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类零件的加工及工艺分析.doc
《轴类零件的加工及工艺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类零件的加工及工艺分析.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 41.1数控车床的发展趋势 4第二章 零件的工艺分析 52.1 零件的用途 52.2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52.3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62.4零件的尺寸精度 6第三章 零件加工过程 63.1正确选择工件坐标原点 73.2确定对刀点、换刀点及刀点位置 7第四章 制定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方案 84.1 加工工序的划分 84.2. 加工顺序的确定 104.3 加工路线的确定 10第五章 工具的选择 115.1 毛坯的选择 115.2 机床的选择 115.3 刀具的选择 135.4 量具的选择 145.5 夹具的选择 15第六章 切削参数的确定 156.1 确定主轴转速 15
2、6.2 确定进给速度 166.3 切削用量的确定 166.4 加工余量的确定 186.5 背吃刀量的确定 18第七章 切削液的选择 18第八章 装夹方式和定位基准的选择 198.1装夹方式的选择 198.2 定位基准的选择 20第九章 程序的编制及工艺文件的制定 219.1 制定刀具卡 219.2 制定工艺卡 249.3 制定工序卡 259.4 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 26总 结参考文献34第一章 数控机床的发展1.1数控车床的发展趋势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 ,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
3、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大致分为以下4个方面。(1)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2)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3)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4)重视新技术标准、规范的建立 为了满足市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达到现在制造技术对数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控未来仍然继续想开放式,基于PL的地六代方向、高速化和高精度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第二章 零件的工艺分析数控加工工艺是采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时所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总和,
4、应用于整个数控加工工艺过程。数控加工工艺是伴随着数控机床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的一种应用技术,它是人们大量数控加工实践的经验总结。数控加工工艺过程是利用切削工具在数控机床上直接改变加工对象的形状、尺寸、表面状态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2.1 零件的用途图中所设计的零件为一复杂的轴类零件,而轴类零件又是机器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主要用来连接和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图示的零件也不例外。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根据结构形状的不同,轴类零件可分为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和曲轴等,图示零件则为阶梯轴。
5、所以,图中所示零件的用途是连接其它配合件,起的作用是支承其它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可用于汽车、机械等行业。2.2零件图的工艺分析技术要求如下:(1)、不准用砂布及锉刀等修饰表面。(2)、未注倒角145o,锐角倒钝0.245。(3)、未注公差尺寸为0.03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零件对加工方法的适应性,即所设计的零件结构应便于加工成型。尺寸标注方法分析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方法应适应数控车床加工的特点。如图所示,应以同一基准标注尺寸或直接给出坐标尺寸。这种标注方法既便于编程,又利于设计基准,工艺基准,测量基准。2.3零件的表面粗糙度零件的表面工作部位的不同,可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
