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1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159页目 录全套设计,扣153893706一般部分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51.1矿区概况51.2井田地质特征81.3 煤层及煤质182 井田开拓与开采222.1井田境界及可采储量222.1.1井田境界222.1.2可采储量252.1.4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72.2井田开拓352.2.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352.2.2 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地352.2.3 开采水平的确定及带区划分362.2.4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的选择362.3矿井基本巷道372.3.1井筒372.3.2 井底车场及硐室452.3.3 主要开拓巷道462.4.1运输方式选择502.4.2矿
2、车512.4.3辅助运输设备选型532. 5矿井提升562.5.1主副井提升设备562.5.2主斜井检修绞车592.5.3进风立井提升设备593 采煤方法及采区巷道布置633.1 煤层地质特征633.1.1 带区位置633.1.2 带区煤层特征633.1.3煤层顶底板的岩石构造情况633.1.4水文地质633.1.5地质构造633.1.6地表情况643.2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643.2.1带区准备方式确定643.2.2带区巷道布置643.2.3带区生产系统653.2.4带区巷道掘进方法663.2.5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663.3采煤方法673.3.1 带区煤层特征及地质条件673.3.2
3、确定采煤工艺方式683.3.3 回采工作面破煤、装煤方式及落煤、装煤机械683.3.4 工作面运煤方式及运煤机械693.3.5 工作面支护方式及支架选型703.3.6采煤工艺723.4回采巷道布置733.4.1回采巷道布置方式733.4.2巷道掘进754 矿井通风764.1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的选择764.1.1通风方式764.1.2通风系统选择764.1.3矿井主要扇风机工作方式选择764.1.4带区通风系统的要求774.1.5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选择784.2全矿所需风量784.2.1风量计算的标准794.2.2风量计算原则794.2.3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794.2.4按采煤、掘进、硐
4、室等处实际需风量计算794.2.5确定矿井所需总风量824.3.1容易时期的最大阻力路线(图4.6、图4.8)834.3.2困难时期的最大阻力路线(图4.7、图4.9)844.3.3计算矿井通风总阻力884.3.4计算矿井总风阻及总等积孔924.4.1计算两个时期通过主要通风机的风量934.4.2计算两个时期的主要通风机风压934.4.3两个时期的设计工况点944.4.4选择主要通风机944.4.5选择电动机965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975.1 矿井瓦斯975.1.1瓦斯概况975.1.2 瓦斯储量975.2 瓦斯抽放975.2.1矿井年抽放量及抽放年限975.2.2抽放瓦斯方法1045.2.3
5、抽放管路系统及抽放设备选型1055.2.4抽放瓦斯站1105.2.5安全1125.2.6抽放瓦斯的综合利用及评价1145.3 矿井防灭火1155.3.1 概况1155.3.2井下外因火灾防治及装备1155.4 事故预防及处理计划的编制1185.4.1 井下防爆及隔爆1185.4.2 井下火灾的预防和处理119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设计1221.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的意义1221 .2我国矿井通风系统研究1232 矿井通风系统改造与网络优化方法1252. 1矿井通风系统改造与网络优化的特点及基本要求1252. 2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法1262. 2. 1矿井通风系统的内部优化1262. 2. 2矿井通风系
