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大学生锻炼态度、自尊与学校生活适应的关系研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docx

    • 资源ID:585648       资源大小:96.24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学生锻炼态度、自尊与学校生活适应的关系研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docx

    1、大学生锻炼态度、自尊与学校生活适应的关系研究摘要本文采用锻炼态度量表、自尊量表和学校生活适应量表,主要通过对盐城师范学生在校306名大学生展开,研究大学生锻炼态度与自尊以及学校生活适应的关系,结果:(1)大学生锻炼态度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锻炼态度在年级、是否独生及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水平较高;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性别、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自尊水平中等;大学生自尊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及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锻炼态度一半因子与学校生活适应所有因子显著负相关;而锻炼态度总分及另一半因子与学校生活适应总分及所有因子大部分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自

    2、尊总分与学校生活适应总分及所有因子都呈显著负相关;(5)自尊是大学生锻炼态度与学校生活适应的一个中介变量,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对学校生活适应起到负向预测作用。【关键词】体育锻炼;锻炼态度;学校生活适应;自尊TheRelationshipbetweenCollegeStudents*ExerciseAttitudeandSchoolLifeAdaptationandSelf-esteemAbstractInthispaper,exerciseattitudescale,self-esteemscalenandschoollifefitnessscale,mainlythroughtheSheny

    3、angnormalschoolstudentsin306collegestudentstostudy,thisarticlemainlystudytheattitudeofcollegestudentsandschoollifeadaptationandself-esteemRelationship,Results:(I)Theself-esteemscoreofcollegestudentsatamoderatelevel;collegestudentsinthegradeofexercise,whethertheonlychildandthesourceoftheexistenceofsi

    4、gnificantdifferences;(2)Thelevelofcollegestudentstoadapttoahigherleveloflife;collegestudentstoadapttogender,gradetherearesignificantdifferences;(3)Thelevelofself-esteemofcollegestudents;collegestudentsself-esteemingender,grade,whethertheonlystudentsandstudentshavesignificantdifferences;(4)Therearesi

    5、gnificantnegativecorrelationsbetweencollegestudents*attitudestowardstrainingandschoollife,whilethetotalscoreofexerciseattitudeandtheotherhalffactoraresignificantlypositivelycorrelatedwiththetotalscoreofschoollifeandallfactors.Thetotalscoreofself-esteemandschoollifeThetotalscorewassignificantlynegati

    6、velycorrelated;(5)Self-esteemisamediatorvariableofcollegestudentsattentiveattitudeandschooladaptability,whichplaysapartmediatingrole.Keywordsphysicalexercise,exerciseattitude,schoolfifeadaptation,self-esteem1问题的提出11.1 研究背景11.2 概念界定21.2.1 2.1自尊21.2.2 锻炼态度21.2.3 学校生活适应21.3 研究现状31.3.1 1自尊的研究31.3.2 锻炼态度

    7、的研究31.3.3 学校生活适应的研究41.4 意义41.5 创新之处52研究设计51 .1研究目的52 .2研究方法52 .2.1研究对象53 .2.2测量工具52. 3施测步骤及数据处理63结果62.1 大学生锻炼态度的结果62.1.1 大学生锻炼态度的总体状况62.1.2 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差异检验73. 2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结果103 .2.1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总体状况104 .2.2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差异检验103.3 大学生自尊的结果133. 3.1大学生自尊的总体状况134. 3.2大学生自尊的差异检验133.4 大学生锻炼态度,自尊对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相关分析143.4.

    8、1 大学生锻炼态度和学校生活适应的相关分析143.4.2大学生自尊与学校生活适应的相关分析153.5锻炼态度,自尊对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回归分析154讨论164.1 大学生锻炼态度的讨论164.2 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讨论174.3 大学生自尊的讨论174.4 大学生锻炼态度,自尊对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相关讨论184.4.1大学生锻炼态度与学校生活适应的相关讨论184.4.2大学生自尊与学校生活适应的相关讨论194.4.3大学生锻炼态度、自尊对学校生活适应的回归讨论205结论216教育建议216.1提高大学生的锻炼态度水平216.2提高大学生的学校生活适应水平226.3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22

