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防洪规划.doc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江流域防洪规划.doc(1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前 言11 基本情况11.1 流域概况11.2 重点防洪(潮)保护区31.3 洪、潮灾害52 洪水72.1 流域暴雨洪水特性72.2 设计洪水132.3 潮汐特征及设计潮位162.4 主要防洪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172.5 设计洪、潮水面线172.6 泥沙特征183 流域防洪形势203.1 流域防洪建设成就及现状防洪能力203.2 流域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挑战244 指导思想与防洪目标304.1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304.2 防洪区划334.3 防洪规划目标364.4 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总体布局384.5 洪水出路安排415 防洪工程规划435.1 堤防工程规划435.2 控制
2、性防洪工程规划495.3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605.4 河道、河口及湖泊整治规划645.5 蓄滞洪区规划705.6 重点地区治涝规划706 城市防洪规划736.1 重点防洪城市736.2 一般地级城市786.3 其他城镇827 水土流失治理与山洪灾害防治规划837.1 水土流失治理规划837.2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868 防洪非工程措施948.1 防洪区风险管理948.2 河湖管理1038.3 防洪调度管理1048.4 防洪工程设施管理1068.5 防洪管理设施建设1088.6 防汛抢险及重点地区超标准洪水防御方案1128.7 完善政策法规1168.8 防洪规划管理意见1169 环境影响评价1
3、199.1 环境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199.2 防洪规划环境目标拟定1289.3 规划方案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评价13010 实施意见与效果13910.1实施意见13910.2 实施效果评价14011 保障措施及今后工作意见14411.1 保障措施14411.2 今后工作意见14715前 言珠江流域面积45.37万km2,涉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省(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1915年,珠江发生200年一遇特大洪水,死伤人数和淹没农田均为历史罕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珠江流域的防洪工作,20世纪5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期,先后两次编制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防洪是其
4、中一项重要规划内容。80年代编制的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于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按照规划确定的各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和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总体布局,流域内兴建了一大批防洪工程,在防洪减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流域先后发生了“94.6”流域性大洪水、“96.7”柳江大洪水、“98.6”和“05.6”西江大洪水(其中,“05.6”洪水西江防洪控制断面梧州站洪水超100年一遇),严重地影响了流域经济发展。目前,流域防洪减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西江干流缺乏防洪控制性工程,江、海堤防标准较低,病险水库多,入海水道泄洪不畅,防汛抢险设施不足等。因此,针对流域的防洪形势及保障经济
5、社会发展的防洪安全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编制珠江流域防洪规划十分必要。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珠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珠江委)组织流域内各省(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开展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珠江流域防洪规划协调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工作小组,先后多次召开协调会和成果评审会。经过流域各省(自治区)广泛讨论、协调,修改形成了珠江防洪规划纲要(初稿)。2002年6月,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主持召开会议,对珠江委提出的珠江防洪规划纲要(初稿)进行了讨论。会后,珠江委根据会议纪要精神和讨论意见,提出了珠江流域防洪规划(送审稿),并于2003年6月和2004年9月先后两次征
6、求有关省(自治区)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2005年5月29日31日,水利部组织召开珠江流域防洪规划审查会,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的代表及特邀专家审查通过了珠江流域防洪规划(送审稿)。2005年11月,水利部以办规函2005558号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解放军总参谋部、流域内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意见。2006年1月,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委托,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对珠江流域防洪规划(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评估。根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解放军总参谋部、流域内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反馈意见,珠江委再次对珠江流域防洪规划(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完善。本次规划是在珠江流域综合
7、利用规划报告和近年有关专题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按照水利部全国防洪规划任务书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贯彻落实了国家新时期的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新思路,规划采用了新的基本资料和新的技术与方法,对基础水文资料进行了延长、复核,调查分析了近20多年来发生的历次大洪水,测量了主要河道的断面,采用数学模型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及规划论证等工作,建立了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大量的基础分析和专题研究工作为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通过本次规划,提出了珠江流域防洪规划报告以及珠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珠江流域防洪规划附图集、珠江流域防洪规划附表、珠江流域防洪规划沿革及有关依
