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4—2035年)》全文及解读.docx
《《上海市崇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4—2035年)》全文及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崇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4—2035年)》全文及解读.docx(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崇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42035年)崇明区人民政府2024年10月 刖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 保护大会上用四个重大转变全面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 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 和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 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202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 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 展,加快形成以实
2、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 新格局。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 文明思想的重要载体,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应有之 义,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客观需求。2007年4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崇明调研时指 出,建设崇明生态岛是上海按照中央要求实施的又一个重大发展战 略,我们要把崇明建设成为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实现崇明跨越式发展,为崇明生态发 展道路指明了方向。2016年9月,上海决定举全市之力支持崇明建设 世界级生态岛。2022年1月,上海市印发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 展规划纲要(2021-2
3、035年),提出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打造成 绿色生态桥头堡、绿色生产先行区、绿色生活示范地”, 成为引领全国、影响全球的国家生态文明名片、长江绿色发展标杆、 人民幸福生活典范,向世界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设范例。 2023年11月,市委书记陈吉宁在崇明调研时指出,以一张蓝图 绘到底的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统筹做好 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的大文章,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崇明样板。”这些都为崇明区高标准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奠定 了坚实基础。崇明区地处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由崇明岛、长兴 岛、横沙岛三岛组成,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崇明是河 口之岛,
4、立东海之潮头,迎长江于浪尖,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崇 明岛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的美 称;崇明是“生态之岛,拥有东滩国际重要湿地、东滩鸟类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口中华鳍自然保护区,是数以百万计的东亚一澳 大利西亚国际候鸟的重要栖息地,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太平 洋西岸难得的净土。崇明区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 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市、县(市、区)全国文明城区和美海岛中国天然氧吧以 及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等荣誉称号。自2001年崇明确立建设生态岛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 导下,历届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生态立岛不动摇,
5、 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大力实施+生态 “生态+”发展战略,以实际行动承担起引领上海绿色发展、体现上海 生态文明建设高度、支撑上海生态之城建设的重要使命。崇明区积极 探索大型河口岛屿保护与修复,积极推进外来物种清除及生物多样性 恢复工作,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稳定保持在12种以 上,森林面积总量在全市占比28% ,不断以+生态”厚植生态基 础。依托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大力发展现代新农业、海洋新智造、生态新文旅、活力新康养、绿色 新科技等生态产业,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一。制定我国首个 区域碳中和实施方案,在协同推进节能、减
6、污、降碳、提质、增效方 面积极贡献崇明智慧、崇明方案,持续以生态+彰显生态价值。经 过近二十年的生态岛建设,崇明已逐步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 展的新路子,成功实现从孤悬江海的岛屿到蓬勃发展的热土 的美丽蝶变。为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文 明建设工作,崇明区人民政府以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 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本次规划范围为崇明区全域,行政辖区范围面积2609.4 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413平方公里,包括崇明岛(上海行政范 围部分)、长兴岛和横沙岛,下辖16个镇和2个乡。规划基准年为 2023年,规划
7、期限为20242035年。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区的建设要求,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级生态岛为愿景,设 置4项重点任务、42项重点工程。本规划将作为崇明区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为以更 高标准将崇明区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国际高地、宜居宜游海上花岛、 低碳产业活力城区,推动绚美城市、和美乡村与美丽海湾交相辉 映,绘就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级生态岛新画卷提供战略支 撑。一、建设基础与形势分析(-)建设基础L区域特征长江门户、东海瀛洲独特区位优势凸显潜力。崇明区地处上 海北翼,蚕卧长江,江海相拥,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及江苏省太仓 市隔水相望,北
