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培建事迹简介心得感动中国2019年度十大人物已经进入提名候选阶段,每一位提名者的经历都是非常感人,具有极大的精神鼓舞力量。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最重要的年终节目之一,今年举办的是第十八届,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10位(个)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或群体。这里给大家分享2020感动中国2019年度十大人物提名者先进事迹见解,供大家参考。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候选人:叶培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年74岁的叶培建,从事航天工作已有51年之久,从探月工程到逐梦火星,他的大半辈子和中国航天紧密相连。叶培建是嫦娥一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在后来各号嫦娥方案的选择和确
2、定、关键技术攻关、大型试验策划与验证、嫦娥四号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等各项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些年,叶培建更多是站在幕后,为年轻的航天工作者们撑腰。在发射现场,大家都说,叶总就是定海神针;。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之叶培建事迹他是我国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研制团队的大专家;,是无数年轻人心中的主心骨;。从资源二号到嫦娥一号,从圆梦月球到逐梦火星,有他在,发射不紧张、队员吃得香;。为中国航天事业尤其是空间事业兢兢业业奉献50余年,一生矢志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科学家;。他,就是此次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七旬探月追梦人;2019年1月3日,中国
3、人自主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稳稳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中国代表全人类首次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在嫦娥四号成功落月的当天,一张照片在网上火了。嫦娥四号成功落月的那一刻,74岁的叶培建静静走到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的身后,对她表示祝贺和鼓励。而作为与叶培建共事多年、亦师亦友的张熇,此刻再也无法掩饰住内心的激动,流下了幸福的泪水。两代嫦娥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我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以后要走的路还很长!;叶培建深有感触地说。诚然,从嫦娥一号艰难立项,到嫦娥四号究竟去哪儿,叶培建的探月之路,走得并不容易。嫦娥一号时,研制经费有限,叶培建和同事们一起,把一块钱掰成三块花
4、精打细算地铺就出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器的奔月;之路。嫦娥四号时,鉴于嫦娥三号成功落月,有人认为我们应该见好就收,为了稳妥起见,还应该把探测器落在月球正面,叶培建则极力主张到月球背面去。无论是技术的进步还是人类探月事业的发展,都需要我们做一些‘冒险的事情’,真正去开拓、去创新,开辟新的天地。;叶培建说。思想有多远,才能走多远。就这样,中国的奔月之梦;在叶培建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圆梦之旅,书写了人类探月史上崭新的一页。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曾有人质疑,为何要花如此大的代价和精力去探索月球和火星以及更深远的宇宙?对此,
5、叶培建总是抱有自己的态度:人类在地球、太阳系都是很渺小的,不走出去,我们注定难以为继。月球是全人类的,但谁开发谁利用,我们今天不去,以后可能想去都难。;过去,国家在一穷二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是几年一颗卫星。现如今一年几十颗卫星,让中国人有了更多仰望星空的能力。实践证明,只有创新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发展得更快、更好。过去我总说‘要做个可怕的人’,就是要让困难怕你。;叶培建认为,航天是一项差一点点就成功、差一点点就失败;的事业,面对困难就要迎难而上、越挫越勇。当前,我们的国家面临更严峻的形势、更复杂的变化,我们要发展,就必须要靠创新,必须要技术上更强大。中国探月工程的论证报告
6、提出,到2020年前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计划。叶培建告诉记者,明年,我们计划中的嫦娥五号将完成采样返回。紧接着,对火星的探测也将拉开帷幕。火星探测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行星探测,我们的第一次火星任务将会把三件事情一次做成:首先将探测器发射到火星,对火星进行全球观测;其次降落在火星;同时火星车要开出来,在火星上巡视勘测。这将是全世界首次在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上述三个目标,在工程实现上是很大的创新,中国现在就是要做别人没有做的事情。;叶培建说。一个伟大的中国,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然方方面面都要强,要用‘航天梦’来托举‘中国梦’。;
