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
《教育改革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改革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改革发展“十五五”规划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教育现代化战略,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依据省教育改革发展“十五五”规划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市教育改革发展“十五五”规划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制定本规划。一、“十四五”时期全区教育改革发展基本情况(一)现实基础“十四五”时期,我区围绕“打造主城区最好教育,让每一个小区都成为居民心目中的学区房”目标,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坚持党建引领教育,教育各项事业获得全面丰收。2017年被省教改办确定为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获评省教育技术装备规范管理示范区、省示范学习
2、型城市;2018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域试点单位,获评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2019、2025年因实施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程措施有力、成效明显荣获省政府嘉奖;2025年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通过省级督查,党建工作入选人民教育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检测指数连续居全省前列。2018-2025年连续三年荣获省、市教育工作业绩考核优秀单位。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全面理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高质量全覆盖。全系统现有党委9家,党总支43家
3、党支部230家,党员5316名。积极推进全省首批“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域试点工作,制定实施党建品牌创建三年行动计划、中小学党建工作标准,学校党组织的领导职责得到全面落实,组织力战斗力得到全面提升。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工作成效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等媒体报道,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启动“大党建巡查”工作,将党建内容、规范办学内容、学校和师生管理内容“三位一体”共同推进,建立“清廉学校”建设局党委巡查制度,为保障学校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障。教育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全面夯实。2016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26.94亿元,教育财政拨款增长高于财政
4、经常性收入增长,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编制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优化全区学校规划布局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系统基建(维修)管理办法,制定校园建设项目比学赶超流动红旗竞赛实施方案,提升建设标准,加大新校建设力度。2016年以来,全区完成学校基本建设投资81亿元,累计新建学校48所,新增建筑面积108.9万平方;连续实施两轮北部教育提振行动,加快推动北部成长为杭城教育“新高地”,教育资源拓展取得历史性突破,朝着打造全域优质“美好教育”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基本全覆盖。深化名校集团化3.0,实施名校集团化品牌建设”名
5、校引领计划”和“名校培育计划”,以中小学发展群、学前“1+N”集群、“1+1”公民协同发展共同体为载体,推动优质资源全域覆盖。全区省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95%。持续开展教学质量综合分析和调研,健全评价和激励机制,推进精品课程培育,实施公办初中提质强校,推动中小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考成绩持续保持全市领先。义务教育段入学率、巩固率、初升高比例均保持100%,省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100%。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优质发展,创建市艺术特色学校1所,荣获第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优胜奖、冠军。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得到全面优化。持续开展区梯级名师认定,实施运河名师名校长培
6、养工程、教育卓越人才发展计划、教育人才“星空计划”,完善班主任、学科教师、名(特)教师、名(特)校长梯队培养机制,开展运河名师名校长系列和“新苗”“新秀”“绿荫”“丹桂”“卓越奖”“红烛奖”先锋奖”“新时代教育终身成就奖”系列推优项目。“十四五”期间,共推评区级以上骨干教师3488人,其中省市荣誉教师286人、省特级教师6人;共招聘优秀教师2970人;共引进高端人才57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0人、省级荣誉获得者30人;教师工资收入实现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名师工作室考核和激励机制、青年教师公寓保障机制初步建立,校级干部岗位职级制、班主任职级制全面推行,教师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围绕“全员培训
7、梯度培养全域提升”开展教师培训培养工作,持续开展名师智慧空间站、新锐系列培训、海外研修等区域特色培训,举办运河赛课节、课堂节、五年教龄“慧教”比赛等,为教师成长、展示搭建平台,区教师教育学院被评为省师干训工作、省教研工作“先进集体”。“五育融合”体系完成基本架构。积极构建“运河好少年”五好评价体系,以“党的知识进课堂”、“运河公民节”、新时期集体主义教育等为主抓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进德育工作,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中国德育、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家校共育创新模式全省推广并推送教育部。开辟德育第二课堂、区素质教育体验点,形成“一馆一特色”校外教育品牌。坚持“健康第一”理念,切实
8、抓好美育、体育等工作,学生体艺水平全面提升,担任G20峰会礼仪接待,登台献唱G20峰会舞台,亮相全国学生运动会开幕式;承办、组织参加亚足联女孩足球节等体育赛事;游泳、舞蹈、京剧、冰球等领域夺得数项国家级奖项,“武林杯”、“武林小名嘴”、“行&走”系列等特色活动全面开展。大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索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持续开展心理危机筛查,创建心理服务平台和青春健康俱乐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教育热点难点实现新突破。公民办中小学同步招生平稳落地,以学区“互联互通”和小升初“交互式划片”为核心,推出系列教育服务区优化举措。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5%
