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实训讲稿共20页.doc
《针灸学实训讲稿共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实训讲稿共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针灸学课程教案(首页)课程名称:针灸学 任课教师: 职称: 所属系部: 针灸推拿系 教 研 室:针灸临床教研室 授课对象:针推专业本科 授课时间:课程内容:是否掌握好经络的循行,腧穴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的优劣。因此,划经点穴操作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本节主要内容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的划经点穴,要求掌握的体表循行路线、常用腧穴的定位。 第一节实验课 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的划经点穴(总体安排)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时数 手太阴肺经的划经点穴手阳明大肠经的划经点穴 1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有腧穴分布
2、的体表路线是起于胸部外上方的中府穴,循行在上肢内侧的前缘,经鱼际部止于手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的少商穴。取穴时主要应掌握的定位标志有:第一肋间隙,肱二头肌肌腱,肘横纹,桡骨茎突,腕横纹,桡动脉,第一掌骨,赤白肉际,指甲角等。分布于手太阴肺经上的腧穴,从中府少商共11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胸部1穴(中府),前臂部4穴(尺泽、孔最、列缺、太渊),手部2穴(鱼际、少商)2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走头,有腧穴分布的体表路线是起于食指桡侧指甲角旁的商阳穴,经食指桡侧,循行在上肢外侧前缘,上肩、颈,至面颊,左右两脉交会于人中穴,止于对侧鼻翼旁的迎香穴。取穴时主要应掌握的定位标志有:指甲角,第一、二掌骨,拇长伸肌腱与拇短
3、伸肌腱,腕背横纹,肘横纹,三角肌,肩峰,肱骨大结节,鼻翼,鼻唇沟等。分布于手阳明大肠经上的腧穴,从商阳迎香共20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手部3穴(商阳、合谷、阳溪),前臂部3穴(偏历、手三里、曲池),上臂部1穴(臂臑),肩部1穴(肩髃),面部1穴(迎香)。 要求掌握的体表循行路线、常用腧穴的定位。 1学时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时数 足阳明胃经的划经点穴足太阴脾经的划经点穴手少阴心经的划经点穴手太阳小肠经的划经点穴 3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有腧穴分布的体表路线是起于眼眶下缘的承泣穴,经嘴角旁,至下颌角前,一支向上经耳前,至额角(头维穴)。另一支从下颌角前向下过颈部,经胸前正中线旁
4、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循下肢外侧前缘下行,走足背,止于足第二趾外侧端的厉兑穴。取穴时主要应掌握的解剖标志有:瞳孔,眼球,眶下缘,眶下孔,口角,咬肌,颧弓,下颌骨(下颌切迹),额角发际,胸剑联合,肚脐,耻骨联合上缘,髂前上棘,髌底,胫骨前嵴,足背踝关节横纹,拇长与趾长伸肌腱,足二、三趾间的纹头。分布于胃经上的腧穴,从承泣一一厉兑共45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头面部6穴(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腹部3穴(梁门、天枢、归来),大腿部2穴(伏兔、梁丘),小腿部4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足部2穴(解溪、内庭)。1足太阴脾经从足走胸,有腧穴分布的体表路线是起于足大趾内侧端, 足
5、内踝前,小腿内侧中间,在内踝上寸处交于肝经前,行膝股内侧前缘,上腹部前正中线旁开寸,胸前正中线旁开寸,止于腋中线第六肋间大包穴。取穴时主要应掌握的解剖标志有:趾甲角,足内侧赤白肉际,第一跖骨基底部,内踝尖,胫骨内侧面后缘,胫骨内侧髁,髌骨内上缘,肋间隙,腋中线等。分布于脾经上的腧穴,从隐白大包共21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足部2穴(隐白、公孙),小腿部2穴(三阴交、阴陵泉),大腿部1穴(血海),胸部1穴(大包)。2手少阴心经从胸走手,有腧穴分布的体表路线是起于腋窝中的极泉穴,走上肢内侧后缘,止于小指桡侧端的少冲穴。取穴时主要应掌握的定位标志有:腋窝正中,腋动脉,肘横纹内侧端,肱骨内上髁,尺侧腕屈