8、据文件、珠江流域防洪规划水文分析报告、华南沿海重点海堤建设规划报告、珠江流域重点城市防洪规划报告等附件及一批专题研究报告。1 基本情况1.1 流域概况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跨越滇、黔、桂、粤、湘、赣6省(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越南东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21411553,北纬21312649,总面积45.37万km2(我国境内面积44.21万km2),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珠江主流为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的马雄山东麓,自西向东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4省(自治区),至广东省三水的思贤滘,全长2075km,集水面积35.31万km2;北江发源于
9、江西省信丰县石碣大茅坑,涉及湖南、江西、广东3省,干流全长468km,集水面积4.67万km2;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的桠髻钵,由北向南流入广东,干流全长520km,集水面积2.70万km2。西江、北江在广东省三水思贤滘、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分别汇入珠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珠江流域北靠南岭,西部为云贵高原,中部和东部为丘陵盆地,东南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岭是流域内规模最大的山脉,构成长江、珠江两大水系东段的分水岭。流域内山地、丘陵面积占94.4%,平原面积仅占5.6%,珠江三角洲是长江以南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珠
10、江流域南临南海,西隔印度支那与孟加拉湾相望,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北回归线横贯珠江流域的中部,属于湿热多雨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四季气候特点是:春季阴雨连绵;夏季高温湿热,暴雨集中;秋季热带气旋入侵频繁;冬季温暖少雨。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422,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470mm,多年平均径流量3360亿m3。北江、东江的中、下游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mm以上。珠江流域涉及前述6省(自治区)的49个市(地、州)、202个县(市),2004年总人口9935万人,其中,广西、广东的人口约占78.2%。流域平均人口密度为225人/k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密度最大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达699人/km2。
11、境内耕地面积6652万亩,约75.6%集中在广东、广西两省(自治区)。2004年,全流域国内生产总值17736亿元(当年价,下同),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0%。流域东部及下游地区经济发达,珠江三角洲是流域内最发达的地区,在全国七大江河中下游受洪水威胁的地区中,单位土地面积的人口和农业产值均居首位,单位土地面积的工业产值仅次于太湖流域而居第二位。珠江流域云南省境内有抚仙湖、阳宗海、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大屯海和长桥海等7个较大的高原湖泊,总集雨面积2406km2,湖泊总容量202.49亿m3,多年平均入湖总水量5.23亿m3,这些湖泊除担负防洪、排涝任务外,也是当地农业灌溉与经济发展的重要
12、水源。珠江流域水系分布情况见附图1,流域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见附表1。1.2 重点防洪(潮)保护区据2004年资料统计(下同),珠江流域受洪水威胁的总人口约3148万人、耕地1504万亩、国内生产总值10241亿元。受洪水威胁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的河谷平原、三角洲(同时受风暴潮威胁)及南盘江中上游,大致可分为7大重点防洪保护区,总面积约1.41万km2。重点防洪保护区内受洪、潮威胁的人口2667万人、耕地1168万亩、国内生产总值9715亿元,分别占流域受洪、潮威胁人口、耕地及国内生产总值的84.7%、77.7%和94.9%。1)珠江下游三角洲防洪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境内,面积约8858k
13、m2,包括西江、北江和东江下游及三角洲,广州、佛山、肇庆、江门、珠海、中山、东莞等一批大、中城市位于其中,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区内受洪水威胁的人口1760万人、耕地656万亩,受威胁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7690亿元。2)珠江三角洲滨海防潮保护区该保护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江门等6市的沿海地区,面积1653km2。区内受风暴潮威胁的人口252万人、耕地200万亩,受威胁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1081亿元。3)郁江中下游防洪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涉及南宁、贵港2市及邕宁、横县、桂平等市(县),面积1181km2。区内受洪水威胁的人口155万人
14、耕地57万亩,受威胁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287亿元。4)柳江下游及红柳黔三江汇流地带防洪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包括柳州附近地区及红水河来宾以下、柳江与其支流洛清江汇合口以下至黔江武宣的勒马之间的低洼地区,主要涉及柳州、象州、来宾和武宣等市(县),面积591km2。区内受洪水威胁的人口约110万人、耕地74万亩,受威胁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368亿元。5)浔江防洪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涉及梧州、桂平、平南、藤县和苍梧等市(县),面积1068km2,是广西的主要产粮区之一,工业也较发达。区内受洪水威胁的人口229万人、耕地103万亩,受威胁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147亿元。
