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YD 5039 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docx

    • 资源ID:545245       资源大小:53.79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YD 5039 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docx

    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50392009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ProvisionalSpecificationsonEnvironmentProtectionforEngineeringConstructionofTelecommunications2009-02-26发布2009-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ProvisionalSpecificationsonEnvironmentProtectionforEngineeringConstructionofTelecommunicationsYD50

    2、392009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施行日期:2009年5月1日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北京关于发布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等17项通信建设规定的通知工信部通2009)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各相关单位:现将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等17项通信建设规定发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各标准名称、编号如下:一、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编号为YD50392009,原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规定(编号:YD50391997)同时废止;二、电信客

    3、服呼叫中心工程设计规范,编号为YD/T51632009;三、电信客服呼叫中心工程验收规范,编号为YD/T51642009;四、本地网光缆波分复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编号为YD51662009;五、本地网光缆波分复用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编号为YDZT51762009;六、通信用柴油发电机组消噪音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编号为YD51672009;七、移动WAP网关工程设计规范,编号为YD/T51682009;八、移动WAP网关工程验收规范,编号为YD/T51692009;九、个性化回铃音平台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编号为YD/T51702009;十、个性化回铃音平台工程验收暂行规定,编号为YD/T5171200

    4、9;十一、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编号为YD5175-2009;十二、互联网网络安全设计暂行规定,编号为YD51772009;十三、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编号为YD51782009;十四、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验收规范,编号为YD65179-2009;十五、移动通信直放站工程验收规范,编号为YD/T5180-2009;十六、宽带IP城域网工程验收暂行规定,编号为YD/T51812009;十七、第三代移动通信基站设计暂行规定,编号为YD/T51822009O以上规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联系电话:010-62285938,网址:)。中华

    5、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二OO九年二月二十六日本规定是根据原信息产业部“关于安排2007年通信工程建设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信部规函2007176号)的要求,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YD50391997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规定的基础上修订的。本规定主要针对通信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营中对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制定的相关内容,通信局(站)内部的环境要求应按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和YD/T17122007中小型电信机房环境要求执行。本暂行规定不适用于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本规定中黑体字标注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规定在使用过

    6、程中,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内容,请与部通信发展司联系,并将补充或修改意见寄部通信发展司(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13号,邮编:100804)O原主编单位:原邮电部设计院修订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华京马为民陈强修订参编单位: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主要参加人:曾沂粲目次1总则12 名词和术语23 电磁辐射保护53.1 电磁辐射限值53.2 电磁辐射强度计算53.3 电磁辐射防护措施94生态环境保护H5噪声控制146废旧物品回收及处置15附录A本规定的用词说明16附录B通信建设项目相关环境保护标准178.1 电磁辐射防护限值178.2 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安全要求18附录C电

    7、磁辐射强度计算20附录D常用的通信频段24附录E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验收27E.1环境影响评价27E.2环境保护工作流程30E.3环境保护监督及责任31E.4环境保护验收31条文说明331.0.1本暂行规定适用于新建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改建、扩建项目可参照执行。1.0.2通信工程建设项目除应执行本规定外,还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1.0.3对于产生环境污染的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建设计划,并执行“三同时制度”,即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1.0.4建设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理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危害。1.0.5通信工

    8、程建设项目应注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植被、水源、海洋环境、特殊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自然和城市景观。1.0.6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应优先采用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1.0.7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通信工程项目时,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范围,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对评价结论负责。3电磁辐射保护3.1电磁辐射限值3.1.1无线通信局(站)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的电磁辐射防护限值,应符合GB870219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相关要求(见

    9、附录B.1)。3. 1.2单项无线通信系统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的电磁辐射评估限值应满足下列要求:1 .对于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审批的大型项目,可取场强防护限值的勺=或功率密度防护限值的1/2;2 .对于其他项目,可取场强防护限值的3或功率密度防护限5值的1/5。3.1.3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同频段或不同制式的无线通信局(站)应按不同的单项考虑。3.1.4无线通信局(站)内的微波(300MHz-300GHZ)和超短波(30300MHZ)通信设备正常工作时,各工作位置值机操作人员所处环境和区域的电磁辐射安全限值,应符合GB126381990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安全要求的相关要求(见附录B2)o3