    9、参考文献23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大学生锻炼态度、自尊与学校生活适应的关系研究1问题的提出1.1研究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日益注重对自己身体的保养,而体育锻炼恰恰是人们最普遍也是最能接受的一种方式。随着“锻炼益于身心”的观念逐渐被接受,人们更愿意去参加锻炼。而一些发达国家的外国人格外注重心理健康这一点,可以说这领域的拔尖者。近年来,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也增多。囹而锻炼态度正是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动力,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锻炼态度,才能有效地促进锻炼行为,进而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情是最好的催化剂,如何触发大学生想进行体育锻炼的想法,坚持一辈子锻炼的好习惯。总言而知,这是一个让

    10、人十分感兴趣的话题。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希望,可以说他们身上背负着很高的众望。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大多数处的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大学是学做人,在大学里大学生几乎有一只脚已经跨入了社会,在大学生活里,如何适应更更是尤其重要。据多项调查显示,学校生活中的困扰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让社会大众十分担忧,例如大学生失恋跳楼、自杀事件等。当然这只是大学生事件里比较极端的,不过仔细分析发现这些事件能直接或者间接地发现与学校生活适应存在着联系。如何与大学里的集体、学业、教室、同学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呢,笔者认为有必要开展学校生活适应这一命题。自尊,蕴含着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

    11、化-中庸之道。就好比,水,上善如水。平静时,载舟载人;汹涌时,覆舟覆人。自尊也一样,低谷时,化成自卑,胆小怕事;高峰时,亦作自傲,目中无人。而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生力军,其自尊水平如何呢?有国外学者认为,当一个人的行为存在失败的可能性,而他不愿意承认自身的失败,这时,为了保护自身的自尊。我们了解锻炼对身体有益处;越适应学校生活,就越能在大学里找到乐趣,那么在明确对自己有好处的前提下,自尊能让大学生自己产生多大的动力,去锻炼,去适应学校生活呢?所以,自尊也是一个好课题的变量。本论文将锻炼态度与自尊以及学校生活适应三者关系作为出发点,通过对大学生锻炼态度锻炼态度与自尊以及学校生活适应关系的探索,来

    12、探讨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锻炼态度提供实证,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理论支持,进而提高他们的自尊。1.1.1 2概念界定1.1.2 自尊自尊(Self-esteem),就是自己给其社会角色的定位,自尊的形成离不开的社会。自我尊重和照顾是自尊先显露出来的,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是其次的期望。一种自尊的公式:自尊=成功+野心由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大学者在心理学原理(1890)中提出。里面的用意是:“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个人意义的成功,增加成功,减少野心可以获得高度的自尊心,成功也许是来之不易的,被各方面限制,但罪人要知足,期望要适当。如此,我们便能从小小的成功里找到乐趣。结

    13、合上文,笔者认同自尊一般被认为是可以激发锻炼态度,或者说是锻炼态度有关的催化剂。在这种共识的基础下,行为表现的反馈是影响自尊的因素,同样自尊也影响行为表现,即自尊也影响锻炼态度。水平较低的锻炼态度:学生有意愿去执行并完成体育锻炼,但是没有做出与态度相符合的行为表现;锻炼到一半,或者一半未到便草草了事;身体上出现酸痛、呼吸困难的体验,同时一些消极的情绪体验会随之而来,如心慌、意乱、抑郁、失落等,这样锻炼态度就会地下,甚者,直接放弃锻炼。1.1.3 锻炼态度态度(intention)简单来说就是“做某事”的可能性,以及肯在过程中付出多少努力。在外国的文献提及到,体育教师教育(PETE)学生与普通教

    14、育(GE)学生之间,以及男学生和女学生之间从事锻炼和饮食健康饮食态度的自我调节差异。参加者是美国西山西部一所大学的大学生(n=194)o结果显示,PETE学生对运动的态度比其他学生更为自主,所有女学生对饮食态度的控制都比男性更受控制,和PETE女性对饮食的态度比PETE男性更受控制。PETE课程应包括帮助学生内部运动和健康饮食价值观的经验,以便自主地发展锻炼身体和饮食健康的态度。态度对锻炼行为的预测作用已得到大量研究的验证,锻炼态度也就是人们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肯付出的努力程度。然而事实上,即使是拥有明确锻炼态度的人,也不能真正做到参加锻炼行动。1.1.4 学校生活适应适应一词源于拉丁文“ad

