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资源ID:96384       资源大小:1.34M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 总 论 错 误!1.1 项目概要 错 误!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错 误!1.3 项目区简介及建设单位概况 错 误!1.4 可研报告研究内容 错 误!1.5 可研报告研究结论、问题及建议 错 误!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错 误!2.1 建设背景 错 误!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错 误!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错 误!第三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错 误!3.1 项目建设内容 错 误!3.2 建设规模 错 误!第四章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错 误!4.1 场址现状 错 误!4.2 建设条件 错 误!第五章 工程方案 错 误!5.

    2、1 方案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 错 误!5.2 建筑设计 错 误!5.3 结构设计 错 误!5.4 给排水设计 错 误!5.5 暖通设计 错 误!5.6 电气及弱电设计 错 误!5.7 消防设计 错 误!第六章能源和资源节约措施 错 误!6.1 能源节约措施 错 误!6.2 建筑节能具体措施 错 误!6.3 给排水资源节约措施 错 误!6.4 电气节能具体措施 错 误!6.5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错 误!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错 误!7.1 环境影响 错 误!7.2 保护措施 错 误!7.3 安全保护措施 错 误!7.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错 误!第八章组织机构 错 误!8.1 管理机构 错 误!

    3、8.2 项目组织管理 错 误!第九章工程管理及实施计划 错 误!9.1 项目建设管理原则 错 误!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4、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9.2 工程管理 错 误!3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9.3 项目实施步骤 错 误!9.4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错 误!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错 误!10.1 劳动安全与卫生 错 误!10.2 消防安全 错 误!第十

    5、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错 误!11.1 估算依据及内容 错 误!11.2 投资估算 错 误!11.3 资金筹措 错 误!12.1 招标依据 错 误!12.2 工程招标 错 误!第十三章社会影响分析及评价 错 误!13.1 项目社会评价的依据 错 误!13.2 建设地区基本的社会环境情况 错 误!13.3 社会影响分析 错 误!13.4 项目在建设、运营中的社会风险分析 错 误!13.5 社会评价结论 错 误!第十四章结论及建议 错 误!14.1 结论 错 误!14.2 项目建议 错 误!第十五章附表、附图、附件 错 误!15.1 附表 错 误!15.2 附图 错 误!15.3 附件 错 误!

    6、八 、,前言某市是一个降雨充沛的城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682mm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 量为78.81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4.87亿m3水资源总量为79.79亿m3全市 过境水量很大,是当地产水量的二十多倍,达1886.15亿m3是某市可利用水资 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境水量主要来自西江、北江、东江、增江以及国泰水、芦 苞涌。根据2006年某市水资源公报某市地表水资源量 92.57亿m3地下水资 源量17.01亿m3全市水资源总量93.5亿m3 2006年全市总供水量80.20亿m3 其中地表水占 99.56%,地下水占 0.44%。某属水质性缺水城市,目前正在开展西 江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某市

    7、是我国雨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雨水利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某某村实施雨水利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雨水利用可以作为某地杂 用水的补充水源。根据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穗市长会纪【 2007】 56 号)“第三条某地屋 面雨水收集后作为杂用水的补充水源” 。我院受某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办公 室委托(GAG委托【2008】43号),承担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的项目建 议书及可行性研究。 通过现场查勘、 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 并与某市重点公共建 设项目管理办公室进行了多次讨论与协调,我们在某某村杂用水专项研究( 2007 年9 月)的基础上,编制了某地雨水收集综合 利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

    8、告。1 概述1.1 项目概述项目名称: 2010 年某会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规模:收集体育综合馆区3.3万m2屋面雨水,设雨水调蓄池3处,容积合计1800 m3,年收集和处理雨水约4.15万m3项目建设地点: 2010 年某会某地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法人单位:某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本次方案收集和处理某地体育综合馆区屋面雨水,初雨弃流进入雨水管网, 雨水经沉淀过滤消毒后供市政绿化和冲洗路面,过量雨水溢流排入河涌。本次方案设雨水调蓄池3处,每处容积600m3合计1800 m3年收集和处理雨水约4.15万m31.2 编制依据1.2.1 国家及某市有关城市节水的法律、法规、

