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docx
《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docx(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U1-刖百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活动”。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
2、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着重要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到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早日达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二十届一中全会提出以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生态建设规划纲要和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总体实
3、施方案等实施文件,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的绿色发展道路,努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及市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进绿色发展,不断提升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立足我县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在对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生态环境特点,从生态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生态空间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生活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等方
4、面制定主要任务及措施,指导我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第一章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第一节工作成效(一)生态环境状况优良1 .环境质量现状优良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017-2021年,我县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lO),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良好:2017-2021年,我县地表水监控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n类或优于HI类标准,水质达标率IO0%,水质优良;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n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
5、0%。声环境质量一般:2019-2021年,我县城区、城市道路各噪声监测点昼间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相关标准要求;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部分存在超标现象。土壤环境质量良好:2017-2021年,我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群体性事件,也没有发生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事件。农村环境质量良好:2019年我县农村环境空气质量优良,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好,达到11类、In类水质标准;各个村庄土壤环境质量较好;2019年县县域地表水监测了2个断面,累计监测8次,达标率(I-11I类)为100%。试点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
6、水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的要求。2019年我县农村环境质量生态状况指数为76.7,说明我县农村环境质量生态状况均为良。2 .环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我县目前已建成镇、响水镇、下冻镇、水口镇、金龙镇5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及151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目前我县境内有一个生活垃圾填埋场及21座生活垃圾中转站。3 .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2017-2021年来我县废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17-2019年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未统计,2021年排放量比20
7、20年对比,增加幅度较大。2021年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新增纳入1家县志成建筑材料厂,行业类别为粘土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因此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与2020年相比有所增加;县南华纸业有限公司2021年补充增加核算碱回收炉环节挥发性有机物核算,因此挥发性有机物核放排放量与2020年相比增加幅度较大。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2017-2021年来我县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17-2020年总氮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2021年环境统计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调查范围新增纳入4个乡镇级污水处理厂及27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因此2021年总氮排放量与2020年相比有所增加。固体废物排放情况:固体废物
8、包括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及生活垃圾,2017-2021年我县一般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产生量呈上升趋势,危险废物产生量在2020年上升后于2021年下降。造成一般固体废物产生量增加的原因主要为2021年,新翔生态铝业有限公司投产后产生大量一般固体废物赤泥,造成生活垃圾产生量增加的原因主要为人口增长使得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4 .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根据现状分析,县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声环境质量不能稳定达标排放,彬桥乡、上龙乡、武德乡、八角乡、逐卜乡、上降乡、上金乡未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20td及以上的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未开展出水水质监测,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剩余库容已不能满
9、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二)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保持优:根据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数据,2016-2020年,我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79.9-76.5,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保持优。自然保护地环境良好:我县自然保护地范围包括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龙山自治区级保护区、左江佛耳丽蚌自然保护区、下雷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和左江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公园。由于目前实施下雷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不涉及境内,而新的保护区规划尚未批复,因此目前县现有自然保护地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龙山自治区级保护区、左江佛耳丽蚌自然保护区等3个自然保护区和左江国家湿地公园1个
10、国家公园,总面积29242.18hm20多年来,我县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增加保护区面积,保护区内森林生态系统及水域生态系统保护较好,森林资源丰富,树种繁多,水域生物多样性也十分丰富。自从划定保护区后各保护区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主导生态功能不降低,达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考核指标要求。水土流失逐年下降:根据2021年度市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报告,县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332.05k112,占国土总面积的14.37%,比2020年水土流失面积337.75km2减少5.7?o2021年轻度侵蚀面积19326km2、中度侵蚀面积64.08k11)2、强烈侵蚀面积28.71
11、k112、极强烈侵蚀面积28.99k112、剧烈侵蚀面积17.Olkm2o石漠化土地面积占比较小:根据我县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调查结果,我县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总面积2876453亩。其中:非石漠化土地面积1254377亩,占监测总面积的43.61%;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1473469亩,占监测总面积的51.23%;石漠化土地面积148607亩,占监测总面积的5.17%。(三)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呈现下降趋势:据统计,2018-2021年我县用水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各年度用水量均达到市下达的指标要求,达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考核指标要求;2017-2021年我县总能耗和单位地
12、区生产总值能耗消费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2021年最高值能耗总量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分别为43.27万吨标准煤和0.4153吨标准煤/万元,未达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考核指标要求。出现增加的原因主要为我县于2021年6月引进了新翔生态铝业有限公司低品位难处理铝土矿开发及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项目,该项目已获得能耗总量为29万吨标准煤的批复文件。经济绿色化水平良好:结合生态文明示范县绿色发展创新创优指标体系及我县情况,本次主要从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六大方面、32项指标对我县现状经济绿色化水平进行分析,32个指标中未达标的指标有3个,上级未下达任务的有3