    15、aption,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语,心理适应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通常是指个人是怎么和环境相互作为,相互协调的关系。学校生活适应更是涉猎广泛。网至今为止,并没有确实的界限来规定“学校生活适应”。基于众多学者和文献研究,笔者认为大学生的学校生活适应包括:学术适应,进入大学的学生,一方面脱离的高考的束缚,另一面学习任务再也不是老师督促,而是自主自学;集合适应,学生对学校的总印象是如何的,宿舍、教学楼、操场是否满意,学校当地天气,饮食是否习惯;师生适应关系,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其实不单单是学生,老师也有情感,师生关系融洽,也会视学生为子女;同学关系适应,可以说同学是最近亲的

    16、人,大学生活立几乎都是和同学们度过,一起上课,一起去食堂,同学关系和睦,大学毕业之后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笔者十分赞成对学校生活适应的研究,2004年“马加爵事件”里,一下子让四个大学生的家庭遭受到惨重的打击。充分研究学校生活适应这一变量,清楚让大学生适应校园生活,做到真的意义上的教书育人。1.3 研究现状1.3.1 自尊的研究Bill&McLean(1951)认为,自尊是由真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做一个减法,真我,己取得的成就,理我,未获得的成就。自尊首先是自己的,习惯性带着或好或坏的评价,也可表明能力去到哪。自尊是自我理解,属于益于社会的部分,为的是缓解焦虑,减压。Marsh(1993)

    17、指出,自尊是自我体验和感觉,是面向整体的爱,为人性。积极的自尊有助于学生在锻炼教室内外取得成功。高自尊与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良好的锻炼风格相关联。相反,低自尊与消极的自我形象和较差的锻炼风格相关联。由于学生的自尊心可能会影响他们参与锻炼课程,锻炼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提高自尊心,同时建立锻炼技能。锻炼体验应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并与训练有素的锻炼专家进行交流,与学生保持积极的关系并整合他们的兴趣。活动应在发展上适当,并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挑战,同时又能够取得成功。研究人员表明,唱歌,演奏乐器,体验各种锻炼风格,移动,建立锻炼知识和创作可以帮助学生发展锻炼技能,提高自尊。笔者同意,自尊是生活,是要求怎么我

    18、们具体适应的生活,是一种思考、支付、相信、享乐的能力,是一场对基本权利的挑战,是需求和愿望,享受和劳动。其中学校生活更是容易和自尊产生交集。而本论文研究则是以锻炼态度与学校生活适应以及自尊的三者关系这一出发点进行深入探索的。1.3.2 锻炼态度的研究锻炼态度是指,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出现的主观评价,肯付出的努力程度。虽然有了明确锻炼态度,也不能转化成参加锻炼行动。处理容易调控的自我调节,有了要锻炼想法,描述要锻炼的运动场景,引发锻炼目标的认知表达,便更容易地触发锻炼动机。运动健康和各种疾病的长期管理的重要性现在已有文献证实和确定。然而,挑战是缺乏患者对运动的依从性,对于从急性背痛到慢性关节炎

    19、的几乎所有疾病都是如此。遵守的因素之一是,锻炼有效改善令人不愉快的症状。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看法和态度对决定治疗结果最为重要。不幸的是,患者人群运动开始和坚持的心理学受到严重的研究。最近的文献已经确定需要考虑各种类似的因素,如动机,运动障碍,运动相关的信仰,态度,以及对运动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然而,没有一个很好的手段是敏感和标准化的,以评估人们对锻炼的态度,这对于确定运动治疗疾病的最终结果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有必要研究锻炼态度,以评估人们对锻炼的态度。总的来说,笔者比较赞同,锻炼态度刺激了体育运动的执行。影响锻炼的行为,有效地提高锻炼量。从古到今,古今中外,政府和社会都呼吁:生命在于运动,人

    20、们也意识要锻炼的必要性,如何将锻炼意识转化成锻炼行为呢,这就是研究锻炼态度的意义。1.3.3 学校生活适应的研究当前,国内研究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文献相对较少,国内学者觉得从双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教育,城镇与农村差异,等方面入手。而在一篇外文综述里分析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与学生适应学校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几项成就指标,整合(适应过渡,行为问题,风险行为,学校生活适应困难,参加课外活动)和整体满意度。目标是了解学生的SES是否是几个学校生活层面上的个人差异的一个因素,超过成绩通常是学校成功的最重要标志。参加者为第九至十二年级葡萄牙学生(14-18岁),收集有关学校生活维度数据的工具为学

