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对抗原理冯小平全书课件.ppt
《通信对抗原理冯小平全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对抗原理冯小平全书课件.ppt(1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第第7 7章章 通信干扰方程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和干扰效果评价7.1通信干扰方程通信干扰方程 7.2通信干扰效果评价准则通信干扰效果评价准则 7.3通信干扰效能检测和评估方法通信干扰效能检测和评估方法 7.4对语音信号质量的客观评价方法对语音信号质量的客观评价方法 7.5通信干扰效能评估的仿真技术通信干扰效能评估的仿真技术 习题习题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7.1 通信干扰方程通信干扰方程7.1.1理想条件下的通信干扰方程理想条件下的通信干扰方程通信接收机输入端的干信比大小基本上能够反映干扰的有效性。下面分自由空间传播和地面反射传播两种情况讨论
2、通信干扰基本方程,它用通信接收机输入端的干信比描述。1)自由空间传播的通信干扰方程在自由空间中,通信主要传播方式是直接波,根据自由空间电波传播方程,到达通信接收机输入端的通信信号功率为(7.1-1)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式中,Pst是通信发射机功率;Gst是发射天线在接收天线方向的增益;Gsr是通信接收天线在发射天线方向的增益;Rc是通信距离;是通信信号波长。同样,在通信接收机输入端的干扰功率为(7.1-2)式中,Pjt是干扰发射机功率;Gjt是干扰发射天线在通信接收天线方向的增益;Gjr是通信接收天线在干扰发射方向的增益;Rj是干扰距离;是通信信号波长。因此,通信接收机输入端的干
3、信比为(7.1-3)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根据上式可以得出,当通信系统和干扰系统都是在自由空间中传播时,通信接收机输入端的干信比与干通比(r=Rj/Rc)的平方成反比。2)地面反射传播的通信干扰方程在地面传播方式下,由于地面反射波和地面波的影响,到达通信接收机输入端的功率近似为(7.1-4)式中,Pst、Gst、Gsr、Rc意义与前面相同;hst、hsr分别是通信发射和接收天线的高度。类似地,到达通信接收机输入端的干扰功率为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7.1-5)式中,Pjt、Gjt、Gjr、Rj意义与前面相同;hjt是干扰发射天线的高度。因此,通信接收机输入端的干信比为(
4、7.1-6)根据上式可以得出,当通信系统和干扰系统都是在地面传播方式时,通信接收机输入端的干信比与干通比(r=Rj/Rc)的4次方成反比,与干扰天线和通信天线的高度比的平方成正比。干扰天线高度每升高1倍,干信比提高6dB。因此,对于地面反射传播方式工作的干扰系统,升高天线高度可以明显的改善干信比,提高干扰效果。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以上两种情况都是假设通信系统和干扰系统工作在相同的电磁传播模式下。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时情况并非如此。比如,当采用升空平台对地面目标通信系统干扰时,通信信号是地面反射传播模式,而干扰信号是自由空间传播模式,这时的干信比为(7.1-7)同理,如果通信信号是
5、自由空间传播模式(如地空通信),而干扰信号是地面反射传播模式,这时的干信比为(7.1-8)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7.1.2修正的通信干扰方程修正的通信干扰方程在上面的讨论中,假设干扰信号的所有能量都能够进入目标通信接收机。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也就是说干扰能量并不能全部进入目标通信接收机,即干扰信号与通信信号之间存在匹配损耗。匹配损耗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引起:其一是干扰天线与通信接收天线由于极化不同引起的极化损耗;其二是干扰信号带宽与通信接收机带宽不一致(一般干扰带宽大于通信接收机带宽)引起的带宽失配损耗。所以在计算干信比时,还需要考虑天线极化损耗La和带宽失配损耗Lb。设目标通信接收
6、机中频带宽为Br,干扰信号带宽为Bj,则带宽失配损耗为(7.1-9)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带宽失配损耗是小于1的数。在通信频率范围的低端,极化损耗并不突出,所以可以不考虑它,此时假设La=1。在通信频率高端(UHF以上),就必须考虑极化损耗的影响。考虑匹配损耗后,干信比关系需要乘以因子LaLb,因此,自由空间传播模式的干信比修正为(7.1-10)在其他传播模式下,考虑匹配损耗后的修正的干信比关系与上式类似,这里不再一一列出。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此外,如果通信接收机接收天线是水平全向的(大部分战术通信电台都是如此),则有Gjr=Gsr,那么上式简化为(7.1-11)通常
