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城乡管理“十五五”规划.docx

    • 资源ID:585376       资源大小:43.27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城乡管理“十五五”规划.docx

    1、城乡管理“十五五”规划“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实现转型出雏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再现“锦绣城”盛景的关键期。在系统总结“十四五”时期城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找准战略定位,研判发展机遇,分析困难挑战,明确奋斗目标,抓好重点环节,做精做细城乡管理,创新城乡管理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城乡管理行业运行保障水平,为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奠定基础。一、规划基础(一)“十四五”成就“十四五”期间,我区对标新时期、新部署、新要求,认真研判城管工作发展的方向和策略,超前谋划

    2、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完善综合执法等方面狠下功夫,城市功能与品质不断提高,城市环境与秩序不断改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形象与魅力不断彰显,特别是随着“二青会”的成功举办,“城市会客厅”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L党建引领全局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以“城乡市容环境靓丽整洁、城乡执法诚信廉洁、垃圾收运清理净洁”为目标,创建了“靓洁诚洁.清洁”支部品牌,积极践行“眼睛看到的范围就有城管的责任,脚步走到的地方就有城管的身影”诺言,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城乡管理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城乡管理

    3、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城乡管理成果,为精细化管理注入“城管动力”。荣获多次表彰和荣誉称号,如:区城乡管理局于2019年12月被区委组织部授予“标杆党支部”荣誉称号、2025年4月被市园林局评为“2019年度园林绿化优秀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19-2025年市级文明单位”和“2019、2025年度市级双拥先进单位”等,环卫清运队于2019年4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模范集体”荣誉称号等,实现了“党建+城乡管理”的融合、促进和提升。2 .市政服务量质齐升多水共治、优化供排水体系建设。协调供水集团公司集中对新城片区的供水进行优化,移交新城水厂1座,实现了新城片区自来水管网全覆盖,惠及群众3万余

    4、人;对管辖范围内道路、雨污水实行常态化巡查,清掏贞观街、乾阳街、政府周边等雨、污水井6300座(次),维修更换井具、雨篦644套;同时,在清水河上游、龙山大街泵站等安装围栏,加强防汛抢险工作。不断提高全区供热服务保障水平。2016年,积极对接供热公司,将区供热融入城市集中供暖系统,新增供热面积约300万平方米;2017年以来,建设应急调峰热源厂2个(晋祠、姚村各1个)、换热站13个,铺设主管网15.4公里,同时完成配套二次管网改造,惠及群众10万余人。消除居民用户室内燃气安全隐患。为全区19281户“煤改气”用户投保燃气事故险,完成27100余户居民实施管道燃气自有设施升级改造及汇豪澜湾、印象

    5、晋阳湖、天泉小区、崇文苑等7个小区2500余户居民实施天然气置换;联合第三方燃气安全技术咨询服务公司及燃气公司,集中力量对全区燃气领域瓶装液化气、南峪、五府营点供站、47个农村“煤改气”村庄及占压燃气管线等隐患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排查整治,累计检查农村“煤改气”用户1622户,发现安全隐患1536处,及时整改,整改率100%;发放燃气安全常识及使用手册5万余册,为人民群众筑牢安全屏障、撑起生命绿荫,确保了城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完成亮化工程。完成全区52条道路亮化工程,安装路灯5300余盏,对管辖范围新城路灯进行常态维护,按季节进行路灯时限调整、更换,点亮居民幸福生活。积极推进公厕革命。累计新建

    6、改建公厕46座,将52个党政机关单位180多个内部厕所及74家沿街单位厕所免费对外开放,缓解重点区域公厕少、如厕难的问题;建设完善母婴室功能,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等公益宣传版面,打造“一厕一景”厕所文化,由内至外改善公厕环境。3 .垃圾分类成效显著围绕“4+2”垃圾分类模式,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区90个党政机关、64个居民小区和11个村庄展开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打造义井、街办两个整建制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义井佳园、新城小区、晋阳公寓3个垃圾分类样板小区,配备垃圾分类容器6536个、分类亭189个,配置垃圾运输车辆109辆,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提升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和投

