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影像学解剖及CT诊断PPT课件.ppt
《肝脏的影像学解剖及CT诊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脏的影像学解剖及CT诊断PPT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肝 脏的影像解剖及CT诊断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肝脏的解剖(概述)l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l我国成人肝脏的重量约在我国成人肝脏的重量约在1300克左右克左右l胎儿和新生儿的肝相对较大,体积约占胎儿和新生儿的肝相对较大,体积约占腹腔容积的一半以上腹腔容积的一半以上l肝脏的大小约为:肝脏的大小约为:25.8cm(左右径)(左右径)15.2cm(上下径)(上下径)5.8cm(前后径)(前后径)肝脏的解剖l肝呈不规则的楔形肝呈不规则的楔形l分上下两面,前、后、左、分上下两面,前、后、左、右四缘右四缘l肝上面膨隆,与膈面相接肝上面膨隆,与膈面相接触,称为膈面触,称为膈面l
2、肝下面邻接一些器官,称肝下面邻接一些器官,称为脏面为脏面l肝膈面上有矢状位的镰状肝膈面上有矢状位的镰状韧带,将肝分为左右两叶韧带,将肝分为左右两叶肝脏的分段(以肝静脉分段)l左、中、右肝静脉汇左、中、右肝静脉汇入腔静脉,将肝脏分入腔静脉,将肝脏分为四部分为四部分l肝中静脉将肝脏分为肝中静脉将肝脏分为左右叶;肝左静脉将左右叶;肝左静脉将左肝分为内外段;肝左肝分为内外段;肝右静脉将肝分为前后右静脉将肝分为前后段。段。肝脏的分段(以门静脉分段)l门门V V的分支进入各肝的分支进入各肝段的中央段的中央l门门V V左右分支主干的左右分支主干的平面将左肝内外段和平面将左肝内外段和右肝前后段分为上下右肝前后
3、段分为上下段段 肝脏的分段(八段分法)肝脏的八段命名尾叶尾叶段段右叶前下段右叶前下段段段左叶外上段左叶外上段段段右叶后下段右叶后下段段段左叶外下段左叶外下段段段右叶后上段右叶后上段段段左叶内侧段左叶内侧段(也可分为内上、内(也可分为内上、内下亚段)下亚段)段段右叶前上段右叶前上段段段肝脏八段分法肝脏的断层解剖l第二肝门下部层面第二肝门下部层面l第一肝门层面第一肝门层面l胆囊层面胆囊层面第二肝门层面第二肝门层面第二肝门层面第一肝门层面第一肝门层面第一肝门层面胆囊层面胆囊层面胆囊层面肝脏的血供l肝为双重供血:肝为双重供血:75-80%来自门静脉,来自门静脉,20-25%来自肝动脉来自肝动脉l肝血管
4、循环:造影剂循环至肝动脉约肝血管循环:造影剂循环至肝动脉约15s,至门静脉至门静脉45sl肝增强分期:分三期肝增强分期:分三期l肝肿瘤供血肝肿瘤供血肝脏增强扫描分期根据主动脉与下腔静脉的密度差,肝增强分为三根据主动脉与下腔静脉的密度差,肝增强分为三期:期:动脉期动脉期-注射开始后注射开始后20-30sec,主动脉与下腔,主动脉与下腔静脉静脉CT值值30Hu门静脉期门静脉期-注射开始后注射开始后40-50sec,主动脉与下,主动脉与下腔静脉腔静脉CT值差值差10-30Hu平衡期平衡期(延迟期延迟期)-注药后注药后2-3min,对比剂在细,对比剂在细胞间隙的血管内外间达到均衡。主动脉与下腔胞间隙的
5、血管内外间达到均衡。主动脉与下腔静脉静脉CT值差值差40Hu;中度:肝中度:肝/脾脾CT比值比值0.7,肝内血管,肝内血管显示不清显示不清,CT值值20-40Hu;重度:肝脏密度显著降低甚至呈负重度:肝脏密度显著降低甚至呈负值,肝值,肝/脾脾CT比值比值0.5,CT值值20Hu。脂肪肝脂肪肝l弥漫性脂肪肝:广泛、均匀一致的密度弥漫性脂肪肝:广泛、均匀一致的密度减低。减低。l局限性脂肪肝:境界不鲜明的低密度区,局限性脂肪肝:境界不鲜明的低密度区,如地图状,少数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如地图状,少数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区。区。脂肪肝脂肪肝l肝岛肝岛:在弥漫脂肪肝低密度影中,正常:在弥漫脂肪肝低密度影中