15、6)西江防洪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境内,包括西江干流封开县以下至高要市三榕峡以上的部分地区,涉及封开、德庆、郁南、云安和高要等市(县),区域面积155km2。区内受洪水威胁的人口56万人、耕地21万亩,受威胁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67亿元。7)南盘江中上游防洪保护区该保护区是云南省工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地区,有滇中粮仓之称,涉及沾益、曲靖、陆良、宜良等市(县),面积625km2。区内受洪水威胁的人口105万人、耕地57万亩,受威胁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75亿元。除上述重点防洪保护区外,流域各水系尚有不少分散分布的受洪水威胁的地区和城市,如:广东的韶关市,云南的玉溪市,广西的桂林市,贵州的兴义市、安顺市
16、和榕江、从江、荔波等县城,湖南的宜章、临武以及江西的寻乌、定南等县城。珠江流域重点防洪(潮)保护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见附表2。1.3 洪、潮灾害1.3.1 洪水灾害珠江流域暴雨频繁,洪水灾害是流域内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尤以中下游和三角洲地区为甚。1915年7月,西、北江同时发生200年一遇洪水,两江下游及三角洲地区的堤围几乎全部溃决,广州市受淹7天,珠江三角洲灾民378万人,受灾耕地648万亩,死伤10余万人。1915年至1949年的35年间,流域内发生受灾耕地面积超过100万亩的洪水22次,其中1947年大水和1949年大水的受灾人口均超过400万人,受灾耕地均超过600万亩;
17、新中国成立后的1959年东江大洪水,1968年和1994年的西、北江大洪水,1982年的北江大洪水,1996年的柳江大洪水,1998年的西江大洪水等,受灾人口均超过100万人,受灾农田超过100万亩,其中,1994年6月大水,广东、广西受灾人口近1800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80多亿元。珠江流域近年来的主要洪涝灾害损失情况见附表3。1.3.2 风暴潮灾害华南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破坏性极大,往往造成巨大的物资损失和人员伤亡。据统计,在广东省登陆的热带气旋平均每年达3.5个,历史上的1862年珠江口风暴潮直接造成8万余人死亡;“8309”号台风暴潮,珠江三角洲受灾人口120万人,死亡45人,受灾农田3
18、44万亩;“9316”号台风,广东省11市37县(市)受灾,受灾人口569万人,死亡25人,受灾农田306万亩。2 洪水2.1 流域暴雨洪水特性2.1.1 暴雨特性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带,多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水汽丰沛,暴雨频繁。由于流域广阔,东部与西部、南部与北部以及上、下游之间的地面高程差异较大,地形、地貌变化复杂,气候及降雨、暴雨量级的差异和沿程变化极为明显。1)暴雨时程分布流域暴雨主要由地面冷锋或静止锋、高空切变线、低涡和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形成,强度大、次数多、历时长。暴雨多出现在4月10月(约占全年暴雨次数的58.0%),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也多出现在此期间。一次流域性的暴雨过程
19、一般历时7天左右,而雨量主要集中在3天,3天雨量占7天雨量的80%85%、暴雨中心地区可达90%。2)暴雨空间分布暴雨空间分布差别明显,雨量通常由东向西递减,一般山地降水多,平原河谷降水少,降水高值区多分布在较大山脉的迎风坡。一年中日雨量在50mm以上的天数,东江、北江中下游平均为9天13天,桂北和桂南为4天8天,滇、黔为2天5天,滇东南为1天2天。3)暴雨强度暴雨强度的地区分布一般是沿海大、内陆小,东部大、西部小。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地形条件,流域暴雨的强度、历时皆居于全国各大流域的前列。绝大部分地区的24小时暴雨极值都在200毫米以上,暴雨高值区最大24小时雨量可达600毫米以上,最大3天
20、降雨量可超过1000毫米。如柳江“96.7”大暴雨,其中心最大24小时降雨量达779毫米(再老站),最大3天降雨量达1336毫米。2.1.2 洪水特性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按其影响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流域性洪水和地区性洪水。流域性洪水主要由大面积、连续的暴雨形成,洪水量级及影响区域较大,如珠江流域的1915年洪水和1994年洪水等。地区性洪水由局部性暴雨形成,暴雨持续时间短,笼罩面积较小,相应洪水具有峰高、历时短的特点,破坏性较大,但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如1988年8月的柳江洪水、1982年5月的北江洪水等。流域洪水的出现时间与暴雨一致,多集中在4月10月,根据形成暴雨洪水的天气系统的差异,可将洪水
21、期分为前汛期(4月7月)和后汛期(7月底10月)。前汛期暴雨多为锋面雨,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流域性洪水及洪水灾害一般发生在前汛期。后汛期暴雨多由热带气旋造成,洪水相对集中,来势迅猛,峰高而量相对较小。由于暴雨历时长、强度大、范围广,流域水系发达,上中游地区多山丘,洪水汇流速度快,易于同时汇集到干流,加之缺少湖泊调蓄,中下游及三角洲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历时长的特点,局部地区易形成山洪、泥石流。1)西江洪水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35.31万km2,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西江水系支流众多,源远流长,水量充沛,较大洪水多发生在5月8月。根据干流武宣、梧州站实测洪水发生时间
22、及量级变化情况,一般可将7月底8月初作为前、后汛期洪水的分界点,年最大洪水多发生在前汛期,其发生机率分别占武宣、梧州站年最大洪水发生机率的82.0%、77.5%,尤以6、7月洪水最盛,分别占到72.1%、69.0%;后汛期洪水一般发生在8月10月(个别年份11月也有洪水发生),尤以8月发生洪水最多,分别占武宣站和梧州站后汛期洪水的75.4%、71.9%。由于流域面积较大,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干、支流洪水的发生时间有从东北向西南逐步推迟的趋势。较大洪水往往由几场连续暴雨形成,具有峰高、量大、历时长的特点,洪水过程以多峰型为主,下游控制断面梧州水文站的多峰型洪水过程约占80%以上。一次
23、较大的洪水过程一般历时30天40天,年最大场洪水的洪量平均值一般占年径流量的27%,最高可达48%。西江洪水主要来源于中上游的黔江以上,梧州站年最大30天洪量的平均组成情况为:干流武宣站占64.2%,郁江贵港站占21.5%,桂江马江站占6.9%,武宣至梧州区间占7.4%。形成西江较大洪水的干、支流洪水遭遇情况大致有三种:一是红水河洪水与柳江洪水遭遇;二是黔江洪水与郁江洪水,浔江洪水与桂江洪水遭遇;三是黔江一般洪水与郁江、桂江和武宣梧州区间较大洪水遭遇。西江防洪控制断面梧州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53900 m3/s(2005年6月),调查历史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为54500 m3s(1915年7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珠江 流域 防洪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