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ppt
《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第3章章 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3.2.3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地表水资源量评价 3.2.2 水资源量评价基本方法水资源量评价基本方法3.1.2 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3.1.3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 3.2.1 水资源量评价的主要任务及内容水资源量评价的主要任务及内容3.1.1 区域降水量的计算区域降水量的计算 3.2.4 地表下资源量评价地表下资源量评价3.1.4 总水资源量的计算总水资源量的计算 3.2 水资源量的评价水资源量的评价3.1 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总目录 第第3 3章章 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3.1
2、3.1 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 3.1.1 3.1.1 区域降水量的计算区域降水量的计算 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一、区域平均降雨量的计算一、区域平均降雨量的计算 1 1、区域平均降雨量的计算、区域平均降雨量的计算 (1 1)算术平均值法)算术平均值法 适用:当计算区域内各雨量取样站点分布较均匀、且密度较大时适用:当计算区域内各雨量取样站点分布较均匀、且密度较大时(2 2)泰森多边形法)泰森多边形法 先将各采样点每相临两点间用直线连接,并让其构成三角形网,然后分别作各先将各采样点每相临两点间用直线连接,并让其构成三角形网,然后分别作各三角形每条边的垂直平分线
3、并让其彼此相交,这些垂直平分线及其交点将围绕采三角形每条边的垂直平分线,并让其彼此相交,这些垂直平分线及其交点将围绕采样点形成相应的多边形封闭区域,这一封闭区域称之为泰森多边形。样点形成相应的多边形封闭区域,这一封闭区域称之为泰森多边形。第第3 3章章 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3.1 3.1 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 3.1.1 3.1.1 区域降水量的计算区域降水量的计算 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1234图图3-1 3-1 泰森多边形法区域面积划分示意图泰森多边形法区域面积划分示意图 适用:当流域内的雨量和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时,为了计算流域
4、平均适用:当流域内的雨量和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时,为了计算流域平均降水量,就假定流域各点的降水量可由与其距离最近的雨量站的雨量代表。降水量,就假定流域各点的降水量可由与其距离最近的雨量站的雨量代表。第第3 3章章 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3.1 3.1 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 3.1.1 3.1.1 区域降水量的计算区域降水量的计算 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3 3)等雨量线法)等雨量线法 在较大流域和区域内,如地形起伏,对降水量影响显著,且有足够的在较大流域和区域内,如地形起伏,对降水量影响显著,且有足够的雨量站时可用等雨量线法推求流域平均流
5、量。雨量站时可用等雨量线法推求流域平均流量。第第3 3章章 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3.1 3.1 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 3.1.1 3.1.1 区域降水量的计算区域降水量的计算 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2 2 2 2、区域降水资源量的计算、区域降水资源量的计算、区域降水资源量的计算、区域降水资源量的计算 区域降水资源量可用下式计算:区域降水资源量可用下式计算:区域降水资源量可用下式计算:区域降水资源量可用下式计算:式中:式中:式中:式中:F F F F区域面积,区域面积,区域面积,区域面积,kmkmkmkm2 2 2 2;第第3 3章章
6、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3.1 3.1 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 3.1.2 3.1.2 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 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一、区域径流总量的计算一、区域径流总量的计算一、区域径流总量的计算一、区域径流总量的计算 A A A A、代表站法、代表站法、代表站法、代表站法 在计算区域内,选择有代表性的观测站,根据多年观测资料,计算该在计算区域内,选择有代表性的观测站,根据多年观测资料,计算该测站河流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并经频率分析计算得出该区域不同频率下的径测站河流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并经频率分析计算得出该区域不同频率下的径