    10、2电磁辐射强度计算3.2.1 无线通信局(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宜按以下基本步骤进行预测计算:1 .了解电磁辐射体的位置、发射频率(见附录D)和发射功率等信息;2 .确定电磁辐射体是否可免于管理,是否需要做电磁辐射影响评估;3 .如果需要评估,应先明确电磁辐射防护限值、评估限值和评估范围;4 .进行电磁辐射强度预测计算或现场测量,划定公众辐射安全区、职业辐射安全区和电磁辐射超标区边界。3.2.2 下列电磁辐射体可免于管理:1 .输出功率小于或等于15W的移动式无线电通信设备(如陆上、海上移动通信设备以及步话机等)。2 .向没有屏蔽的空间辐射、且等效辐射功率小于表3.2.2中数值的辐射体。表

    11、3.22可豁免的电磁醐体的等斓射功率频率范围(MHZ)等效辐射功率(W)0.1-33003-300001003.2.3 对于不满足第3.2.2条所列的电磁辐射体,其电磁辐射计算范围可按下列要求确定:1 .大中型固定卫星地球站上行站以天线为中心,在天线辐射主瓣方向、半功率角范围内500m;2 .干线微波站以天线为中心,在天线辐射主瓣方向、半功率角范围内100m;3 .移动通信基站(含站内微波传输设备)定向发射天线:以发射天线为中心,在天线辐射主瓣方向、半功率角范围内50m;全向发射天线:以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50m范围内。3.2.4 在电磁辐射计算范围内,应对人体可能暴露在电磁辐射下的场所,特别

    12、是电磁辐射敏感建筑物进行评估,评估后应划分三个区域:公众辐射安全区、职业辐射安全区和电磁辐射超标区,可按图3.2.4执行。图3.2.4三个电磁辐射区域划分示例3.2.5 对于单项无线通信系统,在观测点处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可参照附录C给出的方法预测计算。1 .判断无线通信系统在观测点处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是否超标,应按公式2.5T)测算。V-Ai-V(3.2.5-1)jB八LP式中:A;在第j频段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B,Lp对应于j频段的电磁辐射评估限值。1)在0.1MHZS长30MHzBt,式2.5T)中的场量应为电场强度(E);2)在30MHzf300GHZ时,上式中的场量应为功率密度(三)。

    13、2 .判断观测点处的综合电磁辐射强度是否超标,应按公式2.5-2)测算。VA+Aj,y2,5-2)fBj.1.F3.3电磁辐射防护措施3. 3.1对于电磁辐射超过限值的区域,可采取调整无线通信局(站)站址的措施:L移动通信基站选址宜避开电磁辐射敏感建筑物。在无法避开时,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射天线水平方向30m范围内,不应有高于发射天线的电磁敏感建筑物;2 .在居民楼上设立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应尽可能建在楼顶较高的构筑物上(如楼梯间)或专设的天线塔上;3 .在移动通信基站选址时,应避开电磁环境背景值超标的地区。超标区域较大无法避开时,应向环保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进行协调;4 .卫星地球站的站址应保证天线工

    14、作范围避开人口密集的城镇和村庄,天线正前方的地势应开阔,天线前方净空区内不应有建筑物,符合图3.3.IT要求。注:H-一天线高度(m);D天线直径(m);d-离开天线的水平距离(m);0管形波束保护角:天线工作频段4/6GHz,025。;天线工作频段1114GHz,10oo图3.3.卫星地球站天线前方净空区要求4. O.22通信设备的清洗,应使用对人体无毒无害溶剂,且不得含有全氯氟燃、全澳氟燃、四氯化碳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ODS)。4. 0.23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地区,不得新建燃煤锅炉;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无供热管网地区应使用天然气、电或其他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锅炉。5噪声控制5. 0.1

    15、通信建设项目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的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GB1252319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规定,并符合当地环保部门的相关要求。5. 0.2位于城市范围内和乡村居民区的通信设施,向周围环境排放噪声,应符合GB3094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相关规定,按表5.0.2执行。表50.2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等效声级LadB(八)类别昼间夜间适用区域05040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15545适用于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区参照)26050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6555适用于工业区47060适用于交通干线两侧区域注:1)位于瞬B和乡村的疗养区、

    16、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按严于(麋标准5dB执行。2)夜间突发噪声不得超过相应标准值15dBo5.0.3必须保持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施正常使用;拆除或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应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6废旧物品回收及处置6.0.1通信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施工单位应及时清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并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处置。6.0.2依法被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该产品的生产、销售、或进口企业对该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使用单位应做好及时督促、协助收集和临时贮存、保管。6.0.3严禁向江河、湖泊、

    17、运河、渠道、水库及其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倾倒、堆放固体废弃物。6.0.4废旧电池、废矿物油、含汞废日光灯管等毒性大、不宜用通用方法进行管理和处置的特殊危险废物,应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妥善贮存、安全处置。6.0.5应使用低耗、高能、低污染的电池产品,限制含镉、铅等有害元素的电池在有关通信工程中的使用。通信终端产品应使用氢镇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可充电电池替代镉镁电池;不得使用汞含量大于0.0001%的锌镒及碱性锌镒电池和糊式电池等一次性电池。6.0.6通信用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处理,应执行国家通信产品环保相关标准。6.0.7废铅酸蓄电池的包装、运输、储存及回收,应执行国家通信产品环保相关标准。6.