    7、放精准率。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垃圾转运处置能力。建成晋祠、晋阳湖2座垃圾转运站及区大件垃圾分拣中心,总转运能力360吨;将义井南三巷、新城、金胜和转运站改造为分类转运站,扩大垃圾站分类存储功能。建设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在新城小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宣教基地”,在全市率先建设街办和姚村镇“垃圾分类艺术馆”,中央电视台、电视台、电视台和新华网对“垃圾分类艺术馆”连续报道宣传。4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民生保障取得实效。积极推进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小区项目建设,对金胜镇西峪村、姚村镇坛挞村、槐树村、杏坪村、黄楼枣坪等5个自然村实施搬迁安置,总安置户数685户,安置人口1696人,总建筑面积7.57

    8、万平方米;结合文明城市创建,高点规划、高位指导、高质推进82个老旧小区和91条背街小巷整治,打造新城社区、义井佳园、贤富苑小区等31个示范点,实施楼体保温35万余平方米,粉刷墙面274万平方米,维修道路60万余平方米,施划停车位4400余个,整理线缆30余万米。市容市貌整洁有序。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了“两下两拆两进”、占道经营、垃圾清零、爱国卫生季、“三清五治”及露天烧烤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4300家,签订率、责任牌悬挂率均达100%,并形成完整的考核奖惩制度;强力推进西中环南延两侧15公里建筑风貌专项整治;清理河渠沟壑、高速沿线、城市绿地等卫生

    9、死角、积存垃圾196700余吨,清除小广告15976块,拆除第五立面、LED电子屏、道旗、软体条幅等违规广告7780处3万余平方米,高标准打造了西中环、南中环、晋阳大道、新晋祠路周边等示范街,在市“广告下墙”完成目标任务中排名首位;根据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规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处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1200余起,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做到遵纪守法、文明守礼;加强文明交通综合治理工作,累计维修道路4.5万平方米,施划标线115397.6平方米,施划出租车停车位、自行车停放点2502个,安装智能抓拍系统、道路信号灯62套。生态环境明显提升。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扬尘治理水平,通过完善

    10、施工工地业主、监理、施工三方共同负责的工地扬尘治理责任体系,对辖区内61家施工工地扬尘治理情况进行全方位动态监管,督促施工方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严格落实渣土车辆审批制度,按照“五化”标准要求,发挥好307国道小牛线路口、新晋祠路东关路口、晋阳大道化肥厂段、董茹段24小时联合路检点的作用,实施多部门联合检查,对无证拉运、不按规定时间路线行驶、不密闭运输、带泥上路、沿途抛撒、尾气超标排放的渣土车辆,依法予以查处,并追溯上游业主单位责任;严格按照“一吸二冲三洗四收五扫”的作业模式强化道路清扫保洁,在做好人工全面普扫、中午补扫、全天候保洁的同时,每日出动洒水、喷雾、清扫车辆等600余台次,增加全区

    11、五纵十二横”等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清洗、喷雾洒水等抑尘作业的频次,全区机扫冲洗道路65条、500余万平方米,机扫冲洗率达93%;全力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建设应急处理站4座,封堵排污口189个,铺设各类管道4.85公里,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87个,确保了河道沿线环境干净整洁;为严防裸地扬尘,杜绝泥土上路,以西边山区第一山脊线以东为界限,通过绿网苫盖、绿化、硬化等方式对区域内裸露地面开展综合整治,共整治裸露地面超150万平方米,着力解决“因裸致脏、致乱、致扬尘”问题。5 .园林绿化提质增效紧紧围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目标,积极开展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扎实推进“五城联创”工作,实现园林绿化3大指标稳步提升,绿

    12、化覆盖面积3376.77公顷,绿化覆盖率49.6%;园林绿地面积3097.64公顷,绿地率45.5%;公园绿地面积936.2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8.57平方米。重点工程方面,持续加大公园建设力度,推动新建了昌宁公园、体育公园和西寨公园等3座公园;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完成康兴路、花塔、闫冶线等25个游园、25个街头绿地建设及乾阳街、景福北路等20条林荫路改造任务;积极培养阳光汾河湾小区、晋阳公寓等5个省级园林式单位(居住区)及丽泽花苑、兰亭御湖城等25个市级园林式单位(居住区)。专业绿化方面,从缺株补植、植物修剪、病虫害防治、卫生保洁等方面入手,稳步开展园林绿化日常养护

