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城市发展规划及经济状况专题研究.docx
《赤峰市城市发展规划及经济状况专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峰市城市发展规划及经济状况专题研究.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城市规划研究3一、赤峰市辖区概况3二、赤峰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6三、赤峰市政府工作报告10四、城市整体规划22五、重点规划区域32第一章 城市规划研究一、 赤峰市辖区概况(一) 自然地理状况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与河北承德、辽宁朝阳地区接壤。全市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3区7旗2县,有蒙、汉、回、满等30多个民族。总人口460万,是内蒙古第一人口大市,约占内蒙古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蒙古族人口93万。(二) 各行政区概况全市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3区7旗2县,现辖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阿鲁科尔沁旗、克什克腾旗、敖汉旗、喀喇沁旗、翁耨特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
2、宁城县、林西县。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辖区红山区50643.4辖2个镇、11个街道办事处,27个行政村、6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3.4万人,有蒙、汉、回、满等多个民族松山区(含新城区)561857.47个街道、9个镇、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元宝山区952.1432.3辖5镇6街阿鲁科尔沁旗1427730辖11个苏木乡镇、1个办事处,245个嘎查村克什克腾旗2067325.1辖11个苏木乡镇、2处旅游开发区、2个街道办事处敖汉旗830060辖15个乡镇苏木、2个办事处;辖239个行政村宁城县431761辖3个街道、11个镇、4个乡林西县393324.1辖7镇1乡,两个街道办喀喇沁旗
3、305034.9辖1乡7镇2个街道,161个行政村、4个社区,5个国有农(林)场翁牛特旗1187248辖8镇、1乡、3苏木、6个国营农牧场,229个村民民委员会巴林左旗664435.96辖2个苏木、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65个嘎查村、6个社区巴林右旗1025618.1辖个苏木、5个镇、162个嘎查村、583个独贵龙(组),1个街道办事处、10个社区(三) 城市人口结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434.1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22年的451.8万人相比,十年共减少17.7万人,下降3.91%,年平均下降0.40%。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36.7201万户,家庭户人口为
4、416.975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5人,比2022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4人减少0.49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23.3万人,占 51.44%;女性人口为210.8万人,占48.56%。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22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81上升为105.95。全市常住人口中, 0-14岁人口为66.65万人,占15.35%;15-64岁人口为335.06万人,占77.18 %;65岁及以上人口为32.41万人,占7.47 %。同2022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1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
5、重上升4.7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35.57万人,占77.30 %;蒙古族人口为82.98万人,占19.11%;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 15.57万人,占3.59 %。同2022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15.07万人,下降4.30%;蒙古族人口减少0.91万人,下降1.09%;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减少1.7万人,下降9.82%。人口分布情况,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为:红山区43.4万人、松山区(含新城区)57.4万人、元宝山区32.3万人、阿鲁科尔沁旗30万人、克什克腾旗25.1万人、敖汉旗60万人、宁城县61万人、林西县2
6、4.1万人、喀喇沁旗34.9万人、翁牛特旗48万人、巴林左旗35.96万人、巴林右旗18.1万人。(四) 总体经济情况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00亿元,同比增长9%左右。第一产业262亿元,增长5%左右。第二产业929亿元,增长11%左右。其中,工业807亿元,增长11%左右;建筑业122亿元,增长9%左右。第三产业509亿元,增长7%左右。地方财政总收入全年完成149.1亿元,同比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年同比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1578亿元,同比增长18%左右。其中,城乡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60亿元,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完成
7、521亿元,同比增长1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完成20546元,同比增长10%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全年完成7929元,同比增长12%左右。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39.37亿元,比上年增加18.75亿元,增长15.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4.56亿元,增长20.7%;上划中央和自治区税收收入64.81亿元,增长10.1%。有8个旗县区的地方财政总收入超过5亿元,其中红山区、元宝山区的财政收入超过25亿元,克什克腾旗超过15亿元,松山区超过10亿元。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25.25亿元,增加53.06亿元,增长19.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3.89亿元,增长21.4
8、教育支出67.17亿元,增长1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87亿元,增长13.4%;医疗卫生支出22.42亿元,增长8.8%,住房保障支出12.59亿元,增长39.8%。全市银行业机构达到726个,保险公司增加到21家,村镇银行开业运营2家,小额贷款和信用担保公司54家,基本实现旗县区全覆盖。截止2021年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58.62亿元,比年初增加121.62亿元,增长11.7%。其中,单位存款余额364.5亿元,比年初增加13.84亿元,增长3.9%;个人存款余额768.28亿元,比年初增加119.88亿元,增长18.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11.7
