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案.doc
《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与说明21.1、编制依据21.2、编制原则2第二章 工程概况42.1、工程简介42.2、工程地质情况及水文条件52.3、地上周边情况及地下管线情况72.4、工程重点及难点72.5、附图:扩大基础平面位置示意图8第三章 施工部署93.1、施工准备93.2、施工组织93.3、施工工期9第四章 主要施工方法104.1、施工方法104.2、边坡稳定性验算(附后)104.3、示意图11第五章 监控测量14第六章 质量保证措施176.1质量目标176.2质量保证体系176.3质量标准19第七章 安全保证措施207.1、安全保证体系207.2、安全生产措施20第八章 应急预案21第九章
2、 雨季施工保证措施24附件:边坡稳定性验算2627第一章 编制依据与说明1.1、编制依据1.1.1 设计图纸南海子郊野公园(原三海子郊野公园)二期桥梁工程Q5桥施工图;南海子郊野公园(原三海子郊野公园)二期桥梁工程Q6桥施工图;南海子郊野公园(原三海子郊野公园)二期桥梁工程Q7桥施工图;1.1.2 工程质量标准本工程质量标准为合格。 1.1.3 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北京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01-46-2001);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BJ01-12-2004);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北京
3、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56-2001;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 185-20091.2、编制原则1、在充分理解招标文件的基础上,以设计文件及有关规范为依据,紧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经济科学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部署、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工艺做到先进科学;2、质量目标明确,施工中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严格管理,保证措施完善,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创精品工程;3、安全目标明确,安全措施可靠,制度完善,确保施工安全;4、工期目标明确,合理高效安排施工进度,科学划分施工区段,协调统一,确保工期顺利实现;5、施工中做到保护环境、保护文物、文明施工,整个工地达到文明施工工地标准;
4、6、遵守招标文件各项条款要求,全面响应招标文件,认真贯彻业主及其授权人或代表的指示、指令和要求;7、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8、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严密监控,科学管理的原则;9、服务于业主;强化精品意识,以昨天为落后,视精品为合格的企业精神为指导,使本工程成为一项优质精品工程的代表。第二章 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1)南海子郊野公园二期工程Q5桥位于大兴区南海子郊野公园园内,用于连接湖堤与湖中岛屿的道路。本桥为人行桥,桥梁纵轴线方位角为791148”,桥中心坐标X=508884.50 Y=289369.38。本桥为一跨20m
5、钢箱梁曲梁桥。基础为扩大基础。考虑地基条件较差,在两边承台间设置系梁来解决水平推力问题。桥梁全长24m,全宽4.5m,桥面净宽4m。(2)南海子郊野公园二期工程Q6桥位于大兴区南海子郊野公园园内,用于连接湖堤与湖中岛屿的道路。本桥为人行桥,桥梁纵轴线方位角为874130,桥中心坐标X=508964.80 Y=288987.52.桥梁结构为一跨20m钢箱梁曲梁桥。基础为扩大基础。考虑地基条件较差,在两边承台建设置系量来解决水平推力问题。桥梁全长24m全宽5.5m桥面净宽5m。(3)南海子郊野公园二期工程Q7桥位于大兴区南海子郊野公园园内,用于连接湖堤与湖中岛屿的道路。本桥为人行桥,桥梁纵轴线方位
6、角为90,桥中心坐标X=509760.540 Y=290055.770。本桥为单跨19.46m无铰拱桥,砼实体桥台,群桩基础,上下拱助为箱型钢拱圈。本桥宽5.8m,全长35m,净宽5m。现Q5、Q6桥各有两座扩大基础,深度为4.5m,尺寸为6m*6m*1.5m。开挖尺寸均为8m*8m*4.5m。Q7无图纸暂不考虑。2.2、工程地质情况及水文条件1、地基土层Q5、Q6桥根据场地勘察所揭示的地层条件,按成因年代将勘探深度(最大孔深50.00m)范围内的地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及第四纪沉积层三类,按其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可划分为10个大层:第12大层:人工堆基层表层为一般1.503.