    18、0.8废旧通信记录媒体的回收处理,应执行国家通信产品环保相关标准。6.0.9废旧通信网络设备的回收处理,应执行国家通信产品环保相关标准。6.0.10废旧电信终端设备的回收处理,应执行国家通信产品环保相关标准。3)在平均功率密度大于25Wcm2或每日剂量超过400WhCm2环境中暴露时,必须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如戴微波护目镜,穿微波护身衣,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较高营养保证)。4)容许暴露的平均功率密度上限为4mWcm2oB.2.2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安全要求L脉冲波1)每日8h连续暴露时,容许平均电场强度为10Vmo2)容许暴露的平均电场强度上限为90Vmo2.连续波1)每日8h连续暴露时,容许平均

    19、电场强度为14Vmo2)容许暴露的平均电场强度上限为123Vmo附录C电磁辐射强度计算本附录介绍电磁辐射强度的预测计算方法,包括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参照的主要标准有GB917519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和HJ/T10.2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一一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目前我国的无线通信频率范围见附录DoC.0.1电磁场区域划分1 .感应近场区观测点到天线的距离r在如下范围内的区域:r(m)(C.0.1-1)式中:入电磁波的波长(m)。2 .辐射近场区观测点到天线的距离r在如下范围内的区域:*r孚(m)(C.0.1-2)式中:D天线的长度(m)。3.远场区观测点到天线的距离r在如下范围内

    20、的区域:r铝m)(C.0.1-3)C.0.2预测计算模型1.近场区射频近场区的电磁场分布较复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式中:自由空间的波阻抗,377()o2)单辐射体多载频设单辐射体有N个载频,每个载频在观测点处产生的功率密度为S,则产生的总功率密度为:S=2S(Wcm2)(C.0.2-6)=.1如果N个载频的发射功率相同,式(C.0.2-6)可简化为:S=N-S;(W/cm2)(C.0.2-7)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综合值仍按公式(C.0.2-4)和(C.0.2-5)计算。E.1.6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下列内容:1 .建设项目概况;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3 .建设项

    21、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5 .清洁生产;6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7 .风险评价;8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9 .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10 .公众意见调查;IL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E.1.7按照国家规定应当征求公众意见的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应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编制公众参与篇章。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建设单位(或委托其他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公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征求项目所在地周围单位和居民的意见:1 .在环境影响评价开始阶段:应公告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概要、建设单位、环评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等信息。2 .在环境影

    22、响评价进行阶段:应公告建设项目情况简述、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等内容,向公众提供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 .在环境影响评价申报阶段:应将项目环境信息公开过程作为公众参与篇章的一部分写入报告书。E.1.8公开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可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1 .在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公共媒体上发布公告;2 .公开免费发放包含有关公告信息的印刷品;3 .其他便利公众知情的信息公告方式。E.1.9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议书中,应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等有关资料,对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ProvisionalS

    23、pecificationsonEnvironmentProtectionforEngineeringConstructionofTelecommunicationsYD50392009条文说明目次1总贝!)373电磁辐射保护384生态环境保护426废旧物品回收及处置43本暂行规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而制定的。目的是减少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确保通信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次修订对原标准更改较大,其中修改和增补的条文主要根据目前通信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将现行国家环保法律、

    24、法规、部门规章及环保标准中相关条文进行全面地整理归纳,便于通信行业相关工作人员参照执行。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相关条款,参照了原信息产业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工作组的实验研究成果及现有环评工作经验,并按照两部、局协调会的精神编写。3电磁辐射保护3.1.1我国目前有多个与电磁辐射限值相关的国标,分别由国家环保局、卫生部和原机电部等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制定和发布的。主要包括: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9175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1263D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安全要求、GB104319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10437-89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GB16

    25、20396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这些标准规定的电磁照射限值不同,测量方法也不一致,并与目前主流的国际标准相差较大,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移动通信产业的需要。目前国际上有两大主流标准,一个是ICNIRP标准,它是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TheInternationalCommissionforNon-IonizingRadiationProteCtion,ICNIRP)发布的标准,主要使用范围在欧洲、澳大利亚、新加坡、巴西、以色列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另一个标准是美国的IEEE标准(也准备采用ICNlRP标准),主要使用范围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等。另外,欧洲

