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4篇.docx
《高三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4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三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4篇 高三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第1篇 高考是很多人人生当中最关键的一步,高三则是高中阶段至关重要的一年。高三学生在紧急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比其它年级学生心理更敏感、脆弱,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这时更需要家长、老师及学校的关心与理解。这里笔者谈谈自己针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几个案例: 案例1:理(12)班学生甲(女),在江南十校高三联考中,成果上了联考预估的二本线,信念大增,但是在随后的几次周末小考中,成果下滑,排名由班上前几名降至二十几名。此时,她心里感到沉重、压抑而不知所措,于是把大量的时间都投在学习上。别人玩时,她在学;别人学时,她加倍学;别人休息时
2、她还在学。但事与愿违,其成果依旧徘徊不前。此时她再度陷入了困惑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甲在连续几次考试失败后,得出的结论是自己所花的时间不够,所以要用完可能多的时间来追逐前面的同学,但是成果提高不明显,加上又看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产生了矛盾的心理。面对这样的学生,要指出其某些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信念,要帮助他们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从而产生某种认知层次的转变,谈话的关键是与其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对症下药。 首先,指出甲(女)把失败归因为学习时间不够,这是积极的归因,有助于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指出其归因时的片面,没有做到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其次,引导她熟悉到导致考试失败的因素有多种,如
3、学习时间不够、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方法不当、考试状态不佳、心理素养差等方面,帮助她放弃只要多花时间成果立刻就会提高的不合理的观念。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欲速则不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成功。最终,依据其客观学习状况,确定她的学习成果,使其增加学习信念。 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信念很重要,拥有信念你就成功了一半;并劝解她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不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时笔者还帮助她解决如何经营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 经过与甲谈话后,原先懊丧的脸上最终出现出自信的笑容,一个人解开了心结就似乎获得了新生,经过后一阶段的观看,该生的成果慢慢提高,脸上很难
4、看到以前焦虑的表情。 案例2:文(6)班学生乙(男),学习状况在班上中等,他所在的班级为文科试验班,在离高考前不到两个月的时候,他找到笔者,向笔者述说自己的状况:时间不多,还有好多书没有看,自己的成果不抱负,感觉前途一片渺茫;而平常自己给别人的印象都是笑呵呵的,实际上心里很苦闷,不知道如何向别人述说。 该生当前内心是特别焦虑的,面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自己又没有预备好,担忧考试的结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却又无法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帮助,心情郁闷无法排解。对于这位学生的心理疏导,关键在于转变其不正确的认知,重新端详高考的成败与将来之间的联系,要引导他熟悉到高考的真正意义,高考的成败不应与人生、
5、事业的成败直接划等号。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同时还向其举了很多成功人士,在学校学习不一定优异,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事业有成的例子。通过讲道理、举例子,扩大该生的熟悉面,让其知道高考并不是走向成功的独木桥,尽自己最大努力来考,尽吾志,方无悔。笔者尽量使该生减轻心理压力,让他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学习,对待高考。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谈话,该生从前紧锁的眉头渐渐伸展开来。 案例3:文(2)班学生丙(女),丙暗恋着班里一位很精彩的男孩儿,几乎到了魂牵梦绕的程度。而此时她即将面临人生关键的转折点高考。一方面她很想走出暗恋的误区,集中精力好好学习;另一方面又掌握不住自己的情感,掌握不住自
6、己去想那个男孩儿,为此,她陷入极端的苦痛和沉迷之中。 这是一例典型的有关青春期感情困惑的案例。在这一时期,中学生的性意识由朦胧到迅猛觉醒,随着自身性生理的成熟,他们的性心理也渐渐发展变化,从而进入性的活跃期。这名高三女生目前就处在这个阶段的过渡期:开头感受到异性的吸引力,开头留意异性,并在众多的男女生共同交往中逐步由对群体异性的好感转向对个别异性的依恋。更何况学生丙面对的是那样一个品学兼优,热忱和善的精彩男生。而青春期本身处于感情的稚嫩和不成熟阶段,激情往往代替理智,也简单混淆友情和爱情的界限,因此常常会使青少年朋友们在苦痛的感情困惑中觉得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回避正常的异性交往不仅会影响学
7、生健康的人格发展,也会影响中学生的成长;反之,假如尚不成熟的异性恋情,也会给当前的学习、生活乃至身心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于是,笔者开导这位高三女生:要志存高远,别忘了你还是一只征途上的雏鹰,不要在眼前这片风景上流连忘返;你要知道,你的双翼还要永不停留地飞行,等你飞到了山的那一边,面对着山明水秀,柳暗花明的绮丽美景,那时,你的心还会属于眼前的这片风景吗? 通过对这位高三女生的心理健康辅导,笔者深刻熟悉到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中学生的异性交往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工作。一是同学交往要自然、适度;二是加强抱负信念教育;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充实其校园生活。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应积极
