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儿童心理咨询案例.docx
《厌学儿童心理咨询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厌学儿童心理咨询案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厌学儿童心理询问案例关键词:厌学认知领悟治疗支持疗法变更认知一、基本资料张X,男,14岁(1988年4月27口生),江苏南京市人。初中一年级学生。求助者没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求助者是个遗腹子,在他诞生后,其母带着求助者再婚,及继父无孩子。目前身体发育正常,本人无重大疾病历史,家庭无精神病史。平常神态冷漠,愁闷,脸色苍白,面无表情。二、主诉及个人陈述:主诉I进入初中以来,学习成果很不志向,同学们看不起我,老师也不喜爱我,我不想学习,不想来学校。个人陈述I我诞生就没见过我的亲身父亲,妈妈对我很关切,但是我的事情她都要管,没有自由。我和继父关系怎么也亲近不起来,我和他们很少说话,小学老师是个新分来
2、的老师很年轻,由于我学习不好,她常常用难听的话骂我,所以同学们都看不起我;初中老师也不喜爱我,因为我的学习成果很差。其实我对学习不感爱好,不想学习,不情愿呆在学校,成天想着电脑嬉戏可以给臼己带来一点欢乐。现在父母在外面做生意根本管不了我,我更加放任自己了。三、视察及他人反映:视察I来访者始终低头,眼睛无神,鞋底不停的蹭地面,说话速度慢,短短续续,不连贯。姑姑:侄子从小很可怜,没出世没了父亲,大家都疼他,什么事都不要他做,只是希望他能把书读好,可是小学六年只顾玩,本想到了中学人长大一点能好点,谁知道他比小学更加放任自己,在他妈妈下岗开了小饭馆以后,更是常常逃课出去玩,或跑回家玩电脑,学习就不要提
3、了。每次说他,他明确表示不爱学习,不想学习。四、评估及诊断,1、心理测试结果:SDS(标准分):53分,提示有稍微抑郁心情:SAS(标准分):57,提示有轻度焦虑心情;SC1.-90:焦虑因子分2.9,躯体化因子2.0,抑郁因子1.6,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1;EPQ(T分):E40;P50:N73:1.38:提示内向,心情极不稳定。2、诊断:一般心理问题。3、诊断依据:依据诊断病及非病的“三项原则”分析1:来访者主观及客观世界是统一的:该来访者知、情、意是协调一样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觉知觉异样,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特性也是相对稳定的。所以
4、不屈于精神疾病。4、鉴别诊断:依据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及行为异样的表现解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德障碍、心情障碍。家庭教化的不当、老师的偏心、同学:的嫌弃、社会现实的影响使求助者心理严峻失衡,产生了自私、懒散、自卑、脆弱等心理偏差,求助者心理及行为问题表现属于青少年成长中一般性心理问题的询问范畴。心理测验结果支持上述诊断。5、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K)情感缺失性孤独。没有了亲身父亲,缺少父爱:班上同学都看不起他,不愿及他交谈。(20厌学。因为上课思想常常开小差,很多时候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就不情愿听
5、常常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所以厌烦学习生活。(3、)怕苦畏难,缺乏意志。成天想着不能吃苦,遇到困难,畏缩不前,班级活动、文体活动都不参与。(4、)痴迷网络。妾想在虚拟世界寻求劝慰及解脱。五、询问目标:依据以上诊断及评估,经及家长和本人协商,共同确定如下询问目标:(一)近期目标,改善不良认知观念,减轻焦虑畏难心情,削减心身症状,能够正常参与学习。1、帮助求助者重新相识四周环境,感受到来自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关爱及期盼。2、重新树立学习信念,力争学习有所进步。3、提高自控实力,逐步戒掉网瘾。(二)远期目标:完善特性,实现心理问题的彻底解决,实现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自我满足。六、询问方案的制定
6、1、主要询问方法及适用原理:方法:用认知领悟疗法、支持疗法。原理I认知领悟疗法就是通过反第说明,使求询者领悟其心理和行为的无趣性,进而变更认知,减轻或消退症状的一种心理疗法。认知领悟疗法的治疗原理,是把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变成有意识的,使求治者真正相识到症状的意义,以得到领悟,症状即可消逝。这也是心理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疗法的治疗原理。认知领悟疗法则是,干脆和患者一起探讨分析症状临床表现的性质,使他们相识到病态情感和行为的无趣性,领悟到这些感情及行为是幼年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及他的实际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从而主动放弃这些想法和行为。2、双方权利及义务:(1)询问过程中,求助者及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7、权利:求助者可以依据个人的意愿选择询问师。B对询问进程不满足可以要求更换询问师。C对询问方案、收费、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选择权义务:遵守询问机构的有关规定。B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询问方案、收费、时间等方面的规则。C求助者应敬重询问师依据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别状况提前通知询问师。(2)询问过程中询问师的权利和义务A、酷爱本职工作,坚决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学问、增加技能,提高F1.身素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求助者建立同等友好的询问关系。B、心理询问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而卑视求助者。C、心理询问师在询问关系建立前必需让
8、求助者了解心理询问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D、心理询问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及求助者对工作重点进行探讨,并达成一样看法,必要时(如采纳某些疗法)应及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E、心理询问师不得及求助者产生和建立询问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开双重关系(尽量不及熟人、亲友、同事建立询问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询问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不得对异性有IF.礼言行。F、当心理询问师认为闩己不适合某个求助者进行询问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看法,将其介绍给另一位适合的心理询问师或医师。G、心理询问师始终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3)、询问时间及收费询问时间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厌学 儿童心理 咨询 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