6、正常未脂肪化肝组织。未脂肪化肝组织。CT表现为岛状高密度影,表现为岛状高密度影,CT平扫、增强平扫、增强扫描均为高密度影,内有正常血管通过扫描均为高密度影,内有正常血管通过呈片状呈片状,无占位效应。,无占位效应。弥漫性脂肪肝肝实质CT值约为20HU弥漫性脂肪肝局限性脂肪肝肝岛肝岛局限性脂肪肝肝岛肝岛肝硬化l定义:肝硬化是以肝细胞变性,坏定义:肝硬化是以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以及假小叶和再死,纤维组织增生以及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导致肝脏结构紊乱为生结节形成,导致肝脏结构紊乱为特征的病理过程。特征的病理过程。l分为门静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分为门静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细胞性)肝硬化;
7、胆汁性肝硬(肝细胞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化肝硬化(按病理形态区分)l小结节型小结节型相当于门静脉性肝硬化;结相当于门静脉性肝硬化;结节直径节直径1CMl大结节型大结节型相当于坏死后性肝硬化;结相当于坏死后性肝硬化;结节直径节直径13CMl混合型混合型多为坏死后性肝硬化。大小结多为坏死后性肝硬化。大小结节共同存在。节共同存在。肝硬化CT表现l早期部分肝硬化可能表现正常,或仅为早期部分肝硬化可能表现正常,或仅为肝体积增大。多见于脂肪肝引起的肝硬肝体积增大。多见于脂肪肝引起的肝硬化和胆汁性肝硬化化和胆汁性肝硬化l中晚期肝脏体积缩小,肝右叶明显。肝中晚期肝脏体积缩小,肝右叶明显。肝脏各叶比例失调,肝
8、左叶或右叶缩小,脏各叶比例失调,肝左叶或右叶缩小,肝尾叶增大;肝尾叶增大;l肝脏轮廓的变化肝脏轮廓的变化 肝边缘不规整,凹凸不肝边缘不规整,凹凸不平,成分叶状。肝裂增宽;平,成分叶状。肝裂增宽;肝硬化CT表现l增强扫描增强扫描 肝脏密度不均,可见等或略高肝脏密度不均,可见等或略高密度的小结节密度的小结节,后逐渐趋于均匀。,后逐渐趋于均匀。l门脉高压征象:门静脉增粗,脾与胃底门脉高压征象:门静脉增粗,脾与胃底区可见迂曲扩张的静脉及侧支循环血管,区可见迂曲扩张的静脉及侧支循环血管,脾大,腹水脾大,腹水 肝硬化肝硬化肝肝硬硬化化并并发发肝肝癌癌肝硬化二、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二、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l
9、肝肿瘤肝肿瘤良性肿瘤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血管瘤 局灶结节样增生局灶结节样增生 肝腺瘤肝腺瘤恶性肿瘤恶性肿瘤:肝癌肝癌 肝转移瘤肝转移瘤l肝肿瘤样病变肝肿瘤样病变 肝囊肿肝囊肿 肝脓肿肝脓肿肝血管瘤l毛细血管性血管瘤:好发于幼儿,常多毛细血管性血管瘤:好发于幼儿,常多发、瘤体小,一般在发、瘤体小,一般在2CM以下;以下;l海绵状血管瘤:常单发,直径多在海绵状血管瘤:常单发,直径多在3CM以上。为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以上。为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肝血管瘤l病理:病理:海绵状血管瘤多为单发,也可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大小各异,小者为数毫米,大者可达大小各异,小者为数毫米,大者可达1
10、0cm以以上,超过上,超过5cm,称为巨大海面状血管瘤。,称为巨大海面状血管瘤。肿瘤内有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内衬单层肿瘤内有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内衬单层 的血的血管内皮细胞。血窦内纤维组织不完全间隔,呈管内皮细胞。血窦内纤维组织不完全间隔,呈海绵状结构。内充满鲜血。海绵状结构。内充满鲜血。肿瘤内可以有血栓形成,也可以有钙化。肿瘤内可以有血栓形成,也可以有钙化。肝血管瘤l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般无临床症状。一般无临床症状。达到一定大小时,出现腹部肿块。达到一定大小时,出现腹部肿块。肝区胀疼不适。肝区胀疼不适。据统计,极少数肿瘤发生破裂导致肝据统计,极少数肿瘤发生破裂导致肝 内或腹腔内出血,此时,
11、死亡率可高达内或腹腔内出血,此时,死亡率可高达 80。肝血管瘤lCT表现:表现:平扫:界限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平扫:界限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影,CT值值30HU。偶可见到钙化。偶可见到钙化。平扫无明显特异性平扫无明显特异性 增强扫描:两快一慢增强扫描:两快一慢 注射造影剂的速度要快;注射造影剂的速度要快;开始扫描要快;开始扫描要快;延迟扫描要长。延迟扫描要长。肝血管瘤(增强扫描)动脉期动脉期:边缘开始出现棉絮状或颗粒状:边缘开始出现棉絮状或颗粒状强化,同大血管的密度相近。强化,同大血管的密度相近。门脉期门脉期:病灶强化向中央扩展。造影剂:病灶强化向中央扩展。造影剂互相融合。互相融合