9、与区卫健局携手实施“护苗行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在全市率先开展卫生保健及保育员继续教育学分制。全市率先出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率先实现随班就读学生生均经费15倍。”一本作业本”“有温度的课堂”“晚十点不作业”“午间睡眠”等减负提质举措得到社会肯定。“武林银杏”老年学堂被评为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启动“监管+服务”双轮驱动机制,有效扭转校外培训“小散乱”局面。与省教育现代化研究与评价中心合作开展现代优质学校评估,以评促建的第三方评估模式全省推广。和大学合作开展新时代县域涉教部门教育协同治理机制研究,课题成果荣获省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教育开
10、放共享格局基本形成。全省率先实现万兆光纤进校园、千兆光纤全覆盖。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全部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电子白板、初中触控一体机配备率均达到100%。“十四五”期间,共建成省市智慧教育示范学校88所。深化与中国教科院、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师范大学、工业大学、师范大学等院校以及美国、澳大利亚、芬兰、香港等国(境)外教育行政部门的交流合作,连续3年承力、-美国印第安纳州中小学平移课堂教学项目,定期举办模联国际青少年峰会、武林汇教论坛、大运河-教育论坛、中澳校长论坛等活动。2016年以来共派遣475名骨干教师及校园长赴海外研学。合作引入教育国际化品牌学校4所,创建全市教育国际化示范学校25所。(二
11、十五五”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成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大任务,为“十五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而随着市行政区域的调整,新区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格局和机遇,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教育需求也更为迫切,新区教育要融合原下城、原的硬核教育实力,巩固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开启跨越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新“重要窗口”建设中的亮丽名片,尚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变革。1 .系统上下有待进一步加速融合。原下城、原都有着扎实的教育基础和丰富的资源,但是也都面临着需要加快南北一
12、体化、如何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等共同问题。新成立后,需要立足优势互补和融合共赢,加快思想融合、机构融合、人员融合、工作融合、师资融合、品牌融合、文化融合,努力实现区域资源整合最优化,力求产生“1+12”倍增效应,为“十五五”发展奠定扎实基础。2 .教育资源总量有待进一步扩容。随着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三孩”政策的实施,学龄人口将规模持续增长,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区0-14岁常住人口占比13.04%,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占比上升了3.79%,对于现有教育资源提出了新的挑战,部分区域入学、入园压力较大。部分区块因为拆迁进度缓慢、控规调整不确定、周边道路建设未完工等外部因素,影响校园建
13、设正常工期。系统内相关专业人员配备也有待加强。3 .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有待进一步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不够均衡,北部品牌学校培育尚有空间,学校间发展的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在全省有较大影响的学校相对偏少。由于北部城中村拆建时序不一,造成北部新的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老城区部分校园“老破旧”与新建学校“高大美”形成强烈反差,亟需翻新改建,实现有机更新。4 .高质量队伍建设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大量新学校的投入使用,教师刚性需求与机构编制刚性约束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新教师群体需要更加系统地提升专业水平。高水平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有待加强,领军人才队伍还不能充分满足新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队伍的年龄结构要
14、加快优化,老校教师职称评定障碍亟待突破,年轻骨干的培养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强。5 .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较重,体能素质和心理素质不强的情况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减负提质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巩固提升。对标新时代国家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对学校、教师、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还要不断改革完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待加强。涉教部门协同治理体系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各级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5、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加快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为主线,聚焦教育发展的紧迫性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深化改革创新,优化教育治理,深入推进“拱有优学”“家门口的好学校”高质量建设行动,高质量建设运河沿岸教育名区,为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本提供强有力的民生支撑和保障。(二)总体目标到2030年,力争实现“四区一窗口”的总体目标,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美好教育样板区、国家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国内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引领区、国内县域智慧教育先行区,努力成为运河沿岸教育名区和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本的重要窗口,成为杭城“美好教
16、育”领头雁。“十五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序号主要目标市2030年区2025年2030年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9089.5902公办幼儿园覆盖率(%)7580853全区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90951004校际优质均衡系数小学段0.30.170.15初中段0.250.290.25持证学9695三96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前段义务段99100100高中段9490三956儿童预期受教育年限(年)1515.6167学校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的比例(%)初中122830普通高中22531.6328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中职8992.7939全区中小学智慧校