    9、标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 国务院国发 200036 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 的通知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 1 号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4) 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建城 1996593 号关于印发节水型城市目 标导则的通知5) 建设部文件关于印发节水型企业(单位)目标导则的通知6) 建设部建城 200090 号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通知7) 国家经贸委、水利部、建设部、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经 贸资源 20001015 号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8) 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

    10、城市 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 2002 年6 月)9)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一 日联合颁布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10) 某省人民政府文件粤府 199551 号颁发某省城市供水管理规定的通知11) 某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 1992134 号颁发某市城市计划供水和节约用水管 理办法的通知12) 某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 1996129 号颁发某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的通知13)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 CJ1642002)14)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GB/T50331 2002)1.2.2 编制依据1) 某某村杂用水专项研究( 2007 年9 月)2)

    11、第 16 届某某会某村规划建设某要求3) “ 2010 某某会某村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4) 某某村工程地质普查报告及地质勘察资料5) 委托某地分质供水及雨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委托书(GAG委托【 2008】43 号)6) 关于某地建设规划的复函 (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穗发改城【 2008】 85 号)1.2.3 国家相关标准规范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B50336-2002)3)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GB17051-1997)4)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1294191)5)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

    12、 GJ/T 95 2000)6)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标准( GB/T50102-2003)7)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66-2005)8)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00-2006)9)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1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11)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CJ251-89)1.3 编制范围、目的及内容 1.3.1 编制目的雨水收集和处理方式研究:分析国内外雨水利用的现状和新技术,并结合 某地的具体情况分析某地采用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的必要性,为政府决策提供依 据;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技术路线及工程方

    13、案研究:确定在某地的体育综合馆 区收集屋面雨水, 初雨弃流进入市政污水管网, 雨水经沉淀过滤消毒后供市政绿 化和冲洗路面,过量雨水溢流排入河涌,并相应提出技术、设备及工程方案,为 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依据;技术经济分析:研究确定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的工程投资估算及成 本指标,为项目管理提供依据。1.3.2 编制范围本工程范围为体育综合馆区体育综合馆区可收集雨水屋面面积约3.3万m2(总屋面面积约3.6万m2。体育综合馆总用地面积约10.1公顷,总建筑面积65340m2其中某体育馆(体 操)建筑面积32920 m2,台球壁球综合馆建筑面积15630 m2,某某历史展览馆建筑 面积3800 m2,

    14、架空平台建筑面积12990 m2。1.3.3 编制内容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现状及新技术概述: 在分析国内外雨水收集综合利用方 式现状的基础上, 对国内外雨水收集利用新技术的技术流程、 系统构成、 技术优 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实施本工程的必要性: 某地雨水综合利用工程, 既可减少城市自来水用水量, 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又可作为某市雨水利用的试点工程, 为以后雨水综合利用 积累经验,某地采用雨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建设方案内容提出:以某地赛规划和某某村杂用水专项研究为依据,结合本 次工程实施时的情况, 确定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采用分设三套雨水收集和 处理系统, 并在此基础

    15、上提出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的技术、 设备及工程方 案; 技术经济分析:基于工程实施内容,进行本工程投资估算及系统运行成本测算; 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及安全卫生:采用科学、先进、适用、成熟的施工方法 和生产工艺, 尽量减少工程建设、 投产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符合国家对环境保护、 劳动保护及安全卫生的相关规定。1.4 某地规划概况第16 届某某会某地用地位于某新城的东北部,某地在城市建设分区中属于 密度四区。用地范围包括京珠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四号线)以东,清河路以南, 莲花山水道、砺江涌和小浮莲山以西,规划中的长南路(轨道交通三号线,赛时 未开通)以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 2.73 平方公里。规划