    13、管理,累计保护名木古树110株。鲜花摆放方面,根据打造“玫瑰之城、浪漫之都”工作要求,紧密结合本区特色和风格,实施“锦绣绿化彩化财化”工程,完成6.5万平方米月季栽植工作,对政府广场、新晋祠路、健康南北街、晋阳大道等区域摆放鲜花210万余盆,建设花团一景、晋悦晋美、山林花海的宜居城区。6 .完成重点保障任务本着早准备、细部署、高标准、精运作的指导思想,通过制定保障方案预案、成立保障工作领导组、召开专项会议、分段巡逻值守、更换车辆设备、维修更换破损设施、开展绿化美化建设及市容市貌突击整治等举措,从软、硬两个方面不断强化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锻造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城管保障铁军。圆

    14、满完成“二青会”保障、全国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现场会及2025中国O人工智能大会等各项重点保障任务。7 .改革事项顺利推进为进一步提升环卫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以义井街办和金胜镇为试点稳步推进环卫社会化购买服务改革。2025年6月1日,中标企业北控城市集团公司正式进场作业,稳妥有序完成590名环卫工人的过渡交接工作。根据省、市关于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求,完成城乡管理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统一更换工作;按照执法体制改革标准,成立了城乡管理保障大队,配备完善人员队伍,更新更换9辆执法车辆,深入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实施“721”工作法,配置执法记录仪30台,数码相机9台,推行

    15、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责任明晰、关系协调、运转有效、监督有力的城管执法制度体系。(二)存在问题“十四五”期间,区在城乡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的城乡管理工作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仍有差距。难点死角依然存在。近年来,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通过采取“常态化管理+集中整治”模式,城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乡宜居品质不断提升,但常态长效管理尚有不足,一些难点死角依然存在。例如,小街巷和城乡结合部出店、占道经营等回潮和反弹现象屡禁不止;背街小巷、无人管理楼院“脏乱差”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根治,垃圾桶表面脏

    16、污破损、私搭乱建等乱象时有发生。随着区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对人居环境改善和城乡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基础设施领域尚存短板。为满足群众需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多,城乡综合配套逐步完善,但基础设施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近几年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由于未提前统一规划及其本身存在“邻避效应”,公共厕所、环卫中转站等存在选址落地难的问题。此外,存量设施的更新改造相对滞后,公共供水、清洁采暖、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等领域存在城乡差距和短板弱项,城区内涝硬伤难治,海绵城市建设发力不够,这些突出问题降低了城市品位。大城管格局尚待强化。城乡管理精细化、网格化、智能化程度不高,条块线面间统筹协同能力

    17、不足,存在交叉管理、协调不顺、衔接脱节及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城乡管理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利用,尚未形成强大的社会共管合力。(三)面临形势1 .政策机遇叠加,要求城乡管理实现新转变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深入调研,嘱咐我们要加快再现“锦绣城”的盛景,党中央赋予我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国务院批复以“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我市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现代化水平上取得新突破、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承载能力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治理工作,国家、省、市相继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转

    18、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为城乡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也要求城乡管理实现新转变。2 .转型发展,要求城乡管理实施新举措2025年以来,针对区的发展要求,城乡管理思路进行了大变革,突出内涵式发展,保证道路畅通、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完备、环境良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管理再上新台阶,开启了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3 .人民美好期盼,要求城乡管理展现新作为近年来,区在河道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垃圾分类、园林绿地建设等工作中成效显著,有效提升了人居环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新时尚。所以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基础设施,推行绿色制度,倡导绿色生活不仅

    19、是当今的发展方向,同时也顺应了公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就要求城乡管理系统在环境综合治理、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大作为。4 .信息技术变革,要求城乡管理取得新突破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对生产生活方式和城乡管理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大数据、云计算、5G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城乡管理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推进产业智慧化和智慧产业化“两化融合”。所以,利用科学新技术赋能城乡管理技术的提高,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管理资源共享网格,以协同创新牵引城乡管理精细化标准化协同发展。5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城乡管理再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

    20、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要求城乡管理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补齐乡村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6 .依法治国方略,要求执法水平提升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推进严格规范文明执法。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对城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城乡管理和城市综合执法改革增加了新动力。随着城乡管理范围不断增大,公众对城乡管理要求日益提高,

    21、但城乡管理设施缺位、执法手段单一,亟待系统性解决,当前亟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城乡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以城乡管理现代化为指向,努力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乡管理体制机制,变被动推进为主动营造,增能力、补短板,健全法规体系和执法制度,建设一支过硬的执法队伍,真正做到依法、规范、文明执法。二、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根本