7、把发射机输出功率P与发射天线增益G的乘积称为有效辐射功率,并且表示为ERP=PG(7.1-12)则上式可以用有效辐射功率表示为(7.1-13)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式中,ERPj表示干扰发射机的有效辐射功率;ERPs表示通信发射机的有效辐射功率。其他传播条件的干信比也可以利用有效辐射功率表示,这里不再一一给出。上面讨论的各种不同的传播模式下的干信比关系就是通信干扰方程。当按照上面的关系计算得到的干信比超过干扰压制系数时,对应的干扰就是有效的。通信干扰方程是一个重要的方程式,它是干扰功率计算和干扰压制区计算的基础。7.1.3通信干扰有效辐射功率计算通信干扰有效辐射功率计算干扰有效辐射
8、功率计算是通信干扰系统设计的最重要的参数,它根据干扰系统的战术使用要求,如系统作用距离、干扰对象等,通过分析计算和计算机仿真后确定。根据前节得出的干信比公式,可以得到自由空间传播模式下所需的干扰有效辐射功率为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对于给定的干扰对象,当干扰设备与目标设备的配置关系确定时,干扰有效辐射功率将由实现有效干扰的干信比决定。当干扰目标给定和干扰样式确定后,所需的干信比就是干扰压制系数Kj。将上式中的干信比用干扰压制系数代替,距离比用干通比代替,可以将自由空间传播模式的干扰有效辐射功率重新表示为(7.1-14)(7.1-15)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同理可以得到其
9、他两种传播模式的干扰有效辐射功率为 地面反射传播模式的干扰有效辐射功率为(7.1-16)(7.1-17)(7.1-18)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在以上各种传播模式下的干扰有效辐射功率的表达式中,通信发射机的有效辐射功率ERPs、通信收发天线高度hsr和hst、工作波长取决于干扰对象;通信距离Rc、干扰距离Rj、干通比r则由战术使用要求决定;干扰天线hjt的高度可以通过设计选取;最后只剩下干扰压制系数的选取。干扰压制系数的选取涉及到最佳干扰技术,理论上,压制系数最小的干扰样式是最佳干扰样式,它需要的干扰功率最小。对于不同的通信体制,最佳干扰样式不同,所需要的干扰压制系数也不同。下面举例
10、说明通信干扰功率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设计一个车载VHF(30100MHz)战术干扰系统,用于干扰空地、地空和地地通信链路。最大干扰距离为30km,实施干扰后允许的最大通信距离为3km(即干通比r=10),通信发射机最大有效辐射功率为100W。试计算该干扰系统所需的干扰有效辐射功率。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1)空地通信链路干扰功率。空地链路是指通信方的发送设备在空中,接收设备在地面,所以通信方是自由空间传播模式。而干扰方是车载干扰系统,它位于地面对地面通信接收机实施干扰,因此是地面反射传播模式。如果匹配条件良好,并且干扰天线可以升空,则根据视距传播条件,可以得到 其中,hjt、hsr分
11、别是干扰发射天线和通信接收天线的高度。当hjthsr时,可以得到干扰发射天线高度为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即当干扰天线高度大于53m时,干扰信号可以按照自由空间传播模型考虑。将r=30/3=10,因为假设匹配良好,可以取La1,Lb1,并设Kj2,代入自由空间传播模式下的干扰有效辐射功率计算公式,可以得到实际上,在车载条件下,要将天线升高到53m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干扰天线只能升高到20m,那么干扰信号就不满足自由空间传播模式的条件,而只能按照地面反射传播模式考虑。此时干扰空地链路需要的干扰功率将极大提高: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其中,计算时使用的10m(f=30MHz),
12、hjr=2m。可见,利用地面车载干扰平台干扰空地链路需要的干扰功率极大,几乎无法实现。因此,必须使用升空平台才能实现对空地链路的有效干扰。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2)地空通信链路干扰功率。地空链路是指通信方的发送设备在地面,接收设备在空中,所以通信方是自由空间传播模式。而干扰方是车载干扰系统,它位于地面对空中通信接收机实施干扰,因此也是自由空间传播模式。我们已经计算得到了干扰和通信双方都在自由空间传播模式下,需要的干扰有效辐射功率为20kW,因此,可以实现有效干扰。问题在于,由于通信发射机在地面,侦察引导设备也在地面,那么侦察设备是否能够对通信信号可靠的侦收和识别呢?下面就对此进行
