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评论汇编(20篇)(202311301206).docx
《党建评论汇编(20篇)(20231130120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建评论汇编(20篇)(202311301206).docx(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党建评论汇编(20篇)(20231130-1206)目录1 .”靠总结经验吃饭”32 .“两杆子”才能成事73 .把主题教育同各方面工作结合起来94 .从“上海足迹”中读懂“国之大者”135 .从三个维度理解把握“自信自立”166 .奋力开创基层党校发展新局面217 .弘扬宪法精神培育法治文化268 .解决时代问题掌握历史主动299 .开创国际文化大都市新局面3810 .培训纪律岂能当耳旁风4611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意蕴4912 .世界中国学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迈上新高度5313 .数字技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5714 .新时代青年践行爱国主义教育法的三重维度.,6115 .
2、以“七个着力”展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气象新作为6516 .用文化的力量做好理论传播7117 .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上下功夫7618 .真味只是淡801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320 .做新时代优秀共青团干部89“靠总结经验吃饭”我们党一步步走来,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不断靠总结提高本领,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毛泽东同志就很善于总结经验,他曾风趣地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当前,部队战建备一体推进,工作千头万绪,学习毛泽东同志善于总结经验的方法要义,对于推动部队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关照与重点突出相结合。坚持全面、反对片面,是毛泽东同志总结经验的鲜明特征。在
3、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经典著作中,都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坚持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全方位出发总结斗争经验,从而能够牢牢把握战略全局的斗争规律。但全面关照并非平摊用力,必须因时因势、有所侧重。在遵义会议上,为应对严峻的战争形势,毛泽东同志将总结的重点首先聚焦于分析军事指挥的错误。这启示我们,为防止总结像“胡椒粉撒面”、经验如“靖蜓点水”,就要强化“一盘棋”意识,增强系统观念,围绕单位主责主业、中心任务开展总结分析;要运用“重点论”方法,区分时节阶段、任务属性、单位特点,搞好统筹,突出战斗力短板弱项、官兵急难愁盼等工作的总结梳理,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以协调联动提高综合质效。正面
4、总结与反面汲取相结合。“一分为二”搞总结,是毛泽东同志一贯提倡的工作作风:”总结经验有两点,一是优点,一是缺点。”他既强调做好正面的经验提取,也看重教训的借鉴作用:“只有经过很多痛苦,才能取得经验。不要把错误认为单纯是一种耻辱,要看作同时是一种财产;不能说错误路线没有用处,它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土城之战失利后,毛泽东同志立即总结教训,调整战略部署,拉开了四渡赤水的精彩序幕。这启示我们,“一分为二”,就要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摒弃拿着“放大镜”讲成绩、开着“美颜”说不足的选择性总结,克服把成功归结于必然、把失利归因于偶然的浅表式总结。对于成绩,既要宣扬好的人物、事件、做法,更要提取背后瑰含
5、的思想、意义、机理等启发性经验,做到总结一个、激励一片、推动长远;对于不足,既要勇于面对、敢于担责,更要深挖背后隐藏的软肋盲区、顽瘴痼疾等深层次教训,做到反思一次、警示一群、受用一生,使教训成为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宝贵财富。一时一地与古今中外相结合。”古今中外法”是毛泽东同志总结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同志通过列举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得出国弱不能速胜的结论;通过对比日本、中国等国现状,得出“中国决不会亡”的结论。这启示我们,开展经验总结,既要善于总结一时一地、本职本域的好做法,更要善于以史
6、为镜、以人为鉴,到历史长河中找到参照系,真正使前车之鉴成为后事之师;关注强敌对手,跟踪观察其军事斗争行动、理论技术发展、新域力量建设等方面的成败得失,洋为中用,推动自身改革发展,牢牢把握战略主动。继承巩固与创新发展相结合。事物处在永恒的发展变化中,经验也不例外。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继承巩固已有经验,在总结提出“十大军事原则”时,他指出,“这些方法,是人民解放军在和国内外敌人长期作战的锻炼中产生出来”。但是,毛泽东同志反对经验主义,反对把经验绝对化教条化,特别是在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时,更应及时作出创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面对全新的作战环境、作战对手,他反复提示前线要总结作战经验,并鲜明提出把这场战争
7、作为我军学习现代战争的“大学校这启示我们,对于传统经验,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更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掌握其精赣要旨,有鉴别地加以吸收,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对于新情况新问题,要用发展眼光、辩证思维看待,把旧有经验和时代背景、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于失误教训,要建立运用容错机制,正确区分辨别,鼓励担当作为,在不断总结中推动部队建设向前发展。“两杆子”才能成事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这话通常认为是有道理的,但仔细想想也不全面,因为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干事创业的逻辑。打天下,离不了一个打字。但究竟怎样打、除了打还要做什么,是一门大学问。自古以来,要得天下,光靠打,光会打,光有打的
8、人才,即便侥幸得了天下,也会很快丢掉。而要想治天下,确保长治久安,必须有治天下的人才,这就需要借助知识分子的帮助。当年周文王为了振兴西岐,四处寻访贤才,幸得“闲来垂钓碧溪上”的姜子牙辅佐,这才成就了周朝800年的功业。刘邦在得天下、平天下的过程中,得到了张良、萧何、陈平、曹参这些谋士的辅佐。这些人有的擅长打仗,有的擅长管理钱粮,有的擅长治国理政,反正不全是马上功夫。刘备三顾茅庐请南阳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是个大文化人,好为梁父吟,还自比为管仲、乐毅。刘备有了诸葛亮的辅助,如鱼得水,建立了蜀汉政权,成就了三分天下之势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取得天下,既离不开枪杆子,也离
9、不开笔杆子。取得天下,离不开枪杆子,这个自不必说。但为什么离不开笔杆子?首先,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不论是打天下还是治天下,总是要有一套理论指导,这是需要知识分子参与的。他们一方面把朴素的想法变成系统的理论,并加以传播推广;另一方面,不断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并升华为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其次,一个有前途的政治力量,必然要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谋划。这种谋划既包括战略层面,也包括战术层面。谋划需要有各类知识储备,还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创造。在中国历史上,能够掌握这些治理经验和知识的,当属知识分子。其三,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
10、胜敌人的J军队文化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军队战斗力的高低。因此,要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加盟。水浒传一百单八将好汉当中,安排了吴用、公孙胜、金大坚、乐和等各色知识分子,虽然是小说,但也符合文武共治的道理。把主题教育同各方面工作结合起来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第二批主题教育临近收官,要坚持标准不降、劲头不松,把主题教育同各方面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慎终如始、善始善终抓好主题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将焕发出来的学习、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
11、的强大动力。主题教育在全党深入开展以来,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突出主题主线,采取务实举措,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重点措施,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了明显成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第一批主题教育成果要持续巩固拓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时跨岁末年初,全年工作收官和新一年工作开局任务繁重,工作头绪多。要把推进主题教育与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谋划好明年工作统筹起来,坚持两手抓、两促进,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把主题教育解决问题的实效体现在推进中心工作上,以中心工作成效检验主题
12、教育成效,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坚持标准不降、劲头不松,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主题教育越到收官之时,越要克服松劲心态、懈怠情绪,高标准高质量落实主题教育各项重点措施。要持续加强理论学习,更加注重入脑入心、真信葛行,在深化、内化、转化上聚力用劲,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不断取得新收获。养成深入调查研究工作作风,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把脉问诊、解剖麻雀,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扎实推进检视整改,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集中破解的问题、干部思想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找准症结,整改整治到位。要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来一次