8、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崇明岛地处中国 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仅次于台 湾岛、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屿,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I之称,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交汇点。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和资源禀赋,为崇明区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上海绿肾、宜居乐土优美生态环境造福人民。崇明区是上海 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承载了上海最为珍贵、不可替代、面向未来的 生态战略空间。以上海市市域总面积20%的国土空间承载着全市约 28%的森林、33%的基本农田以及65%的生态保护红线,集中了上海 市30%的生态空间、80%的水源涵养区,成为上海市空气质量最优、 绿地面积最广
9、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全区水网密布,每年监 测到鱼类超330种,包括水中大熊猫中华鱼或”长江生态活化 石江豚等濒危水生物;鸟类300余种,包括22种全球受胁物种、 19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江南韵味、海岛特色山水人文资源得天独厚。崇明区拥有得 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湿地资源遍布,上海崇明东滩湿地、长江口中华 绢湿地等国际重要湿地以及西沙国家湿地公园等成为众多鸟类和野生 动物的栖息地;拥有东风西沙水源地和青草沙水源地2个市级集中式 饮用水水源地。崇明区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剪纸、崇明土布等独特的 民俗文化,古建筑、古石桥等历史文化遗产;拥有1家5A级景区、6 家4A级景区、20家3A级景区,东平国
10、家森林公园、西沙明珠湖等 景点星罗棋布;工业科普、亲子研学、房车露营、康养旅游等一大批 新兴旅游业态蓬勃发展,花朝节、生态文化旅游节、骑游节等品牌节 庆活动精彩不断。农业资源丰富,供给了上海市1/3的地产农产品, 具有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发展基础。2.工作基础全面构筑生态资源优势,持续擦亮生态底色。生态系统质量 和稳定性持续提高,集滩水林田湖”为一体的综合生态空间持续拓 宽,生态本底居上海最优,国际生态示范效应显著增强。一是严格划 定生态空间。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严格划定四类生态空间,明 确管控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640.37平方公里,占上海市生 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65% ,其中陆域
11、91.78平方公里、长江河口及海 域1548.59平方公里。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面加强生态红线 和自然保护地监管。二是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实施公益林抚育和 开放休闲林地建设,森林覆盖率从2003年的16.8%到2023年的 30.74% ,森林面积达54万亩。力口强湿地生态修复和规范管理,发起 成立长三角湿地联盟,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为世界自然 遗产提名地,湿地保有量保持稳定。三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积极推进外来物种清除及生物多样性恢复工作,一枝黄花、互花米 草、福寿螺等外来入侵物种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实施崇明东滩互 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该工程是全球生
12、态保护、湿 地修复领域投入最大、规模最大的工程之一。坚定不移地推进长江 十年禁渔”和极小种群物种重引入工作,长江江豚、扬子鳄、麋鹿、中华鳍等濒危物种种群得以有效恢复。累计放流中华鲤、松江豌和胭 脂鱼85万余尾。持续推动环境质量改善,着力提升环境成色。加大生态环境 保护力度,望得见星空、看得见绿水、闻得到花香、听得到鸟鸣” 逐渐变为现实。一是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开展第二轮VOCs综 合治理,完成一厂一方案编制,建立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常态化 工作机制,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2018年以来优良天数比例从86.0% 提升至J 88.8%。二是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对14325条河道开展综合 整治和消黑除
13、劣工程,打通村级断头河1932条段,打通堵点 2984个,推动一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完成207公里的河道生态 治理工程、4898公里河道轮疏。全力推进重点断面水质达标工作,5 个国控、22个市控断面均稳定达到或好于In类。2个市级饮用水水源 地均达到II类水质。三是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加强受污染耕 地安全利用管理,通过替代种植、深翻耕、水肥管理等措施,巩固受 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效果。开展拟开垦耕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 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 100%o不断提升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推动岛上邻居江 苏省南通市海永镇和启东市启隆镇医疗废物纳入崇明区医
14、疗废物收运 体系,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医疗废物跨省处置。四是声环境质量改 善持续推进。优化声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强化智慧化监管手段运用, 加强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监管,噪声污染防治水平和监管能力稳步提升。横沙乡新民小区、城桥镇江海名都小区分别入选上海市二星、三星宁静小区。加快提升生态惠民水平,用心做足民生亮色。基层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日益优化,人民群众 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增强。一是基础设施不断完 善。完成23.2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持续推进雨污分流改造, 初步形成覆盖18个乡镇和广大农村区域的“5厂+ 15站+ X农
15、污 三位一体的污水处理格局,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97.8% ,农 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为99.6%建成投用生活垃圾填埋场2 个、固体废弃物焚烧厂1个、湿垃圾就地处理设施22个。生活垃圾回 收利用率达到45% ,获评上海市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在全国率 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置、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 用全区全覆盖。二是乡村风貌不断改善。推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完 成2.8万户美丽庭院建设,宅前屋后、自留地宜花则花、宜菜则 菜、宜果则果。打造一批风景优美、特色明显的美丽乡村,陈家镇 瀛东村等51个村入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港沿镇园艺村等18个村 入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力