    16、净用地面积 1986086 平 方米。规划中的平南高速路、 主干道二、 主干道一自东向西分别南北向贯穿规划 用地。用地的西南边京珠高速公路和南面 40 米规划路交汇处是轨道交通四号线 的海傍站,赛时开通。用地临近莲花山水道, 河涌密布,用地内有三纵一横共四条现状河涌流经某 地规划区。 三条南北向河涌自北向南汇集到南面的东西向河涌, 再通往东面的莲 花水道。 南北向河涌自西到东分别为官涌、 南派涌和丰裕涌, 南面的东西向河涌 为三围涌。某地作为未来某新城建设的启动区, 定位为配套完善的中高档居住社区及区 域服务中心, 2010 年作为第16 届某会某地使用, 会后部分区域作为亚残村供第 一届亚残

    17、会使用。结合某地的使用功能,分为运动员村、媒体村、技术官员村、 后勤服务区、 体育馆区及某公园六大部分。 某地规划根据赛时和赛后不同的使用 功能和建设规模分为赛时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赛后修建性详细规划, 赛时总建设量 约为 190 万平方米,赛后总建设量约为 274 万平方米。某地赛时建设规模需容纳 14000 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运动员村)、 10000 名媒体人员(媒体村)、 2800 名技术官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 18000 名(配套中小学内安排)进驻。同时,赛后 需满足亚残会 4000 名参赛人员的使用需要。赛后居住用地总建设量为 174 万平方米,按每 100 平米住宅建筑面积为一标 准户

    18、及每标准户 3.2 人估算,规划总人口大约为 56000 人。图 1.1-1 某地示意图1.5 体育综合馆建设情况体育综合馆区总用地面积约10.1公顷,总建筑面积65340m2其中某体育馆 (体操)建筑面积32920 m2,台球壁球综合馆建筑面积15630 m2,某某历史展览馆 建筑面积3800 m2,架空平台建筑面积12990 m2。总屋面面积约3.6万m2,其中可 收集雨水屋面面积约3.3万m21.6 2010 年某会(某)某村修建性详细规划供水方案根据 2010 年某会(某)某村修建性详细规划市政工程篇某地供水拟采 用分质供水, 高质水由沙湾水厂、 南洲水厂联合供水; 雨水调蓄利用作为杂

    19、用水 水源之一,市政中水或珠江河水处理后作为杂用水补充水源。1.7 某某村杂用水专项研究( 2007 年 9 月)相关结论2007 年9 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某某村杂用水专题研究 提出了两个方 案,其中方案一结论如下:(1)某村赛时只利用雨水作为杂用水水源,不足部分由市政自来水补充。(2)某村赛后只优先利用雨水作为杂用水水源, 不足部分由下列三个水源 补水:市政中水、建筑中水、珠江河水处理后作为杂用水。(3)雨水收集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最大化利用雨水。(4)除市政道路、重型车道外, 地面均做渗透地面, 实现雨水的间接利用。(5)景观水系设循环处理系统, 循环周期 7 天,辅设人工湿地

    20、等自然生态 处理设施。(6)高低水位差保证 1.2 米,用于调节雨水水量。(7)景观水系与某村外的水系彻底分开,保证完整的独立性。(8)杂用水工程造价估算 20941 万元。其中方案二结论如下:(1)某村赛时只利用雨水作为杂用水水源,不足部分由市政自来水补充。(2)某村赛后只优先利用雨水作为杂用水水源, 不足部分由下列三个水源 补水:市政中水、建筑中水、珠江河水处理后作为杂用水。(3)景观水系与某村外的水系不能分开,不具备完整的独立性。(4)仅收集屋面雨水(赛时 34.5 万平方米,赛后 68 万平方米)的雨水, 分散设置 14 座雨水调蓄池,容积 5 万立方米。(5 )杂用水工程造价估算约