    21、习路线问卷,为本研究设计。然后通过多变量统计分析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学生的SES和学校适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大多数学校生活维度上,即学校成绩,保留次数,学业成绩,参与课外活动,学校生活适应困难,适应学校转型,对学校生活的整体满意度。在性能相关变量中观察到最显着的差异。这是最高的SES组,其余组别最差。他们讨论:家庭和社区等语境变量对学校成功与融合的作用,以及教育干预的必要性,以补偿学生在学校不利的起始社会经济条件。与上述外国研究不同的是,笔者研究学校生活适应的侧重点在于:学术适应,集合适应,师生适应关系,同学关系适应。对比之下,本课题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适应,围绕着与老师,同学之间

    22、的关系适应程度来开展论文的讨论。1.4 意义丰富体育锻炼领域的研究内容。通过对大学生锻炼态度与学校生活适应以及自尊关系相关研究,不仅可以丰富体育锻炼领域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以此为基础,了解三者关系方面的特征和关系,探索其的影响机制。通过分析三者的关系,发现影响大学生产生较低的锻炼态度的因素,验证是否存在自尊在锻炼态度与学校生活适应上能产生中介作用。为提高大学生锻炼态度提供教育意义。本研究通过大学生锻炼态度与学校生活适应以及自尊关系研究,提出提高锻炼态度教育建议,从而为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可以为高校管理部门及班级辅导员提供大学生日常管理和学习指导工作的依据。对锻炼

    23、态度与自尊及学校生活适应关系及作用机理一目了然,让锻炼态度催化成锻炼行为,促进大学生参与或坚持锻炼,增强自尊感,更好适应学校生活。1.5 创新之处通过对文献的整理,本人发现对锻炼态度研究关于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的方面比较多,而关于学校生活适应方面的并不多,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大学生锻炼态度与学校生活适应以及自尊相关联,运用相关量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与学校生活适应以及自尊的关系进行研究,做到了与时俱进,同时深化了对大学生锻炼态度的研究。2研究设计2.1 研究目的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学校生活适应和自尊的总体情况及其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大学生锻炼态度、学校生活适应和自尊的关系,得出对大学生有益身心的建议。

    24、2.2研究方法2.2.1 研究对象以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全口制本科生作为被试,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06份,其中,男生160人,女生146,来自城镇的145人,来自农村的161人,独自子女163,非独生子女143。以在校大一,大四学生为主,为99人,103人,大二62人,大三42人。2.2.2 测量工具自尊量表: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设计用以评定个体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测定的方便。受试者直接报告这些描述是否符合他们自己。分半信度系数为0.9593,重测信度系数为0.7816,分四级评分,从“非常符合”到“很不符合”判

    25、定为4到1分。总分范围是1040分。1,2,4,6,7为正向记分题,3,5,8,9,10为反向记分题。考虑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将第8题改为正向记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锻炼态度量表:该量表来源自毛荣建(2003)的硕士论文青少年锻炼态度一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它是在FiShing等人(1975)的“合理行动理论”和Zen等人(1988)的“计划行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的态度一行为因果关系,由8个因子组成:行为习惯、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本量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18,分半信度系数为0.776,共70题,该量表采用五点计分法,从“完全

    26、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判定为1到5分,其中1、7、9、10、15、18、25、31、33、34、39、41、45、47、49、55、57、58、62、63、66、69、70为反向计分题,量表总分为各项目得分之和,分值越高,说明其锻炼态度越高。学校生活适应量表:邓颖琦,顾海根(2007)发表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结果:经过项目分析,修订后的问卷同质信度在0.750.87之间,重测信度在0.760.81之间.问卷经因素分析得出4个因素,分别命名为师生关系适应、集体适应、同学关系适应和学业适应。共34题,该量表采用五点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判定为1到5分,其中9,17,27,30,四

    27、个项目为反向计分,量表总分为各项目得分之和,其总分越高,表明个体的学校生活适应水平越高。通过查阅书籍、期刊、学位论文、学术会议文献、电子期刊和网络等文献资料,了解本论文主题的理论框架、研究背景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了解大学生锻炼态度与学校生活适应以及自尊的关系研究现状,从而来指导对该选题的研究。2. 3施测步骤及数据处理主试进班说明本次测试的作用,征得被试理解后发放问卷并宣读指导语。被试在理解问卷意图的基础上完成问卷,再由主试当场回收。SPSSl9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统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3结果2.1 大学生锻炼态度的结果1.1 .1大学生锻炼态度的总体状况描述统