6、肌腱,腕横纹,指甲角等。分布于手少阴心经上的腧穴,从极泉少冲共9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腋窝部1穴(极泉),前臂部4穴(少海、通里、阴郄、神门)。3手太阳小肠经从手走头,有腧穴分布的体表路线是起于手小指尺侧少泽穴,经手掌尺侧,走上肢外侧后缘,绕肩胛,经颈,上面颊,止于耳前的听宫穴。取穴时主要应掌握的解剖标志有:指甲角,第五掌指关节,尺骨茎突,尺骨鹰嘴、肱骨内上髁、腋后皱襞,肩胛冈、冈下窝、冈上窝、第一胸椎棘突、第七颈椎棘突、喉结,胸锁乳突肌、下颌角、颧骨、耳屏、下颌骨髁状突等。分布于小肠经上的腧穴,从少泽听宫共19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手部2穴(少泽、后溪),前臂部1穴(养老),肩背部1穴(天宗
7、面部2穴(颧髎、听宫)。 要求掌握的体表循行路线、常用腧穴定位【实验目的】 1、掌握经穴的常用定位取穴方法及体位; 2、掌握足三阴经体表循行路线; 3、准确找出下列体表标志: 足太阴脾经趾甲角、足内侧赤白肉际、第一跖趾关节、第一跖骨基底部、内踝尖、胫骨内侧面后缘、胫骨内侧髁、股四头肌内侧头、耻骨联合上缘、胸骨角、乳头、锁骨中点、肋间隙、腋中线等。 足厥阴肝经趾甲角、第一、二跖骨结合部、胫骨前肌腱、胫骨内侧面、胫骨内侧髁、股骨内上髁、缝匠肌、耻骨联合下缘、第11肋游离端、第六肋间隙等。 足少阴肾经足底、舟骨粗隆、跟腱、内踝尖、胫骨内后缘、腘横纹、半腱肌腱、半膜肌腱、耻骨联合上缘、脐中、肋间隙
8、锁骨等。 【实验课时】 2课时 【实验步骤】 1、 教师讲解示范; 2、 腧穴演示课件; 3、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点穴操作, 4、 实验小结。 【实验小结】 1、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从足走腹到胸,踝上8寸以下的部位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中间,踝上8寸以上的部位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前缘。脾经上的腧穴分布于脾经循行所过的足内侧,下肢内侧中间、前缘,腹胸部的第三侧线,侧胸部。 经穴定位 隐白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开0.1寸 太白关节后下缘凹陷中的赤白肉际处 公孙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缘凹陷中赤白肉际处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地机 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9、 血海屈膝,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内上2寸 大横前正中线旁开4寸平脐 大包在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中 2、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经从足走腹到胸,踝上8寸以下的部位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前缘,踝上8寸以上的部位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中间。肝经上的腧穴分布于肝经循行所过的足部,下肢内侧前缘、中间,腹部、胸部。 重点经穴定位 大敦足大趾外侧,距趾甲角0.1 寸 行间第、趾间纹头 太冲第、跖骨结合部前缘凹陷中 中封足背踝关节横纹上,胫骨前肌腱内侧 曲泉屈膝,当膝关节内侧纹头上方凹陷中 章门第十一肋端之下际 期门乳头直下,第肋间隙中 3、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经从足走腹到胸,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后缘。肾经上的腧穴分布于
10、肾经循行所过的足部,下肢内侧后缘,腹胸部的第一侧线。 经穴定位 涌泉足底(去趾)前1/3凹陷中 太溪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照海内踝正下方凹陷中 复溜太溪穴直上2寸 大赫前正中线旁开0.5寸,脐下4寸 实习四 足三阳经点穴操作实习指导 实习四 足三阳经点穴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足三阳经穴的定位 和取穴方法 2、 掌握足三阳经经体表循行路线; 3、准确找出下列体表标志: 足阳明胃经瞳孔、眼球、眶骨、眶下孔、鼻翼、口角、咬肌、颧弓、下颌骨(下颌切迹)、额角发际、胸锁乳突肌、喉结、锁骨、肋骨、乳头、肚脐、耻骨联合、髂前上棘、臀横纹、髌底、髌尖、胫骨前嵴、足背横纹、拇长与趾长伸肌腱、足二、三跖
11、骨结合部、足二、三趾间的纹头、趾甲角。 足少阳胆经目外眦、眶骨、屏间切迹、下颔骨髁状突、颧弓、鬓发、耳尖、耳廓根、乳突、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第七颈椎、肩峰、腋中线、第四、七肋间隙、乳头、第11、12肋游离端、肚脐、髂前上棘、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股骨外上髁、腓骨小头、腓骨、外踝、趾长伸肌腱、小趾伸肌腱、第四、五跖骨结合部、趾蹼缘、趾甲角。 足太阳膀胱经目内眦、眶骨、眉头、前发际、枕外隆凸、斜方肌、胸椎棘突、腰椎棘突、髂后上棘、骶正中嵴、骶后孔、尾骨、臀横纹、股二头肌肌腱、腘横纹、腓肠肌、跟腱、外踝、骰骨、第跖骨粗隆、第跖趾关节、趾蹼缘、趾甲角。 【实验课时】 2学时 【实验步骤】 1教师讲解示范