13、必要的分析。根据地面反射传播模型,到达侦察接收机的通信信号功率为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其中,计算时通信发射机天线高度hs2m,侦察接收机天线在天线发射机方向的增益Gjr=4,侦察(干扰)天线高度hj20m,通信发射机有效辐射功率PstGjt100W。一般,通信侦察系统的灵敏度都优于100dBm,所以使用20m高度的天线是可以侦收和识别地空通信链路的通信信号,实现对干扰机的引导。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3)地地通信链路的干扰功率。地地通信链路是指通信方的发送和接收设备都在地面,所以通信方是地面反射传播模式。干扰方是车载干扰系统,它位于地面对地面通信接收机实施干扰,因此也是
14、地面反射传播模式,它所需要的干扰有效辐射功率为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根据以上分析,该干扰系统的有效辐射功率最终为20kW。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用有效辐射功率20kW的干扰系统无法对空地通信链路进行有效干扰,只能通过其反向链路即地空链路干扰,来达到干扰空地链路的目的。在干扰功率计算中,干通比的确定是关键,干通比是干扰距离与通信距离之比。干扰距离可以根据战术使用要求确定,但是通信距离的确定就比较困难一些。如果只考虑战术使用要求,则希望有效通信距离尽可能小。但是这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效通信距离减小,则干扰功率就需要增加,干扰设备就复杂,成本就高,所以在系统设计时,就需要在有效通信距离和成本之
15、间综合考虑。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7.1.4干扰压制区分析干扰压制区分析前面几节讨论了干信比,给出了在给定干通比条件下的干扰有效辐射功率的计算公式。利用这些关系,基本上可以确定干扰系统的干扰能力。到目前为止,衡量干扰系统的干扰能力的最重要指标是干扰设备能够达到的干通比,但是干通比不是很直观的,而且与敌我双方的对抗态势无关。干扰是否有效,与对抗双方的布局有关的。干扰压制区能够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根据前几节的讨论,在自由空间传播模式下,一旦干扰功率确定,则该干扰机所能够达到的干通比为(7.1-19)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同理,在地面反射传播模式下,干扰机所能够达到的干通比为
16、7.1-20)一旦干扰对象确定,则它的有效辐射功率ERPs和发射天线高度hst就是确定的。并且如果干扰机性能确定,它的干扰有效辐射功率ERPj和干扰机发射天线高度hjt也是确定的。在这种条件下,上式的右侧实际上是一个常数。设该常数分别为c1和c2,则上述关系可以表示为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不失一般性,将c1和c2统一用c表示,则有(7.1-21)注意到,常数c取决于干扰机和干扰对象的参数及其传播模式。显然,该干扰机能够达到的干通比为,当干扰距离与通信距离之比小于时干扰有效,当干扰距离与通信距离之比大于时干扰无效。设干扰机和通信系统的布局关系如图7.1-1所示。第7章 通信干扰方
17、程和干扰效果评价图7.1-1 干扰机和通信系统的布局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其中,干扰机位于坐标原点(O),干扰机与通信发射机(B)的连线为x轴,通信接收机位于A点,其坐标为(x,y)。按照上述布局,可以得到干扰机与通信接收机、通信发射机与通信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分别为(7.1-22)式中,d是干扰机与通信发射机之间的距离。利用干通比关系(dj/dc)2=c,可以得到x2+y2=c(dx)2+y2(7.1-23)当c=1时,可以得到(7.1-24)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即当c=1时,干扰压制区的边界为一条直线,它位于干扰机与通信发射机的连线的中点位置,如图7.1-2所示。于
18、是,在该直线的左侧(干扰机的一侧)为干扰压制区,在该区域中,干扰距离与通信距离之比小于1。类似地,当c1时,经过简单的数学运算可以得到:(7.1-25)上式说明,干扰压制区的边界为一个圆,圆心位于x轴上,离坐标原点的距离为,圆的半径为。下面按照c1和c1的情况当c1时,边界圆的圆心位于正x轴上,并且值大于d。因此圆心在通信发射机右侧,如图7.1-3所示。注意到,边界圆始终覆盖通信发射机,因为该圆的圆心离原点的距离与圆半径的差始终小于d,即小于通信发射机离原点的距离。但是边界圆始终不可能超过图中虚线所示的中线。由于在圆内,干扰距离与通信距离之比大于,因此圆内为干扰无效区;在圆外,干扰距离与通信距
19、离之比小于,所以圆外为干扰压制区。并且c越大,边界圆的圆心越接近通信发射机,圆的半径也越小。当c时,圆心与通信发射机重合,圆半径0,此时整个区域均为干扰压制区。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图7.1-3 c1时的干扰压制区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2)c1的情况当c1时,由于值 ,所以边界圆的圆心位于负x轴上,如图7.1-4所示。注意到,边界圆始终覆盖干扰发射机,因为该圆的圆心离原点的距离与圆半径的差始终大于0,即小于通信发射机离原点的距离。由于在圆内,干扰距离与通信距离之比小于,因此圆内为干扰有效区;在圆外,干扰距离与通信距离之比大于,所以圆外为干扰无效区。并且c越小,边界圆的
