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分析预测试题建筑.doc
《事故案例分析预测试题建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案例分析预测试题建筑.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0事故案例分析预测试题机 械 伤 害 事 故事故概况:2002年2月27日,在亡海某基础公司总承包、某建设分承包公司分包的轨道交通某车站工程工地上,分承包单位进行桩基旋喷加固施丁。上午5时30分左右,1号桩机(井架式旋喷桩机)机操工王某,辅助工冯某、孙某三人在C8号旋喷桩基施工时,辅助工孙某发现桩机框架上部6m处油管接头漏油,在未停机的情况下,由地面爬至框架上部去排除漏油故障(桩机框架内径650mm350mm)由寸:天雨湿滑,孙某爬上机架后不慎身体滑落框架内档,被正在提升的内压铁挤压受伤,事故发生后,地面施工人员立即爬上桩架将孙某救下,并送往医院急救,经抢救无效,孙某于当日7时死亡。试分
2、析事故原因,提出事故预防及控制措施。答案: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辅工孙某在未停机的状态下,擅自爬上机架排除油管漏油故障,因天雨湿滑,身体落至井架式桩机框架内档,被正在提升的动力头压铁挤压致死。孙某违章作业,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2间接原因:(1)机操工王某,作为C日旋喷桩机的机长,未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2)总承包单位对分承包单位日常安全监控不力,安全教育深度不够,并且对分承包单位施工超时作业未及时制止,对分承包队伍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3主要原因:分承包项目部对现场安全管理落实不力,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力,安全交底和安全操作规程未落实;施工人员作业时间长(24小时分两班)造
3、成施工人员身心疲劳、反应迟缓,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预防及控制措施:(1)必要时工程暂停施工,进行全面整顿。(2)事故发生后,立即调查,并在事故现场召开全体员工紧急会议进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教育和稳定职工情绪,以增强全体职工安全生产、自我保护和遵章守纪意识。(3)立即组织项目现场负责人、安全员等有关人员对施工现场的施工用电、各种机械设备及相关设施等进行安全大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定人、定时、定措施进行整改。杜绝漏洞,防止发生类似事故。(4)对全体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专题教育,吸取事故教训。组织项目全体职工和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认
4、真落买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杜绝违章作业,合理安排工人作息时间。使用梯子不当触电伤亡事故1998年8月12日,某办公楼桩基工程施工中,发生4人触电事故,其中3人经抢救脱险,一人不幸身亡。事故经过:8月12日8时,某办公楼桩基施工中,两台钻机已安装就位,急需接通电源试钻。丁地值班电工李某到指定的配电箱处检查,发现距离钻机较近的21号配电箱周围有0.50.8m深的水坑,配电箱距水面高度约2.5m,难以接通电源,于是向施工队长汇报。施工队长和电工李某又向项目部副经理和安装处工程师反映,项目部副经理和安装处工程师让施工队自行解决。16时,电工李某将输电电缆拖到21号配电箱去接电。因现场找不到木梯,与配合他
5、作业的唐某找来一块床板作梯子,李某就用感应电笔测了水中无电,用床板试了一下,高度不够,两人又去宿舍附近找来活动板房铁栏杆作为登高梯子,长约3m,又叫上马某等共4人来到配电箱处。3人脱去衣服和鞋子先后下水,把梯子竖起来,但仍够不着拉闸接电,就把电缆吊在配电箱下方。16时45分,马某等4人把梯子竖起来,马某爬上梯子试验稳不稳。这时,某局分公司的汪某过来和电工李某说话,等李某转过来时,梯子上端已压在原打井队从21号箱引出的一根剥去一段护套的电缆线上,李某边打手势边喊:“别动,别动”,此时,马某等4人已经触电倒在水中。现场人员急忙将4人送往医院抢救。3人因抢救及时没有伤害,于第二天重返工作岗位;而马某
6、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当日17时45分死亡。这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6万元。试分析事故原因,提出事故教训和防范措施。答案:事故原因分析:直接原因,是马某爬上靠在有积水的电杆旁的铁梯子试验稳不稳时,梯子上端磨破打井队从21号箱引下的一根剥去护套的电缆绝缘层,电流经铁梯造成马某触电。间接原因,一是该工程项目部在制度落实、人员配备、机构建立没有及时到位的情况下,匆忙组织人员进场,忽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施工现场用电不及时认真检查,设备不及时检测,积水不及时排除,以至存在事故隐患。二是没有为施工队提供安全生产条件,施工队安全教育不够,管理混乱,施工队长不及时排除隐患,结果酿成事故。此外,电工
