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道若新材料有限公司硅橡胶硅橡胶制品及硅橡胶设备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青岛市道若新材料有限公司硅橡胶硅橡胶制品及硅橡胶设备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道若新材料有限公司硅橡胶硅橡胶制品及硅橡胶设备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前 言青岛道若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12年6月28日,位于即墨市大信镇大金家村村南,金黄海路以西,投资200万元,租赁青岛友来福工贸有限公司土地及厂房从事硅橡胶、硅橡胶制品及硅橡胶设备生产。公司占地面积为5115.07m2,建筑面积约4172m2,其产品包括硅橡胶、硅橡胶制品及硅橡胶设备,年产量分别为500吨、50吨及20台。评价期间,项目设备基本安装完毕,未投入使用。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版,本项目不属于其中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租赁方的土地证(即转国用(2010)第53号、即转国用(2010)第54号),项目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
2、符合用地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6月1日),本项目属于“N轻工”中的第115类“115、轮胎制造、再生橡胶制造、橡胶加工、橡胶制品翻新”中的橡胶加工,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青岛道若新材料有限公司委托中南金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其“硅橡胶、硅橡胶制品及硅橡胶设备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我单位在现场踏勘、监测、调研和收集资料基础上,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IV青岛道若新材料有限公司硅橡胶、硅橡胶制品及硅
3、橡胶设备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 录第一章 总则11.1 编制依据11.2 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31.3 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41.4 评价标准51.5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71.6 评价时段及评价重点101.7 环境保护目标11第二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42.1 建设项目概况142.2 影响因素分析222.3 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272.4 污染源源强核算282.5 全厂“三废”排放量汇总34第三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63.1 自然环境概况363.2 环境保护目标调查393.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0第四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74.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74.2 地表
4、水环境影响评价604.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604.4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614.5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634.6 环境风险评价65第五章 污染防治措施分析705.1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705.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715.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分析725.4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分析73第六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746.1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746.2 环境效益分析74第七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767.1 环境管理767.2 环境监测计划777.3 排污口规范化设置及信息公开化777.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一览表787.5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79第八章 社会稳定风险评价81第九章
5、 项目建设合理性分析829.1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829.2 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829.3 青岛市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导则(试行)符合性83第十章 结论和建议8410.1 结论8410.2 总结论8710.3 建议87附件附件一: 委托书;附件二: 项目建设单位营业执照;附件三: 土地证及租赁合同;附件四: 项目环境质量监测报告;附件五: 专家评审意见;附件六: 滤胶废料、真空抽出水等硅胶制品废料购销合同;附件七: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 第一章 总则1.1 编制依据1.1.1 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2015
6、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6年9月1日修订);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0)第284号);11、
7、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2013年9月10日);12、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2015年4月2日);13、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2015年6月1日);15、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1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版(2013年5月1日);17、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第39号令,2016年8月1日); 18、关于开展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工作的通知(环发199924号);19、关于进一
8、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20、关于当前环境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环办201386号);21、关于切实加强环境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2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1.1.2 山东省、青岛市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山东省实施办法(2006年3月1日);2、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00年12月1日);3、山东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2001第16号,2001年12月7日修正);4、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04年1月1日);5、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
9、16年11月1日);6、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2013年7月17日);7、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与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鲁环函2012138号);8、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信息公开和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鲁环办201410号);9、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环境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鲁环发2013172号);10、山东省污水排放口环境信息公开技术规范(DB37/T 2643-2014);11、青岛市2013-2020 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12、青岛市工业发展结构调整指南(2007版本)(青岛市
10、人民政府);13、青岛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01年5月19日);14、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青政发201414号,2014年7月1日);15、关于调整青岛市水功能区划的通知(青政办发20178号,2017年1月20日);16、青岛市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青环发201574号);17、即墨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即墨市市区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划的通知(即环发201240号,2012年9月20日)。1.1.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范和规定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