    28、计锻炼态度的总分和各因子得分,结果如表1:表1大学生锻炼态度的总体状况MSD行为态度30.254.70行为认知23.595.12行为习惯32.337.26目标态度41.577.14行为意向23.305.29情感体验30.477.18行为控制感27.234.88主观标准15.464.67锻炼态度总分228.2117.14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学生锻炼态度总分的平均数为282.21,处于中等水平。在锻炼态度的各因子中,行为习惯和目标态度因子得分较高,分别为32.33和41.57,而大学生的主观标准因子得分最低,为15.46分。1.2 .2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差异检验3.1 .2,1大学生锻炼态度的性别差

    29、异检验通过对大学生锻炼态度的性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差异检验,结果如表2:表2大学生锻炼态度的性别差异检验(MSD)男(比160)女(/7=146)tP行为态度30.405.4530.103.720.5740.566行为认知22.784.9824.485.13-2.9360.041行为习惯31.016.1833.798.05-3.3670.031目标态度43.767.0539.166.455.9230.005行为意向26.665.0428.005.48-2.2240.027情感体验28.568.1732.565.18-5.1610.010行为控制感28.585.3025.753.885.283

    30、0.009主观标准16.294.5314.554.663.3080.036锻炼态度总分228.04+18.64228.4015.39-0.1810.856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学生锻炼态度总分及行为态度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0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的锻炼态度因子包括:行为认知、行为习惯、目标态度、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p0.05)o3.2 .2.2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年级差异检验通过对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年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差异检验,结果如表3:表3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年级差异检验大一(ZF99)大二(/7=62)大三(n=42)大四(止103)FP行为态度30.784.

    31、1331.274.0329.432.2929.432.292.8040.040行为认知22.344.2021.005.2722.405.6026.843.9127.5140.005行为习惯31.216.4133.327.6633.026.2332.537.261.3290.265目标态度39.174.9936.824.2442.767.9346.237.1239.0270.OOl行为意向27.895.2830.814.4526.10+5.5325.124.4218.8990.010情感体验29.018.1133.905.8433.615.8828.526.2812.6030.016行为控制感2

    32、7.064.7026.104.1218.003.9015.214.5111.3890.024主观标准14.703.3515.376.4018.003.9015.214.525.3270.033锻炼态度总分222.1712.68228.6011.63229.9815.97233.0721.917.4580.029从表3可以看出: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的是:大学生锻炼态度总分和行为态度、行为认知、目标态度、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因子(夕0.05)事后检验结果见表4:表4大学生锻炼态度年级差异的事后检验年级(7)年级均值差(/-力P行为认知大一大四-4.490.023大二大四-5.83

    33、0.014大三大四-4.440.022目标态度大一大三-3.590.033大四-7.060.005大二大三-5.930.011大四-9.430.001行为意向大一大二-2.910.002大四2.770.049大二大三4.710.020大四5.680.017情感体验大一大二-4.890.019大三-4.610.021大二大四5.380.018行为控制感大一大三2.420.030大四-2.080.049大二大四-3.040.047大三大四-4.490.043主观标准大一大三-3.290.039大二大三-6.230.009大三大四2.780.046锻炼态度总分大一大三-4.2120.028从表4可以

    34、看出,在大学生的行为认知因子上得分最低的是大一,在目标态度印子上,大一得分显著低于大二,高于大四,大二得分显著低于大三和大四。在行为意向因子上,大一得分显著低于大二,高于大四,在情感体验因子上,大一得分显著低于大二和大三,大二得分高于大四。在行为控制感因子上,大一得分显著高于大三,低于大四,大二和大三的得分显著低于大四,在主观标准因子上得分最高的是大四,锻炼态度总分大一低于大三。3.1.2.3大学生锻炼态度的生源地差异检验通过对大学生锻炼态度进行生源地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5:表5大学生锻炼态度的生源地差异检验(MSD)城镇(=145)农村(zf161)tP行为态度29.145.0731.