    22、遵循,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贯彻“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城市治理理念,进一步提升城乡管理标准化、精细化、网格化、常态化、品质化水平,提升行业保障能力、运行维护效能和综合承载力,持续改善城市宜居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加快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二)规划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城乡管理系统各级党组织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城乡管理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城乡管理效能,努力构建

    23、新时代城乡管理事业发展新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和利益作为城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供功能完善、保障有力、运行安全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升为民便民服务水平。牢固树立“管理+发展”“管理+服务”和“城乡管理是生产力”的理念,让城市管理融入并助力城市发展,让公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规范化、品质化管理。按照精细化作业、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要求,通过建章立制、细化标准、优化流程、智能管理、强化督查,以精益求精的精神,积极推动城乡管理过程、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精细化,打造标准化、精细化、网格化、常态化、品质化城乡管理

    24、精品,实现城乡管理无缝隙、全覆盖。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自觉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走内涵集约式的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新路,全面推动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乡建设,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乡管理工作中,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统筹热电气综合利用,实施城乡垃圾分类和资源化、无害化综合利用,实现市政公用事业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协调。坚持系统性思维引领,做好公共设施管理、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公共秩序维护、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和城乡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工作。统筹政府、社会、市场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乡管理发展的积极性。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向乡村延伸,建立统一的规划、建

    25、设、管护机制,补齐乡村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实现城乡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均等化。(三)发展目标以提升城市发展和城乡管理质量为总目标,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到“十五五”期末,实现城乡管理转型升级,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区建设目标要求相适应。市政公共设施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城乡管理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公共秩序管理全面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乡管理综合执法和智慧城管水平明显提升。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行良好。实施公共供水全覆盖、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加快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等多元化措施,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健全道路桥梁设施督查机制,全面落实主城区排水管网长效养护

    26、确保排水畅通。实施供热燃气精细化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强化城市照明服务管理。全面提升城市韧性,为区建设保驾护航。建设完善的环卫体系。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和乡村清洁工程,加强渣土全过程监管、合规性登记等工作。到“十五五”末,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乡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车行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3%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8%以上。园林绿化数量和品质双提升。以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在重点添绿和提升城市绿化品位上下功夫,每年建设5座小游园、5个绿地;以“玫瑰之城、浪漫之都

    27、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做好鲜花摆放。规划到“十五五”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52.1%,建成区绿地率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1平方米/人。环境容貌清爽靓丽。城市公共空间管理规范,建筑物外立面整洁清爽、色调协调、附着物规格统一;户外广告及牌匾设置规范;街面公共设施有序靓丽;景观照明彰显城市品质;城市道路清洁见本色;市容秩序井然有序;环境风貌协调美观,富有文化气息和地方特色。智慧治理能力持续增强。市容环境、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城市照明、综合执法、环境保护、交通管理、应急处置等城市综合管理公共服务大数据资源有效融合,重要政务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信息惠民服务取得成效,基本形成城市智

    28、慧治理体系。综合管理便民高效。基本构建起综合执法有机协调、规建管衔接顺畅、区域管理责任明晰、基础要素保障有力、社会治理效能突出、公共服务便民高效、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十四五”时期晋源区城乡管理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名称2020年2025年目标属性1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100预期性2池渠设施完好率(%)9999二S三3城市燃气普及率(%)100100预期性4清洁供热普及率(%)100100预期上5设钝W题巡视发现率()98298预期性6网民留言问题及时欠理率(%)98298预期性7养护计划完成率(%)100100预期性8养护工程优良率(%)100100预期性9掘

    29、路工程灵原率(%)100100预期性10主路道路完好率()95295预期性11珞灯着灯塞(%)9999预期性12路灯设施完好率(%)9999预期性13生活垃遂无害化处理率(%)100100预期性14城市车行道机械化清扫率()93293预期性15姣内生上垃圾分类覆叁率(%)100100二W三16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7.9238预期哇17监管工地扬尘治理执行率(%)100100预期性18建成区绿化覆至率(%)49.652.1预期吆19建成区绿地空(%)45.548预期性20人均公国级地面积(平方米/人)28.5731正期三三、发展重点(一)夯实设施基础,助力高质量发展“十五五”期间,紧紧围绕