    26、的意大利、卢森堡、瑞士和比利时等使用了比IC-NIRP严格的标准;俄罗斯名义上使用的是前苏联的标准,比我国的国标还要严格,但是由于它使用的基站设备多来自欧洲,所以实际上它也是采用欧洲的体制,自己的标准并没有认真执行。表3.1jTa织和国家的公众照射限值标准国家或组织名称900MHZ移动通信频段(pWcm2)1800MHZ移动通信频段(W/cm2)中国(GB8702-88)4040国际非电离辐射委员会(1998)450900欧盟450900欧洲电子技术标准委员会450900美国IEEE(2005)6001000美国FCC6001000日本邮政省电信技术委员会6001000澳大利亚200200前苏

    27、联(连续照射)198410101998年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lRP)发布了0300GHz电磁场安全限值导则,这一导则目前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纳为电磁照射的安全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支持采用ICNlRP导则规定的安全限值,并积极着手电磁照射标准的协调工作,希望全球采用统一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其中,欧洲先后出台了EN50361、EN50383等针对无线通信终端和基站的照射基础测试标准,这些标准均采用ICNIRP导则作为限值要求;2005年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也对IEEEStdC95.1进行了修订,并准备采用与ICNlRP相同的限值,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l)等

    28、同采用该标准。目前各国电磁照射的安全标准存在着巨大差异,其原因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用全身平均比吸收率(SAR)为基础所制订的标准,主要是依据热效应的实验研究结果。而有少数标准试图考虑电磁波照射人体时的非热效应。而非热效应的研究是以人群的医学检查及动物实验结果作为依据。虽然在受电磁波照射的人群中,存在着疲劳、头痛等神经衰弱的表现,以及血压偏低、波动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但这些都是非特异性的指标,且这些症状与照射时间、照射强度之间也缺乏明显的相关性。因而,要评价射频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和可能的健康危害,以目前人们的知识水平,还提不出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标准。根据目前通信建设发展需要,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结

    29、合国内实际情况,参考主流国际标准,重新制定统一的环境电磁辐射限值的国家标准,为各行业环保工作的推进奠定基础。鉴于该标准属于国家基础性标准,影响面较大,需要国内各行业协调,在短时间出台的难度较大。因此,本规定目前暂按现行标准执行。另外,在评估、实测已开通的无线通信局(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影响时,应考虑背景电磁辐射以及其他系统产生的电磁辐射影响,在观测点处的综合电磁辐射防护限值应满足标准GB870219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要求。3. 1.2、3.1.3电磁辐射评估限值取定依据为中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10.3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一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单项通信系统的划分可参照

    30、附录D的不同业务系统进行划分。对于CDMA800MHZ、GSM900MHzGSM1800MHZ移动通信基站,及不同运营商的移动通信基站应被视为不同的单项系统。4. 2.7关于执行国家环保总局与原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的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中几个问题的说明:1 .适用范围:该方法适用于超过GB870219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规定豁免水平,工作频率在110MHZ40GHZ的移动通信射频发射基站、直放站和固定终端站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但不适用于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2 .测量数值:被测点的环境电磁辐射数值,应以该方法所规定频率范围内的非选频测量值为准。而对达到或超过限值的测量点,还应

    31、使用选频辐射测量仪,分别对带内特定的频谱分量进行测试,以区分不同发射源的贡献量。3 .测量点选择:1)选点范围:距发射天线50m以内,重点是30m以内的保护目标。2)测量点数量:根据辐射强度、保护目标和地形环境,可选择一个或多个测量点。当辐射强、保护目标多,地形环境复杂应适当增加测量点,反之可减少测量点。3)测量点位置:A.当地形环境简单、无明显保护目标时,测量点应选在公众可到达的距发射天线最近处,基站使用定向天线时测量点应位于天线主瓣方向。B.当地形环境复杂、有明显保护目标时,除可按上款原则选择测量点外,还应对保护目标所处位置适当增设测量点。C.对位于楼顶平台、架设高度较低的天线,如人员一般不常到达,可将测量点选在达标区域边界,并对超标区域作出标记、给予警示。D.室内测量点一般选在室内中央,距电器设备距离应超过1m;位于窗口和凉台的测量点,应在墙体内侧,不宜伸出楼外。E.有特殊需要的基站,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测量点,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6废旧物品回收及处置6.0.2”依法被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该产品的生产、销售或进口企业对该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的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法(草案)中均有相同条款,但目前国家还未正式出台相关强制回收目录。


    注意事项

    本文(YD 5039 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