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要求.doc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要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要求.doc(1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附件1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二四年十二月2目 录0 前 言11 总 则22 基本规定32.1 地质灾害分类32.2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及地质复杂程度分级52.3 勘查阶段的划分62.4 勘查设计73 地形测量主要技术要求93.1 作业技术依据93.2 测区采用的坐标系统及成图规格93.3 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93.4 地形测量113.5 剖面测量113.6 钻孔等勘探点工程测量123.7 重要野外地质观测点、物探控制点测量123.8 上交资料成果124 工程地质测绘134.1 滑坡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134.2 崩塌(危岩体)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16
2、4.3 塌岸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175 勘探195.1 滑坡工程地质勘探195.2 危岩体(崩塌)工程地质勘探315.3 塌岸工程地质勘探336 试验366.1 一般规定366.2 滑坡试验366.3 崩塌(危岩体)试验406.4 塌岸试验416.5 测试结果统计427 稳定性分析与评价437.1 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437.2 危岩稳定性评价467.3 塌岸预测与评价488 监测498.1 一般规定498.2 监测内容498.3 监测方法的选择508.4 监测网点的布设508.5 监测周期及监测精度518.6 监测资料整理分析519 勘查成果529.1 一般要求529.2 滑坡勘查成果529.
3、3 危岩(崩塌)勘查成果619.4 塌岸勘查成果669.5提交成果要求:7210 施工地质工作7411 规范性附录7511.1 地质灾害勘查物探常用方法技术要求7512 资料性附录8512.1 崩滑体稳定性野外评价指标8512.2 滑坡发育阶段划分8712.3 滑坡刚体极限平衡稳定性分析基本方法8812.4 危岩稳定性评价9212.5 塌岸预测9812.6 滑坡涌浪计算方法10212.7 库区泥岩岸坡统计参数表10812.8 三峡水库运行特征11112.9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各断面水位表11312.10 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各断面土地征用线和分期移民迁移线水位表11612.11 三峡库区长江支流各断面
4、土地征用线和分期移民迁移线水位表12112.12 钻孔验收表12713 参考资料12813.1 滑坡滑面(带)的判识12813.2 滑带、滑面及其抗剪强度13313.3 滑坡稳定性分析1440 前 言在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国土资源部、湖北省及重庆市等有关部门,根据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特点,提出了相关规定或技术要求并在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中逐步应用。为使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查有统一的技术要求,按照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指示,在总结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地质勘查经验的基础上,特编制三峡工程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地质
5、勘察技术要求(以下简称勘察技术要求)。勘察技术要求以现行国家有关地质灾害勘查规范的有关规定为主,并吸取了现行的有关地质灾害勘查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合理的内容(凡列入的参照规范或标准,均在该条款后予以注明)。勘察技术要求主要引用和参考的规范规程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6、50266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1】; 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DL/T 5185-2004】;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T18896】;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J1252001】;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12)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勘察技术要求主编单位
7、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参编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峡大学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主要起草人:徐开祥、邓清录、简文星、殷坤龙、郭其达、黄学斌、付小林、程温鸣、晏鄂川、易庆林、吴益平、彭光忠、郭建强、孙党生、郭满长、高新平。351 总 则1.1 为使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达到勘查手段适当、工作量经济合理并确保成果质量的目标,制定勘察技术要求。1.2 本勘察技术要求只适用于三峡库区三期滑坡、崩塌及库岸防治工程地质勘查。1.3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充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合理避让、重点治理”的指导思想。1.4由于三峡
