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所涉建筑书写论析.docx
《诗经中所涉建筑书写论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中所涉建筑书写论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院(部)文学院题 目诗经中所涉建筑书写论析目录中英文摘要、关键词(1)前言(2)第一章 诗经建筑类型的分类(3) 第一节诗经中的民用建筑及农舍附属建筑(4) 第二节 诗经中礼乐文化下的贵族、官用建筑(6) 第三节 诗经中园林及其他公共类建筑(7)第二章 诗经建筑本身及建造工艺、技术构成的环境(8) 第一节 诗经建筑外部环境(9) 第二节 诗经建筑的建造工艺、技术(10)第三章 诗经建筑审美简析及与现代建筑的联系对比(11) 第一节 诗经中由建筑型制、环境、工艺导向的审美(11) 第二节 诗经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联系对比(12)结论(14)参考文献(15)致谢(15)诗经中所涉建筑书写论析中文摘要
2、诗经中涉及的建筑描写,从乡村至城市建筑、从平民百姓的居室到贵族的宫室,展现了我国古代自西周初年起500多年的建筑发展水平和文化色彩。本文通过对诗经中提到的部分建筑名物,从社会功能角度将其分为民用建筑及农舍附属建筑、官用建筑、园林及其他公共类建筑。在第二章对诗经建筑环境的论析中,从人们对建筑环境利用和整改行为来展现其外部环境;相对的,建筑本身可视为整体环境的内核。因此,从诗经建筑的建造工艺、技术角度探讨了建筑本身对改善环境的意义。通过以上两章对诗经建筑型制、环境的论析,简析西周时期建筑审美倾向。在诗经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联系对比中,主要讨论科学技术及规划的影响、建筑私有化及阶级分化程度两个角度的差异
3、关键词:诗经建筑、型制分类、环境及工艺、审美倾向AbstractInvolved in the Book of Songs of architecture, from rural to urban construction, from the bedroom of civilians to aristocratic palace, showing the 500 years since the early years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of ancient Chinas architectural development level and cultur
4、al color.In this paper, some of the architectural masterpieces mentioned in the book of songs are divided into civil buildings and ancillary buildings, official buildings, gardens and other public build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function. In the second chapter, in the analysis of the archit
5、ec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Book of So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oples use of th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behavior of rectification to show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building itself can be regarded as the core of the whole environment. Therefore, it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6、building itself to the environment from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echnical Angle of the book of songs. Through the above two chapter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environment of the book of songs, and analyzes the aesthetic tendency of architecture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
7、y. I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fluenc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lanning, the privatization of buildings and the degree of class differentiation.Key words: architectures in
