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习青海省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15篇(精选).docx
《2024年学习青海省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15篇(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学习青海省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15篇(精选).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学习青海省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共15篇)目录篇一、2024年学习青海省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专篇二、学习2024年在青海省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心篇三、2024年学习青海省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8篇四、学习在青海考察时讲话精神心得体会10篇五、学习宁夏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13篇六、学习2024年宁夏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15篇七、学习2024年青海省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18篇八、2024年学习青海省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21篇九、学习宁夏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
2、讨发言材料24篇十、学习青海省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27篇十一、学习2024年在青海省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29篇十二学习在宁夏银川市社区考察讲话精神心得体会31篇十三,学习2024年在青海省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33篇十四、2024年学习青海省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36篇十五、学习2024年青海省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39篇一、2024年学习青海省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考察调研。他先后来到西宁市的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和宏觉寺,了解当地深入推进教育工作东西部协
3、作和对口支援、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藏传佛教界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从西北边陛到云贵高原,还是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习近平总书记都十分关心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更对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民族团结是国家繁荣发展稳定、长治久安的基石,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扛牢责任,认真循迹青海之行,务实响中华民族团结“三部曲一、高擎“掌舵领航”之旗,奏响“一颗红心永向党”的忠诚曲。伟大旗帜指引方向,伟大思想凝聚力量。回顾“雄关漫道真如铁”的中国昨日,各族人民群众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
4、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靠的就是有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的“主心骨”引领方向;立足“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中国今天,中华各族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团结、共同进步,靠的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举旗定向;展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中国明天,如何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全国各族人民变得更加团结奋进,这需要各级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绝对领导,特别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二、常补“强基固本”之钙,奏响“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奋进曲。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
5、伟大精神指引伟大事业。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光辉灿烂文明史,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极其丰富,56个民族一家亲的局面归根结底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探索,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建起了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迈上新台阶,需要各级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扛起新时代推动好发展好党的民族工作的使命担当,深入学习领悟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认真深挖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富矿”,持续做好文化传承守护与创新创造这篇大文章,有力有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
6、命运共同体建设。三、齐聚“互通共融”之力,奏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曲。伟大复兴需要伟大力量,伟大力量成就伟大梦想。绘就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新画卷,创造各族人民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荣光,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更是我们党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成效,需要各级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畅通民族群体沟通渠道,大力宣传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好方针、好政策、好声音,不断引导人民群众增强交融互
7、助、共同发展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让各族人民感受到党的温暖,凝聚越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篇二、学习2024年在青海省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6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考察调研。青海,群山巍巍,风光壮美,是生态屏障、资源宝库,是一朵中华大地上美丽盛开的“高岭之花”,也是团结热土。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着青海的发展,牵挂着各族群众的生活,数次来到青海考察调研。广大党员干部应读懂总书记“青海足迹”的背后的深意,始终坚持党的引领、加强综合治理,发挥生态优势,筑牢民族团结的根基,绘就山清水秀的画卷,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让青海这朵美丽的“高岭之花”永远繁荣茂盛
8、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筑牢“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的团结根基,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繁荣茂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历史充分证明,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
9、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向阳生长。以综合治理为圆心,绘就“碧空如洗澄无尘,环境清新如仙境”的壮美画卷,让生态环境之花永远繁荣茂盛。青海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丰富的水资源如同生命的源泉,滋养着这片土她。长江、黄河、澜沧江等中国重要江河都源自这里,因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应运而生,守护着这片土地,也赋予了它“中华水塔”的美誉。保护三江源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广大党员干部要运用好“综合治理”这把“刷子”,使水资源、野生动物、珍稀植物在这里“各得其所”,实现“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进重要
10、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重点区域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精细化差异化管理水平,持续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将生态保护与体制机制相结合,与民生改善相协调,在生态环境逐步修复的同时,让牧民群众享受更多发展红利,争取走出“既能保护生态、更能造福于民”的路子。以生态优势为重心,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发展秘籍,让特色经济之花永远繁荣茂盛。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J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圣源她毯集团考察时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善于抓最具特色的产业、最具活力的企业,以特色产
11、业培育优质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青海拥有特色资源禀赋,近年来,青海聚力打造产业“四地”,即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因此,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找准长板、能造长板,将独特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因她制宜发展壮大高原特色产业。同时,强化“龙头”效应,培育更多的优质企业,使其带动产业发展,造福地方百姓,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篇三、2024年学习青海省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奋
12、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蓝图已经绘就,嘱托催人奋进。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在重温“青海之行”中厚植“似海之情”,持之以恒将高质量发展推向纵深。一、重温“青海之行”,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鲜明要求,不断激荡似海澎湃的“奋进豪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为此,必须在产业发展上“寻优解”,既要坚持“有所为”,充分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区域实际,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要做到“有所不为”,在洞察“