6、统的外部优化1313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指标1383. 1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指标概述1383. 2矿井通风系统指标的意义及其计算1393. 3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指标权值144参考文献:146外文原文149中文译文154致 谢158一般部分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矿区概况一、交通位置矿井位于山西省寿阳县境内,隶属于山西新元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是阳泉矿区寿阳新区待开发的矿井之一。矿井工业场地距寿阳县城约5km。在井田东北部有寿阳段王运煤铁路专用线;在井田东南部有石太铁路线,经寿阳车站可达全国各地。寿阳站至各大城市里程见表1.1。表1.1 寿阳站通往各大城市里程表地名石家庄北京秦皇岛连云港上海郑州西安里
7、程(km)铁路1504338319881416562732公路16048575013501750570在井田北部有太原至旧关高速公路和307国道东西向通过,拟建的矿井工业场地紧邻307国道,交通十分方便。矿井交通位置详见图1.1。二、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寿阳构造堆积盆地区,属黄土丘陵地貌。梁、峁发育,沟谷密集,多呈“U”型。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最高点标高1267m,位于西南部的燕子山,最低点标高1050m,位于吴家崖村旁黄门街河床内,一般标高在1100m左右,最大高差217m,相对高差一般为40100m。井田内大面积被新生界红、黄土覆盖,仅在南部沿冲沟有少量基岩出露。矿井交通位置图1.1三、水
8、系井田内河流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主要河流有白马河、黄门街河及大照河,黄门街河和大照河均为白马河的支流。白马河自西向东南从井田北部流过,在芦家庄村汇入潇河。黄门街河自西南向东北流经井田,在黄门街村南汇入白马河。大照河在井田南部自西而东经大照村和冀家庄后向南汇入白马河。白马河平时流量较小,而黄门街河和大照河平时干涸,仅雨季有水,均属季节性河流。四、气象及地震情况井田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气温昼夜变化较大,蒸发量为降雨量的3.5倍左右,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域。(1)降水量:平均年降水量505.41mm,多水年(1977年)达806.2mm,少水年最低仅235.3mm(1972年)。降水量主要集中于7
9、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48%。(2)蒸发量:平均年蒸发量1754.16mm,年最高达2265.0mm,年最低为1483.8mm(1990年)。(3)气温:年平均气温为7.6。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8.8,极端最低气温约-26.2。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1.6,极端最高气温为35.7。(4)风向及风速:风向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48m/s,最大月平均3.9m/s(1979年1月),最小月平均1.0m/s(1988年9月)。(5)霜期及冻土深度:初霜期在9月中旬,终霜期在次年4月,有时可延至5月,长达78个月之久,气候寒冷,故有“冷寿阳”之称。全年无霜期平均148天。最短1
10、09天,最长192天。最大冻土深度1.1m。(6)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烈度为七度区。五、 矿区工农业生产概况井田地处寿阳县,该县由于地属低山、丘陵地区,土地贫瘠,又受干旱影响,农业生产产量较低,一般亩产200kg左右。粮食植物以谷子、玉米、高粱、豆类为主,小麦次之,也产一定数量的油料等经济作物。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林、牧、副业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矿区内工业有炼铁、水泥、农机大修、石料、电力、纺织、副食加工等企业。六、煤田开发情况根据阳泉矿区总体部署,阳泉矿区划分为生产区、平昔区(续建区)和寿阳区(新区)三个区。生产区有四个矿井,即一矿、
11、二矿、三矿和四矿。2000年各矿原煤产量分别为3.46Mt、2.44Mt、1.23Mt,总计7.13Mt。平昔区为续建区,有五矿(生产矿井)和六矿(待建矿井)两个矿井,2000年五矿的原煤产量为1.0Mt。寿阳区规划有七矿(本矿)、八矿(南燕竹)、九矿(于家庄)、十矿(七里河)四个矿井,建设规模为七矿3.0Mt/a、八矿2.4Mt/a、九矿3.0Mt/a、十矿3.0Mt/a,总建设规模为11.4Mt/a。本井田北部原规划有黄丹沟、段王、平头和平舒四个地方煤矿,其中平头和平舒两矿尚未开工建设,其余两个为县办矿。黄丹沟矿系由小窑逐渐发展起来的县办煤矿,现已被阳煤集团兼并,目前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将形
