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健康教育.ppt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的健康教育.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控制目标控制目标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GHb)一系列在血红蛋白和糖分子之间形成的稳定复合物,其浓度在糖尿病人的红细胞中增高HbA1C在正常人群的水平为46HbA1aHbA1b约占血红蛋白的10HbA1c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1968年Rahbar在对1200位患者的检查中发现两位患者Ghb增高,并且患者均为糖尿病;随后的研究发现HbA1C水平在糖尿病增加23倍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糖化蛋白的寿命红细胞寿命为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映了3个月左右的血糖变化糖化血红蛋白同平均血糖水平的关系糖化血红蛋白同平均血糖水平的关系平均血糖水
2、平(M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mg/dl)(%)36014330133001227011240102109180815071206905MBGEstimate=33.3(%HbA1c)-86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阳离子交换层析:MicroculumnTM,Diamat亲和层析:PierceGlycotest,Isolab,Gly-Affin琼脂电泳:HelenaRepGlyco-30system免疫:DCA2000糖化血红蛋白在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在控制糖尿病的中意义糖尿病的中意义(1)DCCTHbA1c:试验前9.1%试验后7.1%强化治疗减少了76的视网膜病变发
3、生强化治疗使54患者已有的视网膜病变发展缓慢;强化治疗使微量蛋白尿的发生减少了39,使蛋白尿的发生减少了54;强化治疗使神经病变的发生减少60。糖化血红蛋白在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在控制糖尿病的中意义糖尿病的中意义(2)Kumamoto StudyHbA1c:试验前 9.4%试验后7.1%初级预防二级预防强化 常规 P强化 常规 P视网膜病变7.7%32.0%0.03919.2%44.0%0.049肾病7.7%28.0%0.03211.5%32.0%0.044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1)临床流行病学与发生机制正常人尿白蛋白的排出率为20ug/min(1530mg/日)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
4、白的排出率常增加,并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流行病研究显示:如果不做干预,80的尿白蛋白排出率超出正常水平的1型糖尿病的白蛋白排泄率将以每年增加1020的速度进展,并在1015年后发展为临床白蛋白尿(300mg/24h或200mg/min)在这之后50的病人将在10年内发展成终末期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2)临床流行病学与发生机制:2040的尿白蛋白排出增加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进展为显性糖尿病肾病,此后大约有20的显性糖尿病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糖尿病患者尿中白蛋白排出增加的机制与肾小球滤过压增加、肾小球基底膜孔径增加、肾小球基底、膜上的电荷改变等有关。糖尿病的控制目标糖尿病的控制目
5、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正常人群的水平是4%-6%,hba1a和hba1c约占血红蛋白的10%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1;1968年rahbar在对1200位患者的检查发现两位患者GHB增高,并且患者均为糖尿病。2;随后研究发现HBA1C水平在糖尿病增加23倍。血糖水平和糖化蛋白的寿命决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3;红细胞寿命为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映了3个月左右血糖的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色谱法、电泳法、免疫法和化学法尿微量白蛋白;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
6、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此时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就会进入尿毒症期。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何在?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
7、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所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3)筛查方法及结果的判定:24小时尿阶段尿(4小时)即刻尿正常30mg/24h20ug/min 300mg/24h200ug/min300ug/mg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4)增加尿蛋白排泄的因素短时间内的高血糖泌尿系统感染严重高血压心衰发热运动糖尿病及其伴发症的控制目标糖尿病及其伴发症的控制目标美国;餐前(空腹)血糖;正常人110,控制目标80120,需要调整80.140
8、睡前血糖;正常人120,控制目标100140,需要调整100,160HBAIC(%);6,控制目标7,需要调整8亚太地区;空腹血糖;理想108,一般108144,差144餐后血糖;理想144,一般144180,差180HBAIC(%);理想7.0,一般7.09.0,差9.0高血压;成人130|85mmhg,儿童相应年龄血压高限的90%分值处。高血脂;LDL;无冠心病130mgd1(3.35mmol1)有冠心病100mgd1HDL;35mgd1(0.90mmol1)甘油三酯;200mgd1(2.30mmold1)运动指导运动指导患者应坚持经常锻炼,至少每周3次以上。从吃第一口饭算起的饭后1小时开
9、始运动,每次运动的时间不少于2030分钟,一般不超过1小时,包括运动前准备活动及运动后恢复动作。运动强度可以根据下面方法计算:确定最大安全运动心率=220-年龄。一般情况下,要求运动时的心率达最大安全运动心率的60%70%,这将由医生来决定。为安全起见,开始阶段,宜达到最大心率的50%,如情况良好,可逐渐增加,以身体能耐受、无不良反应、达到锻炼目的为度。运动项目运动项目以下每种运动在所列出的相应时间内锻炼,平均消耗约80千卡热能。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所消耗的热能会逐渐增加。最低强度运动(约30分钟):散步、做家务、打太极拳、开车购物。低强度运动(约20分钟):跳交谊舞、下楼梯运动、平地骑车、打