17、园比率()/909210全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及名师比例/3840(%)11全区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98.4三9912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605513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得分/848614省现代化学校创建比例(%)/64015社区老年教育培训率()/434816教育工作满意度/8.388.5三、“十五五”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任务与举措“十五五”期间,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进一步健全高水平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一)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
18、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学校党组织领导职责,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教育决策部署,建成家门口好学校提供坚强组织保障。L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着力创新方式、整合资源,精心打造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不断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严格党章学习教育和党性教育机制,建立健全常态化学思践悟工作机制。2 .健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工作,落实学校党组织把方向、管大
19、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持续抓好基层各级党组织建设,推动组织建设标准化、政治生活常态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发挥基层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依托民办幼儿园、培训机构党建工作“1+N+X”建设机制,进一步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高质量全覆盖。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深化骨干教师和党员“双培养”机制,加大高知群体党员发展力度。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3 .深入推进“清廉学校”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全面实施“清廉学校”建设局党委巡查制度,深入推进“阳光招
20、生、阳光教学、阳光课堂、阳光服务”四大阳光行动,着力规范“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推动构建风清气正校园。加强“清廉学校”建设与学科教学、教育活动、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清廉学校”示范点和优秀案例创评活动,不断拓展“清廉学校”建设的深度和厚度,为建设“美好教育”提供坚强纪律保证。(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进一步构建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 .深化德育有效性建设。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深化新时代学校
21、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和专业培养,依托”党的知识进课堂”活动,整合德育学科内容,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功能,统筹开展“四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打造“红色思政”样本。健全“生命教育”“劳动教育”“运河文化”“红色基因”区本课程开发体系,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力争形成“校本德育特色课程一区级德育特色共享课程一市级中国系列课程”的三级德育特色课程建设体系,建设一批德育领航课程、领航团队、领航学校。加强研学旅行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创建一批研学旅行示范学校。继续深化“运河公民节”研究与实践,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公民素养教育,不断擦亮区域
22、德育金名片。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加大专职思想政治课教师配备力度,全面实施班主任职级制改革,激发班主任工作内驱力。2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建立“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形成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推动学生体能素质水平保持全市前列。创新探索“体教融合”新路径,深化“1+X”模式,畅通社会优质体育教育资源进校园渠道,着力打响区域体育教育特色品牌。加大区体育特色学校和市“市队联办”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培育,提升学生体育竞技水平。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构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审美体验+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丰富艺术实践活动,提升
23、学生审美素养,培养艺术特长兴趣。依托博物馆等校外文化遗产资源,深化馆校合作,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运河文化为导向,建设一批具有辨识度的美育示范学校。深化“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非遗图文展览、活态展演、非遗课堂、参观非遗实践基地等形式,让学生学习非遗技艺,让非遗传承焕发“新颜”。加强劳动教育专业指导,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加快劳动实践资源建设,在中小学试点配建木工、金工、家政等类别劳动实践教室,培育一批省市劳动教育实践示范基地,争创全省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劳动教育发挥综合育人作用。开展公益大课堂“武林小匠人”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打造特色综合实践品牌项目。加强法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国
24、家安全和国防教育。3 .构建学生健康成长支持体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到2030年,力争健康促进学校创建率达100%,传染病预防教育和食品营养教育全面普及,学校卫生保健机构、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建设全面覆盖,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齐配强,全面建立“全员监测、分级预警、分类服务、高危转介”的学生心理危机监测与干预制度,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四方联动机制,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有效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组建区域心理服务专家团队,探索“一对一”驻校指导模式,推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科学开展。建设区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创新家长学校课程,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及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改革 发展 十五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