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心得体会.docx
《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心得体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心得体会 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心得体味精选3篇 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心得体味1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脚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进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忆近代中国走过的蜿蜒道路,回忆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举行的艰难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珍贵资源。 近代前的中国曾经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
2、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远军事占据。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固然不甘心承认备受列强凌辱的侵略现实,面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民族复兴的追求是几代人的目标、理想。但是,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则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摆脱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侵略与压迫是中华民族复兴
3、的第一步,而使广阔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作为大国富强起来,则是中华民族复兴更 艰巨的一步。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曾经举行了多次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从事的努力。中国近代史就是人们以这样一种精神支撑着从坎坷中走过来的历史。 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惟独这种高潮才干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制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潮。” 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4、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味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辛亥百年后的今天,社会上流行着一些含糊的认识: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展进程”,或者认为革命的设计“超越了中国的国情”,“搞君主立宪会更好些,政治局面会更稳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还是幸免为好。 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欢迎以温柔的没有牺牲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对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的人生经历整体考察后即可看出: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降后局面,但
5、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而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并没有开明到可以以和平请愿的手段而推动立宪的时候,他们才挑选了被认为是 “激进”的革命道路,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挑选。看了纪录片,对革命者的挑选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心得体味2 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它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在我们的初中、高中的历史书中,我们都学过这些基本的知识,但我们没有关注过其中的细节,得
6、到更深刻的感悟。而我认为其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揭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在我们幸福生活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会反思历史,反省自身。 众所周知,革命并非易事。 还记得电影辛亥革命开场的第一幕,是沉重的铁链发着“叮叮哐哐”的响声,紧接着是宁静所饰演的同盟会员的秋瑾拖着沉重的枷锁走向人群,走向刑场 她说:“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柔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柔为何物。”
7、她的眼里没有犹豫,坚决的走向前去。环顾四周,有位母亲在给她的孩子喂奶,她的眼中顿生暖意。当行刑的人拿着她与她的孩子的照片对她说:这两个孩子将失去母亲。她却微笑着说:我的死是为了所有的孩子! 她说:“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脚惧,亦并非不脚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在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 回想当今社会,有多少人真正关怀天下的孩子,有多少人真正关注过孩子们的成长。“科教兴国”,教育是国家强盛的关键。作为我们学习教育学专业的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关注教育。学好自己的专业的知识,多阅读相关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以致用,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关注孩子们的教育。 然而,这只是电影的
8、开始。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以秋瑾的牺牲拉开序幕,从第一个镜头就给我们一种沉重的画面。然后就是1911年4月27日,黄兴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但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数。 每一次的战斗都有牺牲,每一次的战斗都会给活着的人以伤痛和对生命、生活的反思。特殊是电影中的青年林觉民,他的那封“与妻书”,他的那句“我们一同举事,一同赴死。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真正的震撼了我。在战斗的前一刻,他还在海边奔驰、追逐打闹、嬉笑;在战斗后他不顾一切奋战,却不幸被俘,被抛入海中。前后的场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辛亥革命 110 周年纪念 大会 观后感 心得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