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书记讲纪律专题《党纪学习教育》党课讲稿10篇(最新版).docx
《基层党组织书记讲纪律专题《党纪学习教育》党课讲稿10篇(最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党组织书记讲纪律专题《党纪学习教育》党课讲稿10篇(最新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层党组织书记讲纪律专题党纪学习教育党课讲稿10篇(最新版)目录篇一、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2篇二、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IO篇三、【党纪学习】党纪学习教育讲稿13篇四、党纪学习教育党课讲稿25篇五、纪检监察部门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辅导报告讲稿38篇六、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47篇七、2024年支部书记讲党课材料:严守党纪党规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53篇八、党纪学习教育党课讲稿:知党纪,记红线,守规失巨59篇九、2024年学习贯彻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党课讲稿63篇十、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72篇一、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
2、课讲稿同志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紧密联系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学说,反更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形成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完备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权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学说在21世纪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的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的权力观”的聿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权力制约监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行动指南。在4月3日召开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
3、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一也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于孔实开展主题教育、勇于自我革命的极端重要性,为坚持依法治权、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增强依法用权的法治意识“勇于白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不渝地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和运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使党的事业充满蓬勃生机和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不断推进自我革命、确保党长期执政的战略高度,“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珍惜
4、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切实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因而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对此,中国共产党人对加强公权力监督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
5、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教育引导广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这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应有之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就必须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强调,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广大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才能彰显社会
6、主义国家的基本性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在不同国度的社会条件下,必然形成不同的现代化类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展现中国特质的现代化法治新路。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就必须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将公权力的行使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断增强依法用权的法治意识,努力养成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的法治习惯。因此,习近平总书汜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
7、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二、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引导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立足点。在当代中国国家生活和法治发展领域,法治的根基在人民。坚持人民至上,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精储要义,也是坚定不移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立场。一是要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历史唯物主义权力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
8、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前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后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性质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同资本主义权力观的根本区别。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权力观,就必须始终牢记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属于人民的,始终牢记作为在全国执掌政权的执政党,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始终牢记党员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
9、监督”。二是要把握好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行使准则。“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要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规定公权力的内容、行使范围、运作方式等,超越法律规定而行使的权力是非法的、无效的。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从而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
10、化、法律化。第一,要提高领导干部依法用权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关健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守法律、重程序,这是法治的第一位要求。二是要牢记职权法定,明白权力来自哪里、界线划在哪里,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三是要保护人民权益,这是法治的根本目的。四是要受监督,这既是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也是对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制度保护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对宪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牢固确立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法治观念,不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正确的权力观才能真正地确立起来。第二,在法治轨道上行使权力。在当代中国,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
11、确的权力观,就必须切实解决好权大还是法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权大还是法大则是一个真命题。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史,权力是i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因此,在法治轨道上行使权力,必须要把厉行法治作为治本之策,运用法治方式确立权力运行的基本规矩,做到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从而为正确行使权力打下坚实的法治基础。第三,要切实增强依法用权的执法司法公信力。执法司法公信力是衡量公权力公正行使的重要社会评价尺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切实增强执法司法的社会公信力,已经成为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推进中国式法治
12、现代化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生明,廉生威执法司法是否具有公信力,主要看两点,一是公正不公正,二是廉洁不廉洁二因此,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扭住职业良知、坚守法治、制度约束、公开运行等环节,坚持不懈地加强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的体制、制度和机制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出轨、个人寻租的机会,让执法司法工作更加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同。四、权力必须有制约和监督法治的对立面是使用不确定的权力。要约束这种不确定的权力,就必须通过法律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在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是为了使国家权力真正按照人民的意志去行使,防止和反对权力的滥用。为此,就必须建立一套权力运行