    30、区的发展目标,坚持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着力点,大力完善市政公用设施体系建设与运营管理,重点从解决“城市病”突出问题入手,统筹推进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和更新改造,切实提高城市承载能力。1 .实现公共供水覆盖保障服务好太山、牛家口、下石、窑头等加压站建设工程,建设姚村供水综合服务中心并实施供水全覆盖,将吴家堡小区等依然使用自备井的小区和单位纳入城市公共供水覆盖范围。鼓励“一户一表、集中设表”改造,全面改善居民用水条件;鼓励二次供水统建统管,避免二次污染,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2 .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保障服务好晋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结合城市道路建设改造项目,完善污水管网配套工程,扩大管网覆盖范围

    31、对新城片区和其他未实施雨污分流的地区逐步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加大排水管网设施改造维护力度,改造雨污分流率低、设施老化、截污纳管率低等地区的排水设施。推进风峪河、冶峪河雨污分流工程,实现源头治理、蓄水调洪,雨污分流、河水复清。以雨污分流改造为先导,重点抓好新城等片区和小街巷综合整治工程,同步开展存量合流管道与道路、管网和附属设施升级改造。3 .稳步推进再生水利用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水梯级循环利用设施建设,实现公共设施共建共享,鼓励企业间的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同时实施再生水补充晋阳湖景观工程、再生水冶峪河、风峪河生态用水工程、再生水供明县城。鼓励道路绿地浇洒由再生水代替,在城市

    32、次干路和支路上布置洒水车供水器,从再生水管线引接。到“十五五”期末,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九4 .提升供热精细水平实施供热精细化管理。进一步优化供热管网,提高供热管网的输热效能。停热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用户庭院管网进行摸底,指导和督促用户对管网维修和改造。提高集中供热保障能力,推进老旧二次管网改造,力争5年内完成15年以上供热老旧二次网(庭院网)的改造。5 .开展燃气安全升级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大建(构)筑物占压燃气管线隐患排查和燃气设施检查力度,对现有16处建(构)筑物占压燃气管线进行消除,确保燃气设施的正常稳定运行。对全区20300户“煤改气”用户实施管道燃气居民用户自有设施升级改造、

    33、安装燃气报警器、投保燃气事故险,惠及6万余名居民。加强城镇燃气安全宣传,组织相关单位走进社区,针对燃气安全使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6 .加强道路管养维护健全城市道路桥梁设施督查机制和“预养护”机制,实现道路桥梁检查评估全覆盖;科学组织实施道路大、中、小维护,对区内超期服役道路进行翻建大修,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养护专项经费,补充购置养护、检测和施工的专业设备,及时实施设施养护项目,提高设施完好率。城市道路设施完好率:主干路≥95%,掘路工程:复原率100%,交验合格率100%;市政服务:设施问题巡视发现率≥98%,网民留言问题及时处理率≥98%o7 .强化照明全程管理

    34、规范城市道路路灯灯杆、灯具选型,加强路灯智能控制,提升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精细化管理。推广智慧照明、节能照明新理念,鼓励采取多杆合一模式,积极开展城市照明智慧灯杆与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融合,加快实施智慧照明节能改造;结合道路改扩建项目分期实施路灯设施改造,将现有的高压钠照明灯全面改造更换成LED节能灯具,降低道路照明单位能耗。开展现有照明设施升级改造,根据设施运行实际,将重要街道及重点区域公共建筑、桥梁的老旧景观照明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有效提升景观照明设施完好率,有效提升夜间照明综合质量。着力打造精品照明路网,稳步提升照明设施运行水平,降低照明运行风险,保障设施在重大活动、重要时期正

    35、常运行。在建党100周年、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景观照明专项设计,突出动态效果,塑造具有浓厚节日氛围的精品夜景。8 .提高巡视管理效率建立网络信息系统,采用新的检测技术,开发建设市政设施安全管理监测系统,完善市政设施管理系统,全面掌握市政设施的运行状况、运行特点和管养规律,促进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确保市政设施安全运行。设施巡视发现率达到98%,及时处理率达到100%o9 .夯实城乡安全底线突出重点,开展城市公共设施安全专项体检,查找城乡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及时处置。加强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排水防涝、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道路、照明、园林绿化、

    36、市容环境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对城镇燃气、老旧管网、排水管网、桥梁安全防护、公园景区、广场设施进行专项整治,防患于未然,提升城市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强城乡安全生产规划和法规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建立“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统筹安全生产隐患和自然灾害会商研判、风险评估预警预报等工作,严密防范各类灾害事故风险叠加放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

