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顶管施工专家论证方案.docx
《河道顶管施工专家论证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顶管施工专家论证方案.docx(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参建单位 2第二章、编制依据.3第三章、工程概况及特点 .4第四章、施工部署 .7第五章、施工难点和重点 .16第六章、高压旋喷桩施工 .17第七章、沉井施工 21第八章、顶管施工.32第九章、应急措施 71第十章、监测措施78第十一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79第一章参建单位建设单位:杭州市水业集团工程建设部;监理单位:杭州天恒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杭州恒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质监单位: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勘察单位:杭州市勘察设计研究院;第二章 编制依据一、编制依据( 1)甲方提供的华中路(大农港路- 广济路)给水管道工程施
2、工图纸资料及要求;( 2)华中路(大农港路- 广济路) )给水管道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本公司承担类似工程的建设经验二、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市政地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TJ08-236-200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JGJ33-200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地下防水工程质
3、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现场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50236-98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 (试行)第三章 工程概况及特点一、工程简介华中路(大农港路-广济路)DN1200 DN800给水管道工程为配合华中路建设,过上塘河部分采用顶管,进行的给水管道施工。主要工程量有DN1200钢管顶进67.4米,DN1000钢管顶进67.4米,工作井1座,接收井1座,顶 管中心标高均为 -4.600 米。 施工工序为: 高压旋喷桩- 第一阶段沉井浇筑-第一阶段沉井挖土下沉- 第二阶段沉井
4、浇筑- 第二阶段沉井挖土下沉-沉井封底浇筑- 顶管施工。顶管工作井:井内径为7300 mm*7300 mm,为钢筋混凝土浇筑,原地面标高为5.430米, 沉井深12.793m, 有效井深11.2 m, 标高0.000 至顶部标高墙身厚为300 mm,其余部位墙身厚为650 mm止水围护采用止水高压旋喷桩,桩径 600mm外 层桩中心距300mm内层桩中心距 400mm内外层间距400mm止水桩长17m 工作井底部为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桩顶部标高为 -7.693 ,桩径600mm中心 间距400mm纵横向布置在8.4*8.4m范围内,共计441根。高压旋喷桩采用 二重管法,水泥含量25%,采用3
5、2.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顶管接收井 :井内径为井内径为7300 mm*7300 mm,为钢筋混凝土浇筑,原地面标高为 6.880米,沉井深12.793 m,有效井深11.2 m,标高士 0.000至顶部标高墙 身厚为300 mni其余部位墙身厚为650 mm)止水围护采用止水高压旋喷桩, 桩径600mm外层桩中心距 300mm内层桩中心距 400mm内外层间距400mm 止水桩长17m。 接收井底部不设为高压旋喷桩基础处理。 高压旋喷桩采用二重管法,水泥含量25%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硅的强度为 C25,抗渗 等级S6,管道顶进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主要实物工程量为:井位井
6、位距离m管径mm中心标高备注G1G2671200(1000)-4.60m中心埋深9.7m顶管沿线地质概况1、本工程具体所涉及地质情况如下所述:序号岩土名称层厚m埋?m特性4砂质粉层土1.010.812.89灰色,干强度低,局 部夹粉砂薄层1含砂粉砂层1.66.313.22浅黄褐色黄灰色,松 散稍密,偶夹粘质粉 土团块本工程顶管根据杭州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杭州市华中路工程(大 农港路广济路)岩土勘察报告得到顶管井基础持力层为 1含砂粉砂层, 接收井基础持力层为4砂质粉层土层,该种土层在一定动力水压作用下易产 生管涌现象,施工时应有预防措施。2、水文地质:本工程顶管穿过河道,属于含水层,受大气江
7、水及地表水等影响。3、地质剖面图详见附图三、顶管沿线周边环境及平面图1、地下和地上管线本工程为下穿河道给水管,所涉及范围内经过周边管线调查及根据施工 图及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周边地区不存在受顶管施工明显影响的管线。根 据设计要求,在施工中遇到主干管与其他管线交叉时保持外壁净距0.15米以上。满足要求,不影响施工。2、地下障碍物的影响根据勘察报告及周边地形图,本工程顶管沿线不存在影响顶管施工的障 碍物,但是施工过程中仍需加强监控,做好应急措施。3、地上建筑物情况本工程为穿越河道顶管,施工中不考虑对地上建筑物造成的影响。4、施工平面布置上塘河南侧顶管工作井: 为杭州市江干区管辖范围, 计划占地长为
