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水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规划报告.doc
《铜川市水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规划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川市水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规划报告.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 目 录前言11概况11.1位置、面积11.2地质、地貌11.3 气候21.4土壤、土质31.5河流、水系31.6社会经济52水资源评价82.1 水资源利用分区82.2降水资源82.3地表水资源82.4地下水资源132.5水资源总量192.6水质19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213.1水资源开发利用回忆213.2供水现状233.3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284 规划原那么及规划水平年294.1总体思路294.2指导思想294.3开发利用目标294.4规划原那么304.5规划水平年304.6规划依据305 不同水平年需水量预测325.1节水规划与节水潜力分析325.2各部门需水量预测
2、355.3不同水平年的总需水量436 水源工程规划466.1一次供需平衡分析466.2水资源总体规划布局466.3近期供水工程规划496.4远期供水水源工程规划647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667.1可供水量预测的原那么和方法667.2可供水量667.3规划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677.4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698 老市区、新区和工业带需水预测及供需平衡708.1老市区不同水平年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708.2新区及工业带不同水平年的需水量预测供需平衡739水资源保护规划779.1水环境现状779.2水功能区划分779.3水资源保护规划799.4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8010结论与建议8310.1
3、摘要8310.2结论8610.3意见和建议87附件1:省人民政府省长办公会议纪要附件2:省计划委员会文件附件3:省水利厅关于华能电厂4300 MW工程用水问题的复函59 / 62前 言市地处省中部,位于关中盆地与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带,总土地面积3882km2,总人口83.2万人。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60.82亿元。历史悠久、物宝天华、人杰地灵、交通便利、矿产丰富,水泥配料、黄土及耐火材料居全省第一位,瓷粘土、铝土矿居第二位,水泥石灰岩居第三位,煤田面积522 km2,煤炭产量占全省的1/3。是我省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及原材料工业基地,新兴的铝冶炼、瓷、苹果、旅游等产业蓬勃开展。近年来,市加大
4、了招商引资力度,一大批工业项目落户,为经济开展注入了活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省社会经济跨越式开展,为的经济开展带来良好机遇,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利用煤炭资源优势,开展铝电,带动全市社会经济快速开展。建立重点也转向条件较好的新区及工业带,成为全市经济重心。经济开展的这一战略部署,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科学管理水资源成为支撑可持续开展的坚强根底。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优化调度,最大程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经济持续稳定开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根据建立重点转向新区及工业带,产业结构新的调整等新的情况,我们收集查阅