    37、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健全城乡管理安全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各环节的衔接和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长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快速处置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二)推进垃圾分类,环卫体系持续完善1 .全面推行垃圾分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在街办整建制垃圾分类推进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要在“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上下功夫;从便民、利民、便捷的角度出发,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建立“前段分类投放、中段分类收集运输、

    38、末端分类处理”的全流程体系;有序开展农村垃圾分类,结合“百村景区化、三年大变样”的要求,针对农村垃圾产生特点,推进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和处置,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面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逐步实现全区六镇(街办)垃圾分类全覆盖的目标。建立“分类收集信息系统”,对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大件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处理后的废弃物进行常态化检测;对餐饮垃圾产生主体实施备案,对每日产生收运量进行监测,遏制违法收运;完善智慧环卫、数字城管各模块的功能,充分利用新闻、社交新媒介,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发动群众,牢树垃圾分类意识,从源头处理,从细节入手,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培育垃圾分类

    39、新风尚;加强环卫设施运行监测,对区环卫基础设施进行污染物排放的全面监测。2 .夯实环卫设施基础加快各类环卫设施建设,建成一座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拟建设一座集环卫工人休息处、停车场、融雪剂储存、泥水分离、环卫停车等功能为一体的环卫综合中心,占地面积约23000平方米;完善姚村垃圾转运站功能建设,为姚村镇提供优质服务。加大监管力度,新建片区必须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配置垃圾收集站,应与居住区或公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步投入使用。收集站必须设置分类容器间,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别收集。及时更新各类环卫车辆,加强车容车貌管理,全面提升密闭化收集运输能力,加大保洁车辆及配套设施

    40、设备配置经费投入,全面提高环境卫生机械化作业率,逐步推动城市养护、清洗、保洁装备现代化,稳步提高新能源车辆使用数量、使用比例和使用范围,对现有环卫存量车全部更新为新能源环卫车,环卫从业企业新购的环卫作业车辆必须配备新能源车型。推进环卫工人公寓、环卫工人作息场所、环卫作业车辆停车场、车辆清洗站(点)、环卫纯电动车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3 .深入开展厕所革命按照“因地制宜、便捷实用、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加大环卫公厕建设力度,充分利用便道、游园、绿地、广场、高架桥下等公共空间,结合新建公园、重点片区、公厕盲点、找准人流量大的需求热点、按照每年11座的建设速度,新建一批集智能、节水、节能、除臭、

    41、无障碍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公厕;继续推进党政机关等公厕对外开放,解决公厕供给不充分、分布不均衡、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十五五”期末,区建成区公厕数量达到3座/平方公里。完善环卫公厕建设管理办法,规范环卫公厕建设标准,打造厕所文化,引入社会力量提供环卫公厕服务,提高环卫公厕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服务质量。4 .深化城乡环境整治提高道路保洁精细化管理水平,按照“墙到墙、红线到红线、不留死角、不留缝隙”的全覆盖作业标准,严格按照“一吸二冲三洗四收五扫”的作业模式,形成机械作业为主、人工保洁为辅、洒水冲洗和喷雾降尘相结合的道路清扫保洁体系,按照错峰出行、增加频次、提升质量的要求,采取白天、夜间两班倒的形式进行不

    42、间断、精细化循环冲洗保洁,全力做到“全覆盖、无缝隙、见本色、无积尘”。加大城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城市出入口、城市卫生盲区的环境卫生治理,推行清扫保洁一体化,实现大街小巷整洁一致;加强对车辆停放区域和人行便道“狗粪”的清扫;对工地出入口周边、城乡结合区域土路和未硬化路段等扬尘严重区域,加强抑尘剂喷洒,有效遏制扬尘;真正做到卫生清洁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充分发挥科学化检测优势,加强道路洁净检测车对地面尘土含量检测的力度,提高道路洁净度。严格依规保证保洁作业时间,快速路、重点地区和主干道路每日保洁作业时间20个小时,次干路16个小时,支路和背街小巷12个小时;提升环卫作业设施保障,鼓励

    43、使用再生水、沿路建设加水站等设施,满足环卫工作的实际需求。加强渣土全过程监管。从工地源头出土、车队服务能力、车辆调度指挥、末端填埋利用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管。所有渣土运输车辆安装GPS,严格落实渣土运输线路“点对点”审批制。完善工地合规性登记,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管理,渣土车辆按照实际建设需求实施动态总量控制、渣土场实施规范管理;规范施工工地和周围环境的日常管理,进一步提高执法检查频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力度整治工地围挡、扬尘、建筑废弃物、乱倒偷排等行为,落实专人对工地出入口洒水清扫,营造干净整洁的施工环境和良好的环境卫生秩序。严格渣土执法,严肃查处道路抛洒、乱倾乱倒等违法