12、成0.9 Mt/a的生产能力;段王煤矿设计生产能力0.45 Mt/a,实际产量约0.3Mt/a,开采煤层为3、8、9号。上述两个生产矿井开采强度较低,已采面积不大,且均位于浅部,其开采对本井田的开拓与开采无不良影响。七、水源和电源情况(1)水源条件根据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华盛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公司第三工程处编制的“山西省寿阳县白家庄水源地岩溶水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在白家庄附近草沟背斜中段可建一个集中供水水源地,水量丰富,水质尚好,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且已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可作为矿井及矿区永久水源,水源可靠。(2)电源条件距矿井工业场地约1km,有白家庄22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双回电源
13、分别引自太原辛店变电站和阳泉附近的娘子关电厂。本矿井110kV两回电源引自白家庄220kV变电站,供电电源可靠。1.2井田地质特征一、地质构造(一) 地层井田内大部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局部零星有基岩出露。地层由老到新简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为含煤建造基底,以深灰色、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中部夹有石膏层和浅灰色泥灰岩。井田内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149.91m。2.石炭系(C)(1) 中统本溪组(C2b):厚度33.5073.14m,平均55.17m,中、南部较厚,与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底部为G层铝土矿及山西式铁矿,其上由砂质泥岩夹砂岩、灰岩及煤线组成。灰岩25层,一般
14、3层,第二层较为稳定,夹有粗粒石英砂岩及不稳定的煤线。本组属于泻湖堡岛环境沉积。(2) 上统太原组(C3t)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厚度112.21138.97m,平均126.21m。其顶界为K7砂岩的底面,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以15号煤层顶面或其相当层位、K4石灰岩顶面为界线,将太原组分为三段。下段:从K1砂岩底至15号煤层顶或其相当层位,厚度26.0865.85m,平均41.63m。由石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15、15下及16号煤组成。15号煤为主要可采煤层,15下号煤为局部可采煤层,16号煤为不可采煤层。本段属于堡岛泻湖、潮坪环境沉积。中段:从15号煤层顶至K4石灰岩顶面,厚度30.10
15、68.53m,平均44.88m。由K2下、K2、K3、K4等4层石灰岩和11、11下、12、13及13下号等5层煤以及砂岩、泥岩等组成。本段属于台地泻湖、潮坪环境沉积。上段:从K4石灰岩顶面至K7砂岩底,厚度25.3052.60m,平均39.70m。主要由灰灰黑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等组成。本段含煤4层,依次为8、8下、9上和9号煤层,其中9号煤层为较稳定煤层,8号煤为不稳定煤层。本段属于三角洲环境沉积。3.二迭系(P)(1) 下统山西组(P1s):为井田内另一主要含煤地层,厚度38.6670.84m,平均52.96m。其顶界为K8砂岩的底面,由灰浅灰色中、细粒砂岩及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
16、泥岩和煤层组成。3号煤属稳定煤层,6号煤为不稳定煤层。3号煤层上覆砂岩(K8下砂岩)对其局部有冲刷。6号煤层顶、底板常为铝质泥岩。本组属于过渡环境沉积。(2) 下统下石盒子组(P1x):本组顶界为K10砂岩之底。厚度114.09147.90m,平均129.56m。以K9砂岩将该组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黄绿、灰绿、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与灰黄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组成。该段属于三角洲环境沉积。上段:由灰黄、黄绿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砂质泥岩组成。顶部有13层全井田基本稳定的铝质泥岩,俗称“桃花泥岩”。本组属于河湖环境沉积。(3) 上统上石盒子组(P2s):本组顶界为硅质岩的顶部即K13砂岩的底