    21、3927 万元。 由于外江堤岸及河涌整治由番禺区水利分局完成,某村内河涌无法保证其 独立性,故专家讨论结果推荐方案二。2 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现状及新技术概述2.1 概述随着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需水量逐年 增加。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水资源的深 度开发与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话题。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维系自然生态的环境 资源。水资源危机将严重影响和制约现代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甚至威胁人类的 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讲, 水资源不仅仅是环境和经济问题, 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目前,城市雨水利用有以下几种方式。(1

    22、) 屋面雨水集蓄利用:将屋顶作为集雨面,收集较清洁的雨水用于家庭、 公共设施和工业等方面的非饮用水, 如浇灌绿地、 冲厕、洗衣等杂用水以及循环 冷却水系统。(2) 屋顶绿化雨水利用: 通过屋顶绿化消纳雨水径流, 同时可削减面源污染、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建筑温度。(3) 绿地雨水集蓄利用: 利用低势绿地增加入渗补充地下水, 削减洪峰流量 与城市面源污染。(4) 各种下垫面雨水的综合收集利用, 包括通过雨水渗漏设施增加地下水补 给。某市雨水资源丰富。开展城市雨水利用具有多方面的潜在效益:节约水资 源,控制城市水涝及城市面源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2.2 国外城市雨水利用从20 世纪 80 年

    23、代开始,世界各国就开始探索雨水资源化利用。 目前世界上 很多国家已经认识到雨水的利用价值, 采用各种技术、 设备和措施对雨水进行收 集、利用、控制和管理。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丹麦、法国、加拿 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了不同规模的雨水利用与管理的研究和 应用。(1)德国德国是国际上雨水利用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 目前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已经 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集成化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特之一就是设备的集成化,从 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调蓄、过滤、渗透、提升、回用到控制都有一系列的定 型产品和组装式成套设备。雨水利用主要用于市政用水和工业用水。德国的城市雨水利用主要有如下三种方

    24、式: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 收集的雨水经简单处理即可达到杂用水标准, 可用 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如厕所冲洗和绿地灌溉。二是路面雨水渗透系统,收集的径流通过渗透设施补充地下水。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 小区设有渗透性排水管道和浅沟, 雨水径流通过时 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进入存储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表2.2-1德国雨水利用方式及相关技术标准址豈方式作用技术标准雨曲利用1屋顶雨水日常杂用水DIN19S9(国王业标准截蓄蒸发湊洼地*绿化屋面、截蓄水塘减小径流产量、迟滞 产流速度,改善局域 小气候口雨水利用专叩协会打屋面绿代与南水柚用合成技术3手册n南水下潘地面南水补允地卜

    25、水如V-DWH-A13E柞手曲表2.2-1德国雨水利用方式及相关技术标准由于已具有完善的雨水利用技术,德国通过各种市场管理手段以及法律手段 鼓励用户推广采用雨水利用技术。 例如,若用户实施了雨水利用技术,国家将不 再对用户征收雨水排放费。从法规方面而言,德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要求新建 或改建开发区,开发后的径流量不得高于开发前的径流量,迫使开发商必须采用雨水利用措施。柏林坡斯坦广场(Potsdamer Platz)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坡斯坦广场 是东西德统一后开发兴建的欧洲最大的商业区。由于柏林市地下水位埋深较浅, 因此要求商业区建成后既不能增长地下水的补给量,也不能增加雨水排放量。为此,

    26、开发商对雨水利用采用了如下方案: 对适宜建设绿地的屋顶全部建成绿色屋 顶,利用绿地的滞蓄作用滞蓄雨水,一方面延缓径流的产生,起到防洪作用,另 一方面增加雨水的蒸发,起到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对不宜建设 绿地的屋顶,将屋顶雨水通过雨漏管经除去前期径流和过滤后引入地面蓄水池, 构造水景观。水景观与位于楼寓地下室的泵站相连, 形成循环流动水流。泵站前 设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若水流水质不能满足要求时,要先进入处理系统,处理达 标后再循环系统;若水流水质满足要求,则直接进入循环系统。水景观由三部分 组成,一是涌泉状的水循环系统出口,埋设于水生植物之中;二是两个面积为1.3 万平方米的地面蓄水池

