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 总 论 错 误!1.1 项目概要 错 误!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错 误!1.3 项目区简介及建设单位概况 错 误!1.4 可研报告研究内容 错 误!1.5 可研报告研究结论、问题及建议 错 误!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错 误!2.1 建设背景 错 误!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错 误!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错 误!第三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错 误!3.1 项目建设内容 错 误!3.2 建设规模 错 误!第四章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错 误!4.1 场址现状 错 误!4.2 建设条件 错 误!第五章 工程方案 错 误!5.
2、1 方案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 错 误!5.2 建筑设计 错 误!5.3 结构设计 错 误!5.4 给排水设计 错 误!5.5 暖通设计 错 误!5.6 电气及弱电设计 错 误!5.7 消防设计 错 误!第六章能源和资源节约措施 错 误!6.1 能源节约措施 错 误!6.2 建筑节能具体措施 错 误!6.3 给排水资源节约措施 错 误!6.4 电气节能具体措施 错 误!6.5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错 误!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错 误!7.1 环境影响 错 误!7.2 保护措施 错 误!7.3 安全保护措施 错 误!7.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错 误!第八章组织机构 错 误!8.1 管理机构 错 误!
3、8.2 项目组织管理 错 误!第九章工程管理及实施计划 错 误!9.1 项目建设管理原则 错 误!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4、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9.2 工程管理 错 误!3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9.3 项目实施步骤 错 误!9.4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错 误!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错 误!10.1 劳动安全与卫生 错 误!10.2 消防安全 错 误!第十
5、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错 误!11.1 估算依据及内容 错 误!11.2 投资估算 错 误!11.3 资金筹措 错 误!12.1 招标依据 错 误!12.2 工程招标 错 误!第十三章社会影响分析及评价 错 误!13.1 项目社会评价的依据 错 误!13.2 建设地区基本的社会环境情况 错 误!13.3 社会影响分析 错 误!13.4 项目在建设、运营中的社会风险分析 错 误!13.5 社会评价结论 错 误!第十四章结论及建议 错 误!14.1 结论 错 误!14.2 项目建议 错 误!第十五章附表、附图、附件 错 误!15.1 附表 错 误!15.2 附图 错 误!15.3 附件 错 误!
6、八 、,前言某市是一个降雨充沛的城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682mm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 量为78.81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4.87亿m3水资源总量为79.79亿m3全市 过境水量很大,是当地产水量的二十多倍,达1886.15亿m3是某市可利用水资 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境水量主要来自西江、北江、东江、增江以及国泰水、芦 苞涌。根据2006年某市水资源公报某市地表水资源量 92.57亿m3地下水资 源量17.01亿m3全市水资源总量93.5亿m3 2006年全市总供水量80.20亿m3 其中地表水占 99.56%,地下水占 0.44%。某属水质性缺水城市,目前正在开展西 江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某市
7、是我国雨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雨水利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某某村实施雨水利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雨水利用可以作为某地杂 用水的补充水源。根据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穗市长会纪【 2007】 56 号)“第三条某地屋 面雨水收集后作为杂用水的补充水源” 。我院受某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办公 室委托(GAG委托【2008】43号),承担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的项目建 议书及可行性研究。 通过现场查勘、 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 并与某市重点公共建 设项目管理办公室进行了多次讨论与协调,我们在某某村杂用水专项研究( 2007 年9 月)的基础上,编制了某地雨水收集综合 利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
8、告。1 概述1.1 项目概述项目名称: 2010 年某会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规模:收集体育综合馆区3.3万m2屋面雨水,设雨水调蓄池3处,容积合计1800 m3,年收集和处理雨水约4.15万m3项目建设地点: 2010 年某会某地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法人单位:某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本次方案收集和处理某地体育综合馆区屋面雨水,初雨弃流进入雨水管网, 雨水经沉淀过滤消毒后供市政绿化和冲洗路面,过量雨水溢流排入河涌。本次方案设雨水调蓄池3处,每处容积600m3合计1800 m3年收集和处理雨水约4.15万m31.2 编制依据1.2.1 国家及某市有关城市节水的法律、法规、