10、桌球。中等强度运动(约锻炼10分钟):平地慢跑、溜冰、做广播操、上楼梯运动、划船、打羽毛球。高强度运动(约锻炼5分钟):跳绳、游泳、举重、打篮球。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极大强度运动:最大耗氧量100%。非常吃力,不能坚持到运动结束。大强度运动:最大耗氧量80%。相当吃力,但能坚持到运动结束。中等强度运动:最大耗氧量40%60%。有适度出汗,肌肉有略微酸胀的感觉。这是一个对治疗有效的运动量,应该逐渐达到这个目标。低强度运动:最大耗氧量20%。运动后无汗,脉搏也无明显变化,人有较轻松的感觉。请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方式,种类包括:快走、慢跑、跳绳、跳舞、游泳、骑车、登山,以及各种球类运动;也可进行家务劳
11、动、步行购物、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活动量较轻的运动。用运动时的脉率来判断运动量:即运动是脉率(次/分)=170-年龄运动环境及天气运动环境及天气自然环境是影响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宜在公园、林间、草地、田野等空气新鲜和环境清静处进行。早晨锻炼应避开雾天。冬天的早晨常常有雾,雾天废气不宜消散,雾天中除了会使空气中苯、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升高外,还含有较多微生物。人体若大量吸入会影响健康。坚持运动的小方法坚持运动的小方法设定短期目标:如前两个星期每天步行10分钟,当达到这一目标后,可以再确定一个新目标。变换运动形式:把各种运动形式做一个搭配,以提高自身的兴趣。记运动日记:不断提醒自己建立自
12、信心,运动前后检测血糖,了解运动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运动量。糖尿病的检测糖尿病的检测检测项目;血糖增高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可用血浆、血清或全血,应注意血浆、血清血糖比全血血糖高15%。用于具体病人作诊断时主张用静脉血浆测定,正常范围为3.66.1毫摩/升(65110毫克/分升),便携式勋糖仪采毛细血管全血测定。血糖测定值还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病情的主要指标2;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人空腹血糖6.9毫摩/升,服糖后1小时血糖可达最高点,一般不超过11.1毫摩/升,2小时后恢复至正常,即低于7.8毫摩/升,3小时后应为3.66.1毫摩/升。如2小时后血糖超过正常标准,即为糖耐量减低。糖耐量
13、减低反映人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某一个或数个环节有障碍,多数提示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但并非肯定是糖尿病,因该症状也可见于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糖代谢异常,如急慢性肝病、感染、甲亢、胰腺肿瘤、席汉病、阿狄森病、慢性肾脏疾病等,故不可轻易下“糖耐量减低就是糖尿病”的结论,但糖耐量异常者要比正常者更易发生糖尿病。3;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Hb)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缓慢、持续且不可逆地进行非酶促蛋白糖化反应的产物,形成两周后不易分开。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正常生理条件下,非酶促糖化反应产物的生成量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由于蛋白质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14、糖化水平主要决定于葡萄糖浓度,也与蛋白质与葡萄糖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在红细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4;尿糖测定;尿糖一般是指尿中的葡萄糖,正常人尿糖很少,呈阴性,只有当血糖超过8.910.0毫摩/升时,糖才能较多地从尿中排出,形成尿糖。血糖的高低决定着尿糖的多少;血糖在10.011.1毫摩/升时尿糖为;血糖在11.113.9毫摩/升时尿糖为,血糖在13.916.7毫摩/升时尿糖为+;
15、血糖在16.719.4毫摩/升时尿糖为+;血糖高于19.4毫摩/升时尿糖为+,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有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但尿糖有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应排除并发性肾小球硬化症和妊娠等因素。小常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997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并于1999年WHO通过,将糖尿病新的诊断标准规定为:症状+随机血糖11.1毫摩/升(200毫/分升),或空腹血糖7.0毫摩/升(126毫摩/分升)。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做葡萄糖耐量实验证实。随机是指一天当中的任意时间,而不管上次进餐的时间。口服降糖药的用药指导口服降糖药的用药指导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4类,促胰
16、岛素分泌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患者要学会分辨和认识各种口服降糖药物,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服用任何种类口服降糖药物均需注意:服药的时间和间隔应尽可能固定;服药期间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服药期间应该继续遵守饮食计划。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促胰岛素分泌剂:此类药物主要包括磺脲类(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为氯磺丙脲和甲苯磺丁脲(D860);第二代磺脲类药物为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波脲(克糖利);第三代磺脲类药物为格列美脲(亚莫利))和餐时血糖调节剂,其不良反应主要是体重增加和低血糖。患者服药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为了
