自带的吸管,让它们比较长短,并讨论如何比较? 由学生讨论后,老师进行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过程中的细节. ( 充分放开学生,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口述,进行自主 学习与合作交流. 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 思考:我们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能否从上面的问题中得到启发? 让学生口述过程与方法,教师演示.( 用几何画板 ) 通过学生们自己的口述及教师的演示后,理解比较线段的两种方法. 板书课题:线段的长短比较. 由学生归纳总结用叠合法进行线段比较的注意点. 2、课堂练习 . ( 1) 如图线段 MN 为已知线段,你能否用直尺及圆规准确地画出一条与MN 相等的线段 . ( 此问题能使学生再经历线段叠合的过程,从而加深用叠合法比较线段长短的印象,学 会截取线段为作图打下基础.) ( 2) 如图线段 AO 与BO相等,你有何发现? (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加以引导,得出中点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图形与相应数 量关系的等式之间建立联系,即几何语言的书写:由点O为线段 AB 的中点,可以写出AO=B O 1 2 AB .) 3、操作 . 让同桌学生演示并说出两根铁丝( 或吸管 ) 的和与差,只要学生能直观的体会和与差就可 以了 . ( 通过实验操作,能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线段的和与差还是线段的事实.) 4、例题 . 例1、已知线段 a、b,( 如图 .) 分别用叠合法和刻度尺测量两种方法比较他们的大小. 解: ( 1) 线段 a与线段 b的长度分别为2厘米和 3厘米,所以 ab. ( 2) 叠合线段 a与线段 b,线段 a的另一个端点在线段b上,所以 ab. 例2、如图,点 A、点 B、点 C三点在一直线上,请补充完整: AB+BC=( ),BC=( )( ). 解:由题意得, AB+BC=( AC ) ,BC=( AC ) ( BC). 例3、如图,点 C是线段 AB 的中点 . 如果 AB =4厘米, ( 1) 求AC 、BC的长; ( 2) 说出线段 A C、BC与线段 AB 的关系 . 解: (1) 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又 AB=4厘米所以AC、BC= 1 2 AB=2厘米 . ( 2) AC +BC=AB=4厘米 . 例4、如图, AB =6厘米,点 C是线段 AB 的中点,点 D是线段 CB的中点,那么线段AD 有 多长? 解:因为点 C是线段 AB的中点,点 D是线段 CB的中点 又AB=6厘米, 所以 AC =BC= 1 2 AB =3厘米, CD= 1 2 CB=15厘米, AD =AC+CD=45厘米 . ( 组织学生回答例1、例 2,学生板书例 3、例 4,并加以修改,用以规范学生几何语言的 书写 . 例1是线段比较法的直接运用;例2是线段和与差知识的检查,用以掌握线段的和与差 还是线段这一事实;例 3是线段中点知识的应用,并训练其几何语言的运用;例4是知识的全 面考察 . 四个例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层进中真正理解 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解题能力.) 5、巩固与延伸. ( 1) 已知三角形如图所示,要求画出AC +CB,比较 AC +CB与AB 的大小;比较 AB AC 与BC的大小 .( 用多种方法 .) ( 2) 在线段 AB上,你能找到几个点,使得线段AB 被分成两条线段的和?如果分得的两 条线段相等,这样的点有几个? ( 3) 如何找到一条绳子的中点? 解: ( 1) 度量、叠合或线段公理;度量、叠合. ( 2) 无数个;一个. ( 3) 两个端点重合( 即将绳子对折). ( 本练习是对本课知识的检查. 第( 1) 题是线段比较的两种方法运用;第( 2) 、( 3) 题是线 段和与差知识及中点知识的灵活运用,可以加深学生印象,发散学生的思维. 由小组讨论后, 推荐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进行修正,使得大家共同提高.) 三、课堂小结. 1、掌握线段比较的两种方法,重点是叠合法 . 掌握线段中点的概念及其几何语言, 了解 线段的和与差 . 2、这堂课主要采用类比的思想进行探索性学习. ( 课堂小结不仅仅是知识点的重现,更是将知识点条理化、 系统化的过程 . 采用学生总结, 师生补充完成的形式,使学生体会到受尊重的感觉,可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 中结束新课 .) 四、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 141页的练习 3、4和教材 142页的习题 4. 3的1、题 .

    注意事项

    本文(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2.pdf)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