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版近二十年家国情怀研究综述汇编.docx

    • 资源ID:91909       资源大小:25.6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版近二十年家国情怀研究综述汇编.docx

    1、新版近二十年“家国情怀”研究综述汇编 【摘要】学术界对“家国情怀”的研究可分为两个时期,202x年之前多以纪实性和文学性作品阐述“家国情怀”,202x年至今则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论述家国情怀的内涵、时代价值、高校教育的路径方法,再到中小学教育当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但关于“家国情怀”教育的学科教学研究有待丰富和深化。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教育;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2x)33-0059-02 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2、北宋大儒张载亦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顾炎武也写到,“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从古至今,中国社会都强调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放大。在202x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里面也强调要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 从历史学科特点而言,历史最基本的特点是过去性,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是从历史中获得一种思维观念与方法,理解历史的演进,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根据历史发展的规律,逐渐形成对本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及其发展的认同感和责任感。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

    3、准(实验)明文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这就可以看出国家对历史学科教育地位的重视,凸显了高中历史课程作为人文学科所特有的教育功能。提高“人文素养”的大旗已高高举起,家国情怀教育必然成为重中之重,本文就近二十年的“家国情怀”学术研究做一番梳理,以期求教于同行。 据“中国知网”的检索结果显示,有关“家国情怀”的文献有1581条(截止至202x年8月4日),其中已发表的期刊有1017条。在202x年有学者做过统计,相关研究成果仅有232条3,202x到202x年则迅猛增加了一千多篇研究文献,其中缘由,莫不让人联想到202x年教育部出

    4、台的纲要。鉴于此,本研究综述以202x年前后作为一个时间切割点。 一、1997-202x年 “就某一具体实例进行家国情怀的阐述,以纪实性和文学性作品居多”4是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 有的学者以社会知名人士为个案,以小见大体现“家国情怀”,其中包括著名军人,古代文人,知名艺人和海外华侨等,主要研究成果有:罗春洪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家国情怀及其启示(202x,7)、茅文婷的社会知名人士的家国情怀(202x,4)、陈芳的杂技艺人的家国情怀(202x,12)、吴国奇的“从军原是为人民,百战勋劳总不矜”学习和弘扬陈赓大将的家国情怀(202x,4)、吴军垒的抗日名将陈德馨的家国情怀(202x,10)

    5、杨潜的家国情怀从烟台走出*海关首位华人关长张福运(202x,3)和李卓的风雪家园一笑同美籍华人学者赵浩生的家国情怀(202x,8)等。 有的学者则描述概括文学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家国情怀,如诗歌、小说、电视剧、电影曲剧等,主要研究成果有:李勇的家国情怀*传递评老舍散文三十八讲(202x,10)、刘波的家国书写*情怀与人文风骨论谭仲池的近年诗歌创作(202x,11)、周传家家国情怀和女性意识的交响迭奏京剧穆桂英挂帅礼赞(202x,9)、於贤德的家国情怀,英雄赞歌简评王旭峰的长篇纪实文学(202x,1)、刘志华的试论陆在易艺术歌曲之家国情怀(202x,2)、程致中的草根英雄叙事与家国情怀抒写电视连续剧

    6、的史诗性品格(202x,7)和白云涛的于右任的家国情怀(202x,5)等。 在这一阶段,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献较少,寥寥无几,主要研究成果有:陈晓莉的中国梦的家国情怀(202x,7)、申霞艳的家国情怀的现代转换(202x,10)、唐爱军的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202x,5)、林建华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凝聚力(202x,11)等。不多的研究成果认为:家国情怀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话语形式,中国梦是传统家国情怀现代化转向而产生的结果,是当代话语形式的“家国情怀”。5 但总体上看,学术界对于“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时代特征和培育发展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理论性研究极为薄弱。学者禚明亮还进一步指出当前研究

    7、的两大不足,一是关于“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理论文章几乎没有;二是传统家国情怀与*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探讨不足。6 二、202x-202x年 近三年有关“家国情怀”的文献虽然数量庞大,但文学类、访谈类、影评类和新闻报导类作品还是占据大壁江山,如刘金祥的傳统诗书中的家国情怀(202x,7)、于欣的论康有为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202x,6)、陈清的浅议屈原和*的家国情怀(202x,6)、杨明刚的当代文艺评论的家国情怀与生态重塑)(202x,8)、汤哲声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202x,4)、张慧芳等人的曹操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202x,4)、饶眺的浅论李煜词的家国情怀(202x,2)、曾

    8、美贵的论诗经战争诗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202x,11)、吴戈草根情结与家国情怀(202x,3)等。较之以往不同的是,这类作品注重挖掘时代价值并与中国*核心价值观相联系,目的性和指向性更突出。 在纲要精*指引下,理论研究方面也有了很大突破,上文提及的两大不足都得到重视并且收获了许多理论成果,一方面是聚焦“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理论文章纷纷涌现,如钟立明关于实施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思考(202x,1)、王芳仪家国情怀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融入(202x,6)、刘丽的论家国情怀对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价值(202x,12)、吕成祯等人的大学生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培养路径基于竺可桢人才培养理念的启

    9、示(202x,5)、陈育芳等人的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202x,12)、刘应君的家国情怀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价值与路径(202x,9)等;另一方面是探讨家国情怀与*理论体系的文章呈井喷式增长,如张倩的从家国情怀解读国家认同*特色(202x,5)、李文强的建构*核心价值观的家国情怀:塑造中华精神(202x,9)、贾付强等人的论家国情怀的当代价值及其教育(202x,10)、杨清虎的家国情怀的内涵与现代价值(202x,3)张斌等人的家国情怀的当代培育(202x,6)、韩飞等人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与思考(202x,3)、罗雪萍客家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与*价值观(202x,4)、刘

