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材分析.doc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材分析.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MBA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材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第一部分人力资源规划案例1:某建筑公司的人力需求预测案例2:亚实公司聪明对待离职员工案例3:网星公司的员工保持策略案例4:通联集团2003年度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第二部分工作分析案例5: 个工作分析面谈问题样本案例6:新吉公司的工作分析计划书案例7: 份“招聘专员”工作说明书第三部分员工招聘案例&隐藏在招聘启事中的玄机案例9:某公司的招聘广告 案例10 :艾科公司人才的内部提拔案例 11:面试听“损招”案例 12:招聘面谈时的提问技巧 案例一三:上海通用汽车( SGM )的“九大门坎” 案例 14:一份结构式面试清单 第四部分 员工培训
2、案例一五:别具一格的杜邦培训 案例 16 :海尔的个人生涯培训 案例 17:新员工计算机培训计划 案例一八:一步一个脚印美胜集团的大学生培训思维 案例 19:“五斗米”的培训模式 案例 20:西门子的多级培训制度 第五部分 绩效考核案例 21 通用电气(中国)公司的考核秘笈案例 22:简单清单法在秘书绩效考核中的运用案例 23:朗讯评估每一天案例 24:青啤集运输船西安公司的 360 绩效考核案例 25:聊天另类思维的考核方式 案例 26 :松下电器管理人员的考核 案例 27 :一个成功的绩效改善的例子案例 28:新昌电器商场售货员的销售业绩考核案例 29:“100 分俱乐部”带来了百万美元利
3、润案例 30:五角集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第六部分 薪酬管理案例 31:泰斗网络公司三种岗位薪酬体系案例 32 :奇妙的经验曲线案例 33:松下的薪酬制度变革案例 34:解部朗读的薪酬管理案例 35:核心员工个性化的福利方案案例 36 :龙山重型机械厂的组织工资制案例 37:IBM 公司的薪酬制度案例 38:奔驰的员工持股案例 39 :A 企业的薪酬曲线案例 40 :薪酬调查方法案例 41 :失败的高薪第七部分 劳动关系案例 42:CH 公司的情感激励案例 43:福特汽车公司人情化的员工管理案例 44 :新星林业机械厂的劳动安全管理案例45 : SQ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会组织案例1某建筑公司的人
4、力需求预测在外部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快速需求预测某建筑公司是广东省一家中开支国有建筑企业。公司管理层基本上都是广州本地人,文 化层次相对较高。作为一线的建筑工人,大部分来自原广州郊区城乡结合部的农民(随着城 市的扩建,也转变成为“市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呈现勃勃生机,各行各业日益发展。广东经济 作为中国经济的领头羊,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建筑业更是异军突起,发展迅猛。 在这种大好形势之下,该公司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承担了许多大型工程的建设项目,逐渐成 为广东建筑企业的排头兵。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公司的领导层发现,工地一线工人开始吃紧,有时采取加 班加点的超负荷工
5、作,也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为满足对人员配备的要求,公司人事部 从广东其他地区,及至全国,匆忙招聘了大量的新雇员。为应付紧张的用工需要,人事部门 不得不降低录用标准,使得人员配备的质量大幅度下降。别外,招聘人员的结构也不尽合理, 如单身或易迁徒的员工过多,员工年龄偏大等。经常出现很多员工只工作了一两个月就充当 工长的现象,人事部门刚招聘一名雇员顶替前一位员工的工作才几个月,就不得不再去招聘 新的顶替者。为了招聘合适的人选,人事部门常常是疲于奔命。为此,公司聘请了有关专家进行了调查,寻找员工短缺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和 消除其对组织影响的方法。专家调查表明,该公司以往对员工的需求处于无计划
