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docx
《“十五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目录一、“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回顾2(一)规划基础2(二)发展形势8二、总体思路10(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1(三)发展目标11三、“十五五”重大项目安排13(一)现代产业领域13(二)基础设施领域17(三)城乡融合领域19(四)生态环保领域20(五)社会民生领域22四、保障措施24(一)加强责任落实24(二)加强要素保障25(三)加强协调服务26(四)加强项目储备27附件:市重大建设项目“十五五”规划项目表28“十五五”时期是我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二个五年,根据国家和省、市要求,贯彻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
2、纲要,为更好地发挥重大建设项目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引擎、经济稳定增长的强动力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撑力作用,特制订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规划是对“十五五”时期我市重大建设项目作出的总体部署,是开展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项目建设以及合理配置各类资源要素的重要依据。一、“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回顾(一)规划基础1、“十四五”期间总的投资情况有效投资夯实发展基石。十四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04.41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1.6倍),年均增长9.86%,高于GDP年均增速2.26个百分点,对GDP贡献度呈逐年加大之势,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投资结构日趋优化
3、坚持以工业振兴带动一产、拉动三产,“十四五”时期工业性投资比重27.8%,带动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6.10:52.93:40.97。投资逐步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效转变,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投资稳中向好,主要投资领域中,基础设施投资和工业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2025年分别增长29.8%和10.8%o重大项目滚动推进。“十四五期间,全市高质量、高标准谋划安排重大建设项目,累计争取13个项目入选“省市县长工程”,13个项目入选省“411”和“4+1”重大项目库,24个项目入选省“六个千亿”项目库,10个项目入选省重大产业项目库。2、重大建设项目成果丰硕全市上下注重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加大项目建设推进
4、力度,重大建设项目成果丰硕。重大平台投资引领作用突出。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沙门滨港工业城、干江滨港工业城“一区两城有序推进。加快“一老一小”改造,52个老旧工业点开工建设,新建成小微企业园18个,太平塘小微企业园获评全省首批五星级示范园区。国际阀门城建设项目建成投用,时尚家居小镇列入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产业创新发展形成模式。大力推进产业转型,传统制造业改造提速,产业链改革领跑。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深入实施,南湾智谷正式落地,建成5G基站512个。汽车零部件产业(上海)科创人才飞地、“500精英计划”创业创新园、小山外数智孵化园正式启用,双环传动入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琦星电子入选省“
5、隐形冠军”企业。生产性服务业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玉柴润滑油华东销售中心、新城会展中心等项目投用,综合物流园区一期建设工程完工,网营物联(浙东南)智慧供应链区域运营总部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乐清湾大桥及连接线顺利通车,沿海高速全线贯通,228国道温岭至段正式通车,温玉铁路先期工程隧道贯通,一举摘掉了“三无”百强县的帽子。新城连接线、珠港大道等一批市域交通项目建成通车,漩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主体完工。港大麦屿港区对台直航客货滚装码头工程建成使用。市南部湾区引水工程正在建设,华能集中供热项目全线贯通,大麦屿能源(LNG)中转储运项目完成签约。城乡功能品质持续提升。新城建设大步向前,
6、县委党校、广电中心、邻里中心等一批项目完工投用,国贸大厦、半岛世贸大厦等建成使用,万达文商旅等项目进展顺利,高铁新区站房建设方案完成审批。老城改造强势推进,八大区块改造全面启动,坎门东风社区列入省“未来社区创建试点。新老城共荣发展、全域一体加快推动,玉兴东路延伸段隧道实现贯通,新老城快速通道加速谋划。“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成为全省示范。“美丽”建设成效明显。“五水共治”、“污水零直排区”、“垃圾革命”和生态保护重大项目深入推进。植树造林6.6万亩,建成绿道64公里,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始终保持360天以上,连夺三次“大禹鼎”,连续三年获评美丽建设优秀县(市)。漩门湾国家湿地
7、公园工程建成开放,海塘安澜、漩门湾拓浚扩排等工程开工建设。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显著增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开展,环山小学玉澜河校区(城关中心小学新校区建设工程)、新城学校等项目竣工投用,沙门中学迁建等12个教育项目集中开工建设,环山小学扩建工程、陈屿中心小学分校区新建工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迁建工程(一期)等项目主体结顶。健康加快发展,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大麦屿中心卫生院迁建等工程加快推进,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肾病医院、骨伤医院投入运行。文体项目有序推进,市档案馆新馆建成投入使用,市博物馆、市图书馆新馆主体完工,新城体育中心项目加快推进。“十四五”期间,全市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44.42亿元,是
8、十二五”时期的4.13倍,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59.57%。全市累计重大项目171项,累计开工重大项目109项,建成投产重大项目58项,前期阶段重大项目21项,累计取消重大项目41项。全市列入省重大项目完成情况见表1-1。表1-1市“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推进情况汇总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数(个)项目状态项目总投资(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十四五期间实际完成投资(亿元)开工数(个)其中前期(个)取消(个)竣工数(个)部分建成(个)合计171109585121412481.951224.51685.70644.42产业转型63432815317989.49459.1889