    10、军等人的家国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2x,11)等。理论层面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第一,“家国情怀”的内涵,学者林建华认为“家国情怀是一种通过物而联系起来的对国家、历史、家园、亲族、朋友的不可取代的深厚的情感。”7陈晓莉则概括为“一个人对祖国和人民表现出来的热爱以及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公民对本国或本民族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与使命感。”8学者张斌认为“家国情怀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对故土的至深热爱、对天下苍生的朴素情感、对共同文化*的执着、对普遍价值准则的认同固守等方面。”9李文强撰文指出,“家国情怀是指中华文明独有的慎终追远、

    11、思亲怀祖、爱家齐家、爱国报国、家国一体以及先国后家等关于家庭、家族、母邦和祖国的信念与情愫。家国情怀的内涵比爱国主义要丰富,是中华精*独有品质。”10学者杨清虎也有独到见解,他认为“家国情怀”就应该是作为个体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对价值共同体持有的一种高度认同,并促使认知共同体朝着极、正面、良陛的方向发展的一种思想和理念,基本内涵特征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仁爱之情。11 第二,“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学者刘军指出,“家国情怀不仅从道德价值层面强调亲情、家庭的重要性,而且将其视作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是当代中国基于时代背景之下的价值取向和现实选择。”12张倩认为“家国

    12、情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神理念、生活方式、国家制度等形式对中国人产生巨大影响,融入中华民族血脉,在当今社会乃至未来社会都有表现。”13杨清虎言,“家国情怀”是*核心价值观的学理基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建设幸福美满的家庭,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公民意识。14学者韩飞从高校教育的角度出发,认为家国情怀是*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公民特别是大学生的一面明镜,是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利器,是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感召力与影响力的切入点,是解决思政工作中各种矛盾的基础与平台。15在纲要的指引下,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得到了充分肯

    13、定。 第三,在我国高校实施“家国情怀”教育的路径和方法。纲要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不同成长阶段的教育目标,以此为基础各大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实践路径和方法,有的学者主张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16;有的主张学科交叉,中西交融,培养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兼备的大学生17;有的高校编印了校本课程,如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简明读本18;有的学者针对某一课程的开展提出详细的教学方法,如“文化比较法”、“文化实践法”、“文化情景法”19。 可喜的是,“家国情怀”教育在中小学也有了初步探索,有的学者从宏观层面入手,探讨“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

    14、和必要性,并对中小学教育提出改进建议,如易连云的中小学家国情怀教育初论(202x,13);有的学者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阐释“家国情怀”教育在本学科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语文课有刘雁君的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我对语文课堂“新常态”的理解(202x,8),政治课有林永彪的要理直气壮加强“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教育一一浅谈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家国情怀”教育(202x,4)、胡兴松的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教育以文化生活教学为例(202x,9);历史课有郭惠聪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202x,6)、何勇的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当议(202x,1)、梁佳斌的高中历史教

    15、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202x,3);还有的学者从教育素材入手,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如朱永江建设民俗“1+1”涵养农民工子弟家國情怀(202x年19期)、楼卫琴融入乡土文化资源,增强中学生的家国情怀(202x,9)、方成志乡土教科书:青少年学生家国情怀养成的基石(202x,12)等。 综上所述,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期刊文献大多聚焦于文学类,艺术类和访谈类板块,教育类的文献研究略显单薄;第二,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探讨大中小学的教育问题的文献不计其数,但以“家国情怀”教育为切入点,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文章还是凤毛麟角;第三,“家国情怀

    16、教育”在中小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都较为笼统,难以体现学科特色。就历史学科而言,仅有三篇文献与之相关且受篇幅限制,搭建了大框架但凸显不出历史学科的精气神,学科教学研究有待丰富和深化。 在教育部纲要的指引下,相信“家国情怀”的理论研究会越来越丰富,“家国情怀”的学科教学研究也会百花竞艳。 参考文献 1陈志刚、郭艳红:从历史学科特点析历史教学的本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2x年第3期. 2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2x年. 3禚明亮:学术界“家国情怀”研究述评兼论对“家国情怀”研究的几点建议,高校社科动态,202x年第1期. 4同上 5同上 6同上 7林建华:家

    17、国情怀与民族凝聚力,福建省*学院学报,202x年第4期. 8陈晓莉:中国梦的家国情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x年7月. 9张斌,段周燕:家国情怀的当代培育,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2x年6月. 10李文强:建构*核心价值观的家国情怀:塑造中华精神,人才资源开发,202x年9月. 11杨清虎:“家国情怀”的内涵与现代价值,兵团党校学报,202x年第3期. 12刘军:家国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x年11月. 13张倩:从家国情环解读国家认同*特色,江淮论坛,202x年3月. 14杨清虎:“家国情怀”的内涵与现代价值,兵团党校学报,202x年第3期. 15韩飞,王文雯:“家国情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轻工科技,202x年3月. 16贾付强,赵春风:论家国情怀的当代价值及其教育,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x年10月. 17吕成祯、钟蓉戎:大学生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培养路径基于竺可桢人才培养理念的启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2x年5月. 18钟立明:关于实施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思考,高教论坛,202x年1月. 19魏传光,胡旖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计论略以课为例,教育探索,202x年7月.


    注意事项

    本文(新版近二十年家国情怀研究综述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