6、状态,在城郊还未变成城区之前, 招工基本上还不太困难。随着城市的日益扩大化,城郊的农民工的数量也在日益缩小。以往 在几天之内就能找到应急工已成为过去。因此,公司决定把解决员工短缺问题作为公司战略的一部分来考虑。在专家的帮助下,鉴于公司本身的特性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平稳发展,公司决定采用趋 势预测法,建立了一个预测全厂职工用最小平方法求得趋势线,将这趋势线延长,就能推测 将来的所需员工人数。公司在过去的12年中,工人人数如下表所示表公司过去12年工人数量年份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人数510480490540570600640
7、720770820840930结果,预测值与实际情况相当吻合。至此,人事和管理部门对问题才有了统一的认识。这有利于他们共同对待今后几年可能 出现的工人人数的短缺问题,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规划,根据总规划制定各项具体的业务 计划以及相应的人事政策,做到提前招工、提前培训。案例 2:亚实公司聪明对待离职员工“终生交往”让人才流而不失 对于离职的员工,亚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采取的态度是人走茶不凉,与员工保持“终生 交往”,使离职员工“流而不失” 。离职员工仍被看作公司的人力资源,公司会对这部分特殊 的人力资源实施高效管理。这种管理制度不仅使离职员工向公司传递了市场信息,提供合作 机会,介绍现供职机构的
8、经验教训,帮助公司改进工作;而且他们在新岗位上的出色表现, 折射出公司企业文化的光彩。为了和离职员工保持密切的联系,确保其“流而不失”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从员工决 定离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在该公司,不管是公司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还是那些发现不适 应提出要走的新员工,在他们提出离开时,一般都会得到公司挽留,但同时他们的选择也会 得到尊重。公司规定在每个员工离职前必须做一次面谈,提出自己对公司的看法和离职的原 因,如果是公司管理方面的问题,公司会充分重视,并努力去改善。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 十分关心他们今后的发展和去向, 甚至会帮助他们寻找一些更适合的单位。 从另一个角度讲, 离开公司的员工里,
9、有很多是非常优秀、有能力的人,和这些员工保持交往,会为公司带来 新的资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就有这样的一个新职位叫“旧雇员关系主宇航管” 。这个主管的工作, 就是特殊的人事档案,跟踪离职员工的职业生涯变化情况,甚至包括结婚生子之类的细节。 一旦发生变化,公司会在 24 小时内对档案做出更改。只在是曾在公司效力的前雇员,都会定 期收到内部通讯,并被邀请参加公司的聚会活动。公司还摒弃了“好马不吃回头草” 的陈腐观念,欢迎跳糟的优秀人才重返公司效力。 “有 的人认为如果让那些所谓的叛徒回来,或者还与他们保持长期的交往,无法面对留下来的那 些人。而经验告诉我,事实恰恰相反,这么做是对现有人员最大的尊重,
10、让他们感觉到温暖 和信任。 而且对于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企业品牌的树立有着深刻的影响。 ”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强调了这一观点。同时指出:聘用“回头好马”既可以降低公司成本,又有利于提高员工忠 诚度。对于备受人才流失困扰的企业来说, 管理者往往殚精竭虑甚至不择手段以求留住优秀的 员工。而亚实公司面对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摒弃了“终生员工”的概念,更愿意和员工保 持“终生交往”,以崭新的态度来看待人才流失和留住的问题,他们不但不竭力阻止优秀人才 走出公司的大门,甚至还“鼓励”人才的离开。鼓励人才流动的机制非但没有造成大量人才流失,相反,公司人才反而越留越多。对于 其中的奥妙,公司刘总一语道破天机: “公
11、司培养出去的科技人员对企业有一种感情情结,这 种感情情结会使他们留下终生不褪的心里烙印,他们会以各种方式报效公司。 ”案例 3:网星公司的员工保持策略 有效深入的员工流失原因分析是制定员工保持策略的前提网星公司成立于1994年,从事手机的开发、制造、销售和工程服务等,产品主要面向 国内市场。据统计,网星公司1997年和1998年的雇员流失率分别为16%和20%。由于关键部门的 流失率比较高,网量公司被其他的竞争对手形象地称为“培训中心”。尽管网星公司的经营业绩,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利润,自1995年以来持续上升,但是,经理人员和工程师流失率高 已成为公司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网星公司决定聘请人力资