9、标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 国务院国发 200036 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 的通知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 1 号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4) 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建城 1996593 号关于印发节水型城市目 标导则的通知5) 建设部文件关于印发节水型企业(单位)目标导则的通知6) 建设部建城 200090 号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通知7) 国家经贸委、水利部、建设部、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经 贸资源 20001015 号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8) 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
10、城市 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 2002 年6 月)9)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一 日联合颁布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10) 某省人民政府文件粤府 199551 号颁发某省城市供水管理规定的通知11) 某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 1992134 号颁发某市城市计划供水和节约用水管 理办法的通知12) 某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 1996129 号颁发某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的通知13)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 CJ1642002)14)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GB/T50331 2002)1.2.2 编制依据1) 某某村杂用水专项研究( 2007 年9 月)2)
11、第 16 届某某会某村规划建设某要求3) “ 2010 某某会某村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4) 某某村工程地质普查报告及地质勘察资料5) 委托某地分质供水及雨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委托书(GAG委托【 2008】43 号)6) 关于某地建设规划的复函 (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穗发改城【 2008】 85 号)1.2.3 国家相关标准规范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B50336-2002)3)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GB17051-1997)4)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1294191)5)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
12、 GJ/T 95 2000)6)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标准( GB/T50102-2003)7)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66-2005)8)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00-2006)9)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1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11)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CJ251-89)1.3 编制范围、目的及内容 1.3.1 编制目的雨水收集和处理方式研究:分析国内外雨水利用的现状和新技术,并结合 某地的具体情况分析某地采用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的必要性,为政府决策提供依 据;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技术路线及工程方
13、案研究:确定在某地的体育综合馆 区收集屋面雨水, 初雨弃流进入市政污水管网, 雨水经沉淀过滤消毒后供市政绿 化和冲洗路面,过量雨水溢流排入河涌,并相应提出技术、设备及工程方案,为 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依据;技术经济分析:研究确定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的工程投资估算及成 本指标,为项目管理提供依据。1.3.2 编制范围本工程范围为体育综合馆区体育综合馆区可收集雨水屋面面积约3.3万m2(总屋面面积约3.6万m2。体育综合馆总用地面积约10.1公顷,总建筑面积65340m2其中某体育馆(体 操)建筑面积32920 m2,台球壁球综合馆建筑面积15630 m2,某某历史展览馆建筑 面积3800 m2,
14、架空平台建筑面积12990 m2。1.3.3 编制内容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现状及新技术概述: 在分析国内外雨水收集综合利用方 式现状的基础上, 对国内外雨水收集利用新技术的技术流程、 系统构成、 技术优 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实施本工程的必要性: 某地雨水综合利用工程, 既可减少城市自来水用水量, 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又可作为某市雨水利用的试点工程, 为以后雨水综合利用 积累经验,某地采用雨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建设方案内容提出:以某地赛规划和某某村杂用水专项研究为依据,结合本 次工程实施时的情况, 确定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采用分设三套雨水收集和 处理系统, 并在此基础
15、上提出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的技术、 设备及工程方 案; 技术经济分析:基于工程实施内容,进行本工程投资估算及系统运行成本测算; 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及安全卫生:采用科学、先进、适用、成熟的施工方法 和生产工艺, 尽量减少工程建设、 投产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符合国家对环境保护、 劳动保护及安全卫生的相关规定。1.4 某地规划概况第16 届某某会某地用地位于某新城的东北部,某地在城市建设分区中属于 密度四区。用地范围包括京珠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四号线)以东,清河路以南, 莲花山水道、砺江涌和小浮莲山以西,规划中的长南路(轨道交通三号线,赛时 未开通)以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 2.73 平方公里。规划