17、药物更好的吸收,促胰岛素分泌剂应在餐前或餐中服用;此类药物有引起低血糖的可能,患者应学会采取必要措施,预防低血糖;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应在餐前服用,如果在进餐的时候没有进餐,则不要服药。如果准备增加一餐或进食零食较多,则应该增加药物剂量。2双胍类:(格华止)以二甲双胍为代表的双胍类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恶心或腹泻。不良反应通常与药物剂量相关,大多可以自行缓解。通常情况下二甲双胍不会引起低血糖。有一种严重但很少发生的不良反应是乳酸性酸中毒,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这种乳酸性酸中毒,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肾功能。此外患有严重心脏病或肺部疾病者禁用二甲双胍。服药期间注意事
18、项:进餐时或进餐后马上服用,每天服药13次;开始服药时选择进正餐时服用,从最小的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直到血糖得到控制,逐渐增加剂量有助于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噻唑烷二酮类:(文迪雅)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表现为下肢浮肿和体重增加。服药期间注意事项:此类药物的疗效要在开始服药后12个月才能完全体现出来;服药时间与进餐无关,但应尽可能固定。4糖苷酶抑制剂:(拜唐苹、倍先)此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胀气、腹痛、腹泻,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通常与药物剂量有关。此类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服药期间注意事项有:遵医嘱服药,通常每天服用3次,进餐同时服用(在吃第一口食物时服用);如果不进餐则不需服药;从最小剂量开
19、始服药,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糖得到良好控制,逐渐增加剂量有助于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果与可能导致低血糖的药物(如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联合应用,发生低血糖时应使用单糖如葡萄糖片、含糖果汁等治疗,避免使用饼干等淀粉类食物。服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如果单独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已经达到临床有效最大剂量3个月,仍然不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应考虑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使作用加强,或者是胰岛素和一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如果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后仍然不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可添加胰岛素治疗。患者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注意每种药物的服药方法;如果出现低血糖症状,应该
20、立即监测血糖,并及时处理,接受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较大。此外在发生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合并严重感染、合并严重并发症、计划妊娠或已经妊娠、分娩等情况下,不适合继续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此时应该使用胰岛素治疗,或者咨询医生。口服降糖药与血糖监测: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疗法,单靠一种方法是不能达到目标的,者在服药治疗的同时应积极配合做好自我血糖监测、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患者在服药期间定期监测空腹、餐后和睡前血糖,并及时记录血糖结果以及与血糖相关的事项。如:饮食情况(吃的是什么食物、份量多少)、用药情况(使用何种降糖药物、剂量是多少)、运动情况(什么运动、运动持续时间)等,结合自我血
21、糖监测,糖尿病患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降糖药物、饮食、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此外,以下情况应该增加监测血糖的次数:当调整药物剂量、更换药物种类时;生病期间;改变饮食习惯时,如外出就餐,漏餐或延迟进餐时;改变运动时间,运动项目或运动量时;情绪波动时;出现头晕、心悸、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服用口服降糖药期间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服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患者常常表现为出汗、颤抖、心悸、心率加快、紧张、软弱无力、面色苍白、饥饿、肢凉震颤、精神不振、思维迟钝、视物不清、步态不稳甚至昏迷。药物剂量过大、用药后未能按时进餐或进餐食物过少、运动量增大等都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的发生。患者发生低血糖时,意识清
22、醒者可口服糖水、葡萄糖片、含糖饮料,或饼干、面包、馒头等食物。如果患者已经表现为意识不清,则不能经口喂食,以免导致窒息。合理用药,按时按量进餐,适当运动,增加血糖监测频次和避免饮酒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胰岛素的用药指导胰岛素的用药指导用药指导药物知识:适应证:适用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病情重,口服降糖药疗效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感染,大手术后、妊娠和分娩时1。制剂类型:按起效时间快慢和维持时间长短,胰岛素制剂INR)。又如喹诺酮类可以减缓茶碱的代谢,因此在长期服用茶碱类药物同时又需要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当调整茶碱的剂量。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临床大量使用抗菌药物,耐药菌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 健康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