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方法有哪些.docx
《质性研究方法有哪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性研究方法有哪些.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质性研究方法有哪些篇一: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定义及特点 “质性研究”这个词在.、港、澳地区用得比较多,在大陆有的称其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还有的为将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比较,称为“定质研究”。 1.质性研究的定义 所谓质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性研究的特点: 1) 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
2、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自然探究的传统要求研究者注重.现象的整体性和关系性。在对一个事件进行考察时,不仅要了解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事件发生和变化时的.文化背景以及对该实践与其他事件之间的联系。 2) 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由于理解是双方互动的结果,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省,了解自己与对方达到理解的机制和过程。 3) 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研究者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因此对研究的过程
3、必须加以细致的反省和报道。 4) 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 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主要采纳归纳的方法,自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得到充实和系统化。因此,“质性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 5) 重视研究关系 由于注重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研究者必须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回报他们所给予的帮助。 “质性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质性研究的特点决定了 3质性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只说黑体字) 量的研究通过测量、计
4、算和分析,以求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而“质性研究”则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研究对象)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体验,然后对事物的“质”有一个比较整体性的、解释性的理解。“质性研究”与“量的研究”各有优势和弱点,两者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互补的。很需要量的研究作为研究的一种补充的手段。 二、质性研究的适用范围 1.课题所研究的问题的类型 特殊性问题 过程性问题 意义类问题、情境类问题 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 特殊性问题:指的是一个特殊的个案所呈现的问题,研究只对这个个案本身进行探讨。 过程性问题:探究的是事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事情的动态变化上面。如“网上辅导在电大学
5、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意义类问题:探讨的是当事人对有关事情的意义解释。如:“常德地区电大教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的?” 情境性问题:探讨的是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发生的.现象。如:“常德市电大教师每天是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的?” 这类问题是质性研究者经常使用的问题。因为它们反映了质性研究的两个重要长处:(1)对被研究者的意义建构进行研究;(2)在自然情境中进行研究。 一般来说,质性研究通常使用“描述性问题”和“解释性问题”,因为这两类问题可以对现象的本相和意义进行研究。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的目的”指的是研究者从事某种研究的动机、原因和期望,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个人的目的、实用的目的、
6、科学研究的目的(Maxwell,1996) 3. 如何选择研究的方法 从实际操作的层面看,研究方法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组成:进入现场的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 4. 如何对研究的质量进行检测 对研究的质量进行检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信度问题,效度问题,推论问题,伦理道德问题。 信度和效度是量的研究用来检测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的。将这两种检测手段用于质性研究并不完全适用。 推广度:质性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认识少数个案生活的本质,而达到认识大多数人生活中深层次体验的目的。研究的结论能得到与研究对象处于同一或相似背景的人们的认同,就说明研究具备推广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研究 方法 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