    27、三是阶梯状瀑布,其上游与蓄水池相连,下游与泵站相 连,形成循环系统。慕尼黑国际展览中心也是近年来德国投资较大的又一建筑工程。由于展览中心是人员流动频繁之地,因此,这里雨水利用的总体思路是先用于构造水景观, 多余雨水用于回灌地下水。设计将展览大厅屋顶的雨水收集至总库容为2500立方米的地下蓄水池,经泵站输送至水面近2.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内。湖内设高大 喷泉,湖周围种植水生植物。蓄水池的设计标准为5年一遇。标准内降水可满足 景观用水要求,超标准降水将溢流至地面入渗系统,入渗回灌地下水。(2)日本日本水资源相对缺乏,日本政府除了采取开源措施和提高水的利用率、鼓励社会利用循环水外,还十分重视对雨水的

    28、利用。日本是亚洲重视城市雨水利用的典范日本不仅积极倡导农业方面的雨水利用, 在一些大城市, 利用屋顶设计雨水 收集系统,供冲洗厕所、城市环保或绿化之用,节约水资源。在全日本有数千项 雨水利用实例,包括区域性雨水利用设施、学校、公园、事务所大楼、大规模运 动场馆等公共设施、住宅区、单体住宅及其他类型的各种雨水利用系统。日本城市雨水利用主要有三种方式: 调蓄渗透; 调蓄净化后利用; 利用人工 和天然水体(塘)调蓄雨水,提供环境用水和改善城市、住区和公园等场所的水 生态环境。如在城市屋顶修建利用雨水浇灌的 “空中花园” ;在建筑中设置的雨水收集 利用系统,集水面在1.63.5万m2蓄水池容积1000

    29、2800m3经过砂滤和消 毒后用于冲洗厕所和绿化,每个系统年利用雨水量在 3万m3以上,等等。江户东京博物馆的雨水利用系统,是用一个 2500m3 的地下雨水池调蓄从约 10000m2 屋面收集雨水,其中 1500m3 为有效调蓄容积, 1000m3 作为调节容积, 即一次可存100mm的降雨量。由于收集的雨水水质很好,经过砂滤后供博物馆的 冲厕、消防、空调、冲洗地面和冬季融化雪的用水。 不足部分购买工业用水补充, 其水价为29日元/m3,超量用水价格则为158日元/m3 (不含消费税),而雨水的 单价为17. 27日元/m3。19982001年用水统计结果,博物馆全部用水量中雨 水利用比率占

    30、 66.873.4,可见节水及经济效果显著。日本目前对城市雨水利用虽无硬性规定, 但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大力支持和鼓 励雨水项目,并有相关的资助制度和政策, 各县(相当我国的省 )市的政策不统一, 一般是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规模, 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 补助率可达到总投资 的 l/3 1/2 。3)英国伦敦世纪圆顶拥有一个完备的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该建筑物每天回收 500m3水用以冲洗该建筑物内的厕所,其中100m3为屋面雨水。这使世纪圆顶成 为欧洲最大的建筑物内的水循环设施。从面积约10万m2的圆顶屋面上收集下来 的雨水,经过 24 个专门设置的汇水斗进入地面收集管道,含有较高污染物的初 期雨

    31、水和超过储存容积的清洁雨水被排入泰晤士河。从圆顶上收集的比较清洁的雨水先芦苇床处理,处理过程包括两个芦苇床 (每个的表面积为250m2和一个塘(其容积为300m3),再经超滤、消毒,出 水用于室内生活杂用。(4)美国美国虽然水资源丰富, 但也非常重视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美国制定了相应的 政策与法规, 限制雨水的直接排放与流失, 控制雨水径流的污染, 收取雨水排放 费,要求或鼓励雨水的截流、贮存、利用或回灌地下,改善城市水环境与生态环 境。尽管在大城市很少看到雨水收集利用的设施, 但不少城市早就建立了雨水收 集利用系统, 当维修城市供水设施时, 就启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以保证市民的 用水不会中

