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PPT课件.ppt

    • 资源ID:56863       资源大小:10.71M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PPT课件.ppt

    1、1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2一、定义定义 n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由于幽门环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机械性幽门梗阻,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之一。3对该病认识的历史过程n18871887年年 Hirshsprung 首次详细描述了该病的病理改变及临床特征。n18891889年年 Lobker 首次行胃肠吻合术治疗该病,但术后死亡率高达50。n19071907年、年、19121912年年 Fredet、Ramstedt 相继创建幽门环肌切开术,效果 良好,沿用至今。n目前目前 死亡率已降至1以下。

    2、4二、发病率发病率 n欧美发病率很高,有报道300900个活婴中有一例。n我国发病率较低,大约3000个新生儿中有一例。n男性远较女性发病率高,约占90以上,教材中男女之比为4:1。n多见于正常足月产儿,早产儿少见。5三、病因病因说法很多,尚无定论,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n1 1先天性先天性:在胚胎期第一月末、第二月初,幽门发育过程中肌肉发育过度,致使幽门肌肥厚而引起梗阻。n2 2神经异常学说神经异常学说:近年来发现该病的幽门肥厚层神经丛和神经节细胞有明显改变,故有人认为肌间神经丛发育不全是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基本病因。6n3 3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少数病例有家族史。可发生于同胞兄弟或孪生子,有报道一个

    3、家庭中同胞兄妹4人和祖孙三代先后发病。很多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n4 4内分泌激素内分泌激素:有研究发现该病患儿的血清胃泌素、前列腺素E2和F2明显增高,而术后均明显下降,提示此两种内分泌激素可能是幽门狭窄的致病因素。7n5 5病病毒毒感感染染:本病发病率有季节性高峰,以春秋两季多见,有实验表明可能与巨细胞病毒感染(CMV)有关。n6 6药药物物:有报道某些药物如红霉素、阿霉素可致幽门狭窄。8四、病理病理 n1 1主主要要病病理理改改变变:幽门壁各各层层组组织织均肥肥厚厚增增大大,而以环环肌肌为主,可达0.40.6cm(外纵、中环、内斜),幽门比正常明显增大,幽门管狭窄幽门管狭窄。n2

    4、 2大大体体形形态态:幽门部外形似橄橄榄榄状状,表面光滑,粉红色或苍白色;质地硬硬如如软软骨骨,有弹性有弹性;n大小:幽门管长约22.5cm,前后径约1.31.8cm肌层厚约0.40.6cm。9 肥厚的肌层在胃胃端端分分界界不不明明显显,逐渐移行缓慢增厚,而在十十二二指指肠肠端端突突然然终终止止,分分界界明明确确。故术中在分离十二指肠端肌层时千万小心勿损伤粘膜。n3 3镜下改变镜下改变:粘膜充血水肿,肌层肥厚,肌纤维排列紊乱。10五、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n1呕呕吐吐:是本病最主要、最突出的早期症状。n发生时间:多在出出生生后后2 23 3周周出出现现,少数在生后即有或延迟至78周,发生早晚与幽门

    5、肌层增厚程度有关。n特点:有有规规律律,很典型。呈进进行行性性加加重重的无无胆胆汁汁性性呕吐,吐后觅食欲强。11n早期为食奶后溢奶,渐发展为频繁的喷喷射射状状呕呕吐吐,由于胃逐渐扩张,奶在胃内潴留的时间延长,呕吐次数减少,但吐出量增多,呕吐物为胃液,含含奶奶瓣瓣,有有酸酸味味,不含胆汁不含胆汁。n严重者由于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呕吐物中可带血。12n2 2腹部检查:腹部检查:n上腹膨隆,下腹平坦,95的患儿在吃奶时或饱食后可见胃胃蠕蠕动动波波,自左肋缘下移行至剑突右侧后消失。n右右上上腹腹触及橄橄榄榄状状肿肿块块(肥厚的幽门)是本病的特有体征特有体征。13n患儿熟睡、吃奶或空腹时易触