    35、264.113.9980.020行为认知23.214.9323.935.271.2270.221行为习惯31.427.9833.156.452.0760.039目标态度39.805.4543.16+8.074.2980.014行为意向26.995.9127.584.660.9750.330情感体验27.998.1332.70+5.305.9290.008行为控制感27.534.6926.965.04-1.0180.310主观标准14.874.6316.004.642.1290.034锻炼态度总分220.9515.36234.7516.037.6700.002从表5中可以看出,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

    36、异的含有:大学生锻炼态度总分和行为态度、行为习惯、目标态度、情感体验、和主观标准因子(p0.05)。3.1. 2.4大学生锻炼态度是否独生子女差异检验对大学生锻炼态度的是否独生子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分析,结果如表6:表6大学生锻炼态度的是否独生子女差异检验(MSD)独生(方163)非独生(炉143)tP行为态度29.124.8031.554.27-4.6650.007行为认知23.514.8123.71+5.47-0.3520.725行为习惯32.077.7232.736.62-0.7950.427目标态度40.465.7132.72+6.62-2.7990.016行为意向26.905.5

    37、027.805.00-1.5020.134情感体验28.66+11.2832.58+5.52-5.0510.003行为控制感27.694.4726.695.281.7890.075主观标准15.224.5115.744.86-0.9680.334锻炼态度总分223.6416.72233.5816.01-5.2880.OOl从表6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大学生锻炼态度总分和行为态度、目标态度、情感体验上存在显著的是否独生子女差异(夕0.05)3.2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结果3.2.1 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总体状况将自尊的总分和各因子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结果如表7:表7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总体状况MSD师生

    38、关系适应10.583.93集体适应38.799.58同学关系适应25.037.04学业适应18.765.18学校生活适应总分93.1723.84从表7可以看出,大学校生活适应总分较高,为93.17。大学生集体适应总分较高,均分为38.79,师生关系适应成绩较低为10.58.3.2.2 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差异检验3.2.2.1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性别差异检验通过对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性别差异检验,分析结果如表8:表8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性别差异检验(MSD)男(ZFI60)女(=146)tP师生关系适应9.744.2511.503.31-4.0490.008集体适应36.18

    39、9.8341.668.43-5.2500.OOl同学关系适应23.457.6826.775.80-4.2860.006学业适应17.89+5.5119.724.62-3.1500.018学校生活适应总分87.2625.Ol99.6420.71-4.7320.009从表8可以看出,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的是: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总分和师生关系适应、集体适应、同学关系适应和学业适应等因子(p0.05)o事后检验结果见表10:表10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年级差异的事后检验年级(少年级均值差(1-力P师生关系适应大一大二-1.720.045大三-2.550.043大四-2.080.047集体适应大二大三-6.47

    40、0.012大三大四9.450.007同学关系适应大一大二-3.540.036大三-8.350.009大四-2.820.042大二大三-4.810.002大三大四5.530.024大二大四5.380.028学校生活适应总分大一大三-22.150.001大二大三-13.600.019大三大四15.350.002从表10可以看出,在大学生师生关系适应上得分最低是大一,在集体适应因子上,大三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大四学生,在同学关系适应因子上得分最低是大一,大三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大四学生,在学校生活适应总分上得分最高是大三。3.2.2.3 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生源地差异检验通过对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进行

    41、独立样本t检验的生源地差异检验,分析结果如表11:表11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生源地差异检验(MSU)城镇(=145)农村(厅161)tP师生关系适应10.664.1710.52+3.70-3.3080.758集体适应37.619.0739.859.912.0510.041同学关系适应23.346.2426.567.384.1020.000学业适应19.565.7118.05+4.55-2.5390.012学校生活适应总分91.1723.7094.9823.901.3980.163从表11可以看出:生源地差异显著的包括:大学生在集体适应、同学关系适应和学业适应等因子(p0.05)o3.2.2.4 大学生自尊的是否独生子女差异检验对大学生自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是否独生子女差异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2:表12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是否独生差异检验(MSD)独生(上163)非独生(炉143)tP师生关系适应11.034.1410.123.602.0590.040集体适应38.178.8339.6110.27-1.3130.190同学关系适应24.386.6625.867.33-1.8510.065学业适应19.315.5118.20+4.701.9150.056学校生活适应总分92.9023.1093.7824.54-0.3250.745从表12可以看出,大


    注意事项

    本文(大学生锻炼态度、自尊与学校生活适应的关系研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