7、流量。流量。计算区域年或多年平均径流深度,计算区域年或多年平均径流深度,mmmm;计算面积上各径流深度等值线间面积,计算面积上各径流深度等值线间面积,kmkm2 2;相应各线间面积上的径流深度值,取相邻两等值线均值相应各线间面积上的径流深度值,取相邻两等值线均值 计算,计算,mmmm。第第3 3章章 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3.1 3.1 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 3.1.2 3.1.2 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 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 计算区域年或多年平均径流深度,计算区域年或多年平均径流深度,mmmm;计算面积上各径流深度等值
8、线间面积,计算面积上各径流深度等值线间面积,kmkm2 2;相应各线间面积上的径流深度值,取相邻两等值线均值计算,相应各线间面积上的径流深度值,取相邻两等值线均值计算,mmmm。B B、等值线法、等值线法当计算区域缺乏实测资料,而包括计算区域的更大区域可提供足够的资当计算区域缺乏实测资料,而包括计算区域的更大区域可提供足够的资料时,可采用这种方法推求计算区域的年或多年平均径流深度。料时,可采用这种方法推求计算区域的年或多年平均径流深度。第第3 3章章 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3.1 3.1 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 3.1.2 3.1.2 地表水
9、资源量的计算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 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二、区域地表水总量的计算二、区域地表水总量的计算区域地表水总量主要由区域入境水量、区域自产水量与区域基本水量组区域地表水总量主要由区域入境水量、区域自产水量与区域基本水量组成,区域地表水总量可用下式进行计算:成,区域地表水总量可用下式进行计算:区域年或多年平均地表水总量,区域年或多年平均地表水总量,m m3 3;区域年或多年平均地表水入境水量增量,以区域年或多年平均入境区域年或多年平均地表水入境水量增量,以区域年或多年平均入境 径流总量与出境径流总量的差值进行计算,径流总量与出境径流总量的差值进行计算,m m3 3;区域年或多年平均地表
10、水自产水量,指区域年或多年因降雨、蒸发区域年或多年平均地表水自产水量,指区域年或多年因降雨、蒸发 等因素作用下,以径流深度表现的区域地表水总量的增量,等因素作用下,以径流深度表现的区域地表水总量的增量,m m3 3;区域年或多年平均地表水以河床、水库、湖泊等形式储藏水量的区域年或多年平均地表水以河床、水库、湖泊等形式储藏水量的 最低储量,最低储量,m m3 3。第第3 3章章 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3.1 3.1 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资源量的计算 3.1.2 3.1.2 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 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三、区域地表水总量
11、的变化规律三、区域地表水总量的变化规律 区区域域地地表表水水总总量量组组成成中中,区区域域地地表表水水入入境境水水量量增增量量与与地地表表水水自自产产水水量量两两部部分分变变化化频频繁繁,它它们们在在年年内内或或在在多多年年中中的的变变化化规规律律决决定定了了区区域域地地表表水水总总量量的的年年内内与与年年际际分分配配。区区域域地地表表水水总总量量的的变变化化规规律律,根根据据所所研研究究的的问问题题不不同同,常常常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描述。常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描述。1 1多年平均地表水总量的年内分配多年平均地表水总量的年内分配 多年平均地表水总量的年内分配,往往采用多年平均的年内各月的地表多年
12、平均地表水总量的年内分配,往往采用多年平均的年内各月的地表水总量进行计算,用直方图进行表示。水总量进行计算,用直方图进行表示。2 2、不同频率下的地表水总量、不同频率下的地表水总量 根据区域地表水各年总量计算的结果,对区域地表水总量进行频率分析。根据区域地表水各年总量计算的结果,对区域地表水总量进行频率分析。3 3、地表水总量的年际变化、地表水总量的年际变化 地表水总量随年份的不同而改变,形成枯水年、平水年与丰水年。地表水总量随年份的不同而改变,形成枯水年、平水年与丰水年。第第3 3章章 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3.2 3.2 水资源量的评价水资源量的评价水资源量的评价水资源量