8、工程三期蓄水提前一年,使三期地质灾害防治时间十分紧迫,为加快进度,三期地勘工作按以下要求实施:(一)对于已明确必须紧急工程治理项目,在已完成的规前勘查的基础上,将可研和初步设计阶段勘查两阶段合并,达到详勘深度要求。在勘查过程中,根据设计需要,及时提出中间性勘查成果,供设计单位及时研究防治方案。勘查单位应结合防治方案的工程布置,及时调整原勘查设计,使勘查成果满足防治工程初步设计的需要。(二)对于其它勘查项目,按正常勘查阶段实施应首先完成并及时提交可研勘查报告,满足可行性研究的要求 ,以尽快确定工程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防治工程决策提供依据。此后则根据可研后的决策决定是否进行下一阶段的勘查,以及相
9、应的工作安排及成果提交。1.5 三期勘查应充分利用规前勘查的成果资料,进一步分析规前勘查稳定性初步评价和防治工程建议方案,研究勘查方案的布设。1.6 三期勘查工作中,应加强勘查手段的综合利用,勘查资料的综合分析,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提高勘查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1.7勘察技术要求侧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特点而制定,没有提及的一些通用要求如术语、符号、岩土分类以及归档要求等遵照国家及部门有关标准执行。2 基本规定2.1 地质灾害分类列入三峡库区第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危岩体)、塌岸三类。2.1.1滑坡分类根据滑坡体物质组成、形成原因、
10、滑动形式及规模等,可按表2-1对滑坡进行分类。表2-1 一般滑坡分类表划分依据名称类别特 征 说 明物质组成土质滑坡发生在冲积、洪积、坡积、崩积、残积等松散层中的滑坡岩质滑坡发生在基岩中的滑坡滑面与岩层面关系顺层滑坡沿层面滑动的滑坡,发生在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倾角坡角;残、坡积物顺着下部基岩层面滑动的滑坡,亦属顺层滑坡。切层滑坡滑动面与岩层面相切,常沿倾向山外的一组软弱结构面发生,多分布在逆向坡或近水平岩层的斜坡。滑体厚度浅层滑坡滑坡体厚度10m 中层滑坡滑坡体厚度10m25m 深层滑坡滑坡体厚度25m50m超深层滑坡滑坡体厚度50m始滑部位及运移形式推移式滑坡始滑部位位于滑坡后缘,主要动力
11、来自滑坡后部的加载牵引式滑坡始滑部在滑坡前缘,主要原因是坡脚受河流冲刷或人工开挖混合式滑坡始滑部位前、后缘结合、共同作用诱发因素工程滑坡由施工开挖、建筑物加载和水库蓄水等工程活动引起的滑坡自然滑坡由自然地质作用产生的滑坡形成年代新滑坡全新始以来、有历史记载或者滑坡形迹清晰、保存完好的滑坡老滑坡晚更新世以来、无历史记载或滑坡形迹不清晰的滑坡古滑坡晚更新世以前形成的滑坡(距今12.5万年以前)滑体体积小型滑坡10104m3中型滑坡10104m3100104m3大型滑坡100104m31000104m3特大型滑坡1000104m3滑坡期次复活型滑坡古滑坡、老滑坡整体或局部再次活动新生型滑坡初次发生的
12、滑坡2.1.2 崩塌(危岩体)分类崩塌(危岩体)分类见表2-2。 表2-2 崩塌(危岩体)分类表(按【DB50/143-2003】,略修改)划分依据类 型特 征 说 明破坏方式滑移式崩塌危岩沿软弱面滑移,于陡崖(坡)处塌落倾倒式崩塌危岩转动倾倒塌落坠落式崩塌悬空或悬挑式岩块拉断、折断塌落危岩体体积小型危岩1104m3中型危岩101104m3大型危岩10010104m3特大型危岩100104m3危岩体顶端距陡崖(坡)脚高度低位危岩15m中位危岩15m50m高位危岩50m100m特高位危岩100 m2.1.3 塌岸分类塌岸分类见表2-3。表2-3 塌岸分类表(按【DB50/143-2003】,略修
13、改)划分依据类 型特 征 说 明岸坡岩土类型岩质岸坡岩质岸坡在库水的作用下冲蚀、崩塌土质岸坡土质岸坡在库水的作用下坍塌、滑移岩土混合岸坡岩土混合岸坡塌岸在库水的作用下侵蚀、坍塌或滑移破坏模式冲蚀、剥蚀型在水的冲蚀、浪蚀作用下,岸坡后退。一般发生在岩质岸坡强风化带或地形坡度较缓的土质岸坡。变化较慢,规模较小。坍(崩)塌型岸坡在水的作用下,基座软化或掏空,土体或被卸荷裂隙分割的岩体向江、河、水库坍(崩)塌。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较陡的土质岸坡或基岩卸荷带岸坡,具突发性。若岩体中顺岸裂隙发育,突发性更强,规模也较大。滑移型在水流作用下,岩土体沿软弱面(带)向江、河、水库整体滑移。往往规模大、位移大、危害
14、大。塌岸强烈程度强 烈塌岸上边界高程高于移民迁建建设最低高程,宽度大于20m较强烈塌岸上边界高程高于移民迁建建设最低高程,宽度小于20m轻 微塌岸上边界高程低于移民迁建建设最低高程2.2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及地质复杂程度分级2.2.1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滑坡、崩塌(危岩体)、塌岸按危害程度等级划分三级,见表2-4。表2-4 滑坡、崩塌(危岩体)及塌岸按危害对象和危害损失分级级别危害对象县级和县级以上迁建城市。主要迁建集镇、省道和国道、桥梁。移民迁建居民点、一般工矿企业。受灾对象与损失危害人数(人)20002000300100001000020002000注:确定防治工程等级,应符合危害对象、危
15、害人数、可能的经济损失三项指标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等级增减,需要经过专门论证与批准。2.2.1 地质复杂程度分级1) 滑坡及崩塌(危岩体)地质复杂程度分级滑坡及崩塌(危岩体)按地质复杂程度划分三级。符合下列3个条件或3个条件以上者为复杂, 2个条件者为中等,1个条件或1个条件以下者为简单: 地形地貌复杂:地貌单元超过2个、地形起伏变化大、危岩体陡崖高度在50m以上; 岩土组成种类多、变化大、结构复杂; 地质构造复杂,滑坡外围及滑床岩体破碎、危岩体不利结构面(包括软弱夹层)3组以上,卸荷强烈;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有多个含水层、地下水丰富、泉水出露较多。2)塌岸地质复杂程度分级塌
16、岸预测段按地质复杂程度划分三级。符合下列3个条件或3个条件以上者为复杂, 2个条件者为中等,1个条件或1个条件以下者为简单: 地形复杂:地形坡陡多变,不利于库岸稳定; 岸坡岩土组成复杂:土质岸坡土层厚度大、组成变化大,岩质岸坡以软岩为主,或软、硬岩相间; 构造复杂:岩体结构面发育、岩体破裂、强风化、倾角小于坡角具软夹层的顺向坡或处于大的断裂破碎带;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土体的性质对水较敏感,含水层、隔水层及地下水分布变化较大。2.3 勘查阶段的划分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中勘查阶段的划分,崩塌滑坡和塌岸防治工程地质勘查划