8、 the Book of Songs, classification of the architecture type,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aesthetic tendency前言中国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悠久的溯源,自农耕文明诞生以来,古代先民们便有了定居意识,在诗经“陶复陶穴”的描写中便已有了历史痕迹,更有公刘篇中塑造了部落领袖公刘带领民众开创家园基业的人物形象。出发前的准备干粮、佩弓箭执戈矛,到达豳地以后的各种活动,为读者展现了一场大型建筑活动。此篇中所描述到的诸如勘探地形、区域规划、设立保卫、开展开发产业生
9、产活动,与现代社会的建筑活动已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可见,建筑活动在古代生活生产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亦说明从古至今,人们对建筑活动的根本需求具有一致性。建筑最初即为安定之所,安定之后防卫安全、发展生产,家安之后国亦能安,政治文化方可稳定与发展。我们研究任何一项事物、事业,关乎文学也好、建筑、民俗等等也罢,作为有千百年文化传承的人类,只有知道泱泱文明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在现代社会,建筑也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技术和艺术的载体,因此对于它的研究也就具有了重大意义。诗经作为先秦建筑文化重要的可考文献,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周代人建筑情况、工艺技术、建筑审美的重要线索。且前人学者对于诗经建
10、筑的研究已有了丰硕的成果,注疏类的有尔雅释宫释名释宫室说文解字、毛传、郑笺、孔颖达疏、朱熹诗集传、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等等,论文类的有:路秉杰的中的建筑问题(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12),解读和归纳了诗经中建筑词汇;卢燕丽的中的建筑文化(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详细介绍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建筑成就及文化,并对该时期建筑的规划布局、工艺流程、审美艺术进行了阐述;尹家琦的中的建筑价值解读(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233),从都城选址、营建技术、建筑类型及布局角度解读周代建筑价值;刘雨亭的中的建筑研究(诗经研究丛刊第九辑.2005.35),对诗经
11、中建筑名物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论述了西周时期人们对于建筑城市规划的认识和建筑选址、营建时令等特点。本文针对在阅读诗经时发现的建筑名物,结合毛传、郑笺、孔颖达疏、尔雅释宫说文解字等注释类研究,及已有研究对先秦建筑的分类思路,按照社会用途的角度划分了民用建筑及农舍附属建筑、官用建筑、园林及其他公共类建筑,主要简述它们在社会功能或建筑材料上的体现点;列举西周时期人们对建筑环境利用、整改行为的例子,同时认为建筑工艺和技术会使建筑本身成为整体环境审美的一部分,故论析了西周时期一些建筑工艺并简说其美感的体现;以上述两部分为分析的基础,导向诗经建筑的审美倾向,并简要与现代建筑联系对比。第一章 诗经建筑类型的分
12、类虽然对于诗经中的建筑名物已有相当的研究成果,但仍有存疑之处,我认为可以将诗文中体现的社会功能作为线索来进行分类。古代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通常出于社会用途和实用性的考虑,本章主要划分了民用建筑、礼乐文化下的官用建筑和园林等公共设施类建筑三个大类。民用建筑符合平民百姓安乐久居、发展农耕经济的愿望;官用及贵族建筑满足该阶级政治、文化、祭祀、娱乐、寝居等多种要求,且从规模、外型等方面体现周礼文化下的礼制等级;当部落或国家建立起来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公共设施也逐渐建设起来。分属于不同社会用途、不同社会阶层的建筑,也体现出建筑材料方面的差异,因此本章也有所简析。第一节诗经中的民用建筑及农舍附属建筑1、
13、陶复陶穴”土屋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大雅绵)大雅绵中写到了古公亶父带领民众迁移到肥沃的周原土地上安家置业的活动。诗中所写到的“岐下”为岐山之下,可以对应今天的陕西省岐山县,那么就不难联想到在陕西区域至今还存在的窑洞。“未有家室”说明还没有正式的房屋、居室, “陶复陶穴”大致应是一种掏土为屋顶,又以土夯实内部为窝的一种土窝或土穴式建筑。参考在西安半坡遗址所发现的半地穴式土屋,可以这是周人根据当时地形、材料、天气等多方面因素建造的一半地上一半地下的穴居民用建筑。2、板屋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秦风小戎)此诗写女子怀念从军出征西戎的丈夫,即
14、使人在板屋却遥远地扰乱她的心绪。西晋左思有二都赋“见其在板屋,则知秦野西戎之宅”,明代何景明有陇右行送徐少参“瓦亭之西半山谷,土室阴阴连板屋”。古代以西为右,故陇右与西戎所指区域大致一致,该地区常见板屋。刘致平研究提出“我国最早发祥的地区中原等黄土地区,多木材而少佳石,所以石建筑甚少。刘致平著.中国建筑类型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第2页”陇西的地形、征战、石材难以搬运建造等因素,板屋可以说是易于取材和建材的屋型,那么可以推测无论社会贵贱阶级,大多数人都以此种板屋为居。3、茅草屋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豳风七月) 这里写农夫
