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教育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现代教育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现代教育发展规划.docx(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现代教育发展规划根据省“十五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市“十五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并与市相关专项规划衔接,制定本规划,主要阐述建设市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本规划基期为2025年,规划期为20262030年。一、发展基础(一)“十四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回顾1 .主要成就“十四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着力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服务区域重大战略作出了重大贡
2、献。各类教育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98.9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2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33.2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l%o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年,新增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达60%。教育事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稳步提升,部分指标居全省、市前列。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优质资源有效扩充。新增教育用地约2553亩,累计投入28.8亿元,建成165个项目,新增5.37万个学位。全市现有各级示范园IOl所,省、市级示范园比例位居全省、市前列。190所中小学通过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评估。23所学校被确定为全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2所中学入选全省首批示范性
3、普通高中建设名单,3所中学入选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建设学校。成立全省首个镇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市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轻工职业学院获批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4所中职学校均为省级及以上改革发展示范校,2所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教育公平惠及全民。坚持“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两为主”“零门槛”确定260多所定点学校,推行来晋务工人员子女积分优待入学政策,每年安排1000个公办学校积分优待学位,保障义务教育阶段92.1%的来晋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入学。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o教育脱贫攻坚有效落实。教育内涵日益凸显。在学校体育工作、校园
4、足球、篮球、排球、冰雪体育等领域建成一批全国特色学校,2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2所、省文明校园10所,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所、示范学校1所;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营地。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引进福州大学科教园、智能制造学院等高水平大学落户。理工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一职业技术大学。建立健全“工学结合、分段进阶”“校行企政、四位一体”“现代学徒制”“跨专业实训”“12345深度合作”等多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共
5、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培训基地、科技创新平台等。建设12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和来晋务工人员等1.71万人。教育改革显著提高。率先推行民办、集体办幼儿园等级评估管理,规范普惠性幼儿园认定标准。推进小片区管理、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等办学模式,引进清华附中、拔萃双语学校、五中等高端教育资源。率先试点一级达标校初高中直升改革。实施高中拔尖学生培养工程,五项学科省级获奖人数453人。全面启动“5+2”模式课后服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全覆盖。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实施“5121”教育人才引育计划,招聘公办教师1500多名,引育骨干以上人才240多名、优秀
6、人才430多名。实施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千百十一”孵化计划,探索校长职级制,570人被确定为省、市级各类名师名校长或培养对象。实行城镇中高级教师职务评聘必须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制度。城镇教师到农村校支教、轮岗交流2700多人,教师交流率达33.09%o加强合同教师管理,实施分级考评,有效补充师资队伍缺口。教育保障不断强化。每年全市教育事业投入占民生领域投入比重近一半,教育预算投入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加。在全省率先实施公办高中免学费。建设教育城域网和智慧云平台,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对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制度。通过“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市”省级评
7、估。以优秀等级通过省级“两项督导”评估,被确认为省“教育强市”。党的领导全面加强。高规格组建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学校领导班子配备方式,全面推行党组织与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动党的建设民办学校、中小学校全覆盖。推动各级党委和教育部门党组织切实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增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力度和党组织功能。实施“一支部一特色”工程,强化党建品牌引领作用。2 .问题短板对照区域新战略、人民新期待和发展新需求,教育改革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在: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资源供给相对不足;学前教育优质普惠资源供给力度不够,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体量与城镇化需求还有差距;义务教育中
8、心城区学校容量不够,“择校热”“大班额”现象仍然突出;高中阶段教育容量缺口大,学位需求刚性增长与存量资源挖潜空间有限矛盾较为突出,优质多样特色教育体系有待完善,拔尖生培养有待提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够紧密,现代职教体系有待完善;引进高等教育资源支撑科技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与水平相对较弱;教师总量不足、缺口大,学科结构性缺员问题比较突出;教育投入总体不足,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要求教育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迈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对教育“好不好”的关注更加紧密,促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重要性更为凸显。教育发展
9、体量大、生数多,保障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师德优、数量足、专业强的教师队伍需求更为迫切。必须加快建设全生命周期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特别是要结合市“十五五”各学段公办学校师生数预测及年度实际生数,精准分析师生配比变化特点、在校生数与教师退休数”同时反向上升”趋势及结构性缺员问题,增强优质教育、优质师资供给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人口发展的变化趋势和区域分布态势,要求教育资源配置超前谋划主动适应。人口规模总量达206.2万人,预计2030年,常住人口将达到211.08万人,户籍人口将达到129.06万人,对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提出新
10、要求;“十五五”期间,各学龄段人口规模增减出现结构性变化:幼儿园在校生数略降;小学在校生数平稳增长、总体规模保持基本稳定;初中、高中在校生数均呈逐年递增趋势;高中增幅高于初中,中职在校生数大幅攀升,涨势明显;特教学生平稳增长;学龄人口区域分布呈现较大差异,中心城区各学段人口规模持续增加。教育需要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和区域分布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优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强化市域主体功能区和城乡一体空间结构,要求优化教育布局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继续坚持“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的总体功能定位,构建“全市一城、一主两辅、双湾双带”沿江向海城市发展格局,主城(中心城区)学位需求缺口大
11、科创新区、高铁新区、晋东新区等教育配套需求紧迫,池店等人口密集区教育扩容压力大,教育要紧跟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大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力度,形成与城市发展格局相匹配的教育空间布局。构筑植根型现代产业集群的紧迫态势,要求教育支撑产业发展能级显著增强。紧抓实体经济不放松,持续推进“先进制造业立市、高新产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兴市”,构建“4341”植根型现代产业集群,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对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高校支撑创新策源需求更为强烈。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扩大高校科技创新供给,推动教育链、创新