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1 号);9、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6-2013)。1.1.4 项目有关文件及资料1、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土地证及租赁合同;3、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4、其它相关基础资料。1.2 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1
12、2.1 评价目的通过查清环境背景,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剖析,提出防治对策,以求将不利的环境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促使项目建成后能取得最佳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综合效益。1、通过对评价区域的环境现状监测与调查,结合环境历史资料,分析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状质量。2、通过对项目的工程分析,确定项目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预测建设项目营运期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环保对策措施。3、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拟建项目环境影响的特点,从环保角度出发,对其环保措施、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提出要求。4、为决策部门、设计部门、地方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提供环境管理
13、的依据。1.2.2 评价原则1、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工程环保设施建设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原则,注重评价工作的实用性,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为依据,贯彻执行“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等环保政策法规;3、充分利用现有资料,以科学、公正、客观的原则开展评价工作; 4、通过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果,对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为项目环保措施的设计和投产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3 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1.3.1 环境影响识别项目租赁已建厂房进行生产,仅对厂房地坪进行简单铺设,施工期影响小,因此,本项目采用
14、矩阵识别法只对项目在营运期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见表1.3-1。表1.3-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矩阵表时段环境因素性质程度时间范围是否可逆营运期地表水不利影响一般长期局部是大气环境不利影响较大长期局部是声环境不利影响一般长期局部是固体废物不利影响一般长期局部是环境风险不利影响较小长期局部是社会经济有利影响一般长期较大是由表1.3-1知,项目在营运期对各环境要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其中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本次评价应对项目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方面加以重点关注。1.3.2 评价因子筛选根据项目营运期工艺流程及各类污染物排放状况的分析结果,以及区域内各环境要素的环境现状特征,确定
15、本项目评价因子见表1.3-2。表1.3-2 评价因子一览表评价内容现状评价因子影响评估因子总量控制因子环境空气SO2、PM10、PM2.5、NO2、非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颗粒物、臭气浓度VOCs(以非甲烷总烃计)地表水pH值、CODcr、BOD5、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石油类CODcr、BOD5、SS、氨氮/地下水pH、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氨氮、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盐/噪声Leq(A)Leq(A)/固废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处置量及排放量/1.4 评价标准1.4.1 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项目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
16、级标准;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详解”中的浓度限值,具体标准限值见表1.4-1。表1.4-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浓度限值1小时浓度日平均年平均SO2500 ug/m3150 ug/m360 ug/m3NO2200 ug/m380 ug/m340 ug/m3PM10150 ug/m370 ug/m3PM2.575g/m335g/m3非甲烷总烃2.0 mg/m32)地表水:项目地表水洪江河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标准,具体见表1.4-2。表1.4-2 地表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pH除外)pHCODcrB
17、OD5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石油类692041.51030.53)地下水:项目区域地下水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III类标准,具体见表1.4-3。表1.4-3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pH除外)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氯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6.58.54503.00.2250200.022502504)噪声:项目所在地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功能区标准,具体见表1.4-4。表1.4-4 声环境质量标准类别昼间(dB(A))夜间(dB(A))260501.4.2 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1)配料、投料粉
18、尘有组织排放浓度执行执行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3)表2中“重点控制区”的排放浓度限值,排放速率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二级标准的要求;具体见表1.4-5。表1.4-5 颗粒物排放标准限值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允许排放速率(kg/h)排气筒高度(m)二级颗粒物10153.52)捏炼机排空、硫化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非甲烷总烃排放执行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2-2011)表5和表6中的标准要求,具体见表1.4-6。表1.4-6 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生产工艺及设施排放浓度(mg/m3
19、基准排气量(m3/t胶)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颗粒物炼胶装置1220001.0非甲烷总烃炼胶、硫化装置1020004.03)厂界臭气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中的二级新改扩标准要求,即20(无量纲)。2、废水项目无生产废水外排,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即墨市西部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排放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表1中的B等级标准,具体见表1.4-7。表1.4-7 废水排放标准(mg/L)CODcrBOD5氨氮SS500350454003、噪声项目营运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
20、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具体标准见表1.4-8。表1.4-8 厂界噪声排放标准类别昼间(dB(A))夜间(dB(A))2类60504、固体废物项目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置分别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及“修改单”(环保部2013年第36号)中的相关要求。1.5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5.1 评价工作等级1、大气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有关规定,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13个主要污染物,计算其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及地面浓度达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市道 新材料 有限公司 硅橡胶 制品 设备 生产 项目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