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与境界跃迁:两次“新的飞跃”间的逻辑关系探析.docx
《守正创新与境界跃迁:两次“新的飞跃”间的逻辑关系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守正创新与境界跃迁:两次“新的飞跃”间的逻辑关系探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守正创新与境界跃迁:两次“新的飞跃”间的逻辑关系探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与探索中产生与发展的伟大创造与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26。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这一全新论断。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到“新的飞跃”的全新提法、理论创新与话语转变,凸显了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定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厘定。因此,在分析阐释“新的飞跃”新在何处、何
2、以可能的基础之上,厘清两次“新的飞跃”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所不容回避的关键问题与必经之道。一、历史逻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上下扁早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面临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涉及道路选择的重大难题。邓小平同志以高超的政治勇气、眼界与智慧深刻批判了“两个凡是”,态度坚决地拒绝了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在审时度势与实践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不断深化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本质问题的认识与实践中逐渐形
3、成与发展的。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因此,理解“新的飞跃”的科学论断与理论内涵必须抓住一个关键核心,即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守正创新。从理论形成与立足的历史方位来看,两次“新的飞跃”之间一脉相承、关联密切,呈现出鲜明的“上篇”与“下篇”的逻辑关系,是传承与创新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新的飞跃”基础之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再次飞跃。一方面,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仍旧没有发生变化,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占
4、据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首要位置。1997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五大上作出“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论断时,其主要指的是邓小平理论。当时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初创”阶段,其丰富的理论构成与思想内涵也尚未完全定型,显然还未“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概念,且其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上篇”,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开创了该命题的崭新“下篇”。在已经出版发行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卷本中,“坚持
5、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居于的第一篇章,具有毫无争议的首要地位和重大意义。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理好这个本质问题必须有所发展和突破。新时代呼唤新理论,应把握时代脉搏、解答时代之问、擘画时代蓝图、彰显时代担当,而不是教条地适应旧理论、旧思想和旧做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6、主义”的时代课题。同时,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智慧精华,科学借鉴了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客观分析了党治国理政的有利条件与重大考验,指出要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命跳脱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使党成为新时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坚强的领导核心,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课题。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时代课题的认识与实践,具有原创性贡献和变革性实践的突出特
7、征,书写了紧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新的辉煌篇章。二、理论逻辑: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与恩格斯与世长辞后的百余年里,几乎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人提出过质疑并抛出尖锐的问题一一马克思主义是否已经过时?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3尽管历史奔腾不息、时代风云变幻、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事实证明:我们所处的时代依旧为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究其缘由,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特质与理论品格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8、马克思、恩格斯从未将其阐释的理论视为不可移易的绝对真理,更非僵化的、不变的、教条的理论,并且反复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4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断被后继者们发展与拓新,成为富有强大和鲜活生命力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各国国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同时,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引领时代,指导无产阶级开创了国家与民族的新纪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5161938年以前,党内有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坚持本本主义,错误地将苏联经验绝对化和共产国际
9、决议神圣化,多次将新生的中国革命引入绝境。邓小平同志明确强调:“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6因此,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又不能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应当基于时代背景与中国具体实际去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此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化”字其本身就具有动态延展、与时俱进的本质特征与演变趋势,要求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要勇于、敢于和善于解放思想,基于中国国情与时代需求实现理论发展的守正创新与开拓新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创新方面的不断发展完善,实现了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提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
10、的伟大创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成果,是内涵不断扩充、思想不断升华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该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篇章,并在多个层面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与新境界。十年来,其科学内涵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基础之上,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作了进一步概括与拓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是其主要内容,并且提出了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的鲜明要求。因此,虽为最新理论成果,但其本身也并非停滞
11、不前的“完成时”,而是生动发展的“进行时”,必然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前进,取得在实践开拓与理论创新上更大的境界跃迁。三、生成逻辑:在“两个结合”中应运而生、发展完善的创新成果从生成逻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均是在改革开放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7(以下简称“两个结合”)中形成与发展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方面,中国具体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遵循与实际指向。“两个结合”是基于“一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而来的。对于如何正确运用好马克思主义而言,应当“随
12、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8,否则会如同牛头不对马嘴一般格格不入、不胜其任。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用成绩说话。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与基本原则。从实践来看,中国的具体实际是“实事”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关切。只有用具体实际活化理论,用科学理论照亮现实,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不同时期的神州大地焕发光芒。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讲客观存在。辉煌的成绩与突出的问题都是中国具体实际的客观存在与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过人的胆魄与勇气总结问题、揭露问题和直面问题,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和自我革命精神,从现实问题中探寻发展的突破口与生长点。三是坚持“
13、入乡随俗”,建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实现必须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与中国特色的言说系统和话语体系,其中关键在于能否使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入耳入脑入心、想听爱听愿意说。不仅要“高大上”,彰显中华文化的理论品格、价值风貌和深邃意义,如“四个全面”“四个自信”“一带一路”等,而且要“接地气”,深入浅出、朗朗上口,如“橹起袖子加油干”“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等,让人民群众觉得有温度和亲和力。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血脉与智慧来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虽具有差异,然而其价值理念与实践品格等内在方面具有相通之处。与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境界 跃迁 两次 飞跃 逻辑 关系 探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