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西柏坡时期多党合作的探索与启示.docx
《【调研报告】西柏坡时期多党合作的探索与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西柏坡时期多党合作的探索与启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调研报告】西柏坡时期多党合作的探索与启示西柏坡,一个被永久载入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它作为毛泽东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1947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积极探索,逐步实践,开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一、西柏坡时期多党合作的必然性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一个景色宜人、风光秀美的小山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属于晋察冀解放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共中央到达西柏坡之后,多党合作的思路进一步清晰,中国共产党和各
2、民主党派的合作方式逐步走向成熟。在这个小村庄,聚集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敢和智慧,开启了中华民族告别旧中国、迎接新中国的历史新纪元。(一)多党合作的理论渊源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长期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榨。在整个救亡图存的过程中,大批仁人志士投入其中,试图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拯救中国。随着学习的深入,政党这一概念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政党及政党政治最早产生于英国,其后发展为现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通过政党来推动本国政治的运行。1911年的辛亥革命,将中国带入了政党政治时代,使中国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政党。随后,中国的各党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
3、成立,但绝大多数都转瞬即逝。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解放全中国的中坚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1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政党之间的团结合作成为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的理论渊源和践行方向。在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提出,“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2,迈出了民主联合的第一步。在大浪淘沙的历史洪流中,中国共产党日渐成熟,积极同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提
4、供帮助。通过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努力,到西柏坡时期,广大工人、农民、市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费产阶级、开明绅士、爱国华侨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都已经站到中国共产党一边,寄希望于成立一个民主的联合政府。(二)民主党派的迫切愿望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但在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突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1946年11月国民党召开制宪国大,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进一步将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破坏殆尽。随后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彻底破裂。国共关系破裂后,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态度成为国共两党关注的焦点。由于国民党不顾一切发动内战,各民主党派纷纷表达自身的
5、不满和对和平建国的期望。与此同时,国民党肆意残害民主人士,恶意制造“较场口惨案”“下关惨案”“李闻惨案”等一系列惨案。1946年11月,国民党制宪国大召开时,民盟明确表示反对并拒绝参加国大。此后,民盟成为国民党必须拔除的眼中钉。1947年10月27日,国民党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予以取缔。1947年11月,民盟中央主席张澜以个人名义宣布民盟解散。在国民党的高压之下,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处境日益艰难和危险。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危急时刻,积极伸出援手,团结帮助受到威胁和迫害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转移到香港活动。1948年1月10,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宣布脱离蒋介石反动政府。1948年1月5
6、日,中国民主同盟在香港召开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民盟组织,号召全体盟员“今后将更坚强地站起来,为彻底摧毁南京反动独裁政府,为彻底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3。1948年5月3日,中国致公党发表中国致公党反对南京伪选声明,系统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卖国行径,指出国民党政府的行为是“强奸民意之行为”,主张“为国家前途而作彻底反美反蒋反封建政权之奋斗,使真正能代表民意的联合政府,在短期内,即能建立起来”4。一些民主人士也从“用和平改良国民党政府的第三条道路”中清醒过来,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日益倾向于人民革命,日益走向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到爱国民主运动当中。
7、他们强烈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并帮助我党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共同为推翻国民党独裁政权、建立一个民主和平的新中国而努力。(三)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到达河北省平山县后,积极开展土地改革工作。1947年7月17日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9月13日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要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5包。全国土地会议后,遵照中央的指示,各解放区迅速贯彻落实中国土地法大纲关于彻底平分土地的政策,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获得了巨大胜利。据统计,在拥有2.7亿人口、面积约230万平方公里的解放区内,约有1.6亿人口(其中农业人口约1.
8、25亿)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3.75亿亩土地557。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不仅使广大农民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空前提高,人民解放军的后方得以巩固;而且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证了解放战争中的物资供应,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土改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赢得了民心,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热情空前高涨,积极参军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员保障。反观国统区则出现了政治经济双重危机。蒋介石出于反共的需要,在政治上严重依附美国,默认美国在国统区的胡作非为。1946年12月240,北平发生美军强奸中国女大学生事件,美军的恶行引起了人
9、民的公愤,反美爱国运动在国统区迅速高涨。随后“五二O”运动爆发,在国统区掀起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声势浩大的游行运动,这些运动在政治上有力地揭露和孤立了国民党。同时,蒋介石政府在经济上也陷入绝境,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逐渐失利,为了支撑大量的军费开支,蒋介石政府在国统区横征暴敛,大量印发钞票,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人民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国共两党的鲜明区别,使中国的政治局面发生了根本变化,民心开始转向解放区,转向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停止内战、重建家园。二、西柏坡时期多党合作的发展与探索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之后,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中国共产党结合实际,丰富
10、民主形式,畅通民主渠道,积极有效地组织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各界人士共商国是。可以说,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践探索的重要历史时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最终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发布“五一口号”,共商国是西柏坡时期,三大战役相继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目标进一步明确,中共和各党派对于胜利之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愿望增强。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又称双十宣言),提出“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联合起来,成立民主联合政府!”6这一口号给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各民族实现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以强有力
11、的信心。1948年5月1日前夕,中国共产党经过认真讨论研究,审时度势,于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正式对外公布了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五一口号”发布以后,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积极响应,李济深、沈钧儒等12名在香港的民主党派领袖和无党派人士,分别代表各自政党和阶层,联名通电响应,表示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建立新中国。1948年5月7日,台盟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成为第一个响应中共“五一口号”的民主党派。随后,民进、民促、民联在5月先后发表响应宣言。5月23日民建通过决议响应。6月9日致公党发表宣言响应。6月14日民盟发表通电响应。6月16日农工党发表宣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调研报告 调研 报告 西柏坡 时期 多党合作 探索 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