13、个,达标的指标有26个,我县现状经济绿色化水平良好。截止2021年底,我县已有南华糖业有限公司1家企业取得IS014000认证证书、5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37个特色农业乡级示范园、134个现代特色农业村级示范点、12家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场。2017年,发现-弄岗生态旅游区获得“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根据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桂政发(2012)89号),我县属于限制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其功能定位为全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目前我县已初步建成由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构成的生态农业体系
14、由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和三大特色加工业构成的生态工业体系,由生态旅游业、绿色商贸业、现代物流业、其他特色服务业构成的生态第三产业。基本形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第三产业构成的生态产业体系,绿色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需进一步优化调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01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贯穿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紧紧围绕生态县建设的总体目标,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我县生态县建设各项指标的落实。全面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的创建工作,推进大气、声、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环境质量稳中有升。通过开展生态经济体系、自然资源保障体
15、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能力保障体系等重点工程项目,全县生态经济得到有效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生活环境有效改善,生态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基础夯实。社会民生发展卓有成效: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08年的70%。降低到2021年的1.0%。;加速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由2017年的34.11%提升至2021年的36.49%,社会民生发展卓有成效。经济发展成效明显:经济发展增速明显,2008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为31.11亿元,2021年为104.19亿元,2021年经济增长率达到8.9%,经济发展成效明显。第二节SWOT分析(一)
16、优势分析(三)1 .区位优势我县与越南接壤,在地理位置上毗邻东盟区域,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覆盖;水口口岸升格为国际性口岸并扩大开放至水口界河二桥,水口口岸进口水果指定监管场地正式启用,成为全国首个进口作业“提前审结、卡口验放”的沿边口岸。目前我县已成为中国西南重要对外门户,是三大重要公路口岸之一,也是中国通往越南和东南亚便捷的国际陆路出边大通道。2 .生态环境质量良好近年来我县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全县环境空气、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县域辖区内空气清新,空气优良率均超过90%;昼间环境噪声达到相应的功能区国家标准,达标率为100%,夜间除2020、
17、2021年出现超标外,其他年份均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1.68%,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等生态服务功能突出。3 .特色生态农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依托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仅2021年,全县就完成粮食、原料蔗、食用菌、蔬菜、澳洲坚果、青饲玉米种植面积约132.3684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488万亩、新增稻田综合种养360亩,建设鱼菜共生大棚9个,新增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3万吨、秸秆还田面积46.38万亩,完成种植绿肥共2.32万亩、增施有机肥共0.5724万亩、配方肥施用总量3100吨。2021年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区1个(县溪水弄岗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并通
18、过自治区考评。县北部湾食用菌产业核心示范区被自治区列为2021年“乡村振兴+行动学习”试点项目之一。4 .全域旅游获得新进步近年来,我县旅游业蓬勃发展。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壮族天琴艺术、壮族侬帽节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以总分第一的好成绩成功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左江湿地公园获评国家级湿地公园。5 .区位交通条件明显改善目前,我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已建成高速公路2条、一级旅游大道1条,二级公路3条,随着至水口高速公路和巴马经至凭祥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经至凭祥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一批一二级公路加快建设,乡乡通二级公路基本实现,使我县一跃成为连接东盟与内地的重要商贸
19、物流通道。6 .生态县创建工作成果显著自2018年启动自治区级生态县创建工作以来,我县积极开展生态县建设工作,始终按照生态县建设要求,坚持“全面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县”和“生态立县,特色兴县,项目强县”发展思路,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文化”等生态产业为抓手,营造具有西南特色的良好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助推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2018年,我县获“自治区级生态县”命名。截止2021年,在辖区的12个乡镇中有9个乡镇获得“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命名,有42个行政村获得自治区级生态村命名,88个行政村获得“市级生态村”命名,其中有34个行政村既获得“市级生态村
20、命名,又获得“自治区级生态村”命名。这为我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一)劣势分析(W)1 .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不完善由于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滞后,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生态乡镇及生态村创建实施绩效考评、政绩考核机制、自然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等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措施办法落实不够到位,各级督政力度还需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亟需建立落地,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后县域生态环境监管体系需要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比例需进一步提高。2 .生态空间布局需进一步优化我县目前城市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现状存在超标。水土流失
21、现象仍存在,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332.05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4.37%。我县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总面积2876453亩。其中:非石漠化土地面积1254377亩,占监测总面积的43.61%;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1473469亩,占监测总面积的51.23%;石漠化土地面积148607亩,占监测总面积的5.17%。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全县形成了治理能力与治理任务难匹配的困境。我县城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还不完善,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水口镇、响水镇、下冻镇、金龙镇,其他7个乡未建设污水处理厂。截至2021年底,县建成151套污水处理站,其余村庄未建设污水处理站,给当地农村污染防治工
22、作带来较大压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及人口的增长,我县生活垃圾产生量呈逐年增加。经过多年的使用,我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现状剩余库容已不能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3 .生态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县基本建立了二、三产业主导的发展模式,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第二产业发展脆弱,以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低。2021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一般固体废物利用率等指标现状值与生态示范区建设指标还有一定差距。4 .生态文明公众理念有待加强我县通过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使农村生态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善,但大部分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还没
23、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和提升,生态文明还未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部分村民的生态意识仍然比较淡薄,文明生产、绿色生活与消费理念在全社会尚未广泛形成,全社会深厚的生态文明创建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县生态文明的创建工作。(三)机遇分析(O)1 .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国家 生态 文明 建设 示范区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