17、部。厚度353.80438.45m,平均383.34m。以K12砂岩将本组分为下、中两段。下段(P2s1):K10砂岩底界至K12砂岩底界,厚145.2187.88m,平均170.02m。以黄绿、灰绿色细砂岩和灰绿、暗紫色砂质泥岩为主,夹黄褐、紫褐色泥岩。中、上段(P2s2+3):底界为K12砂岩,厚160.00258.00m,平均200.22m。由黄绿、暗紫色中、细砂岩与暗紫、黄褐、紫灰色砂质泥岩互层组成。(4) 上统石千峰组(P2sh):其顶界为K14砂岩之底。出露于井田西南于家庄村和南部一带,厚度100.00127.00m,平均112.25m。岩性为暗紫色、黄绿色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本
18、组属于河湖环境沉积。4.中生界三迭系刘家沟组(T1l):出露于井田西南部及南部,井田内最大出露厚度仅60m左右。主要由浅红色细粒长石砂岩组成,间夹薄层紫红、暗紫色砂质泥岩及粉砂岩。5.新生界(K2)井田内发育第三系上新统及第四系,厚度3.22110.68m。新生界在中部偏西及东部保存较厚,西南及南部保存较薄。一般分为砂土、亚砂土、亚粘土、粘土四种类型。与下伏基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1) 第三系上新统静乐组(N2j):厚010.03m,底部为砂石层,中上部为灰黄、鲜红、暗红色粘土、亚粘土。(2) 第四系下更新统泥河湾组(Q1n)、午城组(Q1w):广泛分布于冲沟及半坡上。泥河湾组底部为粒径210
19、mm砾石层及钙质结核,中、上部由黄灰色亚粘土、亚砂土夹泥灰岩薄层组成。午城组由橙红色粘土、亚粘土夹红棕色古土壤数层组成。泥河湾组厚024.34m,与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午城组与泥河湾组呈整合接触,厚08.54m。(3) 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广布于沟谷及两侧。由淡黄、淡红色亚粘土夹棕红色古土壤层组成。厚047.44m。(4) 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3m):广布于梁、峁之上。主要由淡黄色亚砂土组成,厚4.827.15m。(5) 第四系全新统(Q4):主要分布于黄门街河、大照河及其支流河谷内,由淡灰色砂、砾石组成。厚123m。井田地层综合柱状请见下图1.2井田地层综合柱状见图1.2(
20、二) 地质构造本井田位于寿阳区中南部,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单斜,近东西走向,向南倾斜,倾角421,一般小于10。在此单斜基础上发育次一级的宽缓褶曲和一些短轴褶曲。较大的褶曲为位于井田西北部的大南沟背斜和蔡庄向斜以及井田东部的草沟背斜。井田内断层稀少,没有岩浆岩侵入的影响。综观井田构造应属于简单类略偏中等。井田内褶曲、断层和陷落柱见表1.2、1.3、1.4。表1.2井田内主要褶曲特征表序号褶曲名称及性质产状要素井田内延伸长度(m)备注轴向两翼倾角1大南沟背斜近EW南翼35。北翼36。7000位于井田西北部,为一两翼大致对称的向东南倾伏的陷伏背斜。2彩庄向斜SE南翼46。北翼23。1500位于井田北部
21、与大南沟背斜近平行,为一两翼不对称的向西北倾伏的陷伏向斜。3草沟背斜NNE东翼25。西翼38。位于井田东部,为一两翼不对称的向南倾伏的陷伏背斜。表1.3 井田内主要断层特征表序号断层名称性质走向倾向倾角(度)落差(m)延伸长度(m)备注1F61逆NENW6020200成生于C3t地层中,为层间断层2F55正NNENEE7510120成生于P1s地层中,为层间断层3F656成生于P1s地层中,为层间断层表1.4 井田主要陷落柱特征表序号陷落柱名称位置长轴(m)短轴(m)陷落柱高度(m)陷落层位1X18井田西部3525不明P2s2+3地层2X17井田西部2515不明P2s2地层二、瓦斯、煤尘、煤
22、的自燃性及地温(一)瓦斯1、区域瓦斯概况寿阳区为一新区,生产矿井资料较少,从邻近的阳泉区生产资料分析,现采3号煤层均属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也集中于3号煤层,突出形式主要为瓦斯喷出和煤与瓦斯的压出。从1966年至1990年,全局共发生突出、喷出达3654次之多,最大突出量525t/次,最大瓦斯突出量17640m3/次,百吨以上突出有21次。2、矿井瓦斯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2003年11月编制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元煤矿矿井瓦斯危险程度预测及工作面瓦斯治理措施,核定为高瓦斯矿井。根据地质报告预测,3号、15号煤层均有突出危险,3号煤层尤为严重。井田内背向斜的轴部及倾伏端交汇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工程 毕业设计 论文 矿井 通风 系统 优化 设计 全套 CAD 图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