7、李某擅自用活动板房栏杆和钢管接长的铁梯接电,本人违章又使他人违章作业。事故教训和防范措施:触电事故与其他事故不同,大部分事故都与放松安全管理有关。就这起事故而言,该工程项目部安全监督不到位,特别是在施工准备阶段未能认真组织和督促有关人员到现场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排除,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机械设备不及时检测,积水不及时排除等,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一是的新开工的工程必须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在设施方面,采用漏电保护装置,设置三级配电保护。在个人防护方面,按规定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带电作业应有人监护。在电器设施使用中,经常检查,发现有事故隐患要
8、及时纠正,避免发生事故。二是按照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对现场临时用电进行布局,所有线路进行架空,填平积水坑,加固周围防护栏杆。加强对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注意对施工现场所有电气设备进行检测,确保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完好。三是建筑施工单位要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网络,完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现象。坍 塌 事 故事故概况:2002年3月13日,在江苏某市政公司承接的苏州河滞留污水截流工程金钟路某号段工地上,施工单位正在做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为了交接地下管线情况、土质情况及实测原有排水管涵位置标高,下午15时30分开始地下管线探摸、样
9、槽开挖作业。下午16时30分左右,当挖掘机将样槽挖至约2m深时,突然土体发生塌方,当时正在坑底进行挡土板作业的工人周某避让不及,身体头部以下被埋入土中,事故发生后,现场项目经理、施工人员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并通知120救护中心、119消防部门赶赴现场抢救,虽经多方抢救但未能成功,下午17时20分左右,周某在某中心医院死亡。试分析事故原因,提出事故预防及控制措施。答案: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1)施工过程中土方堆置不合理。土方堆置未按规范单侧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离沟槽边距离不得小于1.2m要求进行,实际堆土高度达2m,距沟槽边距离仅1m。(2)现场土质较差。现场为原沟浜回填土约4m深
10、且紧靠开挖的沟槽,其中夹许多垃圾,土体非常松散。2间接原因:(1)施工现场安全措施针对性较差。未能考虑员工逃生办法,对事故的预见性较差,麻痹大意。(2)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较淡薄。对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进场安全教育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凭经验作业。(3)坑底作业人员站位不当,自身防范意识不强,逃生时晕头转向,从而发生了事故。(4)施工现场管理不力。由于刚进场作业,对安全生产方面准备不充分,思想上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管理不到位。3主要原因:(1)施工过程中土方堆置不合理。(2)开挖后未按规定在深度达12m时,应及时进行分层支撑。而实际开挖至2m后,才开始支撑挡板。(3)现场土质较差,土体非常
11、松散。事故预防及控制措施:(1)暂停施工,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整改。(2)召开事故现场会进一步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3)制定针对性强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对上岗职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配备足够的施工保护设施用品如横列板、钢板柱、逃生扶梯等,并督促落实。拆除旧厂房造成坍塌伤亡事故1992年5月3日,某市胶鞋二厂在拆除旧厂房过程中,由于违章作业,发生坍塌事故,造成压死6人、重伤1人的恶性事故。事故经过:1992年4月底,某市胶鞋二厂准备拆除旧厂房,然后重新建筑厂房,以适应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该厂委会经研究决定,主要由本厂职工进行拆除丁作,具体工作由该厂炼胶车间主任陈某负责。需要拆除的旧厂
12、房,是一幢二间二层的厂房,长7m,高约6m,宽6.2m,坐西朝东。一楼隔墙西部有一扇3.08m宽的铁拉门,门洞宽3m,用两块330mm120mm250mm的预制水泥扛梁,嵌固在门洞两边的砖墙上。5月31日上午,陈某带领6名职丁先将铁拉门拆下,又将5隔窗框和一条木楼梯拆除。然后,上二楼平顶拆除屋顶板。他们为了把五孔板分离开来,就用大铁锤敲打,还用凿子凿。这天上午,他们敲凿完东墙檐口和北墙靠东部分,下午上班后,继续进行。约12时25分,由于一楼铁拉门上方两块钢筋被拉断,另一块被压而弯曲,中间隔墙首先倒塌,二楼楼顶中间突然下塌,房子因此全部坍塌,正在拆房工作的?名职工全部被埋在坍塌的砖石中,造成6人