5、大量的资料,组织细致调查研究,进展了科学地分析计算,重点进展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研究,编制出了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本次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提高效益的原那么,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对市2010年近期及2020年远期的需水进展了科学预测,按照近期充分挖掘利用当地水资源潜力,远期实现区外调水的指导思想,规划了全市近、远期水源工程,以保证全市重大项目及城市供水为目标,合理布局,优化调配水资源,为全市社会、经济开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为全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供决策参考。1概况1.1位置、面积市位于省中部,地理坐标
6、为东径1083510929,北纬34483535之间,是关往陕北的交通要地。东和东南与市的蒲城、白水、富平接壤,西和西南与市的旬邑、淳化、三原毗邻,北部同的黄陵、洛川相连,总面积3882 km2。1.2地质、地貌地处鄂尔多斯地台与渭河断陷盆地的过渡地带,属黄土高原南缘的残原区,横跨两个地质构造单元。地貌复杂多样,山、川、原、梁、峁、台塬、沟谷、河川均有分布。境山峦纵横,峪谷相嶂,台塬广布,梁峁交织。纵观全境,大致可分为五个地貌区:西部子午岭山地区该区以子午岭南部的乔山山脊与淳化、旬邑县为界,山势北高南低,海拨13001700m,最顶峰庙山1734.2m。包括照金、柳林、瑶曲、金锁关、玉华、哭泉
7、云梦等乡镇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石柱、演池、棋盘等乡镇的局部地区,面积1545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9.8%。该区河谷梁峁、悬崖绝壁、瀑布溪流多有分布。主脊地带梢林灌丛茂密,外表侵蚀较微;支梁地带植被覆盖率低;地区多为荒山秃岭,侵蚀、剥蚀强烈。北部黄土高原丘陵区该区地处陕北高原南部,与黄陵、洛川、白水等县相连,海拔多在10001200m之间,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围包括太安、镇、五里镇等乡镇的全部或大部,以及哭泉、棋盘、雷原等乡的局部地区。南北狭窄,东西较长,面积1025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6.4%。黄土塬为该区的地貌主体,植被破坏殆尽,黄土裸露,风化严重,沟谷松散物丰富,泥石流、泻流
8、滑坡比较普遍。中部黄土残原沟壑区该区在渭北北山以北、乔南的山间盆地之中,呈东北至西南向展布,海拨9001250m。包括高楼河、阿庄、红土、印台、王益、王家河、演池、关庄、石柱、小丘等乡镇的全部或局部地区。面积855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2%。地势中部高,两端低,地形波状起伏,沟谷密布,地面支离破碎,原梁和沟壑面积比例为6:4,沟谷切割深度为100200m,谷坡陡峻,沟谷较宽,普遍发育有二、三阶地。东南部渭北北山地区该区在渭北北山主脊北部,地质构造属鄂尔多斯台南缘翘起地带,海拨高度9001500m。包括原、黄堡、炉、红土、广阳、高楼河等乡镇的全部或局部地区。面积221.5 km2,占全市总
9、面积的5.7%。地貌由一系列较微起伏的黄土覆盖的中低山与丘陵组合而成,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天然植被破坏严重。南部川原区该区主要在耀县南部,黄土台原广布,河谷平原镶嵌。地质构造为渭河断陷盆地的一局部,堆积有巨厚的松散沉积层,地表为黄土所覆盖。围包括原、寺沟、下高埝、董家河、坡头等乡镇的全部或局部地区,面积235.5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1%。海拔650850m。地面比较完整,以平坦宽广的黄土台原和宽阔的河谷平原地貌为主。1.3 气候市地处渭北旱原,系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特征根本介于两地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清楚,冬长夏短,雨热同季,雨量较多,温度偏低
10、地区差异明显,灾害比较频繁。可分为三个气候区:南部台原温暖半干旱气候区;中、东部残原温和半湿润气候区;西北部山地温凉湿润气候区。光能源丰富,多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125.8127.6千卡/cm2。年各季分布不均,秋冬较弱,春夏较强,12月份最弱,6月最强。年平均日照数为2345.72412.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354%。西北部山区日照时间最长。年平均气温为8.912.3,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1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气温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夏升温较快,秋季降温迅速,气温日差较大,昼夜温差大。多年平均降水在555.8709.3mm之间,但各地方差异较大。台塬区为555.8mm,残