9、0687.40(一)现代工业363021906216.36106.3648.7849.61(二)现代服务业1364216217859.596.58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数(个)项目状态项目总投资(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十四五期间实际完成投资(亿元)开工数(个)其中前期(个)取消(个)竣工数(个)部分建成(个)(三)现代农业2000114400(四)特色小镇3101111063900(五)科技创新平台963303446.13224.8230.6931.21二基础设施4122913910906.1482.02211.83171.03(一)交通20116563509.56
10、284.2165.00120.37(二)能源1563336333.94155.6231.6138.39(三)水利设施32020123.223.21.471.52(四)信息设施0000000000(五)发展平台基础设施33030039.41913.7510.75三城乡统筹75321112510848.9646.93(一)城市功能提升432110473010.1710.17(二)小城市、中心镇培育211001383835.0035.00(三)新农村建设11010040403.791.76四生态环保85321257.740.411.7212.37(一)治水治土治气422011362410.1110.
11、76(二)生态保护修护43120121.716.41.611.61(三)绿色低碳循环0000000000五公共服务3321111039177.18134.91256.22254.46(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415871858.0842.1129.6930.13(二)公共安全963321119.192.8226.53224.33十四五中期评估增加项目19134942226.48-67.9172.22(三)服务保障机制创新不断“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深化简政放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全面优化,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出让“标准地”18宗784.4亩,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最多90天
12、审批、“标准地”项目30天内全流程审批,近八成民生事项实现乡镇(街道)就近可办,100%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掌上可办。以“妈妈式”服务护航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强市主战略不动摇,各级各部门全面深化扶工助企,当好扶工助企的“店小二”,提供“保姆式”服务,在首创“乐产码”综合服务平台,对企业实施精准帮扶。始终把重大优质项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全面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热潮,“红黄绿”亮灯评价预警机制全面覆盖,实时监测和倒逼进度落后项目提速赶上。全力向上争取推进项目落地。市领导积极主动赴京、赴杭洽谈沿海高速、温玉铁路以及产业发展等重大项目,全力推进项目落地。积极推动我市一大批项
13、目进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省“4+1”重大项目、省“六千个亿”、省重大产业项目以及省海洋经济重大项目等计划盘子,累计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92亩。“十四五”以来,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难亟须解决。如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投资增长偏慢、占比偏低,引领性、带动性的重特大产业项目仍旧偏少。部分项目推进存在要素制约,部分项目前期推进困难,主要受制于土地指标、能耗、资金和征地拆迁等因素。部分业主投资意愿不强。受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影响,一批产业升级项目实施的变数增大,部分项目计划延迟或取消。(二)发展形势1、发展机遇新发展格局构建的机遇。十五五时期,双循环新发
14、展格局的加速构建,“一带一路、RCEP,中欧投资协定、长三角一体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四大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机遇的交汇叠加,为拓展了接续发展的更广空间。在新形势下,汽车零部件、水暖阀门等优势产业发展将面临重要机遇期,同时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推进旅游业大发展,并以大麦屿港口为依托,充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优海峡两岸O商品交易,促进海山文体旅融合岛等旅游板块发展,将推动产业发展迎来新窗口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赋予了我省重要示范改革任务,先行先试、作出示范,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人均收入在全省较为领先,有条件创建
15、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十五五”时期,应以优势引领共同富裕,保持并强化产业基础、居民富裕、城乡发展、海洋资源等特色优势,持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和群体差距,完善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扩大在产业、城乡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有效投资。海洋经济发展的机遇。十五五期间是我省建设海洋强省的决胜期。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拥有国家一类口岸和天然深水良港大麦屿港,切实抓住海洋经济发展和与宁波舟山港并购合作的重要机遇,做大做强港口物流、临港产业、海洋渔业、海岛旅游等海洋经济产业,发挥对台经贸合作优势,推动海峡两岸O经贸合作,打造成浙南枢纽港。加快生态海岸带建设,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
16、合”的海洋经济发展中先行示范。“两新一重”战略机遇。“两新一重”建设蕴含着巨大的投资空间,与抢抓机遇补短板、提升城市品质能级的需求相契合。特别是以5G、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进入产业化爆发期,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会更广泛,叠加数字化改革,带来了5G网络、数据中心、充电桩等设施建设热潮。全市紧抓“两新一重投资导向下的政策机遇,使其助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通过精准发力扩大有效投资,为全市经济提供新动能。2、主要挑战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将进一步抬头,“美国优先战略”等逆全球化现象可能愈演愈烈,中美贸易摩擦成为常态,叠加