    6、及,但有时触不到。触诊时站在患儿右侧,在右上腹肋下腹直肌外缘处,用中指指端轻轻向深部按摩,可触到橄榄形质地较坚硬的幽门肿块。14n3 3全身表现全身表现:由于奶和水摄入不足,病儿体重初期不增,以后迅速下降,营养不良,脱水,明显消瘦,呈“小老人”貌。低钾低氯性碱中毒、低钙,喉痉挛及手足抽搐。如不治疗,则衰竭而死。n4 4个别病例伴有黄疸黄疸:特点是血清非结合胆红素(间胆)明显增高,无溶血现象,手术解除梗阻后,黄疸迅速消退。15 黄疸发生机制仍不清楚,有人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胃扩张致腹压增高,使门静脉和腔静脉受压,血流量减少,致肝动脉血流代偿性增加,使未经处理的间接胆红素重回血循环。(2)由

    7、于肝脏尿(核)甙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降低,使胆红素结合率下降所致。161718六、诊断诊断 根据典型的呕吐病史及腹部体征(橄榄状肿块)可确诊。但有时摸不到肿块,需进行辅助检查:n1B B超超:幽门肌增厚,肌层厚度4mm;幽门管延长,长度16mm;直径14mm。19n2X X线钡餐线钡餐(稀钡):幽门管细长,幽门通过受阻,幽门口呈鸟嘴状鸟嘴状或线状线状改变,胃排空明显延迟。n正常口服钡剂后立即或数分钟后可通过幽门,2.53小时排空。幽门狭窄时1520分钟无钡剂通过幽门,610小时胃仍不能排空,甚至24小时后腹透仍可见胃内有大量钡剂残留。2021222324七、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n1 1幽幽

    8、门门痉痉挛挛:出生后即出现呕吐,呕吐无规律,呈间歇性,很少见到胃蠕动波,腹部无肿块,全身情况良好,应用解痉剂有效。用1:500010000阿托品液,喂奶前1520分钟滴服。n2 2喂喂养养不不当当:多发于第一胎,吃奶时过急过快,或用奶瓶喂时倾斜度过大吸入气体,造成呕吐。吃奶后抱直拍背,排出胃内气体,即可避免。25n3 3幽幽门门前前瓣瓣膜膜:胃窦至幽门处粘膜形成皱襞,致幽门完全或不完全阻塞,患儿呕吐,但钡餐无鸟嘴征。n4 4小肠梗阻小肠梗阻:呕吐物含胆汁。n5 5胃胃扭扭转转(新生儿叫胃胃折折叠叠):出生后溢奶或呕吐,喂奶后或移动病儿时呕吐明显。钡餐可见胃大弯在上、小弯在下,双胃泡征。喂奶后保

    9、持原位,半小时或一小时后放平,一般34月后症状自然减轻或消失。26n6 6其它其它:肠旋转不良(复杂畸形)、食管裂孔疝、胃食管返流、胃肠炎、感染、颅内高压均可引起呕吐,但有各自的表现,钡餐可协助鉴别。27八、治疗治疗 手术治疗幽门环肌切开术 n1 1术前准备术前准备:(1)纠正水电、酸碱失衡。(2)低钙者注意补钙,以免发生喉痉 挛。(3)营养不良者输血浆或全血支持治疗。(4)置胃管,钡餐后应用温盐水洗胃。(5)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8n2 2手术手术:开腹或用腹腔镜n麻醉:氯氨酮静脉麻醉。n切口:右上腹横切口、右肋缘下斜切口、或脐上半环形切口。n方法:进腹后提出幽门肿块,以拇指、食指固定幽门两

    10、端,于无血管区纵行切开浆膜及浅层肌纤维,切口应超过胃端12mm,不要超过十二指肠端,在十二指肠端仅切开浆膜层即可,防止损伤十二指肠粘膜。29用Benson钳或蚊式钳钝性分离幽门肌至粘膜下层,使粘膜完全膨出。将胃内气体挤入十二指肠,检查粘膜有无损伤。如损伤需用幽门肌瓣膜修补或大网膜覆盖缝合,或缝合切口肌层,于别处再行切开。3031323334353637n3 3术后术后:补液,继续纠正水电紊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清醒后可拔除胃管,12小时后饮糖水,24小时后半量奶,48小时后可进全量奶,少量多次。如粘膜损伤,需禁食、胃肠减压23天。38九、预后预后n手术死亡率在1以下,预后好。39谢谢!谢谢!40


    注意事项

    本文(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奥沙丽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