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港总体规划.doc
《滨州港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州港总体规划.doc(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滨州港总体规划滨州市人民政府二O一二年三月组织编制单位:滨州市港航局规划编制单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单位/职务姓名职称主管院长:高原教授级高工主管总工:张民辉教授级高工主管所长:毛亚平教授级高工主任工程师:陈正勇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董少伟高级工程师齐越工程师主要参加人员:施华栋工程师叶葭高级工程师杨素英高级工程师董敏工程师黄俊工程师苏孟超工程师目录前言1第一章港口发展的现状7第一节地理位置7第二节自然条件7第三节港口现状30第四节综合评价38第二章港口吞吐量和船型发展预测42第一节港口经济腹地42第二节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42第三节船型发展预测68第三章港口性质与功能76第一节港口的性质
2、76第二节港口的功能80第四章港口岸线利用规划83第一节岸线资源评价83第二节港口岸线利用规划87第五章港口总体布置规划90第一节规划原则90第二节港区划分90第三节港区布置规划92第四节水域布置规划107第五节港界109第六章港口配套设施规划110第一节集疏运规划112第二节供电规划114第三节给排水规划115第四节通信信息规划117第五节港口支持系统规划118第七章环境保护规划119第一节港口环境现状119第二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120第三节环境保护规划122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125第八章港口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关系127第九章问题与建议131附图:附图一滨州港地理位置及经济腹地形势图
3、附图二滨州港现状图附图三滨州港港口布局规划图附图四滨州港岸线利用规划图附图五滨州港海港港区总体规划方案一附图六滨州港海港港区总体规划方案二附图七滨州港大口河港区总体规划图附图八滨州港套尔河港区功能区规划图附图九滨州港水域布局规划图附图十滨州港集疏运规划图附件:滨州港总体规划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报告前言一、规划背景滨州港位于渤海湾西南岸,套尔河入海口处,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是山东省北部的主要出海口。2006年由山东省航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的滨州港总体规划获滨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该规划明确滨州港将形成以海港港区为核心,内河港区为补充的总体发展格局,为港口今后的发展作出了初步规划。滨州港水上
4、北距黄骅港仅20余公里,所处鲁北海岸为粉砂淤泥质海岸,有黄河、套尔河、小清河等河流入海,水下岸坡平缓,河口拦门沙及沿岸泥沙运移活跃。由于建港条件较为复杂,多年来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泊位等级普遍较低,仅有的几处3000吨级码头受河口拦门沙影响,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港口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近年来,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等一批国家级规划的陆续出台,依托港口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呼声愈发强烈。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全国掀起了新一轮建港的高潮。山东省作为海洋资源大省,独享两大
5、国家沿海发展战略。2009年、2011年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依托港口和铁路交通干线,发挥土地资源的后发优势,发展临港产业集聚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该规划对于完善全国沿海经济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滨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科学决策,于2010年成立北海经济开发区,提出抢抓黄蓝“两区”建设机遇,举全市之力推进北海经济开发区建设,发挥港口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打造黄蓝“两区”建设的先行区。2010年12月,为适应“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开发建设的需要,山东省政府经商交通运输部,将滨州
6、港的港口定位由地方一般港口提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滨州港的发展迈入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同时,受山东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限制,2006年批复的滨州港总体规划确定的港口发展空间被严重压缩,原规划方案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与环境保护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黄蓝”国家战略实施的新要求,立足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定位,拓展港口辐射区域,全面提升滨州港的性质功能,满足海港港区空间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港区功能布局,明确港口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受滨州市港航局委托,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开展本次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本次规划将结合滨州港海港港区一期工程建设实际,考虑在建北防潮堤及山东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