13、检视,着力破解”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切实改出实效。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坚持两手抓、两促进,统筹抓好主题教育和各方面工作。主题教育成果最终靠实践来检验、群众来评价。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思路、找举措,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开展主题教育的过程成为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转化的过程。锚定党的二十大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查找分析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根源,找准切入点发力点,打通堵点淤点,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第二批主题教育参加单位同
14、群众的联系更直接,面对的矛盾问题更望杂,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更具体,要更加注重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落细惠民政策和为民服务,尤其围绕就业、教育、医疗、托育、住房、养老等社会重点关切,实打实地研究提出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拿出真心、热心、耐心,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参加第一批主题教育的纪检监察机关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继续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理论学习,常学常新、常悟常进,狠抓调研成果转化和整改任务落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参加第二批主题教育的纪检监察机关要继续坚持严字当头、实处用力,推动主题教育各项部署落实落地。要把开展主题教育、教育整顿与推动中心
15、工作结合起来,与正在做的事情结合起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既总结完成好今年工作,也提前谋划好明年工作。矢志不渝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刻不停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以纪检监察工作质效检验主题教育、教育整顿成效。从“上海足迹”中读懂“国之大者”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先后考察了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了解了上海增强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保障性租赁
16、住房建设等情况。“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跟随总书记的步伐,从“上海足迹”中读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科学技术自立自强、城市建设以人为本”三项内容,胸怀“国之大者”,更好地为建设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贡献力量。循迹“经济足迹,感悟引金融源头活水,汇实体万顷碧波”,读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国之大者”。距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不足一月,习近平总书记将“上海之行”第一站选择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显示出对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聚焦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明确要求“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发展规律的
17、科学把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实际做好做细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方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循迹“创新足迹”,感悟“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读懂科学技术自立自强是“国之大者”。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将“实现
18、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纳入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度推进,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科技研发人员,要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自主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为目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创新发展,永攀科技高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稳打稳打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循迹“民生足迹”,感悟“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读懂城市建设以人为本是“国之大者此次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了解上海保障性租赁住
19、房建设等情况。“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中指出,城镇化是涉及全国的大范围社会进程,一开始就要制定并坚持好四项正确原则,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以人为本。城市建设的宗旨是为人造福,为人民提供便捷化、精细化的优质服务和人性化、可感知的生活体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要解决好人的问题,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把增进人民福祉、让亿万民众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城市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让其参与到城市规划、生态环保、文明建设等环节,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城市。从三个维度理解把握“自信自立”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六个必须坚持”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
20、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一条就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深刻理解自信自立的丰富内涵,对于更好领会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赢得历史主动,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百年奋斗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这种自信自立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
21、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进一步丰富了自信自立的内涵,为我们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视野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从历史维度看,自信自立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深刻启示。自信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素有的精神气度,自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卓绝的探索,还是和平建
22、设时期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都要求共产党人必须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党在百年奋斗史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从理论维度看,自信自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生动体现。自信自立包括自信和自立两个方面。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自立就是自主独立。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
23、法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的性质取决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发展变化是由内因决定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体现人的主体性,发扬人的主动性。自信自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必须形成内部条件支撑和力量,必须依靠自身主动作为,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自信自立的精神底气,不会在人的头脑中自动生成,其从根本上源于现实,产生于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渐积累、不断强化。”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内容,拓展了马克思主义
24、自信自立原则,鹿续传承了中华民族自信自立传统,深刻总结了党自信自立历史经验,是党和人民创造辉煌成就的立足点。自信自立精神自古以来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之中,历经挫折而不屈,千锤百炼更坚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从实践维度看,自信自立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我们花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走过了西方两百多年的现代化道路,从一个现代化的起步者跃升成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这正是自信自立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建 评论 汇编 20 2023113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