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范文13篇(最新版).docx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范文13篇(最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范文13篇(最新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共13篇)目录篇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2篇二、全面深化改革处理好经济和社会的关系心得体篇三、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8篇四、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11篇五、充分调动各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性心得体会19篇六、全面深化改革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心得体会21篇七、学习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23篇八、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28篇九、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34篇十、全面深化改革学习心得体会38篇H、学习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40篇十二、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43篇十三、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48篇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2024年7月15日至18日
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总结我国对外开放实践经验,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时代以来,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有着“钢铁驼队”之称的中欧班列跨越山河,架起
3、了开放的新通道,正在为古老的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带动更多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伟大的成就离不开思想的指引。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贸易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面临更多挑战。此时的中国,该去往何方?2012年12月,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到地方考察调研就前往改革开放前沿广东,作出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的重大判断,发出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动员令。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向世界宣告: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
4、会变。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宣示了中国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他的开放理念为我国十八大之后的开放之路提供了根本遵循。自贸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这里的特殊政策让海南打开了市场。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海南改革开放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2018年,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郑重宣布了这个消息。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一系列创新体制机制先行先试,这里正成为我国最开放、最具吸引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推
5、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进入新时代,我国不仅设立了自贸港,还有22个自贸试验区,这些开放平台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推动制度创新,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把自贸试验区、自贸港作为制度创新的平台和试验田,在很多规则、规制方面做一些改革努力,通过积极对接高标准的国际规则、规制,从而保持新的开放姿态。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自贸试脸区、自贸港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第一批自由贸易账户等制度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国开放
6、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水平越来越高。自贸试验区建设以来,国家层面共向全国复制推广了3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各省区市也自行推广复制超过了2800项,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开放与改革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随着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我国外贸外资也有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广州南沙港三期码头,吊车繁忙地抓吊各色集装箱装船,准备出海。如今,中国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密集落地的外资项目,也折射出中国“磁吸力”的不断增强。河南许昌,德国埃贝赫集团年产50
7、万套汽车排气系统的项目从考察、签约到投入试生产,仅用时92天。江苏苏州,全球招商大会,世界500强企业来了429家。一批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外商投资法颁布实施,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93项缩减到31项,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将全面取消,不断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的准入一系列开放举措加速落地,开放领域越来越广,让新时代的中国,投资机遇不断涌现。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强,塑造了很多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但是我们在这样一个国际环境下,仍然能够保持高水平开放,同时把开放拓展到更广更多的新领域里去。开放的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外商投资已经是参与中国式现代化
8、建设、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2023年以来,我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添加新成员,与泰国、新加坡等国缔结互免签证协定,并对匈牙利、瑞士等部分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世界,正在看到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搭建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国际经贸合作平台,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2个自贸协定。中国将持续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释放庞大市场的新动能、新优势,为增强世界经济韧性注入蓬勃动力。篇二、全面深化改革处理好经济
9、和社会的关系心得体会小田变大田,低产田变高产田,从“户户分田包地”到“人人持股分红”安徽凤阳小岗村,拿到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第一批“红本本”,又探索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亩产高了,产业多了,村子美了,村民富了,医院、学校、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去年,小岗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420万元,比2016年增长了一倍多。在经济领域,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激活农村“沉睡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在社会领域,不断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和社会齐头并进,共同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画卷。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改革、
10、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实现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事业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才能让发展更有动力、社会更有温度、民生更有保障。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民生的关键驱动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持续做大经济蛋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才能为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福祉提供源头活水。一组经济数据耐人寻味。从2012年到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经济增速;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1.4亿人,筑牢民生之本。可见,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民生持续改善的过程。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的力度、发展的效度,将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温度。社会
11、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发挥着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在浙江,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发布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省级地方标准63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大力推进社会事业改革,不仅可以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而且能为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是我们的成功经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一个道理,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是水涨船高的
12、关系,水浅行小舟,水深走大船,违背规律就会搁浅或翻船”。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经济和社会相互牵动、互为条件。今天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事业发展,早已不是单个领域的单兵突进、零敲碎打,而是各领域、各层次的系统推进。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深化高频户政业务“跨省通办”,以户籍制度改革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已开展的9批国家药品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切实减轻患者负担,也促进制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改革深度融合、协调配合,就能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提升改革的整体效能。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两者互促共进