7、保护区实际需求,从港口资源最优利用的角度出发,重点解决海港港区长远发展问题,勾画滨州港从河口港迈向沿海深水大港的宏伟蓝图。二、规划原则和方法(一)规划原则1、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根据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港口发展条件和国际海运发展趋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2、适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围绕港口打造综合运输体系的核心枢纽,全面提升滨州港功能、拓展港口服务区域。3、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统筹兼顾、远近结合、深水深用、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的原则,对港口岸线资源实施开发,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4、与山东省港口布局规
8、划、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5、根据临港产业发展和腹地物资运输的需求,加快港口深水化建设,带动岸线和土地综合性开发,拓展港口服务功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二)规划范围及期限规划范围包括滨州市辖区内的沿海岸线和相关陆域、水域,套尔河两侧岸线利用规划不在本次工作范围内。规划基础年为2010年,水平年为2015年、2020年和2030年。三、规划的主要结论1、截至2010年底,滨州港现有码头设施主要分布在套尔河港区和大口河港区,共有16个2003000吨级泊位,年通过能力约300万吨,海港港区一期工程依托西导堤向外延伸,建设2个3万吨级通用泊位。
9、港口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航道泥沙淤积问题制约港口起步发展;港口开发起步投入较大,需以大项目带动实现滚动发展。2、滨州港的直接腹地为滨州市,间接腹地为淄博、济南、聊城、德州和衡水五市,远期随着公路、铁路设施的完善,还可延伸至冀南、鲁西及豫北部分地区。规划预测2015年、2020年和2030年滨州港货物吞吐量为1470万吨、2450万吨和4950万吨。3、滨州港的性质可以概述为:是山东沿海重要港口,是滨州市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滨州市临港产业布局优化的重要依托,以服务临港工业的能源、原材料和化工品运输为主,发展集装箱运输,逐步发展
10、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4、根据滨州海域的岸线资源、岸线利用现状,结合滨州市的产业布局情况,本次共规划港口岸线53.4 km。包括沿海近期开发岸线12.4 km,套尔河口两岸岸线21.9 km,大口河口岸线1.6 km和预留港口岸线17.5 km,其中马颊河口至套尔河口西岸段将作为滨州港近期建设综合性港区的重点开发岸段。5、根据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腹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结合滨州港的自然条件,规划滨州港将形成“以海港港区为核心,套尔河港区、大口河港区和徒骇河等地方港点为补充”的港口总体发展格局。各港区功能定位如下:海港港区:以建设深水泊位和航道为远景目标,近期重点发展套尔河口西至马颊河
11、口段,远期发展套尔河口东至洼拉沟口段。海港港区是滨州港的综合性港区和主体港区,将以能源、原材料、和化工产品运输为主,兼顾集装箱运输,承担临港工业服务、腹地物资中转运输和综合物流服务等功能。套尔河港区:位于现东风港及其下游河道两岸,综合性港区,是滨州港主体功能的重要补充,重点发展为临港工业开发和城市建设生活服务的散杂货、液体化工品等运输功能,其岸线利用宜根据河势及水深条件进行梯级开发。大口河港区:位于大口河河口东岸。主要为周边工业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和产成品提供运输服务,兼顾周边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徒骇河等地方港点:徒骇河、潮河等河道沿岸分布有富国老港、富国新港等地方港点。这些港点主要功能是为地方经济
12、和沿岸小批量物资转运服务,作为沿岸地区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根据自身需要适度发展。6、本次规划的方案研究不包括套尔河内河港区。规划中涉及的套尔河港区岸线利用方案、功能区划、特征点坐标及附图,均依据滨州市人民政府批复的滨州港套尔河港区岸线利用与功能区规划(滨政字201163号),建议下阶段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结合山东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实施建设。海港港区是滨州港未来发展的重点,规划通过建设防浪挡沙堤和填海造陆,形成港区发展空间。港区内布置液体散货作业区、大宗干散货作业区、通用及多用途作业区、通用码头作业区、支持系统区、港口仓储及物流用地和预留港口发展区。规划海港港区航道以3万吨级起步,逐步拓宽
13、浚深至510万吨级。共可形成深水码头岸线约42.5 km,可建设各类泊位近97个,港口用地约56.5 km2。套尔河内河港区是海港港区的重要补充,其开发尚须开展进一步的前期工作,解决河口拦门沙和水利防洪问题。大口河港区主要服务于鲁北企业,其岸线开发受到河口拦门沙的影响,需沧州、滨州两市协同开发整治。7、在今后港口建设发展过程中,建议政府主管部门预留北防潮堤以内挖入式港池的实施方案;加强建港前期研究工作;开展模型试验研究,进一步优化防波堤口门布置及总平面方案;尽快开展港口集疏运专题研究;集中开发海港港区。14第一章港口发展的现状第一节地理位置滨州市位于渤海湾西南岸,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濒渤海