8、 47 米、宽为 42 米。采用标准在围护封闭施工,西侧设置1.5 宽的连接临丁路人行道与河道边游步道的临时游步道,靠近临丁路方向设置施工进出大门,施工机械、进出车辆经过临丁路人行道位置设置20mn钢板保护地下管线,便于施工车辆进出。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混凝土便道。 (详见附图)上塘河北侧顶管接收井: 为杭州市拱墅区管辖范围, 计划占地长为 43.5米、宽为 22.25 米。在围护南侧设置1.5 宽的连接河道边游步道的临时游步道,靠近华中路慢车道位置设置进出大门。 (详见附图)第四章施工部署一、总体部署1、施工部署高压旋喷桩完成后进行沉井施工,沉井施工完成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管道顶进工
9、作。2、施工管理目标我公司将采取科学、严格的管理手段,采用先进机械设备,安全、优质、 局效完成各项施工目标。质量管理目标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的合格标准,一次性验收通过。进度目标本工程开工日期根据与业主联系的结果按时开工。安全施工管理目标在本工程施工期间,实现“六无”目标,(即:无重大有责工伤死亡事故; 无重大燃爆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无重大治安事件和重大盗窃案件;无重大 设备毁损事故;无重大主责以上的行车事故和自伤事故)。二、项目管理体系本工程组织的顶管管理班组全体人员是多年来一起工作的一个团结向上的 小集体,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工作过程中配合默契,互相支持,不怕困难,勇 于挑战。1
10、施工组织机构图项目经理部2、施工人员配备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项目部按项目法施工管理的模式配备,实行专业分工,效益与实绩挂钩,确保工程总体目标实现。具体人员名单详见附表拟投入项目部管理人员表序号职位姓名职责分工1项目经理丁建兴项目全面管理2项目副经理戴建伟人员调配、计划安用F3技术负责汪幼云现场技术管理4施工员茅爱建现场施工管理5质检员金国锋质量控制6安全员孙丰良现场安全管理7材料员周亚军材料控制8资料员冯利锋资料管理11顶管班组负责人余金财管理顶管作业拟投入顶管施工作业人员名单序号工种数量姓名1井位总负责12顶管工程师13注浆工34吊车司机15起重工26工长27顶管机控制员48电工29电焊
11、工310测量211顶管班组10压浆、管线拼接、中继间等12辅助工6其它配合工作为保证工程质量、进度以及工程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制定各管理人员 的岗位职责,要求各部门管理人员严格遵守,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1)、项目经理A、贯彻公司为本工程制定的质量方针、目标,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并保障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本工程的质量目标。B、主持本工程质量计划的编制,并全面负责项目质量计划的实施。C、严格履行工程承包合同,负责制订工程承包合同履行的具体计划。DK负责监督、协调施工现场的施工、物资供应、劳力安排、财务等各方 面的工作。(2)、项目副经理A、贯彻执行公司为本工程制定的质量方针、目标,实现本
12、工程的质量目 标。B、协助项目经理负责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的全面实施工作。C、协助项目经理抓好现场的全面施工工作。口协助项目经理搞好安全生产及现场文明施工工作。(3)、技术负责人A、贯彻执行为本工程制定的质量方针、目标,实现本工程的质量目标B、负责工程项目质量计划、施工方案、特殊过程专题方案的编制工作, 与设计人员搞好联系工作。C、协助项目经理搞好项目质量计划的全面实施工作。口负责工程项目部的技术管理,抓好项目工程图纸会审,各级人员的技 术交底工程技术审核、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工程技术资料记录的整理、归档 等工作。(4)、施工负责人A、贯彻执行公司制定的质量方针、目标,落实本工程的质量目标。B、负责
13、工程项目的审图、翻样及材料计划的补退工作。C、全力完成项目部下达的任务,负责对班组的全面管理,做好班组的施 工任务、劳力调配等工作安排。DK抓好班组的施工进度、定额用工工作。(5)、项目材料员A、贯彻公司制定的质量方针、目标,落实本工程的质量目标。B、负责编制项目工程材料采购、申请计划,督促材料采购计划的执行。C、参与对项目工程采购物资分承包方的选择,评价与验证工作。(6)、项目安全员A、负责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做好进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B、负责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的制定,定期跟踪验证措施的落实情 况C、负责对施工全过程安全生产的指导、监督,参加班组施工安全技术交 底期、不定期检查各
14、班组安全生产执行情况。(7)、项目资料员A、负责工程项目部与公司、业主、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之间文件的传 递工作。B、负责工程项目部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管理工作。C、负责对项目图纸、图集、所执的国家规范、行业标准、项目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等受控文件的收集、编目、保管、发放工作,负责回收销毁项目作废文件。(8) 、项目质检员岗位职责A、负责对项目工程进场材料的把关,确保合格材料进场使用。B、使用期间跟班巡回作业,负责对工序施工质量的指导、监督,对不符 操作规程的野蛮操作,及时制止、整改。C、组织对分项工程、隐蔽工程的检验、验收,参与分项工程检验与工程 最终检验、验收工作,及时做好分部、分项检验评定等
15、质量记录。3、劳动力组织计划劳动力配置和管理原则合法性建筑工地因其工作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使用大量的劳动力。在劳动力配置、管理方面,我们特别强调合法性,因为只有用工的合法,才能保证工程的稳定、顺利进展,这是工程建设队伍管理的基本条件。我们主要有以下管理办法:a. 对于录用的工人,全部签定劳动合同和安全生产协议 ,并进行 岗前的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交底,使其尽快融入工程中去。b. 对所有用工,统一进行登记注册,并办理上岗证、暂住证、健康证、务工证等。c. 现场施工人员统一制作胸卡,上班和进出大门必须佩带胸卡,否则将按照有关管理制度进行处罚。合理性对于人员配置的定岗定员,必须熟悉本工程施工的主要特点