15、们忙完田里的庄稼之事,还要去给封建地主修葺房屋。白天割茅草,夜里搓绳,急忙爬上屋顶去修理,才能去田里播百谷。在我国早些年代的农村中仍然有这种以茅草盖屋的实景。多见是将茅草结绳捆绑,铺盖在房屋四周和屋顶,为减小大风大雨恶劣天气影响,用茅草搓绳进行拉绳紧固。4、木屋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寤寐言,永矢弗谖。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寤寐歌,永矢弗过。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寤寐宿,永矢弗告。(卫风考槃)这首诗是对贤者隐居的歌颂。对于“考槃”一词不同释本中有着不同的语义倾向,一些学者将其指向一种贤者心境。毛传曰:“考,成。槃,乐业。(汉)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22
16、0页”方玉润的诗经原始则认为:“槃者,架木为室,盘结之义也。(清)方玉润撰.李先耕点校.诗经原始(下册)M.中华书局.1986.2.175页”这里更赞同根据字形字义本身,将“考槃”理解为“落成木屋”的意思,搭配“在涧”“在阿”“在陆”这一“方位介词位置名词”结构也更为合理。在古代影视剧及文学作品中,也能看到隐居的贤人在水涧边、山坡上、平原上,用树木枝条搭建简易木屋的实例。5、民用农舍附属式建筑以下提到的“埘”“仓、庾”“里、墙、园”等名物,我认为在该时期还不能完全算作独立建筑,因为它们大多因农舍居室的出现而产生,以满足人们发展家庭养殖业、种植业的需求,在现代农村中仍然能够找到对应物,故这里称其
17、为民用农舍附属式建筑。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王风君子于役) 埘:鸡舍。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解释“埘,集传:凿墙而棲曰埘。郭氏璞曰:今寒乡穿墙棲鸡。(清)方玉润撰.李先耕点校.诗经原始(下册)M.中华书局.1986.2.193页”凿墙为鸡作鸡舍可见当时有相当时间段的寒冷气候,为了家禽的生存需要给它们筑造较为牢固的避寒之所,因此凿墙为洞作鸡舍,挡风避寒之用。我仓既盈,我庾维亿。(小雅楚茨)仓、庾:仓可做“粮仓”解,两者同用可说是互文。庾,毛传曰:露积曰庾(汉)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45页。露天在外的储存地为“庾”。程俊英在诗经译注中将“庾
18、解释为“用草席制的圆形露天粮仓”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359页。“庾”是以草席做成,用于露天堆积粮食的一种圆形仓储空间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郑风将仲子)里、墙、园:将仲子一篇描述的是青年女子希望情人里自己的家远一些,以畏父母、诸兄、相亲对于男女交往的舆论压迫。从层次上来看,这里的“里”“墙”“园”应该都属于农舍建筑的部分,并且呈现依次向内递进的关系。里,即里门,上古时代二十五家以里为分隔;墙,在里之内,每家又有各自的墙垣:这两者可以用作区域建筑划分,同时具有一定的防卫作用。园,则位于每家墙
19、垣之内,是自家的种植之地,可对应菜园、后院一类。第二节 诗经中礼乐文化下的贵族、官用建筑1、夏屋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秦风权舆)这一首是写没落贵族在今夕对比中的感怀,曾经居住的是宽阔深广的大屋,“夏屋渠渠”写出其建筑排场非凡,如今却连每餐食物都不丰富,待遇远不及当初。可见,夏屋的空间结构有一定的层高,深广空旷,是给当时权利地位较高,受到优厚待遇的人士所居住的地方。2、宗庙、寝宫似续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约之阁阁,椓之橐橐。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
20、君子攸宁。(小雅斯干)斯干是诗经中描写建筑较为突出且集中的一篇,写到了建筑过程、工艺、宫室设计、庭院和正殿等细节部分,本意在于对周宣王宗庙与寝宫建成的歌颂。情景交融、参以叙事,突显出其规模之宏大,宫室之敞亮,“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写尽宫室之气派生动之象。“约之阁阁,椓之橐橐”这句写到了具体的建筑工艺和建材的运用。“约”是用绳将捆绑作墙,“椓”指夯土,将湿润且具有粘性的泥土,填入到木板之间的空槽中,再用木夯夯牢固,一层接一层。这比平常百姓的屋室建造都更为复杂,要求更高。3、灵台、灵囿、灵沼、辟雍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麋鹿攸伏。麋
21、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雍。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大雅灵台)“台是古代宫苑与园林建筑中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台并不是孤立的平台,而往往是一组宫苑。林明华.中国古代园林与园林中的建筑J.中华建筑报,2012”此诗连写灵台、灵囿、灵沼、辟雍,能够印证这是一大片区域内的链接组合式宫殿园林建筑麋鹿。麋鹿伏在野林中,白鸟飞翔,鱼跃灵沼,等等描写与今天的园林、动物园有很大相似性,在当时,这类建筑更多地归为君王在王宫外围所建皇家林苑,休憩娱乐、赏钟鼓奏乐之用。4、馆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郑风缁衣) 郑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建筑 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