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规程.doc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规程.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word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规程试行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规程试行为规X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活动,查清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威胁因素,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制定本规程。1.适用X围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某某国X围内所有已建和拟建的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工作。2.总如此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包括前期准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写四个程序。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前,应对拟建区域进展全面系统地综合科学考察。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原如此上每10年应开展1次综合科学考察。拟进展X围或功能区调整的自然保护区,应在调整申请之前进展一次综合科学考察。当遇到突发性重大特
2、殊事件,对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或物种造成严重影响时,应与时开展综合科学考察,了解相关情况。1科学性原如此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必须坚持严格的科学性,尽可能获取第一手的实测数据,调查、分析、评价应该实事求是。2定量定位与定性定向相结合原如此数据收集以定量定位为主,对于无法定量定位获取的数据,可进展定性定向分析。3重点与全面相结合原如此调查应以自然保护区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区域为重点,同时兼顾各种生境类型和各功能分区。4保护优先原如此考察过程中尽可能不损伤野生动植物,严禁对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损伤性采样。3.考察前期准备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单位应收集自然保护区各类数据资料,包括地形图、水系图、高分
3、辨率遥感卫星图片、功能区划图、物种分布图、植被分布图、地质、气候、水文、土壤等根底资料以与相关文献,初步判断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水域利用类型捕捞、养殖、增殖放流水域、植被分布X围、动物分布X围、交通线路、居民点分布等情况。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单位应于科学考察前制定详细的考察方案。考察方案内容包括确定考察时间表、调查线路、任务分工等。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由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具体实施,自然保护区技术人员应积极参加综合科学考察。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前需根据自然保护区特点,组建包含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地质学、水文学等相关学科专业技术人员的调查组,并对参加的调查人员进展调查方法的统
4、一培训。4.实地调查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威胁因素等专项调查。调查内容可依据保护区类型、主要保护对象等具体情况进展适当调整。1调查X围与指标生物多样性专项调查X围主要包括植物、动物、遗传资源与生态系统调查。有条件的自然保护区可以开展微生物、昆虫调查。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可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游泳动物与大型藻类等,调查方法依据海洋调查规X。植物调查X围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等高等植物以与地衣、大型真菌、藻类等低等植物,以主要保护对象、珍稀濒危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调查重点。调查指标主要包括植被类型、植物地理区系、种类组成、分布
5、位置、种群数量、群落优势种、群落建群种、盖度、频度、生活力、物候期等。生态系统类型依据中国植被,根据群落建群种来确定。动物调查X围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脊椎动物以与昆虫、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甲壳动物等低等无脊椎动物,以主要保护对象、珍稀濒危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为调查重点。调查指标主要包括动物地理区系、种类组成、分布位置、种群数量、种群结构、生境状况、生态位、重要物种的生态习性等。遗传资源调查X围包括畜禽特色乡土品种资源、果树、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等。调查指标主要包括品种组成、品系特征、资源存量等。2调查方法植物区系可采用专家咨询和资料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植被类型可采用群落优势种直接观测
6、和资料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植物调查应首先在地形图与植被分布图上选设调查线,进展线路踏查,记载所见的植物群落与珍稀濒危种,并对有代表性的群落刺点,然后作群落样地与样方的详细调查。样地和样方的设置可根据不同地理位置、生境、气候带、调查对象乔、灌、草和生态系统类型灵活选择,但必须遵守典型取样、完整性和代表性的原如此,样地不能小于群落最小面积。动物调查采用实地调查与资料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大型兽类和鸟类采取线路调查法,啮齿类等小型兽类、两栖类、爬行类采取食物诱捕或直接捕捉法,鱼类采取渔获物法,昆虫、软体、环节等低等无脊椎动物采取直接捕捉法。遗传资源调查采用实地调查、资料检索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表
7、1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调查内容调查指标调查方法植物植物地理区系专家咨询和资料检索法植被类型优势种直接观测和资料检索法种类组成样地和样方法盖度样地和样方法密度样地和样方法频度样地和样方法优势种/建群种样地和样方法其他指标动物动物地理区系专家咨询和资料检索法大型兽类和鸟类种类组成线路调查法啮齿类等小型兽类、两栖爬行类种类组成食物诱捕或直接捕捉法鱼类种类组成渔获物法昆虫、软体、环节等低等无脊椎动物种类组成直接捕捉法分布位置资源密度法种群数量资源密度法和模型估算法其他指标遗传资源品种组成实地调查和资料检索法品系特征实地调查和专家咨询资源存量实地调查和专家咨询其他指标注:实地调查中,指标与方法可因地制宜、
8、因时制宜,灵活选择。1调查X围与指标自然保护区自然地理环境专项调查X围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地利用、土壤、地质遗迹、自然景观等。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必须对区域地质背景、自然遗迹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自然遗迹类型和分布X围、自然遗迹的价值意义等内容进展重点调查。海洋自然保护区调查X围包括岸滩、海域与海岛自然地理条件、海域环境质量等。调查指标主要包括地质构造类型与其分布地点、海拔高度尤其最高与最低海拔高程点、地貌类型、土壤类型与其分布规律、年均温、绝对最高与最低温、活动积温、气候突变、年均降水量、洪旱灾害、河流分布与年径流量、平原地区的地下水位、湖泊水位变化与水源、河床地形地貌、水质状况等
9、2调查方法自然地理环境专项调查采用野外调查和资料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气候、水文等资料可以从附近的气象站、水文站和生态监测站等收集,但应注明资料年份和该站的地理位置。以自然遗迹地质遗迹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应当采用野外调查法对自然遗迹、地质、地貌等内容开展详细的调查。表2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方法调查内容调查指标调查方法地质地貌地质构造专家咨询和资料检索法岩石种类野外观测和资料检索法地貌类型野外观测和资料检索法地质遗迹野外观测和资料检索法海拔直接测量法土壤土壤类型实地调查和资料检索法成土母质种类实地调查和资料检索法泥炭层厚度直接测量法气候降水量和蒸发量实际测量和气象站资料收集法气温实际测量和气象站
10、资料收集法无霜期实际测量和气象站资料收集法积温和日照时数实际测量和气象站资料收集法水文河流名称资料收集法径流量三角形量水堰测流法和水文站资料收集法地表水位实际测量和水文站资料收集法自然景观景观类型野外观测和专家咨询法其他指标注:实地调查中,指标与方法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选择。1调查X围与指标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状况专项调查X围包括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经济、人口、土地利用等。调查指标主要包括总人口、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土地利用类型、交通状况、水域利用类型与面积、水域权属等。除常规指标外,也可选取年人均收入、保护区内土地权属与国有、集体土地各占面积数、河流与湖泊受污染情况、污染源、区内与
11、周边工厂、矿山分布情况。海洋自然保护区可包括海域使用类型与面积、海域使用权属等。2调查方法社会经济状况专项调查采用资料调研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主管部门的有关统计资料,以行政村为根本单位,记录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和本地社区内的乡镇、行政村名称与其社会经济开展状况,包括土地面积、耕地等土地利用类型与X围、土地权属、人口、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社会经济状况应注明统计资料年代。表3社会经济状况调查方法调查内容调查指标调查方法人口城镇与行政村X围面积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法人口数量与分布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法少数民族情况专家咨询和资料检索法土地土地利用类型与面积实地调查和资料检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保护区 综合 科学考察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