9、5亿元,比年初增加146.6亿元,增长25.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18.94亿元,比年初增加71.43亿元,增长28.9%;中长期贷款余额387.63亿元,比年初增加72.33亿元,增长22.9%;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0.3亿元,比年初增加16.18亿元,增长25.2%。二、 赤峰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资料来源:2021年赤峰市国民经济统计公报】(一) 农业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666.46万亩,比上年下降0.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46.7万亩,增长0.5%。全市粮食总产量100.02亿斤,比上年增长14.9%。其中谷物89.41亿斤,增长15.1%;豆类3.08亿斤,增长14.5
10、薯类(折粮)7.53亿斤,增长12.7%。经济作物产量普遍提高,其中,油料产量2.8亿斤,增长7.7%;甜菜14.99亿斤,增长7.4%;药材0.69亿斤,增长64.8%;蔬菜92.89亿斤,增长6%;瓜类6.74亿斤,下降3.6%。见附表2。全市绿色、无公害和有机杂粮生产获得丰收。赤峰小米(谷子)、赤峰黄米(黍子)、赤峰荞麦、赤峰绿豆、赤峰小豆、赤峰芸豆等六个品种的种植面积达到322.38万亩,总产量实现28.35亿斤,为赤峰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牧业年度(六月末)全市牲畜存栏1856.35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36.73万头(只),增长8%。牲畜良种及改良种率96.3%
11、牲畜出栏率56.4%,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猪出栏169.82万口,牛出栏85.38万头,羊出栏504.6万只;能繁殖基础母畜存栏883.1万头只,比上年减少31.39万头只。全年肉类总产量45.8万吨,增长4.9%。其中,猪肉产量13.25万吨,增长4.4%;牛肉产量9.73万吨,增长2.5%;羊肉产量8.43万吨,增长6.6%;禽肉产量12.28万吨,增长7.1%。牛奶37.14万吨,下降6%;禽蛋32.66万吨,增长3.6%。见附表2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0.14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0万公顷,飞播造林0.67万公顷,封山育林9.47万公顷。全年水产品产量13805吨,增长7.9%。(
12、二)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57.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22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0.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工业增长20.3%;按企业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7.1%,其他类型企业增长21.8%;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12.3%,重工业增长21.5%。冶金、能源、食品、医药、建材、纺织、化工和机械八大重点行业增长19.8%,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94.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9个百分点。其中冶金行业增长28.8%,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6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5个
13、百分点。 从工业产品产量看,全市原煤产量3417.15万吨,增长6.4%;发电量182.03亿千瓦小时,下降9%。其中,风力发电62.67亿千瓦小时,下降17.4%;铁矿石原矿量2654.67万吨,下降10.4%;十种有色金属36.36万吨,下降6.1%;钢材275.83万吨,增长69.8%。其中,线材194.99万吨,增长20%;水泥640.77万吨,下降12.1%。其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和下降。见附表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0.66亿元,增长14.9%;实现利税161.6亿元,下降14.1%;实现利润105.9亿元,下降1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
14、率98.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24.38万平方米,增长122.8%;竣工房屋面积699.72万平方米,下降14.8%;房屋建筑竣工率23.9%;利润总额7.07亿元,下降9.5%;实现税金0.22亿元,下降48.9%。(三)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城乡计划总投资5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完成1322.29亿元,增长19.8%。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332.56亿元,增长9.8%;集体经济单
15、位投资53.16亿元,增长28.2%;有限责任公司投资441.59亿元,增长18.1%;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494.98亿元,增长28.5%。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296.05亿元,增长22.9%;中央项目完成投资26.24亿元,下降46.7%。从产业投资结构看,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37.78、657.42和527.09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10.4%、49.7%和39.9%,第二产业投资所占比重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分别上升1.2和2.2个百分点。从行业投资看,工业投资完成639.4亿元,增长16.2%,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48.4%,所占比重同
16、比下降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18.6倍的较快增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04.4%;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26.8%。(四) 交通邮电业和旅游业 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到23887公里,比上年增长2.5%,其中等级公路率达到96.2%。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11890万吨,增长37.1%;货物周转量304.47亿吨公里,增长22%。公路客运量5066万人,增长1.2%;客运周转量43.58亿人公里,增长3.1%。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6.52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4.88亿元;邮政业务总量1.64亿元。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9.5万户,其中住宅