12、源管理咨询公司,组成一个专门小组,来解决这个问题。工作第一步是确定研究对象。经过仔细研讨,将公司所有部门的管理人员、市场人员和 工程师作为研究的对象。其次是确立研究目标。就是建立针对这些雇员流失的保持策略,以尽可能地降低离职率。 这种保持策略的建立分为两步:首先,通过调查研究,找出公司雇员流打的主要原因,针对 这些原因,寻找可能 的解决途径;其次,通过内部各主管人员的充分交流和讨论,确定最后 的分步实施计划。在分析网星公司经理人员和工程师流失的原因时,工作小组考察了公司人事部1997年的雇员人事记录。为此,工作组决定对流失原因进定量和定性调查。调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问卷试调查,主要是调查
13、员工的满意度。调查采用匿名形式,目的是为了保 证调查的真实性。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基本信息;2工作满意度;3流失意图和产 生辞职想法的原因等。工作小组采用随机抽样,抽取200名员工作为调查对象,最后共收回有效问卷一八0份。根据以前离职员工的记录档案,结合这次调查初衷,工作小组认为薪酬缺乏竞争力、晋 升机会太少,没有成就感和管理制度混乱是网星公司经理人员和工程师辞职的主要原因。虽然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导致雇员产生辞职想法的主要原因,但还无法了解围绕这些 原因而可能存在的深层次的、具体的原因。为此工作组决定时行第二阶段的工作。第二阶段主要是举行了由公司管理人员、市场人员和工程师参加的小组讨论
14、不仅可以 提供定量研究所需要的辅助信息,而且还能帮助研究人员从深层次上获得对目标群体的认识。 如可以了解数字背手隐藏着的人们内心深处的想法,捕捉不同特征的人在思想认识上的差异 等。从讨论的结果来看,一般员工和骨干员工对某些工作要素不满和产生辞职想法的具体原 因上虽然没有显著的区别,但是骨干员工更强调晋升和管理制度。结合员工流失原因,工作小组就减少员工的流打问题,提出自己的主要设想,见表1-2所示表1-2导致员工可能流失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工作要素导致员工可能流失的原因可能的解决途径薪酬本行业薪酬普遍偏低 公司内部收入分配不公平开展薪酬调查,关注市场薪酬水 平健全员工绩效考核系统员工收入与贡
15、献不挂钩是咼级 管理人中央委员咼级工程师离 职的主要原因借鉴国外同行的经验,考虑员工 持股方案工作晋升晋升机会少,感觉前程暗淡 公司业务发展太慢,所能提供的 职位偏少公司管理人员只升不降工作丰富化工作轮换内部提升为主如有可能扩大公司的业务 实行竞争机制,做到能者上,庸 者下为员工做职业生涯设计,规划他 们的未来管理制度部门间隔阂大,协作少 上下级沟通不畅,方式单调管理 不明,职责不清管理层的决策缓 慢打破部门界限,加强交流 增加上下能沟通渠道,如召开座 谈会,设立建议箱,电子邮件等。 增加一些联谊活动,联络员工感 情,重新明确管理者的职责权 限。工作成就感个人预期目标和公司发展目标差距较大研究
16、人员接触新知识机会少工 作缺乏挑战性开展员工调查提供技术培训或进修机会 赋予研究开发人员的新任务,开 发前沿性的产品工作小组就这些改进方法,又接连找了 5批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进行座谈,深受他们的 欢迎。绝大部分员工表示,如果公司以后能够朝这方面努力改进,他们将选择继续留在公司 而不再“跳槽”。案例4 :通联集团2003年度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对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出全面的安排通联集团成立于1990年,主要生产电冰箱。由于产品质量好,价格比较低廉,加上管理 得力,使得通联电冰箱很快成为国内电冰箱主流产品。随着业务的发展,通联集团1997年开始走多元化经营之道,到2002年,先后开发出的主要新产品
17、有洗衣机、微波炉等。为了集团人力资源的优化发展,公司总裁和人力资源部制定了 2003年度人力资源管理计 划如下。通联集团2003年度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一、职务设置与人员配置计划根据公司2003年发展计划和经营目标,人力资源部协同各部门制定了公司2003年的职务设置与人员配置。在2003年,公司将划分为8个部门,其中行政副总负责任政部和人力资 源部,财务总监负责财务部,营销总监负责销售一部、销售二部和产品部,技术总监负责开 发一部和开发二部 .具体职务设置与人员配置如下:1、决策层( 5 人)总经理 1名、行政副总 1 名、财务总监 1 名、营销总监 1 名、技术总监 1 名。2、行政部( 8 人
