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心城市定位的现状与未来概要.doc
《广州中心城市定位的现状与未来概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中心城市定位的现状与未来概要.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的现状与未来(杨再高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中国广州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已越来越集中表现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了要强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定位,这赋予了广州未来更高的历史使命,将广州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阐述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演变及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依据与条件,并对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和思考。关键词:中心城市现状与未来广州1.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与现状1.1 历史
2、演变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自秦统一岭南设置南海郡,郡治所在地就在广州,直至清朝,广州一直是中心城市。1850年广州在世界经济实力前十位的城市中排第四位,人口达80万人,1875年,广州在世界十强中排第七位。鸦片战争前,广州的对外贸易居全国之首,是华南地区最兴旺的商业大城市;鸦片战争后,上海、香港等城市逐渐崛起,外贸逐步超过广州。到解放前,广州仍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广州城市发展目标多次变化,确立了“华南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城市性质由商业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广州中心城市地位因第三产业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而受到削弱。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开始
3、意识到要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解放思想,先行一步,加快发展商品经济,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视第三产业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得到不断强化。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广州提出要力争用15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奋斗目标,使“八五”期间广州的综合经济实力12跃升到全国大城市中的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北京。“九五”时期以来,广州坚持走以工业促经济的发展道路,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创业居住环境,区域中心城市地位不断强化。“十五”时期以来,广州实现“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确立了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定位目
4、标,拉开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代表大都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功能能级水平逐步提高,在全国经济地位不断上升,由区域中心城市迈向了国家中心城市。1.2 现状发展1978年以来,广州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心城市地位不断强化,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对周边区域乃至全国都形成了较大的辐射带动效应。广州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稳步提升,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8215.8亿元,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三,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的由1978年的1.2%上升到2.7%。人均GDP 达81233元。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稳步下降,第三产业占据主体地位,
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04:38.94:59.02,呈现“三二一”的发展态势。广州工业基础良好,已形成了较具规模和特色的工业体系,在全国工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华南地区制造业基地地位逐渐强化,基本形成了汽车、石化、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医药等支柱产业。2008年,广州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达到了12639.1亿元。5154.232492.741259.2319.6124.3643.097109.8210.318.2911.3316.4414.912.312.9213.31000978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7年2008年亿元1214%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图1
6、1978-2008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广州第三产业较发达,华南地区的金融、交通、商贸、科技、信息、教育等中心地位逐步确立。广州是华南地区金融中心,是国内及国际银行华南地区分部所在地,统计数据显示,32008年,广州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84.41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为16929.5亿元和11079.6亿元,资金存贷差5849.9亿元,金融机构种类和网点密度均居全国前列,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市拥有保险中介机构121家,全年保费收入309.38亿元。广州商贸发达,全国性贸易服务功能不断增强,2008年广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0.1亿元,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三位;全年批
7、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13427.63亿元。商品进出口总额819.5亿美元,其中,商品出口总额429.64亿美元。截至2008年底,广州市累计吸收来自12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9216个;世界500强大企业累计已有169家进入广州,投资总额159.72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共9240家,外商投资企业在穗设立分支机构(非法人6406个,外国及港澳台地区企业在穗设立常驻代表机构8012个。广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空港、海港、信息港枢纽中心,2008年,白云机场飞机起降28.0万架次,旅客吞吐量3343.5万人次,国内排名第二,货邮吞吐量68.6万吨,国内排名仍居第三;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在全
8、球集装箱港口排名第七位,货物吞吐量达到3.5亿吨,排名全国第四。224216723453573582073.718.319.415.321.711.53.5050060087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7年2008年亿美元%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速度图2 1987-2008年广州市商品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表1 2008年广州主要经济指标主要指标2008年全国大城市排名主要指标2008年全国大城市排名GDP(亿元8215.8 3 金融机构本外币资金存贷差(亿元5849.9 3人均GDP(元81233 2 航空旅客吞吐量(万人次3343.5 2第三产业比重(%59.02 2
9、 航空货邮吞吐量(万吨68.6 3工业总产值(亿元12639.1 5 集装箱吞吐量(万TUV1097.2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140.1 3轨道交通营运长度(公里108 3进出口总额(亿美元819.5 2 外资依存度(%68.17 / 数据来源:2008年广州统计年鉴.2. 定位与依据2.1 发展定位2008年1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广州要通过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将广州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
10、化教育中心是国家对广州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新定位,“首善之区”和“国际大都市”是广州未来改革发展的新目标。2008年下半年以来,广州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力度较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未来的发展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孕育着重大机遇。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及国际金融危机扩散蔓延的影响下,国家制定出台的规划纲要明确了广州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对广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是第一次将广州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把广州的发展定位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也使广州未来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二是有利于推进广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增强广州的发展后劲。三是有利于广州先行先试新一轮改革开放的
11、重大举措,再创广州改革发展的新优势。四是有利于促进广州与珠三角协调发展,加强穗港澳合作,增强珠三角及广东的国际竞争力。452.2 依据与条件根据中心城市的基本特征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广州具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现实条件。一是广州区位及综合交通支撑。区位优势突出。从国际区位层面看,广州地处亚太地区的东亚与东南亚的结合部,历史上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和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当今及未来将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澳洲、非洲等国际区域进行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头堡。从国内区位层面来看,广州地处珠江入海口,有中国“南大门”之称,是我国华南、西南等地区进出入国际市场的主要门户和平台。广州拥有国
12、际一流的海港、空港和陆路综合交通枢纽支撑,为广州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的联系提供了高效通畅的渠道。白云国际机场是我国三大枢纽机场及亚洲一流机场,2008年旅客吞吐量3340.8万人次;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已投入营运;广州港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2008年广州集装箱吞吐量达1169.5万TUV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铁路和高速公路枢纽,国家多条重要的铁路、公路网密集并聚汇于广州。173.78271.8335.06377.71507.77722.74993.291169.50年份万T U V广州集装箱吞吐量图3 2001-2008年广州集装箱吞吐量二是广州的发展基础与未来前景所决定的。广州综合实力强大,对国家
13、发展的贡献大。广州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购物中心和世界重要的采购基地,“广州服务”、“广州制造”和“广州价格”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广州市面积只占全省1/24和全国的1/1291,2008年经济总量接近全省的1/4,约占全国的1/34,上缴的财政收入占到全省总量的1/3和全国总量的1/20。在广州设立的具有总部经济特征的外商投资企业超过60家。广州是华南文化教育中心。广州是拥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粤剧、岭南画派、广雕、“食在广州”等驰名中外。广州地区有普通高等院校63所,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146家,各类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64
14、家,在华南地区具有显著的文化教育优势。科技实力雄厚,已是全国科技创新产品和人才的主要生产地。三是珠三角发展的客观要求。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中心,区域是城市发展的腹地,中心与腹地相互促进。面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和国内外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打造实力强大的国家中心城市,增强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功能,既是广州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珠三角一体化的需要,促进广州与珠三角一体化,最终形成与长三角、环渤海相呼应,由点及面带动全省及全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四是国家发展大局的现实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已越来越集中表现为国家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州 中心城市 定位 现状 未来 概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