13、时”与“势”中追求“实”与“适”,切实避免一哄而上、一种模式。必须在改革创新上“敲重锤”,更加突出改革前瞻性、全局性、操作性,强化目标引领、创新驱动、科技赋能,使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推进改革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激发创新活力同凝聚奋进力量有效结合,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必须在开放共享上“出实招”,扎实推动绿包丝绸之路建设,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好开拓聚势谋远新思路,开辟合作共赢新境界。二、重温“青海之行”,必须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殷切1托,不懈涵养似海壮美的“山水诗情二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念兹在兹,在青海考察期间再次强调三江源
14、中华水塔”保护这一“重中之重”。“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性工程,更要认识到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努力在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的长足奋斗中使我们的“绿色家底”更厚更实。要有效统筹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既要确保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高度,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又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为支撑,持续擦亮生态底色、成色,更好积蓄发展韧劲、后劲。要更好处理攻坚和治理的关系,既要善于打通根节,敢于下大气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又要勤于纵观全局,将扬长与补短、治标与治
15、本、理疾与防患更好结合起来,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三、重温“青海之行。必须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谆谆教诲,不辍麋续似海深远的“手足温情”。习近平总书记到西宁考察,第一站就走进民族中学看望师生,随后又到千年古刹参观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展陈,指出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出新贡献。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凝聚“团结之力”,始终高扬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和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确保各民族始终“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必须点亮“文明之光”,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在考古文博、理论研究、
16、宣传阐释、学科建设等领域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地建设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走好“繁荣之路”,把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在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中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无愧各族百姓热望希冀、不负干部群众深情厚谊。篇四、学习在青海考察时讲话精神心得体会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生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治国有常,利民为本。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办得多不多、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能不能真正为民造福,让群众满意。新征程上
17、要牢记嘱托,常知民所愁、常解民所忧、常应民所盼,时时处处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用实打实的行动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倾力答好为民卷。常知民所愁,多办顺民意的实事。民意是百姓的真实倾向,是人民的意愿要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顺民意,才能获认可、得民心。因此,一定要把知民所愁作为顺民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身边,掌握第一手资料,用心倾听群众心声,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愁是什么、真正知晓民意在哪里,将其作为办好顺民意实事的依据与遵循坚定站稳人民立场,从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忧所愁出发,不因顺民意的事小而不为、事难而避之,脚步向下、找准方法,守好防线、兜牢底线,直面矛盾、
18、破解难题,逐一研判、逐个推进,办好办实、多办常办顺民意的实事,让顺民意直达身边、让幸福感直抵人心。常解民所忧,多办惠民生的实事。民生作为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常解民所忧,多办惠民生的实事,方能用辛苦指数换取幸福指数,把“民生清单”变为群众的“幸福账单,要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树立正确政绩观,从内心深处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真正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时时处处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常解民所忧作为重要任务,掌握同老百姓见面、交流的方法本领,既尽力而为,能做到哪里、解决多少,就倾尽全力想办法、做努力,解
19、民所忧,又量力而行,不过度承诺、不开空头支票,从群众所需出发,紧扣群众诉求,尽最大努力做好民生工作,办好办实惠民生的实事。常应民所盼,多办暖民心的实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急难愁盼的事,说到底是民之所盼的事。如何多办暖民心的实事,值得付诸实打实的行动,一步一个脚印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必须重视民心向背,始终心系民所盼,群众的盼望在哪里、期待在哪里,行动的脚步就跟进到哪里,既顺民心而为之,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又得民心而成之,以常应民所盼之行,述真情、传温暖、暖民心,使得百姓心里美滋滋。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矢志不渝、善作善成,坚持从最困
20、难处、最关键处、最细微处回应群众期盼,多办暖民心的实事,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一脉相承的人民立场、一如既往的赤子情怀、一以贯之的价值坚守。反映到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集中体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比如,在发展任务上,强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再比如,在文化事业上,要求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还比如,在生态建设上,注重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
21、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织就了密实的民生保障网,也为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筑就了力量之基、培厚了信心之源。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前不久,一段国家医保准入谈判现场“砍价”的视频感动许多网友。医保谈判分毫必争,彰显出让老百姓切切实实用上好药、用得起好药的民生关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坚持实现共享发展不动摇,在推动发展中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能更好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篇五、学习宁夏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6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
22、区为老百姓服务最直接,做好社区工作首先要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同时要有一支热心服务、持续稳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要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把为居民群众的服务做深做细做到位,努力越做越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人民”二字,力重千钧,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习近平总书记“宁夏之行”背后“人民至上”的鲜明底色,笃定为民之志、恪守为民之责、常兴为民之举,以实际行动作答“何以为民”,努力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一、读懂“愿以寸心寄华夏”的理想信念,以“念兹在兹、枝叶关情”的爱民之心笃定为民之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员干部要明确自己的第一身份、第一职责
23、第一目标,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当作自己的最大政绩,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和百姓同坐“一条板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心里装着群众,念念不忘群众,将改善民生、造福群众作为第一追求,坚持“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断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中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让人民群众事事放心得下。二、读懂“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使命担当,以“善作善成、笃行不怠”的忧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史。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
24、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救人民于水火。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前仆后继,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忠诚和奉献践行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政治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肩负起砥柱中流的使命与担当,将拼搏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永恒不变的根本宗旨。要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将满心热血挥洒在祖国热土上,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切实担负起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凝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学习 青海省 考察 调研 重要讲话 精神 专题 心得体会 研讨 发言 材料 15 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