18、行政部经理 1名、行政助理 2名、行政文员 2名、司机 2名、接线员 1名。3、财务部( 4 人)财务部经理 1名、会计 1 名、出纳 1 名、财务文员 1 名。4、人力资源部( 4 人)人力资源部经理 1名、薪酬专员 1 名、招聘专员 1名、培训专员 1 名。5、销售一部( 19 人)销售一部经理 1名、销售组长 3 名、销售代表 12名、销售助理 3名。6、销售二部(一三人)销售二部经理 1名、销售组长 2 名、销售代表 8 名、销售助理 2 名。7、开发一部( 19 人)开发一部经理 1名、开发组长 3 名、开发工程师 12 名、技术助理 3 名。8、开发二部( 19 人)开发二部经理
19、 1名、开发组长 3 名、开发工程师 12 名、技术助理 3 名。9、产品部( 5 人)产品部经理 1名、营销策划 1名、公共关系 2 名、产品助理 1名。二、人员招聘计划1、招聘需求根据 2003年职务设置与人员配置计划,公司管理层人员数量应为96 人,到目前为止公司只有 83 人,还需要补充一三人,具体职务和数量如下:开发组长 2名、开发工程师 7名、销售代表 4 名。2、招聘方式 开发组长:社会招聘和学校招聘 开发工程师:学校招聘 销售代表:社会招聘3、招聘策略 学校招聘主要通过参加应届毕业生洽淡会、在学校举办招聘讲座、发布招聘张贴、网上 招聘等四种形式。社会招聘主要通过参加人才交流会、
20、刊登招聘广告、网上招聘等三种形式。招聘人事政策(1)本科生:A 待遇:转正后待遇 2000 元,其中基本工资一五 00 元、住房补助 200 元、社会保障金 300 元左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试用期基本工资 1000 元,满半月有住房 补助;B、考上研究生后协议书自动解除;C、试用期三个月;D 、签定三年劳动合同;(2)研究生A、待遇:转正后待遇5000元,其中基本工资4500元、住房补助200元、社会保险金300 元左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试用期基本工资 3000 元,满半月有住房 补助;B、考上博士后协议书自动解除;C、试用期三个月;D、公司资助员工攻读
21、在职博士;E、签定不定期劳动合同,员工来去自由;F、成为公司骨干员工后,可享有公司股份。4、风险预测(1)由于今年本市应届毕业生就业政策有所变动,可能会增加本科生招聘难度,但由于 公司待遇较高并且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基本回避该风险。另外,由于优秀的本科生考研 的比例很大,所以在招聘时,应该留有候选人员。(2)由于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愿意留在本市的较少,所以研究生招聘将非常困难。如果研 究生招聘比较困难,应重点通过社会招聘来填补“开发组长”空缺。三、选择方式调整计划1999 年开发人员选择实行了面试和笔试相结合的考查办法,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在 2003 年首先要完善非开发人员的选择程序, 并且加
22、强非智力因素的考查, 另外在招聘 集中期,可以采用“合议制面试” ,即总经理、主管副总、部门经理共同参与面试,以提高面 试效果。四、绩效考评政策调整计划1995 年已经开始对公司员工进行了绩效考评,每位员工都有了考评记录。另外,在 1999 年对开发部进行了标准化的定量考评。在今年,绩效考评政策将做以下调整。(1)建立考评沟通制度,由直接上级在每月考评结束时进行考评沟通;(2)建立总经理季度书面评语制度,让员工及时了解公司对他的评价,并感受到公司对 员工的关心;(3)在开发部试行“标准量度平均分布考核方法” ,使开发人员更加明确自己在开发团 队中的位置。( 4)加强考评培训,减少考评误差,提高
23、考评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五、培训政策调整计划公司培训分为岗前培训、 管理培训、岗位培训三部分。 岗前培训在 1994年已经开始进行, 管理培训和技能培训从 2003年开始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在今年,培训政策将做以下调整。( 1)加强岗前培训;(2)管理培训与公司专职管理人员合作开展,不聘请外面的专业培训人员。该培训分成 管理层和员工两个部分,重点对公司同有的管理模式、管理思路进行培训;(3)技术培训根据相关人员申请进行。采取公司内训和聘请培训教师两种方式进行。六、人力资源预算1、招聘费用预算(1)招聘讲座费用:计划本科生和研究生各四个学校,共8 次,每次费用 300元,预算2400 元;(2)交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力资源 管理 案例 教材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