17、电话33.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38.4万户,增长19.3%。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9.2万户,增长27%。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7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4%,旅游业总收入实现110亿元,增长25%。(五)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376.61亿元,增长16.9%;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88.72亿元,增长14.1%。全年商品销售(营业)额1044.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542.85亿元,增长23.2%;零售业销售额431.04亿元,增长17.5%;住宿业营业额15.5亿元,增长16.2
18、餐饮业营业额55.16亿元,增长21.2%。(六) 对外经济 全年对外贸易企业进出口总额14.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进口12.91亿美元,增长29%;出口1.23亿美元,下降44.6%。在进出口总额中“三资”企业完成0.63亿美元,下降44.6%。全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1132万美元,下降69.2%。(七) 金融和保险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58.62亿元,比年初增加121.62亿元,增长11.7%。其中,单位存款余额364.5亿元,比年初增加13.84亿元,增长3.9%;个人存款余额768.28亿元,比年初增加119.88亿元,增长18.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
19、民币贷款余额711.75亿元,比年初增加146.6亿元,增长25.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18.94亿元,比年初增加71.43亿元,增长28.9%;中长期贷款余额387.63亿元,比年初增加72.33亿元,增长22.9%;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0.3亿元,比年初增加16.18亿元,增长25.2%。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0.29亿元,比上年增长26.4%,赔款和给付支出8.56亿元,增长19.1%。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2.41亿元,增长22.4%;赔款支出5.88亿元,增长22.5%。人身险保费收入17.88亿元,增长29.3%;赔款与给付支出2.68亿元,增长12.4%。(八) 人口和人民
20、生活 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1.3万人,比上年减少0.63万人。人口出生率9.64,死亡率5.95,人口自然增长率3.68。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78元,比上年增加2262元,增长13.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079元,比上年增加941元,增长15.3%。其中农民7096元,增长14.7%;牧民6885元,增长21.1%。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138元,比上年增长16%。农牧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826元,比上年增长6.4%。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2.5%和38.8%;年末城镇居民现住房屋人均建筑面积28.92平方米,比上年增
21、加1.02平方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24.4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5平方米。其中,农民25.05平方米,增加0.45平方米;牧民19.88平方米,增加0.68平方米。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大多呈现不同程度增长。见附表4 十三、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实有床位9678张,收养7666人。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04处。城乡居民得到国家救济人数达53.47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9.72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补助水平由上年的332元增加到345元。农村牧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9.47万人,最低生活保障年人均补助水平由上年的1376元增加到1483元。全年低保资金支出4.
22、2亿元,增长13.5%。全市有30.35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3.11万离退休人员参加离退休费社会统筹,分别比上年增长5.4%和22.6%。三、 赤峰市政府工作报告 【资料来源:2021年赤峰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工作回顾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686.2亿元,增长9.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1.2亿元,增长2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8.8亿元,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6.6亿元,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022元,分别增长11.4%和13.3%。工业经济增速回升、企业利润降幅收窄、煤电油运先行指标趋稳向好,规模以
23、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工业用电量、石油销售量、铁路发货量分别增长10.8%、7%、16.7%。减免各项税费3亿元,发放电价补贴近2022万元,投入技改资金2644万元。大唐系列13.3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投入运营并实现向北京供气,林西工业园区晋升为百亿级园区。农牧业“1571”工程扎实推进,新增高效节水种植面积199万亩,总面积达到563万亩,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达到105亿斤;家畜存栏连续8年居自治区首位,达到1963万头只,出栏肉牛137.5万头、肉羊730万只、生猪356万口;服务业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年保持自治区首位。占地50平方公里的赤峰商贸物流城建设进展顺利,
24、自治区首家保税物流中心获国家批准,红山物流园区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喀喇沁旗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道须沟、玉龙沙湖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9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5.2亿元,分别增长26.4%和32%。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动开工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826个,同比增加134个,完成投资1055亿元,增长25.5%。山金10万吨铅冶炼、蓝天糖业100万吨甜菜加工、大唐温都尔花1万千瓦光伏发电等289个项目竣工投产。成功引进庆华煤基清洁能源、中粮肉食产业链等一批大项目,签订了一批新型产业园区、基地等合作协议,与佛山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与北京、河北、辽宁等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赤峰市 城市 发展规划 经济状况 专题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