16、净用地面积 1986086 平 方米。规划中的平南高速路、 主干道二、 主干道一自东向西分别南北向贯穿规划 用地。用地的西南边京珠高速公路和南面 40 米规划路交汇处是轨道交通四号线 的海傍站,赛时开通。用地临近莲花山水道, 河涌密布,用地内有三纵一横共四条现状河涌流经某 地规划区。 三条南北向河涌自北向南汇集到南面的东西向河涌, 再通往东面的莲 花水道。 南北向河涌自西到东分别为官涌、 南派涌和丰裕涌, 南面的东西向河涌 为三围涌。某地作为未来某新城建设的启动区, 定位为配套完善的中高档居住社区及区 域服务中心, 2010 年作为第16 届某会某地使用, 会后部分区域作为亚残村供第 一届亚残
17、会使用。结合某地的使用功能,分为运动员村、媒体村、技术官员村、 后勤服务区、 体育馆区及某公园六大部分。 某地规划根据赛时和赛后不同的使用 功能和建设规模分为赛时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赛后修建性详细规划, 赛时总建设量 约为 190 万平方米,赛后总建设量约为 274 万平方米。某地赛时建设规模需容纳 14000 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运动员村)、 10000 名媒体人员(媒体村)、 2800 名技术官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 18000 名(配套中小学内安排)进驻。同时,赛后 需满足亚残会 4000 名参赛人员的使用需要。赛后居住用地总建设量为 174 万平方米,按每 100 平米住宅建筑面积为一标 准户
18、及每标准户 3.2 人估算,规划总人口大约为 56000 人。图 1.1-1 某地示意图1.5 体育综合馆建设情况体育综合馆区总用地面积约10.1公顷,总建筑面积65340m2其中某体育馆 (体操)建筑面积32920 m2,台球壁球综合馆建筑面积15630 m2,某某历史展览馆 建筑面积3800 m2,架空平台建筑面积12990 m2。总屋面面积约3.6万m2,其中可 收集雨水屋面面积约3.3万m21.6 2010 年某会(某)某村修建性详细规划供水方案根据 2010 年某会(某)某村修建性详细规划市政工程篇某地供水拟采 用分质供水, 高质水由沙湾水厂、 南洲水厂联合供水; 雨水调蓄利用作为杂
19、用水 水源之一,市政中水或珠江河水处理后作为杂用水补充水源。1.7 某某村杂用水专项研究( 2007 年 9 月)相关结论2007 年9 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某某村杂用水专题研究 提出了两个方 案,其中方案一结论如下:(1)某村赛时只利用雨水作为杂用水水源,不足部分由市政自来水补充。(2)某村赛后只优先利用雨水作为杂用水水源, 不足部分由下列三个水源 补水:市政中水、建筑中水、珠江河水处理后作为杂用水。(3)雨水收集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最大化利用雨水。(4)除市政道路、重型车道外, 地面均做渗透地面, 实现雨水的间接利用。(5)景观水系设循环处理系统, 循环周期 7 天,辅设人工湿地
20、等自然生态 处理设施。(6)高低水位差保证 1.2 米,用于调节雨水水量。(7)景观水系与某村外的水系彻底分开,保证完整的独立性。(8)杂用水工程造价估算 20941 万元。其中方案二结论如下:(1)某村赛时只利用雨水作为杂用水水源,不足部分由市政自来水补充。(2)某村赛后只优先利用雨水作为杂用水水源, 不足部分由下列三个水源 补水:市政中水、建筑中水、珠江河水处理后作为杂用水。(3)景观水系与某村外的水系不能分开,不具备完整的独立性。(4)仅收集屋面雨水(赛时 34.5 万平方米,赛后 68 万平方米)的雨水, 分散设置 14 座雨水调蓄池,容积 5 万立方米。(5 )杂用水工程造价估算约
21、3927 万元。 由于外江堤岸及河涌整治由番禺区水利分局完成,某村内河涌无法保证其 独立性,故专家讨论结果推荐方案二。2 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现状及新技术概述2.1 概述随着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需水量逐年 增加。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水资源的深 度开发与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话题。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维系自然生态的环境 资源。水资源危机将严重影响和制约现代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甚至威胁人类的 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讲, 水资源不仅仅是环境和经济问题, 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目前,城市雨水利用有以下几种方式。(1
22、) 屋面雨水集蓄利用:将屋顶作为集雨面,收集较清洁的雨水用于家庭、 公共设施和工业等方面的非饮用水, 如浇灌绿地、 冲厕、洗衣等杂用水以及循环 冷却水系统。(2) 屋顶绿化雨水利用: 通过屋顶绿化消纳雨水径流, 同时可削减面源污染、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建筑温度。(3) 绿地雨水集蓄利用: 利用低势绿地增加入渗补充地下水, 削减洪峰流量 与城市面源污染。(4) 各种下垫面雨水的综合收集利用, 包括通过雨水渗漏设施增加地下水补 给。某市雨水资源丰富。开展城市雨水利用具有多方面的潜在效益:节约水资 源,控制城市水涝及城市面源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2.2 国外城市雨水利用从20 世纪 80 年
23、代开始,世界各国就开始探索雨水资源化利用。 目前世界上 很多国家已经认识到雨水的利用价值, 采用各种技术、 设备和措施对雨水进行收 集、利用、控制和管理。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丹麦、法国、加拿 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了不同规模的雨水利用与管理的研究和 应用。(1)德国德国是国际上雨水利用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 目前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已经 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集成化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特之一就是设备的集成化,从 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调蓄、过滤、渗透、提升、回用到控制都有一系列的定 型产品和组装式成套设备。雨水利用主要用于市政用水和工业用水。德国的城市雨水利用主要有如下三种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地 雨水 收集 综合利用 系统 可行性研究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