    32、断。在城市和郊区,人们收集储存雨水可应付停电断水等紧急情况, 在边远地区 可应对干旱季节井枯缺水的困境。多年来,美国房地产业在致力于研究开发环保型住宅时, 始终没有忽视雨水 收集利用这一环节。美国有大型的市政雨水收集利用体系, 也有私人家庭雨水收 集利用设备。雨水收集利用不但降低了人类用水对地下储水层的压力,减缓对水资源的过 度使用,也减少了雨水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5)新加坡和丹麦新加坡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为211m3占世界倒数第二位,该国40%勺水 主要通过集雨来解决,几乎每栋楼顶都有专门用于收集雨水的蓄水池, 经过专门 的管道输送到全国18个水库储存,供城市利用。丹麦从屋顶收集的

    33、降雨量为2290万m3相当于目前饮用水生产总量的24% 国外雨水利用工程情况列举如下:表2.2-2国外雨水利用工程实例项目名称面积(万m2利用雨水量用途备注德国雨洪资源 利用家庭用水,占 家庭用水的50%运营中日本江户东京 博物馆雨水利 用系统1冲厕、消防、 空调运营中日本福冈棒球 馆350m3 (日)冲厕、绿化运营中伦敦世纪圆顶 雨水收集利用 系统示范工程10500m3 (日)冲厕及景观运营中丹麦全国屋面 雨水利用645万 m3(年)冲厕、洗衣, 相当于市政用水的24%运营中美国加州富雷 斯诺市地下回 灌系统1.34 亿 m3( 10年)回灌地下水, 占年用水量的20%运营中新加坡全国雨 水

    34、利用相当于全国供水的40%运营中发达国家城市屋面雨水利用的主要经验是:(1) 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例如在德国,规定对新建或 改建开发区,必须落实雨水利用措施才能立项;(2) 通过经济手段,征收雨水排放费用,采用雨水利用措施则可减免雨水 排放费;(3)优化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不仅考虑了资源利用方面的因素,还将资 源利用与景观生态融为一体,使雨水利用技术更具生命力;(4)屋面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构造城市水景观、灌溉绿地、补给地下水、 冲洗厕所和洗衣及改善生态环境等, 既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又减少 了雨洪灾害。2.3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2.3.1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雨水利用在我国已

    35、有远久的历史。 自20 世纪 80 年代末,甘肃省实施了“121 雨水集流工程”、内蒙古实施了“集雨节水灌溉工程”、宁夏实施了“小水窖工 程”、陕西实施了“甘露工程”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在缺水地区有一些小 型、局部的非标准性应用。 比较典型的有山东的长岛县、 大连的獐子岛和浙江省 舟山市葫芦岛等雨水集流利用工程。 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基本处于探索与研究阶 段,但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西安等许多城市 相继开展研究。其中北京是国内雨水利用开展较早,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2.3.1.1 北京的雨水利用1)北京雨(洪)水利用现状北京的降雨集中在69

    36、月份,降雨量达到全年的70沖上。据统计测算,北 京市城区每年可利用雨水量约为2.3亿m3高于北京市城区全年总用水量10亿 m3 的1/5,从水资源需求的总量上来讲是非常可观的。 同时由于降雨量极不均衡, 使得总体干旱少雨的北京时常出现汛期暴雨成灾, 造成瞬间积水严重, 甚至引发 交通中断或严重堵塞。北京市关于城市雨洪利用研究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末,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 所等单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 开展“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问题 之一雨洪利用研究”。 2000 年中德合作“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项目 启动,结合示范区建设, 进行系统研究, 初步建立城市雨洪利用技术框架 , 为北