13、死亡、1人重伤的恶性事故。试分析事故原因,提出事故预防及防范措施。答案:事故原因分析:决策的错误:拆除旧房应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工程队,不应把任务交给不懂建筑技术的人承担。拆房顺序上的错误:先拆窗框、铁拉门、楼梯,后拆房顶,违反了建筑安装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拆除方法不当:在拆屋顶板的过程中始终用大铁锤敲打,使整幢房子受到了强烈振动,在振动力的冲击下,一楼铁拉门洞拱上的两根扛粱压力增大,使扛梁中部下坠,其中一根扛梁的钢筋拉断落下,墙体松散,造成整栋厂房的坍塌。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在建筑施工中,拆除作业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但是拆除作业最易发生事故,尤其是不懂建筑的人进行拆除作业时,更容易发生
14、事故。按照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拆除工程在施工前,要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学习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操作规程;拆除工程的实施,必须在工程负责人员的领导和经常监督下进行;拆除建筑物,应该自上而下顺序进行等。将有关规定与这起事故相对照,就可以看出:如果不出事故属于侥聿,出事故属于必然。在这起事故中,工厂领导的错误决策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违章在墙体上凿槽造成倒塌事故98年10月6日,由某建筑公司正在施工的向阳住宅小区6号楼,在施工中发生一起墙体倒塌事故,造成一名正在作业的瓦工死亡。事故经过:10月6日9时,施工队瓦工章某负责在钢筋混凝土平台砌墙,由于马虎,没有按施下
15、顺序进行砌墙,错将标高以上的墙体砌好。如果不拆除J:部墙体,平台就无法继续施工,瓦工班长发现后要求章某将其拆除。章某当时表示服从,待班长离开后,章某为贪图方便,投机取巧,自作主张,改变施下方法,擅自在平台板插筋处,沿墙体水平方向用凿子开槽,以图达到钢筋既能伸进墙体又不用拆除上部墙体的目的。因当时作业面较多,班长未能及时发现章某的错误做法。约7时45分,当槽口增到2m长时,墙体突然向内侧倒塌(墙宽2.4m,高1.6m),章某避让不及,被倒塌的墙体压在底下。在场人员发现后将他救出送往医院,终因下腹多处压伤和失血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8万元。试分析事故原因,提出事故教
16、训与防范措施。答案:事故原因分析:瓦工章某不听从班长的安排拆除砌错的墙体,为省工时、图方便,擅自改变施工方法,在墙体根部凿槽,而且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技术措施,致使墙倒、被砸死亡。造成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一是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不明确、不完善,执行不严格。类似章某这种违章行为,不是短时间内直接形成的,而是长时间执行制度不严格所形成的。二是施工现场基础管理和安全管理不扎实,责任不明确,日常的生产、质量、安全巡查不够,致使墙体错砌高达1.6m;在拆除过程中又无人监工,致使墙体倒塌,操作人员躲闪不及。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施工现场管理较差,技术交底不细,造成章某砌错墙。在随后的返工作业中,
17、处理简单化,交代任务时未交代具体的操作要求及安全防护要求,客观上导致章某盲目违章作业行为的发生。企业所制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需要真正贯彻落实到实处,如果没有落到实处,与没有制度差别不大。因此,在建设施工中,要处理好安全生产与进度、效益之间的关系,坚决制止冒险违章作业;加强施工人员的教育,培养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遇险的处置能力;现场处理问题要有严密措施,用科学态度来组织施工生产。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一是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及时制止违聿作业行为,不要等形成习惯性违章后再去纠正。二是现场施工作安全技术交底,要有针对性,要交代清楚,防止错误作业。三是危险性较大的作业,要加强安全
18、监督。综 合 事 故事故概况:2002年12月8日,在上海某建设公司承包的C块标工程工地上,根据项目经理王某的安排,架子班进行20号井架搭设作业。上午10时左右,该工程20号楼的井架在搭设到27m高度时,井架整体突然向东南方倾倒,并搁置在20号楼二层楼面上,造成3名井架搭设工人坠落,及20号楼二层楼面上作业的一名钢筋工被压。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组织职工立即送受伤人员到医院急救,其中井架搭设工人吴某、蓝某、钢筋工倪某三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人重伤。试分析事故原因,提出事故预防及控制措施。答案: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1)严重违反国家、行业规范规定。安装搭设井架时井架地梁与基础无任何连接;未
19、按国家行业规范规定的数量设置有效、合理的缆风绳(事故发生时缆风绳设置的方向与风向约成90,倾翻瞬间未能起到有效作用),缆风铜丝绳直径仅为6.5mm(国家、行业规范要求缆风钢丝绳最小直径为9.3mm);在?级阵风荷栽的作用下使井架整体向一侧倾倒。(2)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事故发生的当天,该地区有79级的西北大风(上海气象台提供气象资料),承包单位架子班长杨某、现场带班聂某在没有井架搭设作业技术方案情况下,仍安排无建筑登高架设特种作业资格证书的几名工人进行攀登和悬空作业;项目经理王某在井架搭设前未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且在得知搭设班组因天气原因停止作业时,在未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仍坚持要求作业人