8、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男女同学在思想上得到交流,相互帮助,增进了解,有助于消退异性之间的神奇感。 综上所述,目前高三学生健康心理素养的培育是不容忽视的。面对布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学校应负起重任,家庭、社会也应加大对高三学生健康心理素养的教育和宣传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培育出一支既有健康体魄和优秀学识,又有良好心理素养的全面发展的生力军,才能造就一批为实现“中国梦”而人格健全的创新型人才。 高三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第2篇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专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养,
9、有效地解决学生一系列成长中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品质。 二、教育部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熟悉,使心理素养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对心理测试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严格保密
10、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与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3、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把握一般的心理保健学问和方法,培育良好的心理素养。 4、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准时进行专心、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5、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
11、响和教育子女。 四、班主任工作误区 误区l:“抓两头,带中间” 所谓“两头”,一头是好学生,被树为典型榜样,他们的缺点被成果掩盖着;另一头则是有问题的学生差生,被批评的对象,常常被老师当成坏典型,被用来“杀一儆百”。这样,好学生简单形成狭隘、嫉妒心理,一有不顺心的事就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良举动,使得班主任要严厉批评,又觉得不忍;略微点拨一下,学生自己又不收敛,产生的负面影响却很大。“差生”则往往对失败体验过多,外界评价太低,易导致怯懦、自卑、抑郁、对立等缺陷。而中间的学生埋伏的问题在外界条件成熟时,就暴露出来了。这样发展下去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误区2:个体心理等于思想品质 两者有严格的区
12、分。详细表现为: (1)性质和内容的区分。从人的总体素养发展看,最初是身体,然后是心理,最终才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真善美观念一道德观念。因此,个体心理是低层次的,思想品质则是高层次的。 (2)反映内容和范围的区分。个体心理反映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思想品质反映的是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方面的准则。 (3)表现方面的区分。个体心理表现形式为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心情、意志、兴趣、态度、能力、气质、性格等;思想品质则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价值观及义务感等。 误区3:心理辅导就是德育 两者的区分:一是理论基础不同,但也有交叉。心理辅导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德育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
13、导。二是目标不同,德育重视根据社会利益的要求去规范个人行为,而心理辅导关注、维持和增进个体心理健康,以及心理机能和心理潜能的提高和发挥。 五、案例研究柳柳的心灵独自 案例展示: 柳柳,高三学生。 高一刚开头的时侯,觉得各科学问都好难。第一次听讲,却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第一次考试不及格,同班的许多同学却能轻易地得到很高的分数,这使我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高二比高一好些,但学习还是原地踏步,永久都选不到自己定的目标。我很怕考试,考试时高度紧急,常犯低级错误。失眠、头痛、懊丧、易怒、易疲乏更是家常便饭。升入高三,压力空前。虽然分班考试时我进了重点班但在这个强手如林的班中,我又跌到了谷底,怎么学好像
14、都不见成效。那么想上北大,但一看到自己的成果,真的很绝望。已经到了高三下学期了,假如还这样,高考怎么办呢?想都不敢想,前途一片黑暗。其实全部的道理我都懂,可一到自己身上就行不通了” 如何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呢? 粱红书老师是这样教育的: 1、先专心地听完她的叙述,沉思了良久,没有做出评价。 2、分析柳柳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她性格内向,学习刻苦努力。对自己要求很高,责任心强,有抱负。一旦迭不到自己的目标。她首先不是考虑目标是否合理,而是陷入自责,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不自信。于是下一次还会制订更高的目标以作弥补,那确定还是达不到,于是再次深深自责,变得越来越自卑。在潜意识中,她总要求别人按自
15、己的方式做事,因此,很难找到知心朋友,也就很难有安全感、认同感与归属感。严重的自卑与自我否定倾向都属于不良人格,而这些心理障碍又没有得到准时的矫正,因此长时间地干扰了她的心情。正是由于她不能很好地依据环境的要求转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力式,调整自己的心态与目标,因此,她一直处在一种紧急抑郁的、生理与心理全都极度不适的状态下,这对她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示范解说:我拉着柳柳的手走到房间的一面墙边,用双手抵住柳柳的双肩向墙的方向按压。柳柳不解地看着我。“你就是这样,把自己压在一个过于狭小的空间,所以把自己逼得透不过气来。只有让自己的心处在一个更宽阔的空间,它才会伸展。”看到她若有
16、所思的样子,我接着说:“你不是以自已是否舒适为标准,而是用道德标准限制自己的行为。可是你要知道,有张有弛,才是文武之道啊!弦绷得太紧是会断的。 4、不去触及她所说的那些不开心的往昔回忆,而是把她的留意力引到她现在的生活和爱好上。她说她爱写作。我问她,不欢乐的时候是不是会写出来呢?她说以前是的,但高三时间太紧了,没有精力写什么东西愉悦自己。 5、把每天欢乐的事写下来:给柳柳留了一项作业,每天记下两个“欢乐”,可以是所见、所闻、所想,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总之一切让她感到快乐的事物。她很严肃地答应了。一个月之后。她告知我说她的心情“好多了。” 案例启示: 学校越来越重视升学率,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班 主任 心理健康 教育 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