    37、京市进一步推广雨洪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随后开展了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利用城市雨洪灌溉绿地技术研究与示范” 等的研究。 2005年4 月,北京市水务 局组织编写了北京城市雨洪利用技术导则 ,被作为奥运场馆建设推荐性标准, 使城市雨洪利用技术得到逐步深化和系统化。2004 年,“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示范工程完成了 5 种模式、总面积 达60 公顷的 6 个不同雨洪利用示范小区的建设,通过采用铺设透水路面,收集 建筑物、庭院和道路雨水用于家庭冲厕、小区绿化和地下水回灌。在 2004 年的“ 710”暴雨中,示范区两小时平均降雨58.8毫米,降雨总量约3500m3示范 区共收集雨水3300

    38、m3,占降雨总量的94%,其中回灌地下水2300m3蓄水池贮 蓄待用雨水 1000 m3。 6 个示范区基本无径流排出。多年平均情况下,示范区总 计可利用雨水10万m3示范区的运行结果显示了利用雨洪对缓解市区排水压力, 增加可用水资源的明显效果,发挥了示范区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奥运村主要场馆和设施、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已采用雨水利用, 雨水平均利用 率可达 85%。其中“鸟巢”雨洪利用工程的面积相当于六个足球场,年回收利用 总量约6.7万m3设计日净产水量为2, 000 m3。经净化处理后的“雨水”可用 于场馆绿化、赛场用水、空调冷却、道路和汽车清洗,以及洗手间冲洗等。至2007年,北京

    39、市共建雨水利用工程431处,年收集雨水量1000万m32)北京市雨洪利用存在的问题a. 部分工程设计不合理,只建不管现象严重现有的雨洪利用工程, 由于未考虑地区差异, 其中有一部分工程不太符合当 地情况,主要表现为:集雨池一味建大,导致部分设施闲置,效率低下,造成了 浪费。有些地区则监管不力, 只在雨洪利用设施建设时进行监管, 在建设完成后, 没有相关部门对该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 也没有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 因此, 部分用户为避免麻烦将设施闲置。 有的近年建设的雨洪利用工程使用的技术规范 资料陈旧,与北京市目前水资源的实际状况不符合,导致很多工程设计不合理。b. 城市道路雨水未得到利用,雨

    40、水面源污染未得到控制。 北京城区内机动车道的面积约 15 平方公里,每年产生大量高污染的雨水径流。这些雨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湖,从而污染河湖、破坏景观。每年冬季融雪剂的 使用更增加了道路雨水利用和清洁排放的难度。c. 城市绿地的滞蓄和引渗功能未充分发挥目前北京规划市区内已建绿地达到 170 平方公里,其中很大一部分绿地不能 全部消纳自身的雨水径流, 需要向外部排放。 如果充分利用这些绿地调蓄和下渗 周边区域的雨水, 则不仅减少雨水流失, 还能营造绿地水景观、 增加地下水补给 量、涵养水源。d. 缺少公众的参与雨洪利用工程,与全体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社区家园的绿化、美化及环境建设有直接的影响,

    41、是一项利民惠民的社会工程。目前公众对 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参与程度还远远不够,即使有所认识并持欢迎态度的用 户和市民,也因缺少具体指导,不好参与或不知如何参与。e. 缺乏激励政策,企业积极性不高雨洪利用工程建设公共性强, 投资回报期较长, 在短时间内很难显现其经济 效益。有些企业和投资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有参与建设的愿望, 但因缺乏激励 机制,在未看到收益前景时, 参与雨洪利用建设的动力和积极性不高, 大多持观 望等待态度。f. 雨洪利用推广工作缺乏长期计划,进展缓慢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北京雨洪利用工作通过试点在有序推进,但从总体上 讲,一方面缺乏长期规划;另一方面实际应用面积有限,工程进展及推