7、0M厚的粉土素填土层,杂填土层。第34大层:新近沉积层人工堆积层一下为新近沉积的粉质粘土层及粉土1层。第510大层:第四纪沉积层新近沉积层一下为第四纪沉积的细砂层,粉土1层,粉质粘土层及粉土1层;细砂层及粉质粘土层。Q7桥根据场地勘察所揭示的地层条件,按成因年代将勘探深度(最大孔深45m)范围内的地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第四纪沉积层两类,按其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可划分为两个大层:第1大层:以建筑垃圾砖块、碎石、灰块等为主。粉土素填土层,杂填土1层。 第2大层:人工堆积层以下为第四纪沉积的细砂、粉砂层,粉土1层,粉质粘土,细砂层,粉质粘土层。详见图:基坑地层断面示意图2、地下水概况1)勘探
8、揭露的地下水水位 本工程勘察期间(2011年4月中旬)于钻孔中量测到1层地下水,其静止水位标高为10m(埋深21m),地下水类型为潜水。 2)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本工程勘察期间,在27#钻孔中采取第1层地下水试样1件,在21#钻孔中采取第2层第下水样1件,在11#和21#钻孔中采取第3层地下水试样各1件(共2件),并进行了水质分析试验(实验结果详见所附“水质分析报告”)。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相关标准评价:目前拟建场地内第1层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情况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第2、3层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
9、中的钢筋均具有微腐蚀性。按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的相关标准综合评价: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2.3、地上周边情况及地下管线情况1、施工区域地上基本没有建筑物。2、根据前期调查,施工范围内无地下管线及地上障碍物,因此,基坑开挖施工不考虑地下管线及地上障碍物。2.4、工程重点及难点1、因基坑较深,做好基坑临边防护是基坑开挖过程中重点工作。2、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做好放坡是保证基坑不出现塌方的有力保证。2.5、附图:扩大基础立面位置示意图第三章 施工部署3.1、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施工前制定专项方案,并经过论证。测量准备。本段基坑为明挖施工,根据桩基及承台坐标、现场土质以及
10、放坡情况,测设出开挖线,将开挖线和开挖深度向施工队交底,给施工提供参照依据。2、机械准备现场拟配置1台挖掘机,12台装载机,68辆土车。3、施工组织准备根据施工进度计划以及施工作业安排,提前组织各专业施工人员进场,进行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等方面教育。向施工班组、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各项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及安全注意事项。4、人员组织根据我单位的组织管理体系,在本工程施工中现场将配置生产负责人1人、施工员2人、技术员2人、质检员2人、测量员3人、安全员2人、电工1人、机械负责人1人及壮工20人。3.2、施工组织1、施工组织机构为保证基坑开挖工程的顺利实施,我项目部组建专项施工小组,配备业务能
11、力强、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负责本工程施工。2、安排原则施工遵循“安全第一,质量保障”的原则。3、施工前摸清地下综合管线情况,及早做好拆、改、移工作。4、工程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季节性天气影响,做好相应应急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工序。3.3、施工工期2012年3月1日2012年4月10日。第四章 主要施工方法基坑开挖前,安排人员对拟施工地段重新进行一次坑探,确保对地下管线掌握清楚准确。4.1、施工方法一)扩大基础深基坑施工方法1、由于现场施工条件较好,范围较大,因此,为保证施工安全,扩大基坑开挖采用1:0.67放坡施工。三)基坑开挖施工方法1、基坑开挖前,按设计规定放出上口边线。基坑采用人
12、工配合机械开挖,基坑底土壤结构不得扰动,应在基坑底设计高程上预留不小于10cm土层,由人工清除。3、基坑土方堆运必须距坑边1.0m以外的地方。随堆运,随进行覆盖。且堆土位置便于土方外弃。4、在距基坑边不小于1米范围设不低于1.2米高的护栏,同时挂密目网。上下基坑设置人行梯。5、基坑四周设置土埂,防止雨期水流入基坑内。考虑雨季施工,在基坑内设一集水坑D=500mm,H=80cm。同时备有水泵。深基坑边坡坡度表土壤类别槽帮坡度(高:宽)数量部位粉质粘土1:0.674承台扩大基础基坑4.2、边坡稳定性验算(附后)4.3、示意图第五章 监控测量1、监测对象与主要监测项目(1)监测项目:现况京良路的沉降
13、及位移;基坑坡顶地表沉降及位移。2、项目量测周期与频率量测周期是基坑开挖至回填完成阶段。测量频率:1次/3d。3、沉降与位移监测点(1)测点布置为掌握地表沉降与位移范围,扩大基础基坑边坡每边中点设置1个观测点,每个基坑四个观测点。基坑测点布置图(2)测点埋设在地表开挖90cm深基坑,浇筑混凝土基础,同时放入长300mm,直径22mm的圆头钢筋,外露5mm,四周填实。4、监控量测的实施方法包括两个方面:1、仪器监测利用全站仪采用直线观测法,事先选好永久稳定部位用水泥钉标记原始点,基坑开挖过程中利用仪器测量观测点的位移推断坡顶位移,观测点的设置每侧坡顶中点位置。记录原始读数。对观测的成果,及时进行
14、评定,并根据变形趋势作出预报。在施工观测中,如果发现变形异常,应及时提交变形资料。观测完毕后,提交完整观测资料。各观测点和基准点要严格保护并做明显标记。变形观测点采用混凝土平台保护,施工过程严禁破坏。观测过程定人、定仪器、定时进行,不许漏测,开挖接近基坑槽底时,应加强观测。土方开挖完毕后继续监测,直至基坑回填完毕。2、现场人工巡视检查安排有经验施工人员定时巡视,对坡顶沉降、滑移、裂缝等进行观测,并做记录,同时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向上反馈。本工程主要采用人工巡视,对基坑边坡采用仪器检测。5、施工监测控制值和预警值序号工程项目预警值(mm)控制值(mm)1地面沉降2030mm、2mm/d2土体水平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坑 开挖 施工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