20、圆心越接近干扰发射机,圆的半径也越小。当c0时,圆心与干扰发射机重合,圆半径0,此时整个区域均为干扰无效区。c0表示干扰功率0,或者由于干扰对象采取了极强的抗干扰措施,使所需的干扰压制系数Kj,再大的干扰功率也难以奏效。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图7.1-4 c1时的干扰压制区为扣除了边界圆后的整个区域,而c1时的干扰压制区最大,而c1时的干扰压制区最小。所以,再干扰机设计时,应该尽可能提高c值,以获得尽可能大的干扰压制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c1时干扰机只适合于防御作战情况,因为此时干扰机只能干扰周围区域的通信接收机,而无法干扰靠近敌方区域的通信接收机。这一点从c=1和c1时的干扰压制
21、区上就能够明确的看出。不过,随着干扰机的微型化、网络化,一种所谓分布式干扰技术将可以工作在c1方式的有效干扰压制区可以看出,干扰距离不能完全反映干扰机的干扰能力,或者说,单纯的讲干扰距离是没有意义的。如图7.1-4中边界圆右侧,虽然离干扰距离较远,但是该区域的干通比小于设计值,仍然是有效干扰压制区,并且干扰压制区并不是以通信发射机为中心的圆,而是中心偏离通信发射机位置并且偏向其右侧的圆。只有当c很大时,其圆心才会接近通信发射机的位置。干扰压制区的上述特点,如果不进行详细的分析是很难想象的。以上仅给出了干扰信号和通信信号在相同的传播模式下的干扰压制区的情况。如果两者的传播模式不同,其干扰压制区要
22、复杂得多,这里不再讨论。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7.2 通信干扰效果评价准则通信干扰效果评价准则7.2.1概述概述通信干扰是通信对抗的进攻手段,以破坏敌方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使敌武装部队失去或部分失去作战能力为目的。因此,敌方作战能力到底损失了没有,实施通信干扰之后到底起了多少作用,也就是说通信干扰的效能如何,这对于实施电子进攻的一方是极希望知道的。另外,获取通信干扰效能的数据对于通信对抗装备技术的发展也十分必要。为此,就产生并迅速发展了通信干扰效能检测与评估这一门技术。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1)通信干扰效能的检测与评估定义效能是指一个武器系统在战场环境中能够成
23、功履行其作战使命和完成任务的程度。通信干扰效能就是通信对抗装备在战场环境中能够成功地对敌通信过程进行破坏和压制的程度。(1)通信干扰效能检测的定义。通信干扰效能检测是指在给定条件下,针对人为设定的环境(如电子靶场、仿真环境等),对通信对抗装备干扰特性和干扰效能进行测试和数据统计工作。(2)通信干扰效能评估的定义。通信干扰效能评估是指在通信对抗装备实施干扰后,对被干扰的目标对象受到破坏或削弱程度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价和估计。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2)通信干扰效能检测与评估的方法由于通信干扰自身所具有的前瞻性、科学性、破坏性,被干扰的对象往往是敌方最敏感的部分,开展实战环境下通信干扰效能
24、检测与评估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通信干扰效能的检测与评估,除在设定的实际环境进行试验和测试外,通常还使用仿真的原理和方法。仿真是进行通信干扰效能检测与评估比较可行的办法。所谓仿真,就是应用相似定理和类比关系来研究事物,也就是用实物或模型代替实际系统进行实验和研究。在通信对抗干扰效能检测和评估的仿真中,根据所介入的实物或模型的程度不同,分为物理仿真和数学仿真两类。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1)物理仿真。由全部或部分物理设备(包括模拟设备)参与仿真试验的方式称物理仿真。根据参与仿真的物理设备数量的多少可分为全物理仿真(习惯上称为“全实物仿真”)和半物理仿真(习惯上称为“半实物仿真”)。(2
25、)数学仿真。数学仿真是用计算机构成系统以实现并求解给定数学模型的仿真,习惯上称为“计算机仿真”。计算机仿真是由计算机和数学模型模拟实际的物理设备,通过运行仿真软件演示被仿真装备的实际工作,检测和评估被仿真装备的功能和性能。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7.2.2干扰效果评价准则干扰效果评价准则1.信息准则信息准则一般情况下,干扰信号是某种随机信号,换句话说,干扰信号含有不确定性成分。当给定限制条件时,干扰信号的不确定性越大,对方消除这种干扰的潜在可能性就越小,而且对方采取决策时的不确定性也越大,那么干扰效果就越好。1)信息熵准则熵是随机变量或随机过程不确定性的度量方法。设离散随机变量J的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信 对抗 原理 冯小平 全书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