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州中心城市定位的现状与未来概要.doc

    • 资源ID:82726       资源大小:354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州中心城市定位的现状与未来概要.doc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的现状与未来(杨再高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中国广州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已越来越集中表现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了要强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定位,这赋予了广州未来更高的历史使命,将广州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阐述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演变及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依据与条件,并对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和思考。关键词:中心城市现状与未来广州1.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与现状1.1 历史

    2、演变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自秦统一岭南设置南海郡,郡治所在地就在广州,直至清朝,广州一直是中心城市。1850年广州在世界经济实力前十位的城市中排第四位,人口达80万人,1875年,广州在世界十强中排第七位。鸦片战争前,广州的对外贸易居全国之首,是华南地区最兴旺的商业大城市;鸦片战争后,上海、香港等城市逐渐崛起,外贸逐步超过广州。到解放前,广州仍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广州城市发展目标多次变化,确立了“华南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城市性质由商业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广州中心城市地位因第三产业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而受到削弱。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开始

    3、意识到要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解放思想,先行一步,加快发展商品经济,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视第三产业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得到不断强化。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广州提出要力争用15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奋斗目标,使“八五”期间广州的综合经济实力12跃升到全国大城市中的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北京。“九五”时期以来,广州坚持走以工业促经济的发展道路,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创业居住环境,区域中心城市地位不断强化。“十五”时期以来,广州实现“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确立了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定位目

    4、标,拉开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代表大都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功能能级水平逐步提高,在全国经济地位不断上升,由区域中心城市迈向了国家中心城市。1.2 现状发展1978年以来,广州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心城市地位不断强化,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对周边区域乃至全国都形成了较大的辐射带动效应。广州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稳步提升,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8215.8亿元,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三,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的由1978年的1.2%上升到2.7%。人均GDP 达81233元。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稳步下降,第三产业占据主体地位,

    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04:38.94:59.02,呈现“三二一”的发展态势。广州工业基础良好,已形成了较具规模和特色的工业体系,在全国工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华南地区制造业基地地位逐渐强化,基本形成了汽车、石化、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医药等支柱产业。2008年,广州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达到了12639.1亿元。5154.232492.741259.2319.6124.3643.097109.8210.318.2911.3316.4414.912.312.9213.31000978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7年2008年亿元1214%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图1

    6、1978-2008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广州第三产业较发达,华南地区的金融、交通、商贸、科技、信息、教育等中心地位逐步确立。广州是华南地区金融中心,是国内及国际银行华南地区分部所在地,统计数据显示,32008年,广州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84.41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为16929.5亿元和11079.6亿元,资金存贷差5849.9亿元,金融机构种类和网点密度均居全国前列,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市拥有保险中介机构121家,全年保费收入309.38亿元。广州商贸发达,全国性贸易服务功能不断增强,2008年广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0.1亿元,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三位;全年批

    7、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13427.63亿元。商品进出口总额819.5亿美元,其中,商品出口总额429.64亿美元。截至2008年底,广州市累计吸收来自12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9216个;世界500强大企业累计已有169家进入广州,投资总额159.72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共9240家,外商投资企业在穗设立分支机构(非法人6406个,外国及港澳台地区企业在穗设立常驻代表机构8012个。广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空港、海港、信息港枢纽中心,2008年,白云机场飞机起降28.0万架次,旅客吞吐量3343.5万人次,国内排名第二,货邮吞吐量68.6万吨,国内排名仍居第三;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在全

    8、球集装箱港口排名第七位,货物吞吐量达到3.5亿吨,排名全国第四。224216723453573582073.718.319.415.321.711.53.5050060087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7年2008年亿美元%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速度图2 1987-2008年广州市商品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表1 2008年广州主要经济指标主要指标2008年全国大城市排名主要指标2008年全国大城市排名GDP(亿元8215.8 3 金融机构本外币资金存贷差(亿元5849.9 3人均GDP(元81233 2 航空旅客吞吐量(万人次3343.5 2第三产业比重(%59.02 2

    9、 航空货邮吞吐量(万吨68.6 3工业总产值(亿元12639.1 5 集装箱吞吐量(万TUV1097.2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140.1 3轨道交通营运长度(公里108 3进出口总额(亿美元819.5 2 外资依存度(%68.17 / 数据来源:2008年广州统计年鉴.2. 定位与依据2.1 发展定位2008年1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广州要通过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将广州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

    10、化教育中心是国家对广州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新定位,“首善之区”和“国际大都市”是广州未来改革发展的新目标。2008年下半年以来,广州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力度较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未来的发展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孕育着重大机遇。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及国际金融危机扩散蔓延的影响下,国家制定出台的规划纲要明确了广州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对广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是第一次将广州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把广州的发展定位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也使广州未来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二是有利于推进广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增强广州的发展后劲。三是有利于广州先行先试新一轮改革开放的