12、延迟扫描延迟扫描:整个肿瘤均匀充填。强化密:整个肿瘤均匀充填。强化密度高于肝实质,延迟时间一般大于度高于肝实质,延迟时间一般大于3min。肿瘤中心可无强化的不规则低密度区。肿瘤中心可无强化的不规则低密度区。代表纤维化或血栓形成。代表纤维化或血栓形成。肝脏小血管瘤肝脏小血管瘤肝肝海海绵绵状状血血管管瘤瘤(在在脂脂肪肪肝肝中中需需与与肝肝岛岛鉴鉴别别)肝肝 海海 绵绵 状状 血血 管管 瘤瘤肝肝 海海 绵绵 状状 血血 管管 瘤瘤肝腺瘤l病理病理:l常为单个、圆球形,与周围组织分界较常为单个、圆球形,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楚,有包膜;清楚,有包膜;l由正常肝细胞组成,但排裂紊乱,失去由正常肝细胞组成
13、但排裂紊乱,失去正常肝小叶结构;正常肝小叶结构;l内含丰富血管但无胆管;内含丰富血管但无胆管;l偶可见不典型的肝细胞和核分裂。偶可见不典型的肝细胞和核分裂。肝腺瘤l临床表现:临床表现:l发生于生育期妇女,与口服避孕药关系发生于生育期妇女,与口服避孕药关系密切;密切;l部分无症状,偶然发现;部分无症状,偶然发现;l腹痛、腹块,并可发生大出血腹痛、腹块,并可发生大出血肝腺瘤CT表现:表现:l平扫:平扫:1、呈等或略低密度灶、呈等或略低密度灶,密度均匀密度均匀,边缘边缘清楚清楚,可有包膜,平扫易漏诊;可有包膜,平扫易漏诊;2、病灶周围可、病灶周围可见见“透明环透明环”影,常为特异性表现;(影,常为
14、特异性表现;(3)病)病灶中心陈旧出血可呈低密度,新鲜出血密度可灶中心陈旧出血可呈低密度,新鲜出血密度可不均匀。不均匀。l增强:快进快出或快进慢出。增强:快进快出或快进慢出。1、早期密度均、早期密度均匀增强,与正常组织对比清楚;匀增强,与正常组织对比清楚;2、随后密度、随后密度下降,呈等密度强化;下降,呈等密度强化;3、延迟扫描呈低密度。、延迟扫描呈低密度。平扫:多较低密度,少数等平扫:多较低密度,少数等平扫:多较低密度,少数等平扫:多较低密度,少数等密度密度密度密度增强:动脉期强化增强:动脉期强化增强:动脉期强化增强:动脉期强化肝腺瘤周围的脂肪变性,肝腺瘤周围的脂肪变性,肝腺瘤周围的脂肪变性
15、肝腺瘤周围的脂肪变性,CTCT检查显示肿瘤周围的低检查显示肿瘤周围的低检查显示肿瘤周围的低检查显示肿瘤周围的低密度环较有特异性。密度环较有特异性。密度环较有特异性。密度环较有特异性。肝脏腺瘤肿瘤呈均匀强化,强化幅度不如肿瘤呈均匀强化,强化幅度不如FNH,周围血管被挤压,周围血管被挤压F 27岁岁 08年年10月月27日日CT号:号:20087960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概述lFNH(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局灶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为继血管瘤之后第二常见的肝脏良结节性增生)为继血管瘤之后第二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约占肝脏原发肿瘤的性肿瘤,约占肝脏原发肿瘤的8%;
16、l任何年龄、男女均可发病,好发于任何年龄、男女均可发病,好发于30 40岁年岁年 轻女性(男轻女性(男:女女 1:21:8););l20%的患者为多发,常伴有脂肪肝,多发的患者为多发,常伴有脂肪肝,多发FNH如如与血管瘤同时存在,被视为与血管瘤同时存在,被视为FNH综合症;综合症;l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血管畸形与血管损伤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血管畸形与血管损伤 为基本发病机制。为基本发病机制。FNHl CT平扫:平扫:平扫:平扫:绝大多数绝大多数绝大多数绝大多数FNH呈等或稍低密度当病灶为等呈等或稍低密度当病灶为等呈等或稍低密度当病灶为等呈等或稍低密度当病灶为等密度时,只能通过病灶的肿块效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肝脏 影像 解剖 CT 诊断 PPT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