17、新冠疫情影响,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面临着经济增速下行、人口老龄化加剧、地方债务问题严重、供需总量和转型升级等多重压力,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增加了重大项目招引落地的不确定性。区位边缘化导致项目招引难度进一步加大。在长三角一体化推进背景下,杭州湾区域成为省域战略重心聚焦地,以杭州、宁波为核心的环杭州湾对各类经济社会要素的集聚力更加强劲,在项目招引方面占据区位优势。在杭州、宁波两大都市区南面辐射外缘,吸引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能力较弱,高端要素的缺失和外流导致重大项目特别是高端产业项目的招引落地带来巨大挑战。资源要素保障压力进一步加大。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
18、目标,能源政策趋于收紧,项目所需能耗指标更趋紧张。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补划等政策、“拆迁难”问题,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日趋紧张,对重大项目落地带来较大制约。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社会保障、健康养老等政府刚性支出增加,PPP项目进入支付阶段,同时,受债务管控政策影响政府投融资渠道已大幅收窄,地方债发行难度加大,资金筹措难度增高。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四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按照建设浙东南地区重要发展极总定位和打造九个“示范市”总目标
19、的工作要求,顺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对投资的新要求,牢固树立“抓有效投资就是抓发展、谋划高质量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实施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行动,聚焦现代产业、基础设施、城乡统筹、生态环保、社会民生五大领域,推进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建设项目,充分挖掘投资新增长点,不断提高投资效率,持续优化投资结构,为建设全省“重要窗口,的美丽示范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提供强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战略导向。围绕共同富裕、“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洋经济、“四大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数字化改革等国家和省级重大战略举措,注重与中央、省、市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的无缝衔
20、接,谋划实施一批引擎性、旗舰式的“大好高”项目。坚持迭代更新。准确把握投资重点方向,抢抓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两新一重”投资建设窗口期,找准薄弱环节补短板,加大对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投资,补齐社会事业、生态环保、民生服务等短板领域的投资。坚持结构优化。锚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市目标,以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突出产业投资,扩大重大科创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化产业链投资,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坚持示范引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突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发挥大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乘数效应”,以大项目建设来稳投资、促消费、惠民
21、生、调结构、增后劲。(三)发展目标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十五五”时期,全市推进重大建设项目183个,按推进层次分为实施项目、谋划项目两类,其中实施类项目156个、谋划类项目27个,形成重大项目“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梯度推进格局。聚焦现代产业、基础设施、城乡融合、生态环保、社会民生五大领域,十五五时期安排实施类重大建设项目156个,力争完成重大建设项目投资1142.77亿元,带动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以上,力争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以上,高于经济增速。表2-1五大重点领域实施类项目安排项目领域项目数(个)项目总投资(亿元)“十五五”计划投资(亿元
22、投资额占比()投资额占比()现代产业59699.7741.02447.8339.19基础设施20317.2218.60227.3319.89城乡融合39516.9430.30354.1030.99生态环保829.231.7125.082.19社会民生30142.728.3788.437.74合计1561705.881001142.77100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能效提升,新兴产业、海洋经济逐步壮大,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创新驱动能力更加强劲,构建“链条完备、优势凸显、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
23、交通设施更加便捷。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进入高铁时代,融入全省1小时交通圈,打造“内畅外快、绿色智慧的区域交通枢纽,基本形成“369出行交通圈”(实现市域范围30分钟、省内主要城市60分钟、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主要城市90分钟)和“123物流送达圈”(省内主要城市1天送达,国内主要城市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城乡统筹更加均衡。现代化海湾城市形象进一步凸显,城市能级大幅跃升,基本人口达到80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5%。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城市建管品质、新老城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城乡融合、陆海统筹、山海相济的港产城湾一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重大 建设项目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