16、构建生态产业体系,聚力打造发展特色。主动服务和融 入新发展格局,加快集聚各类发展要素,促进好生态不断催生、 赋能、激活新经济。一是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聚焦五新 生态产业、可再生能源发展、生态碳汇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碳中和 示范区建设。先后关停并转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超600家,持续 推进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发展,中船二期、江南造船智造等项目加快建 设。大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和应用推广,设立上海长兴碳中和创 新产业园,长兴岛电厂10万吨级燃煤燃机全周期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 (CCUS )创新示范项目正式运行。新能源发电占比达31% ,位居上 海市首位。二是现代绿色农业创新发展。推进高标准农田和设施菜
17、田 建设,大力推广稻一虾蟹的绿色生态农业养殖模式,推出优农 三兄弟统一标识,打造崇明甄选平台,绿色食品认证面积 35.31万亩,面积认证率达90%以上,拥有崇明白扁豆等8件地理标 志证明商标、崇明白山羊等4件农产品地理标志、崇明老毛蟹等2件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在全国名列前茅。积极打造长三角农业硅谷,推进种源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建清水蟹育 苗基地、白山羊育繁中心。三是生态服务业质效提升。成功创建全域 旅游示范区,因地制宜打造民宿集群村,一镇一特色”初具规模, 打造岛在景中、景在岛里、处处是景、移步换景的海上花 岛,绘就现实版“莫奈花园。建设101公里环岛景观大堤,贯通 自行车绿
18、道413公里,成功举办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国际 篮联三人篮球大师赛等重大国际赛事,组织花朝节”等特色文旅活 动,2023年全区实现旅游收入42.1亿元。深入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发扬生态文化本色。多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育弘扬生态文化,不断提高公众生态环境素养。一是宣传载体丰富。建成东滩湿地公园、崇明生态科技馆、上海西沙 湿地公园等3家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推动崇明区环境监测站、上海城 投城桥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上海城投瀛洲生活垃圾处置有限公司等6 家环保设施单位对外开放。二是宣传方式多样。在世界环境日、世界 湿地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低碳日等重要节日,开展环保设施 向公众开放、环保科
19、普进校园、线上环保知识有奖问答等宣传教育活 动。三是绿色生活蔚然成风。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在上海 市率先实现全区覆盖,国内首艘新能源车客渡船投入运营。新建民用 建筑全面落实绿色建筑标准。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五年蝉联 全市第一。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督促生态保护责任落实。全面实行最严 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现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 建设。一是主体责任不断压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体系基本建立,成 立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环长 制责任落实,充分发挥河长、湖长、环长、检察长四长协同”联 席会议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党政同 责
20、一岗双责,深入实施河湖长制、环长制,加强绩效考核指挥 棒作用,扎实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改革。二是监管水 平不断提升。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不断加大环境治理信息公 开力度,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崇明区在生态文明体制改 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获国务院督查 激励。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培育生态产业市场。实施五轮崇明世 界级生态岛三年行动计划,联合社会各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完善 基础设施和增加民生福祉。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 护区共同发起了 候鸟友好论坛暨伙伴计划,承诺为候
21、鸟及其迁飞 路线上重要的栖息地保护工作贡献力量;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与本地 社区合作,形成了一套“自然家园守护圈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 瀛东村与崇明生态旅游集团开展合作,吸引国有企业投资约1.2亿 元,用于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民营企业东禾九谷生态农业发展 有限公司先后投资约5亿元打造了集有机农业、旅游观光、生态科普 为一体的“开心农场”项目。(二)存在问题与机遇挑战L存在问题生态环境优势需持续巩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仍存不足。一是生 态空间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总量难以满足各类生态建设需求,耕 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对田、林、水等土地的复合利用提出了更 高要求,森林覆盖率提升难度大。河口冲
22、击岛的生态脆弱性长期存 在,景观连通性趋于破碎化,长江滩涂侵蚀风险增加,咸潮入侵加 剧,互花米草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威胁依然存在。二是环境质量改善基 础还不稳固。水环境质量与世界级生态岛要求还有差距,受自然因素 影响,水质透明度较低。同时,由于村沟宅河面广量大,呈河口窄、 布局密、断头多的特征,导致水动力不足,加之农业面源污染等影 响,镇村级河道水质易反复。环境空气质量易受南北两岸大气污染的 远距离传输及跨区域影响,PM2.5和03复合型、区域性污染特征明 显。三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尚未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和 指标体系正在制定,转化路径尚不清晰,绿水青山价值智能化核算和 结果应用机制有待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崇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42035年 上海市 崇明 国家 生态 文明 建设 示范区 规划 2024 2035 全文 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