    11、重大举措,再创广州改革发展的新优势。四是有利于促进广州与珠三角协调发展,加强穗港澳合作,增强珠三角及广东的国际竞争力。452.2 依据与条件根据中心城市的基本特征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广州具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现实条件。一是广州区位及综合交通支撑。区位优势突出。从国际区位层面看,广州地处亚太地区的东亚与东南亚的结合部,历史上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和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当今及未来将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澳洲、非洲等国际区域进行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头堡。从国内区位层面来看,广州地处珠江入海口,有中国“南大门”之称,是我国华南、西南等地区进出入国际市场的主要门户和平台。广州拥有国

    12、际一流的海港、空港和陆路综合交通枢纽支撑,为广州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的联系提供了高效通畅的渠道。白云国际机场是我国三大枢纽机场及亚洲一流机场,2008年旅客吞吐量3340.8万人次;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已投入营运;广州港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2008年广州集装箱吞吐量达1169.5万TUV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铁路和高速公路枢纽,国家多条重要的铁路、公路网密集并聚汇于广州。173.78271.8335.06377.71507.77722.74993.291169.50年份万T U V广州集装箱吞吐量图3 2001-2008年广州集装箱吞吐量二是广州的发展基础与未来前景所决定的。广州综合实力强大,对国家

    13、发展的贡献大。广州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购物中心和世界重要的采购基地,“广州服务”、“广州制造”和“广州价格”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广州市面积只占全省1/24和全国的1/1291,2008年经济总量接近全省的1/4,约占全国的1/34,上缴的财政收入占到全省总量的1/3和全国总量的1/20。在广州设立的具有总部经济特征的外商投资企业超过60家。广州是华南文化教育中心。广州是拥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粤剧、岭南画派、广雕、“食在广州”等驰名中外。广州地区有普通高等院校63所,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146家,各类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64

    14、家,在华南地区具有显著的文化教育优势。科技实力雄厚,已是全国科技创新产品和人才的主要生产地。三是珠三角发展的客观要求。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中心,区域是城市发展的腹地,中心与腹地相互促进。面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和国内外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打造实力强大的国家中心城市,增强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功能,既是广州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珠三角一体化的需要,促进广州与珠三角一体化,最终形成与长三角、环渤海相呼应,由点及面带动全省及全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四是国家发展大局的现实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已越来越集中表现为国家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国

    15、家中心城市所集聚的高能量的辐射带动功能,不但能大大加强一个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而且能有力地推动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我国这样一个腹地辽阔、市场巨大的国家,如果没有几个实力强大、国际化水平高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就有可能处于被动地位,聚散及动员资源的能力就有可能受到制约,现代化的进程就有可能迟缓,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就有可能削弱。确立广州为国家中心城市,关系到华南及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五是广州拥有开放的市场环境,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强大支撑力。广州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外向型经济发达,目前外贸总值占全国的1/28,已累计实际使

    16、用外资434.16亿美元,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169家在穗投资,广州企业已在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境外投资机构。六是广州现代化都市框架已经形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日益现代化和国际化。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大学城、南沙深水港、四条地铁线等建成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城市设施的综合服务功能。即将建成的广州新电视塔、广州西塔、广州新客站、歌剧院等将成为广州城市的重要标志,筹办亚运会也将进一步加快广州城市基础现代化的建设步伐。63. 未来展望广州正积极落实规划纲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与行动细则,通过集聚高端要素、高端产业、高端技术和高端人才,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及构建现

    17、代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模式,推进区域合作及一体化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等战略行动,将会推进广州新一轮发展,从而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地位。3.1 多中心的都市空间格局2000年以来,广州结合行政区划调整(番禺和花都撤市设区的探索,在全国大城市率先编制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打破了原有“小广州”的空间格局,拉开了城市空间布局,形成合理的大都市空间架构。南沙滨海新城、广州新城及广州东部城市副中心、北部城市副中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了建设和发展。2006年底,广州在原有“南拓、北优、东进、西联”战略的基础上增加了“中调”,目的是在城市空间发展中把外延拓展和

    18、内涵优化更好地结合起来,着重调优以旧城区及城中村为重点的老城区空间结构,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推进城市有序改造和有机更新,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多中心的城市结构初步形成。从九年来的城市发展实践来看,广州城市空间以增长拓展为主,为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框架奠定了基础。如今,广州正在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在科学发展观和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广州围绕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和建设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目标,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及发展模式转变、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统筹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城市形态将从原来的单中心向多中心、放射网络型方向发展,国际大都市的“山水、

    19、城、田、海”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和城市中心区、副中心、卫星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3.2 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强化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服务辐射功能是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志。从国家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功能来看,广州与香港、上海和北京还存在一定差距,综合竞争力和和综合服务功能还有待提升。未来广州将通过以下战略行动继续增强作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一是构筑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7构筑形成国际商贸中心和大宗商品的“广州价格”。继续加快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南沙保税港区、广州保税物流园区等建设,推进广州空港、南沙和黄埔三大国际物