6、例如,普通机床主轴支承轴颈的表面粗糙度为Ra1.66.3m。随着机器运转速度的增大和精密度 的提高,轴类零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也将越来越小。该零件表面粗糙度均为1.6m对外圆柱面的粗糙度要求比较低,为Ra=1.6。对外圆弧的粗糙度要求:为Ra=1.6。对外螺纹的粗糙度要求:为Ra=1.6。2.4零件的尺寸精度该零件的总长度为143mm包括一个26mm的镗孔。一个R25.8mm的圆弧。一个R20mm圆弧。的一个长为28mm 宽为10mm的槽和一个长为33mm宽为10mm的槽。一个长为20宽为36mm,导程为1.5的螺纹,加工的端面有长40mm宽20mm,长54宽10mm,长50mm宽5mm,长41
7、4mm宽8.7mm,长46mm,长35mm宽15mm。还有一部分要倒角,其中M36的螺纹需倒角2mm,其余部分倒角为C1.5.行位公差要求包括28的槽上公差和下公差各要求为0.02和33的公差要求为上公差要求为0下公差要求为-0.0526的内孔上公差要求为0.04下公差要求为0.端面54的公差要求为0.03。R25.8长度为31的圆弧上下公差各要求为0.03。零件的总长度上下公差要求各为0.05.第三章 零件加工过程通过加工工艺分析以及程序编写,开始对机床工艺参数进行设定,加工出零件,根据毕业设计要求,采用编程方式是手工编程,再将编写正确的程序输入数控系统FANUC中心进行零件加工;首先还要
8、对机床工艺参数进行设定,包括设工件坐标原点、对刀点、换刀点等。3.1正确选择工件坐标原点在数控车床CAK6140上建立工件坐标系(也称编程坐标系), 一般将工件坐标系的Z轴设成与机床主轴中心线重合,X轴设在工件的左端面或右端面。3.2确定对刀点、换刀点及刀点位置对刀就是确定刀尖在工件坐标系中的位置,对刀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车削零件的尺寸精度。常用的对刀方法为试切法。如下图所示: 对刀点的选择原则如下:(1)所选的对刀点应使程序编制简单;(2)对刀点应选择在容易找正、便于确定零件加工原点的位置;(3)对刀点应选在加工时检验方便、可靠的位置;(4)对刀点的选择应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5)引起的加工误
9、差小。在使用对刀点确定加工原点时,每把刀具的半径与长度尺寸都是不同的,刀具装在机床上后,应在控制系统中设置刀具的基本位置。“刀位点”是指刀具的定位基准点。其对工件对刀操作步骤如下:开电源开关和数控车床上的电源开关和开机按钮,做好加工前的准备工作,把机床设置回原点,选用硬质合金毛坯一端为基准把毛坯件装在三爪卡盘上,在控制面板上选择主轴正转,转动手轮按钮,把手轮旋转钮对在Z上,用手轮将刀具移动到需要接近工件时打少移动速度慢慢的用刀去接触毛坯的边沿,直到有少量铁削出现为止,这时在控制面板上点击“编辑”进入“POS”界面相对操作起源输入Z0,再将刀具退出到工件的前侧下刀,使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当前屏幕上
10、X轴完成了工件在X轴坐标系的设定。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车槽刀、螺纹刀、的设定,即完成了刀尖在工件坐标系中的位置。用镗刀加工内孔采用外圆定位,用三爪卡盘夹紧。首先对Z轴,刀具的刀尖接近外表面,试切工件外端面,然后再工件补正界面内输入Z0测量,Z轴对刀完成,X轴对刀,沿Z轴切削工件内孔表面,沿Z轴切削深度控制在10mm左右,刀具沿Z自退刀,主轴暂停,测量工件内孔直径,在工件补正界面内输入X测量即完成X轴的对刀 换刀点”是指刀架转位换刀时的位置。该点可以是某一固定点(如加工中心机床,其换刀机械手的位置是固定的),也可以是任意的一点(如车床)。换刀点应设在工件或夹具的外部,以刀架转位时不碰工件及其他部件
11、为准。其设定值可用实际测量方法或计算确定。第四章 制定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方案4.1 加工工序的划分1.工序划分的原则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工序可以比较集中,一次装夹进可能完成全部工序。常用的工序划分原则有以下两种。2.保持精度原则数控加工要求工序尽可能集中。通常粗,精加工在一次装夹完成,为减少热变形和切削力变形对工件的形状,位置精度,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糟度的影响,将粗,精加工分开进行,轴类零件,先将端面粗加工,留少量余量精加工,来保证质量要求。轴上的螺纹,孔,先加工表面后在加工。3.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则数控加工中,为减少换刀次数,节省换到时间,尽量用同一把刀能加工的全部加工出来。根据数控加工的特点