13、我们定能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篇三、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特征、最壮丽气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关头,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十余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2.3%上升到18%左右。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30%左右,
14、是全球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继续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近来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与价值旨归。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个人所得税改革惠及2.5亿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城市垃圾分类十多年来,2000多个改革方案涉及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各个环节,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改革开放,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实干兴邦、自我革命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放眼世界,没
15、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短时间内推动如此大范围、大规模、大力度的改革。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将为世界各国带来巨大机遇,对促进地区乃至全球发展繁荣起到积极作用。如今,中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近五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乐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通过举办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国际展会,中国
16、为各国搭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在今年4月举行的第四届消博会上,有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000个品牌参展,超过100o件国内外新产品首发首秀。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继续“引进来”,而且更加注重“走出去”,形成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致力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共建“一带一路”正是中国高水平开放重大举措的鲜明例证。中国通过加强互联互通,践行包容发展理念,促进全球经济更加均衡地增长。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全球性倡议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机会和公共产品,“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世界的发展机遇”。长期以来,许多南方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理解被西方理
17、论所禁锢。如今,将西方现代化模式视为唯一成功和正确发展道路的“西方中心论”,正受到越来越多质疑。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就表明,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有别于西方,开辟了一条以人民福祉为中心、寻求各国互利共赢的现代化道路,这是对其他探索现代化道路国家的重要鼓舞。”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推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举措,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出新规划,“这将为我们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范例当前,“全球南方”国家正迎来新一轮觉醒,独立自主谋发展的意识空前强烈。与此同时,“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思潮涌动,阵营对抗和单边主义沉渣泛起,贫富差距和南北鸿沟不断扩大。中国在改革开放征程中的历
18、史性成就和变革性实践对于探索人类社会前进方向、丰富人类文明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命运与共行大道,携手同行向未来。世界期待,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擘画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蓝图,谱写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现代化道路上并肩奋进的新篇章。站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与各国一道,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程进发。篇四、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2024年7月15日至180,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
19、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文化自觉与历史担当,以重大理论创新指导具体实践,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对文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纵深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放眼今日之中国,“文博热”持续、“文创风”劲吹、“国潮”正当时,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翻开崭新篇章,14亿多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文化自觉不断增强。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变革。如何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绵延康续,让古老的智慧滋养当
20、代文化建设,是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必答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疑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就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寻找源头活水、指明前进方向。在孔子故里,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翻看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在岳麓书院,凝望“实事求是”匾额,指出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在三苏祠,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在武夷山朱熹园,提出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习近平:“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我们要尊重,也要弘扬,把它里边精华的东西和我们现在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21、观点、方法结合起来,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系统论述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进一步阐述“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工作打开新局面、形成新格局。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从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到文艺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
22、话,在正本清源中,推动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朝着正确方向前进。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第一个专项小组改革方案,为文化改革发展谋篇布局;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对文化传承发展进行部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健康发展、非遗保护传承制度日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从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到高标准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23、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国家版本馆等一系列文化地标落成到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出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会贯通。锦绣大地上,文化遗产灿然可观,文化名片多姿多彩。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当代中国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登高原、攀高峰,创作出一大批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我国成为图书、电视剧、动漫等领域生产大国,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激发消费潜力“新引擎”,电影市场规模屡创新高。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古老文明开拓创新。今日之中
24、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更是世界之中国。从影视作品和经典著作互播互译到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到共赴星辰大海的发展合作,中华文化所蕴含的理念与智慧,正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带来深刻启迪。应历史之变、解时代之问。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展现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胸怀;高质量发展释放的不竭创新动力,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开拓精神的生动注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积淀中汲取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等精华养分,引领新时代中国阔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书写社会主义文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全面 深化改革 心得体会 范文 13 最新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