11、塬区为589.2mm,山区为709.3mm。白天多东南风,晚间多东北风,年平均风速2.23.1m/s,残原区风速较小,山区风速较大;春季风速最大,夏冬季次之,秋季最小。的无霜期为200228天,由南向北递减。1.4土壤、土质市土壤分为9个土类、15个亚类、25个土属、73个土种。各土类占全市总面积的比例分别是:褐土为53.72%,黄绵土为30.3%,黑垆土为4.32%,新积土为2.02%,搂土为1.52%,潮土为0.06%,水稻土为0.03%;紫色土为0.02%。其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依次为褐土、黑垆土、黄绵土;山间河谷地多为沙壤质新积土、砂砾质新积土、壤质新积土、冲积型潮土、洪积型潮土、冲积型
12、湿潮土;梁峁残原分布着白墡土、红粘土;原区分布着黑垆土、搂土;土石山地分布着砂砾岩褐土性土、泥质岩褐土性土。的土壤土质属微碱性,不仅适合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需要,而且也有利于固氮菌类活动,能够增加固氮能力。1.5河流、水系山高沟深,河沟密布。河流均是源头或上游,其特点是:流程短,水量少,水位低,比降大,易涨落。境的河流分为石川河和洛河两个水系。石川河水系流域面积2236 km2,流域面积10 km2以上的支流67条,主要河流有漆水河、沮河、氏河、浊峪河、清峪河、老峪河等。北洛河水系流域面积1646 km2,流域面积在10 km2以上的支流78条,主要河流有白水河、青河、五里镇河、雷原河等。石川河
13、水系石川河水系以沮河最长,漆水河次之,两河于耀州区城南1.5km的岔口处交汇,始称石川河,流入富平,至临潼县交口镇入渭河。漆水河发源于凤凰的崾岘梁下,横贯市南北,全长64.2km,流域面积797km2,其中境面积773.46km2,平均比降11,多年平均流量1.25m3/s,土壤侵蚀模数283lt/km2a,为中度水土流失区。中下游两岸为川道,是全市粮食与蔬菜的主要基地。主要支流有:马杓沟、雷家沟、史家河、小河沟、王家河、新川沟和红岩沟等7条。沮河发源于耀州区西北的长蛇岭、老爷岭一带,由大坡沟、西川等数条小溪汇成,向东南流经瑶曲、庙湾、柳林、安里、稠桑、寺沟、城关等乡镇,从长度和流量上都可列为
14、市第一大河。全河长77km,流域总面积915km2,其中境流域面积878.5km2,平均比降13,中下游川道土地平坦,农业兴旺。氏河系石川河一级支流,上游由吕村河、村河组成,于耀州区双岔河汇流后始称氏河,流经耀州区玉皇阁等村,在家坪流入富平县。流域总面积224.1 km2,河流全长77.1 km。市境长63km,境流域面积224.1km2,河床平均比降17。主要支流有村河和吕村河。浊峪河发源于耀州区小丘镇北安沟一带,流经坡头镇上楼、兰家等村,于屯里村南流入三原县。河全长72km,市境长22km;流域总面积252 km2,境流域面积75.21km2,河床平均比降17。主要支流有南嘴里等。清峪河发
15、源于耀州区照金镇西北的店里附近,流向东南,经高尔原、前嘴子、底石河、洪水镇、村、樊家河等村。全长62.7km,市境长41km;流域总面积395.3km2,境流域面积206km2,河床平均比降13。主要支流有兰川河、照金河、前嘴河等。市石川河支流单元主要河流特征值表表1-1北洛河水系北洛河为市过境河流,过境段长35km,两侧全系深山峡谷,河水位底,利用条件差。北洛河水系在境的主要河流有:青河、五里镇河、雷原河、白水河。青河是北洛河的二级支流,发源于市印台区玉华镇玉华村,出境后在黄陵县汇入沮河。境流域面积329km2,境河长51.5km,河床比降13.6。主要支流有西河、玉华川、山岔河。五里镇河发
16、源于宜君县庙山北麓,上游由王家河、白家河、徐家河等河组成,流经福地、五里镇、焦庵、川子河直接入洛。全河长50.2km,流域面积390.27km2,河床比降13.4。雷原河也是北洛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庙山北麓。河长49.7km,流域面积353.38km2,河床比降12.9。白水河发源于市印台区红土镇以西坡底村,上游称乌泥川红土河,在市境诸支流汇流后称白水河,汇流后约3km入白水县。境河流长30km,流域面积329.86 km2,河道比降7.16。市洛河支流单元主要河流特征值表表1-21.6社会经济 行政区划与人口市辖王益、印台、耀州区和宜君县,24个乡镇,19个乡,2648个自然村。截止2000
17、年全市总人口83.2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39%。其中城镇人口38.18万人,农村人口45.04万人。平均人口密度214人/km2,高于全省平均密度,城区人口密度最大为1315人/ km2,宜君县人口密度最小为63人/ km2,详见表1-3。农业经济历史上农业以种植为主,养殖业次之,种植业中以粮为主,林业次之。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政府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经济得到全面开展,农产品的商品率大幅度提高,但产业结构上目前还是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和玉米,兼种少量谷子、豆类、高粱、糜子、水稻和薯类。经济作物以油菜、蔬菜、烟叶和药材为主,兼种棉花、大麻、麻籽、花生等。林果业以苹果为主,自七
