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诊疗方案试行.docx

    • 资源ID:59315       资源大小:12.4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诊疗方案试行.docx

    1、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大肠息肉是指大肠黏膜上的单个或多个赘生物。以腹痛或腹部胀满不适,大便溏泻或粘液便,或便血、便秘等为临床表现。2西医诊断:参照胃肠病学(第三版)(郑芝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有腹痛、腹泻及粘液便或便秘、便血等症状或局部压痛体征。也可无症状及体征。(2)X线钡剂检查:根据病史、症状作X线钡剂灌肠检查,可检出息肉,气钡双重造影更清晰。(3)内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结肠息肉诊断最佳方法。根据病史、症状作结肠镜检查,可检出息肉。同时进行黏膜活检,有助于与其他赘生

    2、物鉴别和了解息肉的组织学类型。(二)证候诊断1湿瘀阻滞证:大便溏烂不爽或粘液便,或见便下鲜红或暗红血液,或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脘闷纳少。舌质偏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厚或腻,脉弦或涩。2肠道湿热证:腹胀腹痛,大便溏泻,或粘液便,泻下不爽而秽臭,或有便血,或大便秘结,兼口渴喜饮,小便黄,肛门灼热坠胀,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3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疼痛,或有刺痛,便秘、便血或大便溏烂,或有痞块,时消时聚,舌质偏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4脾虚夹瘀证:见腹痛隐作,大便溏薄,便血色淡,神倦乏力,面色萎黄,纳呆,或畏寒、四肢欠温,舌质淡胖而暗,或有瘀斑、瘀点,脉虚或细涩。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

    3、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湿瘀阻滞证治法:行气化湿,活血止痛。推荐方药:平胃散合地榆散加减。苍术、陈皮、地榆、槐花、茯苓、薏苡仁、莪术、丹参、赤芍、槟榔等。2肠道湿热证治法:清热解毒,行气化湿。推荐方药: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地榆、槐花、枳壳、槟榔、当归、赤芍、黄芩、茯苓、蒲公英、薏苡仁、防风等。3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川芎、牛膝、薏苡仁、槐花、地榆、桔梗、甘草等。4脾虚夹瘀证治法: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和化积丸加减。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莪术、煅瓦楞子、丹参、三七、槟榔等。(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

    4、剂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三)针灸治疗1针刺治疗主穴: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血海。配穴:湿瘀阻滞证配阴陵泉、丰隆;肠道湿热证配合谷、内庭、阴陵泉;气滞血瘀证配太冲、阳陵泉;脾虚夹瘀证配脾俞、足三里、关元。操作方法: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使用0.4050mm毫针,取主、配穴进行治疗,根据穴位部位不同选择进针角度及深度,根据病情使用补、泻手法,留针30分钟。疗程: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4个疗程。2艾灸治疗穴位选择:关元、天枢、大肠俞。灸法:艾条灸30分钟,艾罐灸30分钟。操作方法: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cm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

    5、感而无灼痛为宜。每处灸30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疗程:每天1次,每次2个部位。10天为1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四)中药肠道水疗术后5日后可进行中药肠道水疗。证候偏于湿热者,治宜清热除湿,导滞止痛。推荐方药:白头翁汤合香连丸加减。白头翁、秦皮、黄连、木香、地榆、槐花、赤芍、苍术、延胡索、冰片等。使用结肠途径治疗仪进行水疗或保留灌肠,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证候偏于湿瘀者,治宜除湿导滞,清热活血。推荐方药:平胃散合香连丸加减。苍术、陈皮、黄连、木香、茯苓、槐花、丹参、地榆、赤芍、冰片等。使用结肠途径治疗仪进行水疗或保留灌肠,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五)外治

    6、法1穴位注射疗法主穴:大肠俞、天枢、三阴交、足三里、上巨虚。配穴:湿瘀阻滞证配血海、丰隆;肠道湿热证配下巨虚;气滞血瘀证配太冲、膈俞;脾虚夹瘀证配脾俞、血海。药物:黄芪注射液、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用5ml注射器,选择上述药液其中一种,吸取4ml。刺入穴内,探得针感后,回抽无血,缓慢注入药液,每穴注射1ml。主、配穴可轮换搭配使用。疗程:每2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2贴敷疗法常用的穴位、药物和贴敷方法:常用穴: 神阙、天枢、关元。辨证用药(1)湿瘀阻滞证:薏苡仁、苍术、当归、赤芍、川芎、冰片各等份,研细末。(2)肠道湿热证:黄芩、黄连、茯苓、冰片

    7、各等份,研细末。(3)气滞血瘀证:当归、赤芍、延胡索、香附、冰片各等份,研细末。(4)脾虚夹瘀证:党参、黄芪、川芎、桃仁、红花、冰片各等份,研细末。操作方法:在调配好的中药粉末中加入适量凡士林或蜂蜜调成膏状,做成直径约0.5cm的药饼,用胶布固定于所选穴位上。贴药后留置8小时。敷药后局部皮肤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疗程:每次选12个穴位。每日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一般为13个疗程。3埋线疗法主穴:大肠俞、天枢、三阴交、足三里、上巨虚。配穴:湿瘀阻滞证加血海、丰隆;肠道湿热证加下巨虚;气滞血瘀证加太冲、膈俞;脾虚夹瘀证加脾俞、血海。操作方法:将已消毒的羊肠线置入注射器针

    8、头内,局部消毒后快速刺入穴位,将羊肠线推入穴位皮下或肌层。疗程:10天/次,一般治疗45次。(六)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症状,可选用针灸治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器、足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电磁治疗仪等,与外治法结合治疗。(七)护理调摄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食、饮食指导、情志调摄及健康教育等。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临床痊愈: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或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或体征明显改善;有效: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或体征均有好转;无效: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或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2疾病疗效评价: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制定。临床治愈:息肉消除,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显效:息肉消除,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有效:息肉部分消除,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无效:息肉未消除,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好转。3中(远)期疗效评价:治愈:半年内息肉、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复发。无效:半年内息肉复发,临床症状及体征反复。(二)评价方法1评价中医证候疗效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及舌脉的变化评价。2疾病疗效评价采用内镜观察及症状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3中(远)期疗效评价采用内镜观察及症状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注意事项

    本文(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诊疗方案试行.docx)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