16、人员配置并非越多越好,要充分发挥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进行高效合理使用,要避免出 现窝工、磨洋工、效率低下、工人超负荷运作等现象。顶管工程工序紧凑,因此,在下一道工序开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否则,将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工程进度,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对于每一项工作,必须有专人去做;对于每一个施工人员,必须都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要求。这样,才能保证环环相扣,工程有序的持续的进展。对于工人队伍,要进行优化组合,可根据地域关系、性格特点和年龄结构来安排工作班组,一便于劳动协作和生产配合,提高生产效率。科学性对于施工现场的各种作业人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经济灵活的方法进行管理,从而最大限度的发
17、挥工人队伍的作用,较好的完成施工任务。在工作内容上,要根据各个岗位的工作特性来进行安排,必须明确化,不同岗位要有区别,同时要强调各岗位之间的配合,要强调团队精神。三、施工准备工作1 、施工技术准备由于本工程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因此作好充分的施工技术准备,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的关键。( 1 )掌握地形、地质、水文等勘察资料,对顶进线路的地层情况、地下水位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预先分析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2)组织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成立施工技术攻关小组,充分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3) 对 顶管穿越构筑物、管线进行技术讨论,
18、作好资料、图表上墙。( 4) 做 好施工过程中需监测项目的前期准备,施工过程各种记录表格的前期整理。( 5) 在 施工前对各工种、各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6) 好施工操作人员的再培训工作。7)绘制临时工程及施工非标准设备工具图纸,且及时加工。2、各种设备的准备1 )顶管机配套的顶铁、轨道、支架等及时进行设计、加工制造,满足设计精度要求。( 2 )顶管施工配套的电气系统、通讯系统、通风系统、液压系统、中继间等及时进行地面联动和加工。3、施工现场准备( 1)清除施工现场障碍物,平整场地,搞好三通一平。( 2)完成施工场地的围护,隔离等文明施工措施。( 3)建造临时设施,为正式开工准备好生
19、产、办公、等临时用房。( 4)测量控制网精度控制轴线控制a、轴线平面利用业主移交的GPS点建立控制网,控制网按三等小三角要求布设平差,采用2+2mmt学全站仪测角量边。测角3测回,半测回归零差12 秒,一测回中 2倍照准差 18秒,各测回比较差12秒,测角中误差 5秒。b、管道内轴线按一级导线要求测量控制,采用2+2mmfc学全站仪测角量边。测角 3 测回,半测回归零差12 秒,一测回中 2 倍照准差 18 秒,各测回比较差12秒,测角中误差 5 秒。高程控制根据业主移交的水准点布设临时水准点,每个井位布置2 个,往返测量闭合差 12,L。管道内高程传递;前300米用激光经纬仪传递,以后采用全
20、站仪 三维坐标控制高程(距离竖直角计算Z 坐标) 。( 5)组织机械设备进场根据施工机具的需用量计划,按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要求,组织施工机械设备进场,机械设备进场后按规定地点和方式布置,并进行相应的保养和试运转等工作。( 6)组织材料和构配件的进场根据顶管施工进度汁划组织其所需的材料、构配件进场,并按规定地点和方式存放或堆放,做好组织和保护措施。工作井布置起重机,布设泥浆箱、鼓风机、压浆泵等辅助设备。4、施工用电计算及布置经计算 :施工用电设备额定用量之和,Pi = 110KW照明用电按动力负荷用电5%+算,2 P2=5.5KW根据公式 P 总=1.1 (Ki2Pi/cos +&2P2)取 Ki
21、0.6 K 2=0.5 cos =0.7得,P总=1.1 (0.6X110/0.7+0.5 X5.5) =120KW根据计算,本工程施工最高峰期用电量约为120KW施工时合理安排施工,避免所以机械设备同时使用。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间提供箱变用电量为150KVA,基本满足施工需求。另外根据顶管需要应安装若干配电屏进行顶管供电,并且配备150KW发电机一台备用,以保证停电时井内抽水等所需。为确保安全用电, 设总配电箱,顶管沿线设立临时电线杆及分配电箱,线路架空敷设。第五章 施工的难点和重点一、工程特点1、须穿越上唐河道, 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上方河道及航行造成影响。2、顶管施工工艺复杂,要求
22、高。二、 工 程 难 点为确保本工程的顺利进行,对顶管所存在的以下难点必须高度重视:1 、 本工程顶管根据管道的设计标高, 顶管所穿越的土层为-1 层为亚砂土,该土层在一定动力水压作用下极易产生流砂、管涌现象,施工时应有预防措施。2 、须穿越上塘河河道下方 , 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上方河道及航行成影响。同时应注意加强监测,减缓顶进速度,必要时采取注浆等加固措施保证施工安全。3、泥水处理:工作井施工场地较宽敞,施工中注意合理的安排场地各个阶段的使用并保证施工安全,在出土环节,需要及时将泥水处理系统处理好的土方外运, 避免由于堆土影响行人及交通。 必要时需要24 小时连续施工,需要有关单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道 施工 专家论证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