12、 2放腧穴演示课件; 3教师指导学生分组点穴操作, 4实验小结。 【实验小结】 1、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主要循行在下肢外侧前缘。胃经上的腧穴主要分布于胃经循行所过的头面部、颈部、胸腹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缘、足部。 经穴定位 承泣 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四白 目正视,瞳孔直下 眶下孔中 地仓 平口角 颊车咬肌隆起的最高点 下关颧弓下缘,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 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 梁门正中线旁开2寸,脐上4寸 天枢正中线旁开2寸,平脐 归来正中线旁开2寸,脐下 4寸 伏兔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梁丘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犊鼻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的凹
13、陷中 足三里 3寸 上巨虚 胫骨前嵴旁开一横指,犊鼻下 6寸 下巨虚 9寸 丰隆胫骨前嵴旁开二横指,犊鼻下8寸 解溪足背横纹上,拇长和趾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内庭足二、三趾之间的缝纹端 厉兑足第二趾外侧,趾甲角旁开0.1寸 2、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从头走足,主要循行在下肢外侧中间。胆经上的腧穴主要分布于胆经循行所过的侧头部、耳后、颈项、侧胸、侧腹部、下肢外侧中间、足部。 经穴定位 瞳子髎目外眦外,眶骨外缘凹陷中 听会屏间切迹前,张口凹陷中 率谷角孙直上寸 阳白瞳孔直上,眉上寸 头临泣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 风池平风府,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 肩井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日月乳头直下,第七
14、肋间隙中 环跳骶管裂孔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外1/3折点处 风市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腘横纹上寸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中 光明外踝尖上寸,腓骨前缘 悬钟外踝尖上寸,腓骨前缘 丘墟外踝前下方的凹陷中 足临泣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缘,小趾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侠溪第四、五趾之间的缝纹端 足窍阴足第四趾外侧,趾甲角旁开.寸 3、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从头走足,主要循行在下肢外侧后缘。膀胱经上的腧穴主要分布于膀胱经循行所过的头面部、背腰部、下肢外侧后缘、足外侧。 经穴定位 睛明目内眦稍上方的凹陷中 攒竹眉头凹陷中 大 杼平第胸椎棘突下 风 门平第胸椎棘突下 肺 俞平第胸椎棘突下 厥阴俞平第胸椎棘突下 心
15、 俞平第胸椎棘突膈 俞平第胸椎棘突下 肝 俞平第胸椎棘突下 胆 俞平第胸椎棘突下 脾 俞平第胸椎棘突下 胃 俞平第胸椎棘突下 三焦俞平第腰椎棘突下 肾 俞平第腰椎棘突下 寸 大肠俞平第腰椎棘突下 小肠俞平第骶后孔 膀胱俞平第骶后孔 膏肓平第胸椎棘突下 正中线旁开 志室平第腰椎棘突下 次髎第骶后孔中 委中腘横纹正中 承山腓肠肌肌腹交角处昆仑 昆仑外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申脉外踝正下方的凹陷中 至阴小趾外侧,趾甲角旁开寸 实习五 任、督脉、 经外奇穴点穴操作 【实验目的】 1. 掌握人体常用的骨度分寸; 2. 掌握脉体表循行路线; 3. 准确找出以下的体表标志: 任脉耻骨联合、脐窝、胸剑联合、胸骨
16、角、胸骨柄、胸骨上窝、第一、二、三、四肋间隙、舌骨体、喉结、颏唇沟; 督脉尾骨、骶管裂孔、各脊椎棘突、枕骨粗隆、发际、人中沟、上唇系带及髂嵴高点、肩胛下角、肩胛冈。经外奇穴眉梢、目外眦、眶下缘、鼻唇沟、舌系带、指总伸肌腱、桡侧腕屈肌腱、腋前纹头、髌骨、髌韧带。4. 掌握任脉督脉常用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5. 掌握经外奇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实验课时】 2学时 【实验步骤】 1. 教师讲解示范; 2. 放腧穴演示课件; 3. 教师指导操作; 4. 实验小结。 【实验小结】 1. 任脉 任脉主要循行在人体的前正中线上。任脉腧穴分布于任脉循行所过的会阴部、腹胸前正中线、颈部、颏部。 重点经穴点穴:
17、1) 下腹部穴:(仰卧位取穴)(脐至横骨计5寸) (2) 中极 4寸 募穴 关元 脐直下 3寸 募穴 气海 1.5寸 (3) 神阙:脐中(仰卧位取穴) (4)上腹部:(仰卧位取穴)(8寸) 下脘 脐直上 2寸 中脘 4寸,募穴,八会穴之一 (5)胸部:(仰卧或正坐位) 膻中中线平第四肋间隙 募穴,八会穴之一 天突上窝正中 (6)颈部(正坐仰靠位) 廉泉:舌骨体上缘 (7)颐部(正坐仰靠位) 承浆: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2、督脉: 督脉主要循行在人体的后正中线和头正中线上。督脉腧穴分布于督脉循行所过的骶腰背后正中线上,头部,面部 重点经穴点穴: (1)尾骶部,伏卧位或胸膝位。 长强尾骨尖端与肛门连
18、线的中点 (2)腰背部,取伏卧位。 腰阳关 四 命 门 第 二 腰椎棘突下 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 (3)头颈部,取正坐位或俯伏坐位。 哑门 0.5寸 风府前发际正中直中1 寸 百会 7寸 上星 1寸 (4)面部,取正坐位,或仰卧位。 素髎 鼻尖正中 水沟 人中沟上1/3折点处 人体各部的奇穴 (1)头颈部穴 四神聪 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寸,共四穴。 印堂 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鱼腰 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太阳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金津 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左侧的静脉上。 玉液 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右侧的静脉上。 牵正 在面颊部,耳
19、垂前0.51寸处。 安眠 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2)胸腹部穴 子宫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寸,中极旁开寸。 (3)背部穴 定喘 在背部,当第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夹脊 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 腰眼 在腰部,当第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4)上肢穴 腰痛点 在手背侧,当第、掌骨及第、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二穴。 八邪 在手背侧,微握拳,第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八穴。 四缝 在第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侧四穴。 十宣 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 (5)下
20、肢穴 胆囊 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寸。 阑尾 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八风 在足背侧,第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共八穴。 实习六 毫针进针法练习实习指导 实习六 毫针进针法练习 目的要求 在学习毫针进针法及基本操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纸垫和棉团及自身练针,掌握正确的练针方法,提高指力,熟练手法操作的要领。通过实习,掌握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在操作中,能够恰当地把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实习时间 2学时 器材用具 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镊子等,学生自备棉团、纸垫、纸板。 实习步骤 一、纸垫和棉团练针 (
21、一) 纸垫练针 选用1.0.5寸毫针,以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使针尖垂直地抵在纸垫上,然后拇指与食指、中指前后交替地捻转针柄,并向下渐加压力,待针穿透纸垫后,另换一处反复练习。 技术要点:(1)持针稳固,不向下滑。(2)手臂悬空,没有依托。(3)针身垂直,不摇不弯。(4)进退轻巧,灵活自如。 (二)棉团练针法 左手持棉团,右手持针在棉团上按手法要求进行练习。 1、捻转练习:将针刺入棉团内一定深度,右手持针使针身在同一平面内来回转动,掌握捻转的角度大小,使来回角度力求一致,频率快慢均匀,并注意锻炼捻转的速度。 2、提插练习:将针刺入棉团内一定深度,右手持针使针身沿纵轴作垂直运动,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针灸 学实训 讲稿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