12、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技术广泛应用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要求教育发展模式实现创新变革。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所未有地渗入和改变传统学习生活方式,教育要主动捕捉和融入技术变革新机遇,加强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适应未来教育发展新趋势。专栏L市“一三五”各学段在校生预测表(单位:人)“十四五”末实际在校生数“十五五”预测在校生数2030年比2025年增减(%)学段2025年2026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30年幼儿园819968494984327803717539272375-11.7%小学18905219328919673620173
13、92006371955843.5%初中69950741747822880826857679025629.0%高中29032307953261534771371353837732.2%中职12730149281607216791175071838444.4%总数3827603981354079784144984164384149768.4%注:以“七普”人口数为基础,综合考虑二孩、三孩政策,并结合近5年的人口出生率、随迁子女增长率等情况进行综合测算。专栏2:市“十人)五五”各学段公办学校师生数预测表(单位:学段2026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30年生数应核定实有教生数应核定当年拟生数
14、应核定当年拟生数应核定当年拟生数应核定当年拟编职编退编退编退编退制工制休制休制休制休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30211831211322213223132232总37276316913106175406664360计336446512902580000302424262729高19201981211202228023234243中8774182762375566378961416161718中92128407138791315014538157职853124119617514196567687072初82514311523085250654503557中5177931241843431587741
15、810101810191019101810小53281089477407483169782438学27207648793337328483特47181350200512015220154212教29781956733幼27362030393324113343936465儿91117723011441092631846园11868注:2022-2030年拟退休人数按当年(1-12月)达龄(按男60周岁、女55周岁)人数预测。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16、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传承弘扬“经验”,努力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路径”上率先迈出更大步伐,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行动”上率先实现更大突破,在服务全面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上率先展现更大担当,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教育新篇章。(二)主要目标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逐步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健全全生命周期教育体系,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加优质均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教育总体水平、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居全省县域和市前列
17、达到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初步建成与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定位相匹配的现代化高质量教育。教育事业领先发展。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巩固在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全市在园幼儿总数达到90%以上,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全市在园幼儿总数达到55%以上。义务教育小学巩固率保持在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以上,普职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3%o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2.5年。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公平。适应社会群体多样化教育需求,实现人有所学、学有优教。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城乡、校际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实现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全覆盖,普惠性学前
18、教育资源供给机制更加健全。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来晋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适龄青少年能够平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优质教育供给显著增加。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各级各类教育供给力、示范力、辐射力不断增强。20%以上的民办幼儿园达到县市级以上示范幼儿园标准。独立设置幼儿园达到85%以上,示范性优质幼儿园比例达到45%以上。优质义务教育与城市人口发展、学位需求相适应。打造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县域职教高地。提升高等教育发展能级,科创园、产教园等功能更加齐全、服务能力更加突显。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终身教育资源供给丰富。人才培养
19、模式灵活多样。全面实现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化,建成一批省级义务教育课改示范校。实现普通高中优质多样特色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更加健全,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来晋合作办学,建成特色学院、分校或研究院。全面实施“互联网+教育”新模式,终身学习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治理体系规范高效。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与城市现代化进程良性互动,形成政府高效率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社会高频度参与的教育治理新体系。教育决策、管理、评价、监督的制度保障体系更加建全,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法规体系更加健全,依法行政、依法办
20、学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依法、足额、优先保障,各类生均经费指标随省定标准动态调整。教育用地、校园安全、教师编制、教师待遇得到优先保障。教育辐射影响力持续提高。教育的开放程度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教育在吸引和聚集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高端人才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建成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智能化教育服务体系,数字教育资源更加开放与共享。闽西南教育协同发展机制逐步完善,优质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提升。深化晋台教育融合发展,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发挥更大作用。专栏3:“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2025年2030年属性教育普及学前教育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
21、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98. 95%99. 23%133.24%60.1%99%以上99.8%以上100%以上63%预期性约束性预期性预期性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职业教育本专科(含高专)在校生(万人)现代学徒制培养比例(%)1.421.7810%79.23%1.842.515%83%预期性预期性预期性预期性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普通教育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普通本科在校生(万人)在学研究生(万人)2.90.060.053.840.250.15预期性预期性预期性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新增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比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普通话普及率(%)60%12
22、89.32%63%12.592.3%预期性约束性预期性三、主要任务(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L推进德育体系一体化建设建设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交流平台,按编制要求逐步配齐配足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推动民办学校落实思政课教师生师比要求,建成一批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施中小学思政统编教材读本“铸魂工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在大中小学使用,广泛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规范养成教育,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加强和规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现代教育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