18、十年代被确定为外销苹果生产基地后,开展迅速,种植面积2000年已达32.46万亩。据2000年统计全市粮播面积112.6万亩,总产量23.05万t,人均513.7kg;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0.16万亩,总产7587t;蔬菜面积7.23万亩,总产10.72万t;烟叶面积4125亩,总产524t;棉花面积1230亩,总产23t。水果种植面积34.76万亩,总产14.85万t,其中苹果总产14.51万t;养羊11.17万只,养猪7.32万只,大家畜11.77万头。农业总产值55327万元当年价,农民人均纯收入1459元。截止2000年,市共有耕地面积105.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8%,占全省总耕地面
19、积的2.1%,其中水田0.17万亩,旱地104.9万亩含水浇地12.78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9.4%,其中纯井灌面积0.72万亩,渠井双灌面积1.53万亩。工业经济历史上的工业品以同官煤炭、耀州瓷器著名。新中国成立后,市重视开展煤炭、建材、耐火材料、瓷等工业。进入七十年代随着冶铝、炼铁、电石、机械、灯泡、纺织、服装、食品等工业的开展,产品品种大量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市政府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工业经济开展很快,尤其是能源、原材料工业开展势头良好,规模宏大,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生产基地,煤炭、水泥、瓷、耐火材料、电解铝等产品既是全市的主要产品,也是全省的主要产品,其中铝厂是
20、全省唯一的铝冶炼企业。2000年全市原煤产量973.02万t;水泥产量346.93万t;电解铝5.31万t;工业瓷4108t;耐火材料制品7681t;生铁1.14万t;机砖5.76万块;棉布389.8万m,发电量571万kwh。全市工业总产值53.56亿元当年价,90年不变价为44.56亿元。交通、通讯、文化教育事业市历来重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市的中、小学教育得到迅速开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市政府重视调整教育结构,增加教育投入,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截止2000年,全市小学有935所,在校学生10.71万人,毕业生1.81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39所,在校学生5.65万人,毕业生
21、1.38万人。市交通极为便利,境有铁路三条,营运里程177km,铁路密度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客运量26.4万人;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263km,公路密度名列全省第四位,乡乡通油路,是我省第一个县县通高等级公路的地市。客运量319.2万人。交换机容量12.02万门,城市用户5.99万户,乡村用户2.29万户。200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40.43亿元当年价,人均4880元,是全省人均3933元的1.22倍。其中第一产业占9.9%,第二产业占52.3%,第三产业占37.8%。工农业总产值60.82亿元当年价,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6亿元,工业总产值53.56亿元。2水资源评价2.1 水资源利用
22、分区市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存在方式有地表、地下两种形式,地表、地下水在形成过程中相互联系又互相转化,使得这两个相对独立的水系各自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本次规划为有利于规划成果的前后衔接,以及地区规划成果统一于全省的原那么,依据2000年完成的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水资源利用分区,结合市自然、社会、环境等,将全市划分为石川河区和北洛河区两个水资源计算分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图见图2-1。2.2降水资源地处陆,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全市多年平均降水总量24.01亿m3,折合降水深618.5mm。五年一遇的丰水年频率p20%降水量为28.15亿m3,四年一遇的干旱年p75%降水量为20.4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铜川市 水资源 调查 评价 开发利用 规划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