14、东邻东营,南连淄博,西接德州,西南与济南交界,西北隔漳卫新河与河北省海兴、黄骅相望,陆上距青岛、烟台、天津、北京等地均在400 km范围内。滨州港是济南都市圈最近的出海口,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重要港口,是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的重要支撑,地理位置优越,腹地经济发达,交通基础设施完备。公路有长深高速(G 25)、荣乌高速(G 18)、青银高速(G 20)、205国道、220国道以及多条省级干线公路,形成了以高等级公路为骨架、地方公路为补充的公路运输体系。胶济铁路干线自滨州南部穿过,朔黄铁路与滨州隔河之遥,滨港、黄大、德龙烟等铁路已进入建设阶段,晏滨铁
15、路也已进入前期论证阶段,这些铁路的建设将极大改善滨州港对外集疏运条件,扩大港口腹地范围。第二节自然条件滨州频临渤海,属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春、秋温和,温度适中,降雨强度中等,光照充足。本规划采用无棣气象站(地理位置374442N,1173732E)、黄骅港气象站(黄骅港一期码头附近)和新村气象站(大口河口三千吨级码头)的实测资料,综合分析得出滨州港的气象特征值。一、气象根据无棣站19702008年统计:1、气温历年最高气温41.0,出现在2005年6月23日历年最低气温-22.2,出现在1990年1月31日多年平均气温12.6多年月平均最高
16、气温31.4(7月)多年月平均最低气温-7.9(1月)2、降水滨州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5%,11月至次年3月降水较少。根据19702008年统计:历年最大降水量952.9 mm(199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543.2 mm历年最小降水量237.5 mm(2002年)月最大降水量463.6 mm(1990年7月)日最大降水量194.9 mm(1992年7月24日)多年平均日降水量25 mm的日数为5.5 d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四分之三,11月至次年3月降水较少。3、风况根据黄骅站2004年和2005年二年资料统计,常风向为WSW、SW风,出现频率分别
17、占10.8%、10.2%,次常风向为SSW、E向风,出现频率分别占9.2%、8.0%,NW、WNW向风出现的频率最少。全年N向平均风速最大,为7.0 m/s,最大风速为16.9 m/s,ENE向风次之,平均风速为6.4 m/s,最大风速为16.2 m/s。全年最大风速出现在NNE向,为18.1m/s。全年共出现大于6级以上频率占4.5%,其中N、ENE、E向风出现最多,占56.8%,NNW、SW、NNE、NE、WSW风向次之,占39.1%。春季大于等于6级大风出现频率最高,冬季次之,夏、秋两季较少。春、冬两季各向平均风速较大,其中N向平均风速最大,两季平均风速为7.9 m/s和7.5 m/s。
18、详见图1-1和表1-1。 图1-1 黄骅风玫瑰图黄骅站2004年1月2005年12月各级风速风向频率表 表1-1 单位:m/s风 向03级45级6级合 计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次数频率(%)次数频率(%)次数频率(%)次数频率(%)N4522.65002.82031.211556.67.016.9NNE5693.22671.5500.38865.15.018.1NE4382.52891.6450.37724.45.416.7ENE4682.73672.11430.89785.66.416.2E7994.64932.81060.613988.05.517.4ESE8274.73341.980.0116
19、96.74.516.4SE8244.71951.190.110285.94.114.5SSE7024.01290.700.08314.73.810.2S8634.9960.500.09595.53.69.7SSW12347.03702.170.016119.24.414.4SW11226.45993.4760.4179710.25.316.7WSW10345.98114.6430.2188810.85.413.3W8875.12101.260.011036.34.016.1WNW5493.1300.220.05813.33.214.6NW4432.5760.410.05203.03.613.2
20、NNW4462.52991.7970.68424.85.916.1C260.14、雾最多雾日数41天(2007年)平均雾日数19.2天最少雾日数5天(1970年)通常情况下大雾形成后,维持时间长短不一,其中有近74%的大雾在6小时以内减弱,维持时间不足1小时及12小时以上的次数均不足10%。年内大雾日数出现次数呈双峰型分布,11月至次年2月最多,为大雾多发期。7、8月最多,9、10月为少发期,36月最少。一天中69时大雾出现次数最多,约占44.6%;1419时出现次数最少,约占5%。5、台风影响山东的台风平均每年有3个,其移动路径多沿半岛东部海域或从鲁中及以南向东北移动。进入渤海的台风很少,约
21、为十年一遇。1992年9月9216号是历年台风影响较大的一次,受强热带风暴影响,无棣沿海遭受特大海潮袭击。风力达89级,浪高3 m以上,最高潮位达4.3 m。受1997年8月9711号台风影响,无棣县遭受特大风暴潮袭击。东北风力达8-9级,阵风10级以上。阵雨长达20小时,全县平均降雨94 mm,沿海区域在130 mm以上,最高潮位达4.8 m。6、雷暴最多雷暴日数45天(1977年)平均雷暴日数27.8天最少雷暴日数14天(2000年)7、寒潮及冷空气寒潮及强冷空气历年平均影响频次为12次,降温幅度为812度。8、相对湿度1970-2008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5%,最大相对湿度100%,最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滨州 总体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