13、的制约和监督制度。“列宁强调,要提高监督机关的地位、规格、权威,建立起包括党内监督、人民监督、法律监督在内的监督体系,以防止公职人员成为脱离群众、站在群众之上、享有特权的人物”。因此,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必须高度重视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从而确保人民赋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现在,人人都有摄像机,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可发消息国家公职人员行使权利的活动时刻处在公众视野里,并旦常常处于媒体聚光灯下。种种情形,都给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带来了新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恩格斯说过: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这样能可靠地防止
14、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和,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广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必须进步强化政务公开理念,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完善机制,提高权力行使的透明度,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要强化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目的是保证公权力正确行使,更好促进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监察是对公权力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有制约和监督。不关进笼子,公权力就会被滥用因此,要强化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合理分解公权力部门、组织的权力,科学
15、配置权力,严格职责权限,完善权责清单制度,加快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从而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要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腐败的本质是权力出轨、越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现了标本兼治的要求,为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构筑起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芟延的“堤坝”,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关键是制约和监督权力”。要围绕授权、用权、制权等环节,合理确定权力归属,划清权力边界,厘清权力清单,强化权力流程控制,压缩自由裁量空间,杜绝各种暗箱操作,把权力运行置于党组
16、织和人民群众监督之下,最大限度减少权力寻租空间。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一经建立,就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切实提高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形成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强大推动力,从而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确保各项法规制度落地生根。篇二、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树正权力观才能过好“人情关”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情就是社会关系的具体体现之一。讲人情、重仁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人情之中有原则、有界限,一旦逾越,人情就会变质,无论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过好“两关”,一是“自我关”,一是“人情关”。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过好“人
17、情关”,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首先,明确权力的来源与本质,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赋”回答的是权力的来源与基础的问题,“权为民所用”则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性质与价值归宿。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与人情的关系首先表现为公与私的关系。权力姓公,不姓私。广大党员干部应首先做到公私分明,一旦公私不分甚至假公济私就会跌入腐败的深渊。毛泽东、毛岸英父子处理人情时的做法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面对杨开智(革命烈士杨开慧的兄长)的私人请求,毛
18、泽东态度明确,断然拒绝,并提醒杨开智“不要使政府为难而在私下里,毛泽东却利用自己的稿费和工资帮助很多亲朋好友。面对类似情况,毛岸英则在信中这样回应,“反动派常骂共产党没有人性,不讲人情,如果他们所指的是这种帮助亲戚朋友、同乡同事做官发财的人情的话,那么我们共产党正是没有这种人情,不讲这种人情共产党有的是另一种人情,那便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劳苦大众的无限热爱这就是党员干部应当树立的正确的权力观和人情观。其次,坚守权力行使的规矩与底线,处理好情与法的关系。情与法是权力与人情关系的另种表现形式,情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感情,法是底线,是原则,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规矩和规范。讲感情、重人情,但不能违法
19、违纪,不能破了规矩、失了规范。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立法立规,现代社会更需要法律来维护公平正义,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这里的规矩既包括有明文规定的党纪国法,也包含无形的风俗习惯与伦理道德。对党员干部而言,规矩既是一种监督和制约,也是一种提醒和保护,以防广大党员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越过底线、突破红线。党员干部只有筑牢规矩意识,增强法治意识,培养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才能守好政治防线、保持政治本色、永葆纯洁纯粹,才能保持头脑清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这就要求广大党员T部既要在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也要“正心明道、怀
20、德自重”,既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也做到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始终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最后,掌握权力运用的方法与艺术,处理好“亲”与“清”的关系。就人情关系发生的场域而言,权力与人情较多地存在于政商关系之中。俗语言,民无商不活,国无商不兴,党员干部同企业家的关系是政商关系的一个具体体现。新型政商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光明磊落地同企业交往,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为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如何同企业家打交遒、怎样处理政商关系,既影响营商环境和市场秩序,又关乎政治生态
21、和党风政风。“亲”与“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充满着辩证法,如何把握二者的“度”,考验立场底线,也考验智慈水平。处理好“亲清”关系,要求党员干部既掌握立场原则层面的“道”,也掌握方式方法层面的“术“亲”则两悦,“清”则相安。掌握权力运用的方法与艺术,学会拒绝是一门必修课。我们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想送宋国大夫子罕一块美玉,子罕婉拒说,“我以不贪的品格为宝,您以这块玉石为宝,如果您把玉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二子罕的拒绝艺术既避免了冷漠尴尬,又维护了自身的清正廉洁。“时代楷模”廖俊波为了退回外地客商送的礼品,一直
22、追到电梯口,说“你来找我,咱是朋友;你提着东西来,咱俩就不是朋友关系了,而是利益关系,这就把朋友看轻了。子罕与廖俊波相隔数千年,但二者的高尚品格和用权智慧却异曲同工。当然,拒绝不等于不担当、无作为,党员干部当以“清”为前提,为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广大群众提供热情服务、排忧解难,在权力运用的工作实践中实现“亲”与“清”的统一。篇三、【党纪学习】党纪学习教育讲稿同志们:大家好!根据工作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开展党课学习,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按照单位党委的要求,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重点,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思践悟、知行合上下苦功夫、深功夫和实功夫。在这期间
23、我积极主动参加读书班、研讨会、专题党课等线下集中学习,持续利用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等线上学习资源,在持续、深入学习中吃透条例要求,真正将纪法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自身增强纪律意识、锤炼党性修养的过程。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一、紧握“纪法戒尺”,一丝不苟抓学习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党纪法规是党的纪律的具体化、规范化,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学习贯彻党纪法规,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提升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
24、进,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说明学习贯彻党纪法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纪法规,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的纪律规矩得到严格执行。前段时间,中共中央发布了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行。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加强纪律教育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下面,我就先带大家学习纪律处分条例。新修订的条例共有3编、11章、158条、2.2万字,跟2018年修订的版本相比,新增16条、修改76条。修订后的条例,政治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纪学习教育 基层党组织 书记 纪律 专题 党纪 学习 教育 党课 讲稿 10 最新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