7、叶培建说,未来,随着月球采样返回、火星探测、建设空间站等任务的完成,我们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继续做人民的科学家;亲爱的叶培建爷爷:得知您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我们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的全体‘小海燕’要向您致上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意:敬礼!祝贺您,叶爷爷!;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后,叶培建收到一封杭州小学生写给他的信。在不少大学校园的讲台上,在很多小学校园的课堂里,人们总能见到这位年过七旬的叶院士。我的这份成绩是人民给的,我是人民的科学家,也必然发自内心地感谢人民。;叶培建总是告诫自己,永远做人民的一分子,继续努
8、力为人民服务。虽然今年已经74岁了,叶培建仍称自己身体还可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只是千千万万个中国航天人的代表之一,只有把今后的事情做好,把队伍带好,才能够对得起这个称号,无愧于人民。;叶培建说。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之叶培建事迹心得叶培建说:宇宙就是个海洋,月亮就是钓鱼岛,火星就是黄岩岛,我们现在能去我们不去,后人要怪我们。别人去了,别人占下来了,你再想去都去不了。这一条理由就够了。;叶培建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侦察卫星系列总设计师,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携手星辰大海,一辈子赤诚热血,勇争第一,就是叶培建的真实写照。实话实说,责任比命大打开网络搜索,叶培建第一
9、个关联词语是太敢说了;。叶培建崇尚实话实说;,也从来都是这样做的。同事说他常常因为一点小事或者资源调配不开生闷气,这么多年也没学会人情世故,像个老小孩。做承诺也常常立军令状,不会留退路;。200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国家战略卫星,后来的叶培建描述当时的心情:卫星上天以后表现第一圈很好,第二圈也很好,第三圈出中国了,最后一个收到信号的是我们的喀什,当时卫星没信号了,我每次讲到这块心里很难受的。一开始大家都很高兴,在车上说说笑笑的,成功了,后来就不说话了。当时我真希望那个车从山上掉下去把我摔死。我觉得我无法交待,很自私啊,摔下去我是烈士,卫星丢了我无法交待。;好在后来,卫星电池维持超过7小时,等来了下
10、一个地面指令。我们所有人都在祈祷它能撑到(下一个指令发出);。这颗卫星后来超额完成任务,没有令叶培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因此,对航天事业负责;成为叶培建一辈子都在努力的事。2017年两会,72岁的叶培建带来了两个提案:一个与航天有关——国家对航天事业要有统筹规划;一个与航天无关——领导干部要有作为、早作为。敢吃螃蟹,每一步都要有创新在我们院里,只要说今天这个会是叶总主持的,没有哪个迟到,我自己也从来不迟到。我想这和我的父母都是军人有关,他们对自我的要求、军人做派都影响了我,对我来说,就是要把航天工作做好,说真话,说实话。;叶培建受父亲影响很深。1
11、945年,叶培建出生在泰兴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抗美援朝回来,叶培建开始跟父亲转战四海;,在南京、杭州、湖州都上过学。填写大学志愿时也是接受了军人父亲的教诲我们国家需要强大的空军;。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航天部卫星总装厂,从此与航空航天有了不解之缘。1978年,国门刚刚打开,叶培建赴瑞士纳沙太尔大学微技术研究所读博士研究生。他的努力刻苦是出了名的。瑞士一家报纸曾写过他的专访,报道中说:他从不去酒吧,偶尔打打乒乓球。记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下工夫?;他说:中国那么多人,而派我出来学习,已经为我付出了很多,我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应该努力,为国家做些事情。;自认为是半个军人的叶培建从没想过定居国外;,报效国
12、家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叶培建后来的采访中说我这人民族自尊心很强,在国内干,是为自己国家干的,在人家那儿干,钱挣到了,但是替别人干的,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1985年,叶培建获得了纳沙太尔大学的科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手写中文计算机在线自动识别。回国后他先是在502所工作,参加了红外热轴探测系统;的开发,1995年,他作为技术负责人参加了深圳股票VSAT网的设计;参与中国资源二号卫星设计,实现了星地一体化设计;第一个实践把电测与总体分开;第一个提出在卫星进入发射场前要进行整星可靠性增长试验,这诸多的第一;充满艰辛,一次又一次考验着这个勇于创新、爱吃螃蟹;的人。嫦娥四号落地月球背面也是叶培建据理
13、力争的结果。四号原本属于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三号执行的任务非常成功,作为备份星的嫦娥四号做什么用呢?当时有专家认为嫦娥四号就没有必要冒险,在月球着陆还是落在正面保险系数更高一些。我当时提出了反对意见,嫦娥三号已经落在月球正面了,为什么嫦娥四号还要在落在正面,我们搞科学探测,不应该怕失败,每一步都要有创新。;最终,嫦娥四号将降落在月球背面的任务被确定。2017年1月,为表彰他在空间科学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456677;的小行星命名为叶培建星;。那颗星并不属于我,但却给我带来了一份新的责任与使命,那就是在有生之年再多做点事情。;现在叶培建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今年和同事们把嫦娥五号做好,明年把火星做好,同时把小行星的工程立项做好。这是我75岁以前的任务,至于75岁以后呢,看发展再定指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