13、的评价 3.2.1 3.2.1 水资源量评价的主要任务水资源量评价的主要任务 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一、评价的主要任务一、评价的主要任务一、评价的主要任务一、评价的主要任务 解决一定条件下的水资源量能否满足区域用水量的要求,主要任务有:解决一定条件下的水资源量能否满足区域用水量的要求,主要任务有:(1 1)评价区域内的极限开采量)评价区域内的极限开采量 (2 2)评价区域内可利用的自然与人工多年调蓄水量)评价区域内可利用的自然与人工多年调蓄水量 (3 3)评价区域内满足一定保证率的设计年可开采量)评价区域内满足一定保证率的设计年可开采量 (4 4)评价区域内枯水年最不利开采量)评价区域内枯
14、水年最不利开采量 (5 5)现有条件下可开采的水资源量)现有条件下可开采的水资源量 (6 6)本区域开采量)本区域开采量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一般程序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一般程序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一般程序体现在根据设计水量的要求、资料收集、条件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一般程序体现在根据设计水量的要求、资料收集、条件勘察、模型选择、参数准备、水量评价等全过程。勘察、模型选择、参数准备、水量评价等全过程。第第3 3章章 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3.2 3.2 水资源量的评价水资源量的评价水资源量的评价水资源量的评价 3.2.2 3.2.2 水资源量评价的基本方法水资源量评价的基本方法总目录本
15、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一、简单水量对比法一、简单水量对比法二、典型年法二、典型年法 典型年的选择原则为典型年的选择原则为:(1)(1)选择年径流量接近平均年径流量或对应某一频率的设计年径流量的年份选择年径流量接近平均年径流量或对应某一频率的设计年径流量的年份作为典型年。这是因为年径流量与年内分配有一定的联系,年径流量接近作为典型年。这是因为年径流量与年内分配有一定的联系,年径流量接近的年份,其年内分配一般也比较接近。的年份,其年内分配一般也比较接近。(2)(2)选择分配情况不利的年份作为典型年。这是因为目前对径流量年内分配选择分配情况不利的年份作为典型年。这是因为目前对径流量年内分配的规律研究得还
16、很不够,为安全起见,应选择对工程不利的年内分配作为的规律研究得还很不够,为安全起见,应选择对工程不利的年内分配作为典型。典型。三、开采试验法三、开采试验法 第第3 3章章 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3.2 3.2 水资源量的评价水资源量的评价水资源量的评价水资源量的评价 3.2.3 3.2.3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地表水资源量评价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一、水资源分区一、水资源分区 1 1、分区原则:科学性、唯一性、完整性和可扩展性。、分区原则:科学性、唯一性、完整性和可扩展性。(1)(1)区域性区域性 地理环境条件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决定了河流水文分布具有区域性,地理环境条件具有
17、相似性和差异性,决定了河流水文分布具有区域性,这种区域性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这种区域性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2)(2)流域的完整性流域的完整性 便于独立区域基础资料及成果统计的完整性,因此尽可能保存流域完整便于独立区域基础资料及成果统计的完整性,因此尽可能保存流域完整性。性。(3)(3)流域区域与行政区域相结合的原则流域区域与行政区域相结合的原则 为了考虑各部门对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水资源保护的要求,流域区域为了考虑各部门对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水资源保护的要求,流域区域应与行政及经济区相结合,因为各级职能部门均按性质或经济区域划分。应与行政及经济区相结合,因为各级职能部门均按性质或经济
18、区域划分。(4)(4)与其他区域尽可能协调与其他区域尽可能协调 水资源评价涉及多个领域,如与自然区划、水利区划、流域规划、供水水资源评价涉及多个领域,如与自然区划、水利区划、流域规划、供水计划等密切关。计划等密切关。第第3 3章章 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3.2 3.2 水资源量的评价水资源量的评价水资源量的评价水资源量的评价 3.2.3 3.2.3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地表水资源量评价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2 2、区分方法、区分方法 (1 1)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分区)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分区 (2 2)根据天然流域分区)根据天然流域分区 (3 3)根据行政区划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资源 计算 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