20、员继续搭设井架。2间接原因:(1)施工现场项目部安全管理混乱,安全隐患严重:1)工程项目经理王某安排无建筑登高架设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人员进行井架搭设;没有组织人员编制井架的搭拆方案;没有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各类安全教育和有针对性的专项技术交底;没有配备工地安全员,使工程安全管理混乱,并且对公司质安部门的停工整改要求不落实,不整改,最终导致工地安全管理失控。2)架子班长杨某自身没有建筑登高架设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并且安排无证人员搭设井架;没有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班组管理失控。3)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汪某,未按有关规定编制井架搭设技术方案,未有效实施技术监管。(2)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失控,企业内
21、部安全监管不力:1)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兼工程部经理王某对该工程组织设计审核不严,没有提出需要编制井架搭拆的技术方案要求;对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情况检查不力;对现场安全隐患严重、整改不落实的情况监察不力;对现场安全隐患严重、整改不落实的情况督壹、监管不严。2)公司质安部负责人徐某对该工程无井架搭设技术方案、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等情况检查不力;对现场安全隐患严重、整改不落实的情况督查、监管不严。3)公司安全员赵某对该工程井架搭设无方案、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情况检查不力;对现场安全隐患严重、整改不落实的情况督查、监管不严。公司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黄某对公司质安部门、工程部门管理不严,对该工程安全生产失控的情况下
22、监管不力。(3)企业领导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监管不力:1)公司总经理孟某对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严。2)公司法人代表孟某安全意识淡薄,对王某做该工程项目经理的资格审核不严,并且对该公司安全生产监管不力。(4)建立单位技术审核失效,现场监控不力:1)监理公司总监陈某对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枉不严,没有提出需编制井架搭拆技术方案的要求,未履行监理职责。2)现场总监代表童某对当天大风情况下(79级的西北大风),工人还进行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没有及时地发现和制止,又未对搭设人员的特殊工种上岗进行枉查,监控不严。(5)建设单位现场安全管理不严。未全面履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责任,又未委托建设单位实施现场安全监理
23、3主要原因: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失控,在没有井架搭设技术方案;没有安全专项交底;无建筑登高架设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人员;安装搭设井架时,未按国家行业规范要求将地梁与基础连接牢固;未按国家行业规范规定的数量设置有效、合理的缆风绳(事故发生时缆风绳设置的方向正好与风向约成90度,倾翻瞬间未能起到有效作用),缆风钢丝绳直径仅为6.5mm(国家、行业规范要求缆风钢丝绳最小直径为9.3mm);因此,在7级阵风荷载的作用下,使井架整体向一侧倾倒,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预防及控制措施:1施工单位:(1)公司应会同监理单位立即对工程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依据定人、定时、定措施、定责任的原
24、则,落实整改。对其余将要搭设的井架,公司立即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制订详细搭设、拆除的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批,配备足够的有上岗证书的专业拆卸人员,安排好现场监管人员。(2)公司立即组织对在沪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重点围绕这次重大事故的惨痛教训,单一反三地开展“四不放过”教育,使全体职工通过本次血的教训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3)工程项目部需配备持证上岗的安全员,加强工程项目各级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对不安全因素加强监控,对查出的隐患及时、彻底地整改,对安全教育、交底工作狠抓落实,确保施工全过程安全监管、检查工作落到实处。(4)安排有项目经理资质证书的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事故 案例 分析 预测 试题 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