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凉山暑期支教实践的角度浅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docx
《从四川凉山暑期支教实践的角度浅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四川凉山暑期支教实践的角度浅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四川凉山暑期支教实践的角度浅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2022年中国共产党胜利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追忆往昔,对过去峥噪岁月的成就进行深刻总结;高瞻远瞩,对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复兴事业谋篇布局。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的未来新篇章。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放在一起单独成章、系统论述,对比党的十九大教育思想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将劳动教育加入教育体系中,提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2、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尊重劳动,让新时代的青年融入田间地头,感受劳作,感受乡村,这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将城乡之间用教育联结也是缩小差距、振兴乡村、优质均衡发展的独到方式。此外,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所谓高质量在新时代新阶段的标准就在于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大力支持创办职业教育,科教产教协同育人方略;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让每位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模式。但在新发展阶段下,问题导向自绝对贫困全面清零后转为相对贫困,偏远民族山区的教育现代化实现问题成为最大短板。如果地区、城乡、学校间教育发展差距过大,就会严重制约中国
3、式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所以探究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偏远民族山区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策略问题,是助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性战略支撑。笔者有幸在2022年暑假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瓦厂镇夺卡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支教实践,木里藏族自治县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自治县,属多民族杂居区,以藏族为主、包括彝、蒙古、纳西等21个民族,总人口达13万人,地域辽阔,全县平均海拔3000米-3500米。它曾是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山区,虽然已经实现全域全民全面脱贫摘帽,但受经济交通、民族文化差异、人口分布结构等各方面因素制约,高质量教育体系尚未完备,优质
4、均衡发展尚未达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步伐相对缓慢。据笔者走访了解教育情况,各村有幼儿园教学点,各乡镇有寄宿制小学,初中经改革汇编后多数集中在木里县城教学,高中只有木里中学一所完全中学,并无特殊职业教育学校。此外,据凉山日报了解到,近年来政府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2亿元,实施项目103个,新建、改扩建运动场12万平方米,全县36所中小学都已配备综合运动场、教学综合楼、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各项设施均得到极大改善。木里藏族自治县教育发展可作为整个偏远民族山区的缩影,所以,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新论断和笔者山区支教实践经历,为偏远民族山区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策略路径浅谈几点思考。首先,引入劳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 暑期 支教 实践 角度 浅谈 中国式 教育 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