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发言材料12篇供参考.docx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发言材料12篇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发言材料12篇供参考.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发言材料(共12篇)篇一、202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发言材料3篇二、202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发言5篇三、2023年主题教育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7篇四、2023年主题教育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H篇五、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讨发言心得体会.16篇六、202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发言材料19篇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2
2、2篇八、“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25篇九、学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篇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33篇十一、2023年专题党课学习讲稿: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5篇十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41篇一、202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发言材料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
3、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围绕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直到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中国的现代化才走上了光明坦途。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成为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改革开放
4、以后,党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又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接续推进,对未来5年和15年的发展图景进行了描绘
5、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了路线图。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J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
6、键在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篇二、2023”以
7、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发言党的二十大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等作为我国2035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标志着我们党对于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地位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路径,为教育领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充分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技强国是应有之义,人才强国是必由之路,教育强国是重中之重。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8、人才培养与争夺成为焦点,科技创新与突破成为关键,时代越是向前,国家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就越发强烈,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要想培养大批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进而向着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健康中国的方向迈进的重要支撑。深刻领会科教兴国战略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
9、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着力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聚天下英才。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心怀“国之大者”,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道路;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要积极融入新型举国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10、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方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努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强化国家实验室建设,积极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高校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培养大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的人才。要积极融入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
11、推动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具有创新活力的青年大学生创新型人才队伍,着力形成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要坚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要把青年大学生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光明。要把青年大学生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坚持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党的初心使命感召,争做青年大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要教育引导他们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
12、民族,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继承中华民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美德,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品质,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篇三、2023年主题教育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系统阐述、战略部署
13、深刻理解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理论内涵、实践要求。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实现现代化,是百年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无数仁人志士为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不懈奋斗。从洋务派的“师夷长技”,到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再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各种方案连遭失败,现代化机遇一失再失。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作为自己的历史重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开始规划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提出要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实现路
14、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与战略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富有成效的思考和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展现出更加瑰丽夺目的光彩。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Q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15、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J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得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
16、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所建设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现代化,其目标指向对应的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二十大报告在深入总结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
17、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概括,具有重大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近代以来,在现代化道路上,中国长期都是落伍者,模仿西方、学习西方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历史证明,照搬照抄从来不会取得成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绝不能照搬外国模式,发展途径与推进方式必然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征的深刻
18、总结,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规律的掌握达到了新高度,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有益借鉴,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和成就表明,现代化并非只有西方这一条道路,现代化并非就是西方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国家
19、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必须自觉捍卫“两个确立”。“两个确立”是新时代最大政治成果、最重要历史经验、最客观实践结论。新时代十年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雄辩证明:“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代十年空前凝聚的党心民意鲜明昭示:“两个确立”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高度共识和共同意志,是我们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在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更加自觉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二坚持和
20、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发展;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二十大报告概括总结的这“五个重大原则”,凝结着党和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密码,也是党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原则。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这“五个重大原则”。必须始终坚持“三个务必工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这“三个务必”,是党在迈上新时代新征程关键时刻对全党同志提出的根本政治要求,体现了中
21、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清醒、使命担当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是我们党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当好伟大事业领导核心、实现伟大梦想的政治保证。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也是充满风险和挑战的长征。前进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三个务必”,始终保持政治本色,勇于自我革命,增强忧患意识,坚定斗争意志,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去夺取胜利。篇四、2023年主题教育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当前,全党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部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是我们党狠抓党内集中教育优良传统的一脉相承,更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助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
22、要举措。其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伟大思想指引伟大事业,伟大事业托举伟大梦想。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必然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要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视野去认识和把握开展主题教育的重
23、大意义和作用,进一步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历史自觉和行动自觉。开展主题教育,进一步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要夯实思想基础,才能更加坚定行动的自觉。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在社会历史领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因此,解决好思想问题对于改造世界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并将在实践中起着重要的能动反作用,不断推进实践的发展。实践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列理论和重要论述,这是习
24、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我们必须不断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进行认真学习贯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实现全党思想、意志、行动的统一最根本的就是用党的基本理论武装全党。开展这次主题教育,进一步推动全党上下强化理论武装,必将有利于推进全党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进一步夯实全党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基础,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各项要求上来;有利于进一步坚定全党同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不断提升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式 现代化 全面 推进 中华民族 伟大 复兴 专题 学习 研讨 交流 发言 材料 12 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