    44、行为。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积极响应政府空气质量预警。5 .实施乡村清洁工程为进一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以农村非正规存量垃圾治理为重点,掀起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革命,确保乡村清洁工程持久有效。在日常基础管理、城乡环卫一体化、环卫设施建设、功能体系完善等方面下功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打造一批垃圾分类亮点乡镇。(三)下足绣花功夫,彰显城市风貌特色1 .加强公共空间管理加强市容环境维护和公共场所秩序管理,将长风商务区、植物园、晋阳湖公园、西山生态公园等公共场所打造成为城乡管理示范窗口;强化区、街办、社区联动机制和部门间协调配合,逐步健全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立环境治理“商户联勤”

    45、机制,引导商家自治管理。深入围绕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展联合执法,禁止随意摆摊设点,合理有序管理各类摊点群、流动商贩疏导点等经营场所和网点;禁止随意违规占用城市公共空间乱贴乱画乱挂广告牌匾行为,对存在污损、残缺等问题的牌匾督促经营单位进行清洁、修饰;对陈旧破损、影响市容环境和安全的广告设施进行更换和改造;严格禁止占城市道路乱堆乱放、占道经营,规范沿街商铺的经营行为;集中整治“城市牛皮癣”,对城市小广告、数字垃圾和市政设施表面的乱贴、乱画、乱挂行为,定专人、定路段、定标准及时清理,整治乱张贴;对露天烧烤的整治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对渣土车、垃圾车、混凝土车等实施严格管理,严禁沿路抛洒和违规倾倒,对高空

    46、建筑安装监控设备,加大治安巡查力度,整治高空抛物。加强城市犬类管理,打击违规养犬、随意遛犬、犬只随处便溺等行为,避免大型犬、流浪犬伤人和犬吠扰民等现象,全面规范市民养犬行为。2 .开展“两下两进两拆”整治在巩固前期广告下墙、线缆入地整治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对城市主次干道、公共空间的架空线路进行入地改造,对与城市景观风貌和建筑外立面风格不协调以及杂乱无章的广告进行拆除,实现城市净空净面、有序整洁。结合城市“双修”和老旧小区改造,督促相关单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闲置用地建设停车楼、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停车设施,推进小街巷和老旧小区停车泊位扩容建设;充分挖潜已有地下停车设施潜力,提高居住区等地下停车

    47、场、库的停车利用效率;推动停车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开放公共停车场建设市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进一步摸排城市违法建设情况,对城市主次街道、公共空间等影响城市风貌的违法建设要限期全部拆除。按照“宜拆则拆、宜留则留、宜改则改”的原则,对机关单位、公共设施、公园、居住区等围墙进行拆除、保留或改造。3 .强化背街小巷整治制定背街小巷整治实施计划,理清背街小巷现状,分门别类提出整治措施。对路面破损、交通设施缺失的进行修补硬化改造,完善交通设施,提高通行能力;打通“断头路”、丁字路,连接主次干道,提高道路的通达性;完善盲道,保持道路平坦完好。加强小街巷的停车管理,遏制无序停放,保持道路通畅。(四)优化绿

    48、化格局,赋能园林建设让“公园成为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为契机,继续完善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等公园绿地系统建设,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着力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坚持一手抓绿化工程建设,一手抓绿化品质提升,在重点添绿和提升绿化品位上下功夫、求实效。根据市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相关指标要求,结合绿化现状,规划到“十五五”末,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52.1%,建成区绿地率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1平方米/人。1 .加强公园绿地建设协助实施晋阳湖公园(二期)建设工程,打造山湖一体、河湖连通、古今交融、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一流景区。在晋祠路和西峪东街两侧建设南堰公园,占地19.8公顷;在西寨公园以北、西寨北街路南、健康东路以西完成西寨公园二期建设,景观面积24738平方米,水景面积4780平方米。同时结合道路、地铁、城改、棚改等继续加大游园和街头绿地建设力度,每年建设不少于5个游园、街头绿地,持续增加区公园绿


    注意事项

    本文(城乡管理“十五五”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