    20、流园区建设,打造亚洲现代物流中心。以广交会龙头,不断引入国际知名展览和会议品牌落户,打造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建成全国旅游综合改革发展示范城市,打造国际旅游中心。全力建设汽车、造船、石化、数控装备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大型装备配套产业基地,打造国内先进制造业基地。二是强化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功能。建设国际一流大学,面向国内外培养和输出高端人才。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利用,建设和完善一批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城市软实力。三是强化南方金融中心功能。以争取设立汽车金融保险公司、科技发展银行等为重点,以建设区域金融总部基地和区域金融创新基地为支撑,提升

    21、金融服务水平。四是强化科技创新中心功能。推进中新知识城、粤港智慧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重要科技创新共建项目建设,建设全国领先的科技园区;深化穗港产学研合作,实施企业国际合作创新试点;发挥“留交会”引进的载体作用,吸纳和培养高端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通过这一系列战略措施的实施,未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将不断强化。3.3 综合门户城市功能提升广州历来就是我国的南大门,在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各国进行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桥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粤港澳的紧密合作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广州的经济腹地将进一步拓展,地缘优势更加突出。未来

    22、广州将以白云空港、南沙海港为龙头,加快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和南沙港区三期工程建设,完善区域航运集疏运体系和服务体系,拓展更多的国际航线,大力发展高端航运航空服务业,打造连通世界、辐射东南亚、服务全国的区域国际航空航运中心。加快推进广深港高速铁路、武广、贵广、南广铁路、新客站、城际轨道等一批重大枢纽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连通区域、服务全国的铁路、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枢纽。广州口岸及门户城市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全面加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和文化交流,代表国家承办重要的国际会议和国际活动,以提升广州对外开放及经贸、文化交流的“窗口”功能,形成国际性门户城市。893.4 城市区域化和国

    23、际化双向发展城市区域化、国际化成为当前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模式。通过服务和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来加快广州发展将是广州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未来广州必须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进一步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和带动作用,向区域化和国际化方向大力拓展。在区域化拓展方面,就是以广佛同城化携领珠三角一体化。以加强广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为重点,推进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市场体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和合作,不断加快广佛同城化步伐。以广佛同城化为示范,以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切入点,广州与珠三角各城市在基础设施、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将得到加强,形成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一小时城市圈”,

    24、全面推进珠三角一体化,推进广州与环珠三角、泛珠三角的合作,广州将在更大更高的区域层面发挥国家中心城市作用。在国际化方面,广州积极学习借鉴香港在做事规则、营商环境、精细化的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加强穗港合作来优化广州营商标准和做事规则国际化。以穗港合作为突破口,加强广州与港澳台、东盟、南亚西亚与非洲等多个层面的国际合作,提升广州对内对外辐射影响力。广州要继续实施国 际友城拓展战略,全方位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和平台,进一步增强广州国际影响力。图4 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空间格局3.5 共同构建珠三角优质生活圈国内外经验表明,中心城市拥有优质的生活环境,才能增强城市自身的吸引力。未来广州要加快

    25、建设珠三角优质生活圈,增强国家中心城市的吸引力与亲和力,提升城市竞争力。一是宜居城乡建设。旧城区尤其是城中村是广州宜居城市建设面临主要阻力,未来必须加大城中村及旧城区改造力度。加快城中村、旧城区改造和社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扩大道路、公共活动和绿化空间,严格控制中心城市高楼建设,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实施大城管体制,学习借鉴香港城市管理经验,加强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亚运场馆建设为带动,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和公共交通网络。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速城市河涌综合整治和环境污染治理,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花园城市”行动计划,全面绿化美化城乡。不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

    26、政府,优化服务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优质生活圈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民生投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继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以此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加快推进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探索建立统筹城乡惠及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联手珠三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珠三角及港澳共建绿色优质生活圈。4. 结论和讨论综合以上分析,广州历来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及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解放思想,先行一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中心

    27、城市功能不断强化,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现今,广州中心城市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金融、交通、商贸、科技、信息、教育等中心地位逐步确立,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对周边区域乃至全国形成了巨大的辐射带动效应。在规划纲要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的引导下,未来广州通过一系列的战略行动,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实力将进一步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功能将得到不断强化。未来还可以对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后续研究,对如何促进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促进广州可持续发展;如何提升广州城市综合承载力,强化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等问题做进一步探讨。同时,作为国家中心城

    28、市的城乡治理问题也值得10深入研究, 如广州城中村、 旧城区改造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及如何学习和借鉴香港城市精 细管理经验,提升广州城市管理水平问题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郑天祥等.以穗港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地理网络J.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1991 年 5 月. 2 左正著.广州:发展中的华南经济中心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年 1 月. 3 杨再高等.中心城市与区域合作发展的理论和实践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 年 8 月. 4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国务院,2008 年 12 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杨再高(1966),贵州石阡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 所长 研究 员,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区域与城市发展规划。 作者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云安路 119 号, 作者地址 E-mail:yzgao 电话:, 11 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广州中心城市定位的现状与未来概要.doc)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