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202021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doc
《江西省南昌市20202021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20202021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卷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1 小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3.按要求填写好答题卷要求填写的相关信息。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0 分)1.有些人,一旦遇见,便一眼万年;有些题,一看见,就两眼蚊香圈。请打起精神、仔细查看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军帖(ti)机杼愧怍(z)群蚁排衙B. 镐头(go)斑斓嗥鸣(ho)迥乎不同C. 亘古(gng)祈祷诘问(ji)鲜为人知D. 校补(jio)振悚殷红(yn)锋芒毕露【答案】B【解析】【详解】A. 军帖(ti),愧怍
2、zu);C. 亘古(gn);D. 振震,殷红(yn);故选B。2.“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会区分了吗?“美轮美奂”和“绘声绘色”分别形容的是啥了解了吗?当然这些今天都是不考的,请选出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 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周兰芳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B. 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协作能力,朵欢都略胜一筹。C. 刘启荣突然意识到,在关键环节上的操作偏差,导致了整个焊接工作屡试不爽。D. 面对一片荒山,杨雅婷没有望洋兴叹,而是决心要尽全力把这片荒山变成森林。【答案】C【解析】【详解】A.“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使用正确;B.“略胜一筹”指比
3、较起来,略微好一些,使用正确;C.“屡试不爽”意思是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此句中被误解为“没有成功”,属望文生义,使用有误;D.“望洋兴叹”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使用正确;故选C。3.前两题是绝对难不倒你的,接下来这道送命题可得瞧好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 我市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提高人们对传统产业的认同与保护意识。B. 通过不断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国的产品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提高。C. 造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现行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D. 今天张晨露又在会议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答案】A【解析】【详解】B. 搭配不当
4、数量”不能与“提高”搭配;C. 意思重复,“现行教育制度”已包含“高考制度”;D.“自己”指代不明;故选A。【点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遇到什么事,人家才肯帮助你。这样的人不需要考虑何时会露出马脚,自己的内心会一直很踏实。同时,因为你人前、人后脸孔
5、合一,别人与你相处,内心也更加踏实。人前、人后脸孔一致的人,更有机会走向人生的远方。一个人内心踏实,想干点正经事就放得开手脚,假以时日,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别人的内心踏实了,自然也就愿意向你交出心来。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可知,此语段议论文,中心论点为:“人前、人后脸孔一致的人,更有机会走向人生的远方”,应该为首句,“这样的人”指的就是“人前、人后脸孔一致的人”,所以紧密相连,至此,可以确定答案为B。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诗书传家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B.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能带来市容市貌的改变,更能
6、带来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C. 古人写诗作文,多有讲究。或色彩相杂,或远近相映,或虚实相生。D.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答案】B【解析】【详解】A比喻;C排比;D反问。故选B。二、古诗文阅读和积累(20分)(一)(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春兴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香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注释】兴:春游的兴致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香梦:美梦;甜蜜的梦境。香:一作“乡”。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6. 诗读不懂,题还贼难?下列选项中,对诗歌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此诗的开头两句,从春天的景物写起,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
7、春日。B. 雨过天晴、花与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早春景物图画。C. 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D. 异乡的春天已经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因此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7. 很明显,上面这题很简单,来个难的!下列诗歌鉴赏中,有误的一项是( )A. 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B. 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沉重悲伤之感渐淡了。C. 这首诗所写的情事十分平常,但全诗写实,触景生情,感人至深。D. 末句的“又”字,不但
8、透露出思乡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答案】6. B 7. C【解析】【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B项的理解不正确,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不是早春。【7题详解】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C项的分析不正确,这首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写梦境,为虚写。(二)少年,臸、凊、弢、竔、邬、燚、掱、玽、燊、猋、琞、筱、浛、琤、靘,这些字看不懂吧!好好阅读下面文言文,盘一盘各题。钱氏据两浙时,
9、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沈括)【注释】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钱镠于公元895年建国,至其孙钱弘归降宋朝。吴越国境包括今江苏、浙江、福建部分地区。级:层 。患:嫌,担心。布:铺排。贻(y):赠给。讫(q):完毕。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弥:紧密。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胠箧:
10、打开的箱子。8. 盘节奏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钱氏/据两浙时B. 问塔/动之因C. 盖/钉板上下弥束D.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9. 盘字义解释文中加点字。如( ) 伏( )10 这个你估计盘不动翻译文中划线句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11. 盘一盘喻皓本文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喻皓的高超本领和见识。【答案】8. B 9. (1). 如:依照,遵从 (2). 伏:通“服”,佩服10. 这个很简单了,只要逐层把木板铺完。11. 本文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来侧面表现。【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
11、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B项的停顿有误,应为:问/塔动之因。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9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
12、文来判断。“匠师如其言”的意思是“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如”的意思是“依照,遵从”;“人皆伏其精练”的意思是“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伏”同“服”,意思是“佩服”。【10题详解】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易(简单)”“但(只要)”“讫(完)”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11题详解】本题是对写作手法的考查。“无可奈何”说明当时的人对解决“塔动”这一难题无计可施,从“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
13、钉之,则不动矣”这一人物描写可知,俞皓轻易解决了这一问题。“人皆伏其精炼”是人们对此事的反应,通过人们对俞皓的折服,侧面烘托俞皓技艺高超。选自梵天寺木塔作者:沈括年代:北宋参考译文: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
14、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三)古诗文默写。(8分,每空1分)12.这些默写你会吗?真的会吗?(1)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故园东望路漫漫,_。(岑参逢入京使)(3)杨花榆荚无才思,_。(韩愈晚春)(4)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5)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6)当窗理云鬓,_。(木兰诗)(7)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听曲而生情,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 ,_。【答案】 (1). 谁家玉笛暗飞声 (2). 双袖龙钟泪不干 (3). 惟解漫天作雪飞 (
15、4). 独坐幽篁里 (5). 独怆然而涕下 (6). 对镜帖花黄 (7). 此夜曲中闻折柳 (8). 何人不起故园情【解析】【详解】“袖”“惟”“篁”“怆”“帖”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三、现代文阅读。(20分)(一)(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世界那么大,我想带您去看看麦子母亲今年60多岁,这些年胖起来了。由于胖,她婉言谢绝我让她入住大城市的邀请,固执地留守在老家。那日,我带女儿旅游回来,照例给母亲打电话,像过去那样不厌其烦地描述所到之处的风景和趣闻。母亲一向爱听这些,边听还边好奇地问:“上海真的繁华热闹吗? 南方的春天跟北方一样吗?故宫里还有宫女吗?”她的问题稀奇古怪,
16、总让我的小女儿跟我吐槽,“妈妈,姥姥真土。”我见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乌黑的长辫子、闪亮的大眼睛、唇红齿白、衣着时尚,一点儿都不土。母亲的心很大,即使经济困顿,即使跟父亲经常有吵不完的架,但她仍旧对未来有热切的盼望,偶有闲暇总是跟我说:“外面的世界大着呢,妈是没有机会了,希望你能有一天走出去,带着妈的眼睛啊好好看看。”说这些时,母亲的眼神悠远。终于,我考上了大学,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能看到自己想看的风景。但是母亲却像个被故乡囚禁的犯人,一日日苍老下去。偶尔跟她提出想要带她去旅行,她态度坚决地摇头,嘴里还嘟囔着,“不去不去,那得花多少钱啊。”看到我失望,她还不忘安慰说:“妈知道你孝顺,不是钱的
17、问题,是妈年纪大了,又胖,实在不想动了。”有一次带孩子旅行,见到同行的朋友竟然带着年迈的父母,我无比羡慕地说:“你真幸福啊,还能说动他们,我爸妈死活不来。”她欲言又止,随后才偷偷告诉我:“全天下的父母啊都是怕给孩子增加负担。这次肯来,是因为我说老年人免费,这才给哄来的。”瞬间,我心有所动。那年5月,我便有预谋地把母亲接到家中小住。一日,假装无意说:“有个免费旅行活动,你去不去?”母亲眼前一亮:“不花钱的当然去。”然后眼神又黯淡下去:“谁那么好,让免费去啊?”我一本正经地说:“这不母亲节快到了嘛,人家搞活动呢。你不去我让别人去了啊。”母亲这才笑开了:“去,去。”我揶揄她:“您不是说不爱旅行吗?”
18、母亲羞涩地笑了。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带着母亲旅行。到哪里,她都紧紧牵着我的手,我也第一次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她的衣食住行,看着她第一次坐飞机的忐忑不安,看她痴迷地看海,看她欢笑着赤脚走在沙滩上,看她吃着那些普通的团餐还赞不绝口,心里欢喜雀跃。最后一晚,临睡前,她眼睛红红地跟我说:“怎么感觉这几天就像做梦一样,从小我就想看看大海,一晃这么多年了。还是有个闺女好啊,替妈把这梦给圆了。”我鼻子一酸,我其实早就应该想各种办法带她出来看看。还没等再次出发,她却病倒了。病榻之上,我鼓励她说:“您不是还想去草原吗,还想看看长城,看看毛主席的遗像吗?我刚成为上次那个旅行社的VIP会员,能参加很多优惠活动,只要好起来
19、咱们年年都能去旅游。”母亲微笑着摇摇头,絮絮叨叨跟我说起了我的不易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工作不是过去的铁饭碗,女儿琴棋书画都要学,还背着重重的房贷,经济负担太重了。她实在不忍心我在她身上浪费一分钱。看我边听边哭成泪人,母亲的眼眶也红了,用温热的手轻轻拍着我的手:“别替妈打算了。妈年纪大了,走不动了。你的眼就是妈的眼,你看到了,妈也就看到了。”我反将那只苍老粗糙的手紧紧握在手里,流着泪倔强地像是对她说也像是对自己说:“不,我看到了跟您看到了也不一样。世界这么大,我看到了,也想带您去看看。”母亲忙不迭地答应,在泪水中笑成一朵好看的花。虽然她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了,但我会用她喜欢的方式,携着她,陪她
20、看穷其一生渴望看到的风景,世界那么大,我只想带她去看看。1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14. 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母亲眼前一亮,“不花钱的当然去。”然后眼神又黯淡下去,“谁那么好,让免费去啊?15.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16.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3. 母亲为了不给我添加负担,拒绝我带她出去旅游,而我编造谎言带母亲去旅游,并下定决心以后要多带母亲去看外面的世界。14. “亮”写出了母亲对不花钱出去旅游的向往;“黯淡”写出母亲对有免费旅游的顾虑,这两个词写出了母亲心情由喜到忧的起伏变化。15. 文章结尾段写出了我想带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南昌市 20202021 年级 下册 语文期末 复习 试题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