12、加工工序的划分一般可按下列方法进行:(1)以一次安装、加工作为一道工序。这种方法适合于加工内容较少的零件,加工完后就能达到待检状态。(2)以同一把刀具加工的内容划分工序。有些零件虽然能在一次安装加工出很多待加工面,但考虑到程序太长,会受到某些限制,如控制系统的限制(主要是内存容量),机床连续工作时间的限制(如一道工序在一个班内不能结束)等。此外,程序太长会增加出错率、查错与检索困难。因此程序不能太长,一道工序的内容不能太多。(3)以加工部分划分工序。对于加工内容很多的零件,可按其结构特点将加工部位分成几个部分,如内形、外形、曲面或平面等。(4)以粗、精加工划分工序。对于易发生加工变形的零件,
13、由于粗加工后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形而需要进行校形,因此一般来说凡要进行粗、精加工的工件都要将工序分开。第一道工序 在数控车床加工143mm的端面,保证总长尺寸为143mm第二道工序 在数控车床上进行零件端面左侧粗,精加工,采用两顶尖装夹,各部分尺寸在径方向留精加工余量0.3mm,轴向方向留精加工余量0.1mm 。第三道工序 在数控车床上加工零件左端的长28mm宽5mm的槽,尺寸精加工余量0.08mm。第四道工序 在数控车床上加工零件左端的长36mm导程1.5mm的螺纹。第五道工序 掉头加工零件的右端面,在数控车床加工端面保证端面长度为83mm第六道工序 在数控车床上加工零件左端的长33mm宽10m
14、m的槽,尺寸精加工余量0.08mm。第七道工序 在数控车床右端加工宽26mm长为31mm内孔,退刀量为1mm背吃刀量为1mm,精加工余量为-0.3,进给量为综上所述,在划分工序时,一定要视零件的结构与工艺性、机床的功能、零件数控加工内容的多少、安装次数及本单位生产组织状况灵活掌握。什么零件宜采用工序集中的原则还是采用工序分散的原则,也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生产条件确定,要力求合理。4.2. 加工顺序的确定制定零件加工顺序是一般要遵循下列原则。机械加工顺序应遵循先基准后其他的原则 用作精基准的表面应优先加工出来,因为定位基准的表面越精确,装夹误差就越小。先面后孔的原则 当零件上有较大的平面可以用来作为
15、定位基准时,先加工平面,在以平面定位加工其他表面,这样比较好装夹。 先主后次的原则 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基准面和工作面应加工,便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对整个精加工而言,次要表面加工一般安排在主要表面最终精加工之前。先粗后精的原则 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加工应划分粗加工阶段和精加工阶段。4.3加工路线的确定1)手动平左端面;2)为了保证加工精度,采用三爪卡盘夹右端;3)用G71循环粗加工指令加工左端至54圆,留0.3加工余量;4)用G70精加工指令精加工左端外形;5)用宽4mm切槽刀切5mm和10mm的退刀槽;6)G92单次螺纹车削循环加工指令加工M36x1.5的螺纹;7)调头加工右端,保证长度为1
16、430.05;8)用G71循环粗加工指令加工右端至50.3外圆,留0.3的余量;9)用G70加工指令精加工右端外形;10 用宽4mm切槽刀加工10mm的退刀槽;11)用20的麻花钻钻个孔;12)用内孔切刀加工26的孔;第五章 工具的选择5.1毛坯的选择毛坯是根据零件所要求的形状、工艺尺寸等而制成的供进一步加工用的生产对象。根据工件材料、力学性能等特性等要求,选择毛坯的材料为60mm号钢,并尽量使各个回转表面上的余量均匀。由于零件图样尺寸为143mm54mm,为了使毛坯尽量最小化,所以选择毛坯尺寸为150mm60mm的棒料,无需热处理和硬度要求。如图2-2所示5.2机床的选择 根据加工图形分析:
17、该零件由外圆、槽,螺纹、圆弧,内孔构成,加工工序复杂。并为减换刀和对刀时间,保证良好精度要求。结合我院机床的实际情况,采用数控车床进行加工。选定数控车床为CAK6140VA;其系统为FNAUC,如图3-1所示:图3-1数控CAK6140VA其机床主要性能如下:1) 主轴最大孔径:52mm; 2)工作最大回转直径:400mm;3) 最大工作长度:750mm/1500mm; 4) 主轴最大转速:2000r.p.m;5) 主轴转速级速:无级调速; 6)主轴电动机功率:5.5kw/7.5kw;6) 尾座套筒锥度:莫氏4#; 7)横向最小设定值:0.0005mm;9)纵向最小设定值:0.001mm; 1
18、0)刀架工位数:4-8;11)横向快速移动速度:3000mm/min; 12) 纵向快速移动速度:6000mm/min;13)微机:全中文液精显示; 14) 尾座套筒移动量:120mm;15) 机床外形尺寸(长宽高): 189011501630;16) 机床重量: 2250kg5.3刀具的选择刀具的选择是在数控编程的人机交互状态下进行的。应根据机床的加工能力、工件材料的性能、加工工序、切削用量以及其它相关因素正确选用刀具及刀柄。刀具选择总的原则是:安装调整方便、刚性好、耐用度和精度高。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短的刀柄,以提高刀具加工的刚性数控机床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柔性的性能,是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零件 加工 工艺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