    42、广速度远 远满足不了城市建设过程中对雨洪收集利用的需求。231.2上海的雨水利用上海降雨丰沛,多年均降雨量1124毫米,据此计算,全市每年降雨总量应 为70多亿吨。水务部门估计,扣除蒸发、渗透等因素,全市每年白白流失的雨 水总量约在24亿吨左右。以全市平均每天用水量500万吨计算,仅雨水量就能 满足。目前上海在雨水利用方面才刚刚起步, 利用率不足10%。世博园浦东场馆区 市政用水系统将采用“双水源”,即屋面雨水和黄浦江水源。该雨水收集系统建 成后,仅屋面雨水利用量预计一年就可达 10.97万立方米。表2.3-1国内雨水利用工程实例项目名称集雨面积(万m2年利用雨水量(万m3用途备注“北京城区雨

    43、 洪控制与利用”6010家庭冲厕、小 区绿化和地下 水回灌运营中,防洪 效益显著北京奥运场馆 “鸟巢”雨洪 利用工程436.7场馆绿化、赛 场用水、空调 冷却、道路和汽车清洗运营中上海世博园浦 东场馆10.97市政用水在建2.3.2国内雨水利用相关政策及法规目前,只有北京、深圳几个城市,将加装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列入法律规定范 围,但是大部分城市还缺乏对雨水利用推广的立法考虑和政策保护。其中以北京的法律法规最为设善,建设部也发布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 程技术规范,列举如下:表2.2-3国内雨水利用相关技术标准及法规时间颁布部门名称内容2005 年北京市水务 局北京城市雨 洪利用技术 导则雨水收集和

    44、传输技术、雨水滞蓄和调 控技术、雨水处理技术、雨水回用和 回灌地下水技术、透水砖及其铺装工 艺和雨洪利用监控技术等技术标准2007 年4月1日建设部建筑与小区 雨水利用工 程技术规范 国标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 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 理与维护2000 年北京市政府66号令明确要求开展市区的雨水利用工程2003 年3月北京市规 划委员会和 水务局关于加强建 设工程用地 内雨水资源 利用的暂行 规定“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新建、改建、 扩建工程均应进行雨水利用工程设计 和建设。,建设工程的附属设施应与 雨水利用工程结合。景观水池应设计 为雨水调蓄设施,草坪绿地应设计建 设为雨水

    45、滞留设施”。2005 年 至 2007年北京市政府 及相关单位北京市节 约用水管理 办法、关 于加强建设 项目节约用 水设施管理 的通知、关 于加强建设 项目雨水利 用工作的通 知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新建、改建、 扩建工程(含各类建筑物、广场、停 车场、道路、桥梁和其他构筑物等建 设工程设施),均应建设雨水利用设 施。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快速发展对雨水利用技术的科学性、系统性也提出了更迫切的高要求。随着该领域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深入发展,城市雨水利用将走 与城市防涝减灾、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雨水利用可持续 发展道路,近期的重点应该是雨水利用系统的优化、技术设备的集成和规范标准

    46、 化。把城市雨水利用纳入规范化的轨道,避免或减少雨水利用工程实施中因缺乏 系统的技术资料和规范标准带来的失误,促进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稳步健康的发 展,尽快地建立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科学的技术和管理体系。3某村分质供水的必要性3.1分质供水的必要性我国的水资源量虽然不算匮乏,但人均拥有量相当有限,有关统计资料显示 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29万m3而我国仅为2300m3仅列世界第121位, 而地域分布极不均匀。同时,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许多原本水资源充沛的地区 也开始闹“水荒”,不是水量不够,而是水质恶化得不能正常使用。水资源的短 缺已经成为制约我们不少城市发展的瓶颈。蓉魏忑均水询禪童比蛟图3-1南方主要省份及全国平均水资源量比较某省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在全国的优势并不明显。 同时某 省人均用水量较高,其中某又为全国之最,每日人均用水量达 240升(城市居 民生活用水量标准中规定上限北京140升;上海180升;某220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某用水紧张问题渐渐凸现出来。某市正在新建长距


    注意事项

    本文(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