17、分为四个阶段:规划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阶段。各勘查阶段工作应与相应阶段设计工作深度相适应。由于三期规划阶段勘查(规前勘查)已经完成,因此勘察技术要求不包括规划阶段。2.3.1 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查在规前勘查的基础上,进行可研勘查,论证对致灾地质体进行工程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勘查其产出的地质环境、边界条件、规模、岩土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有关稳定性计算的参数,对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计算,并作出综合评价,分析其成灾的可能性、成灾的条件,调查其危害范围及实物指标,分析论证防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工程治理与搬迁避让的比较,提出工程防治方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
18、2.3.2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查在充分分析、利用已有资料及可研阶段勘查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可研方案设计的工程布置及尚需研究的地质问题,对设计的治理工程轴线、场地和重点部位进行针对性的工程地质勘探和测试,进一步查明边界条件,复核有关物理力学指标及计算参数,为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对治理工程措施、结构型式、埋置深度和工程施工等提出工程地质方面的要求和建议。2.3.3 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查(1)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初步设计审批中要求补充论证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专门性或复核性勘查,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SL/T18896】,P2,修改)。(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期
19、间应开展地质工作,对开挖形成的边坡、基坑和洞体进行地质素描、地质编录和检验,验证已有的勘查成果;必要时补充更正勘查结论,并将新的地质信息反馈设计和施工。当勘查成果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不能满足设计施工需要或设计有特殊需要时,应进行施工勘查。施工勘查应充分利用已有施工工程(【DB/50/1432003】,4.3.5)。2.4 勘查设计2.4.1 勘查单位在开展野外工作之前,应收集和分析工程地区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野外踏勘,了解场地的自然条件和工作条件,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查设计(【GB5028799】,2.0.3)。2.4.2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勘查是在三期规前勘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充
20、分收集研究和利用三期规前勘查(调查)成果,避免重复工作,减少相应的勘查工程量。2.4.3设计书必须在2.4.1和2.4.2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任务书(或委托书)的有关规定进行认真编写,完成后报业主单位审批。2.4.4勘查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变更勘查设计,重大勘查设计变更应履行勘查设计审批程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2.4.5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书内容(据【DB50/1432003】,附录A,略修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书宜有以下主要内容:(一)前言,包括勘查依据、目的任务、前人研究程度、执行技术标准、勘查范围、防治工程等级;(二)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包括位置与交通状况、气象、水文
21、社会经济概况;(三)勘查区地质环境概况,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震、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现象、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四)致灾地质体基本特征,包括形态特征、边界条件、物质组成、近期变形特征、发育阶段、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破坏模式及其危险性;(五)勘查工作内容、方法、勘查工作部署和勘查工作量,包括勘查工作内容、方法、勘查手段的选择、勘查工作比例尺的确定、地质测绘及勘探点密度的确定、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定位测量的布置,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剖面、物探、钻探、槽探、井探、洞探等勘探工作的布置,水文地质试验、岩土现场试验、岩土水样的采集及试验的布置,监测工作的布置以及各
22、种勘查的工作量等;(六)技术要求,包括(五)款中各种手段、方法的技术要求及精度;(七)勘查进度计划,包括各项勘查工作的时间安排及勘查总工期(用进度横道图表示);(八)保障措施,包括人员组织、仪器、设备、材料、资金配置,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障措施;(九)经费预算(含执行的定额标准);(十)预期成果,包括勘查报告及各种附图附表;实物标本、影集及成果数字化光盘;监理报告、监测报告和野外工作验收报告以及相关附件;(十一)勘查设计主要附图附表:(1)以致灾地质体地质图为底图的勘查工作布置图(附勘探剖面图及典型钻孔、竖井、平洞等勘探设计图);(2)主要工作量一览表;(3)仪器、设备及主要材料明细表;(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峡 库区 地质灾害 防治 工程地质 勘查 技术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