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智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docx
《关于数智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数智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数智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建筑产业智能化改造、 数字臊型,进一步促进我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中 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住 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 指导意见省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中共 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的意见等文件,结合实际,经市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 数智赋能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通研究T发
2、一转化 一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绿色智能建造,成立市智能建造产业联 合会,构建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以下简称四化) 建筑产业体系,着力培养若干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四化建 筑业综合服务商,推动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七个 强市,奋力打造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奠定坚实 基础。(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四化”发展整体规划布局基本形成:四化精品示范项目标杆引领作用显著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库基本建立, 零碳现代建筑产业园区开工建设,全市建筑业产值达到840亿元, 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不低于40% ,装配化装修 产业规模达到250亿元。到2028年,市成为国内新型建筑工业化高质量
3、发展先进城 市:新型建筑工业化成为全市建筑业主要发展方式,全市装配式 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力争突破60% ,全市建筑业产值达到 1030亿元,装配化装修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装配式建筑品质 和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大幅提升;数智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工 作居于省内领先水平;涌现一批优势龙头企业,辐射周边城市及 长三角地区;建成零碳现代建筑产业园区,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搭建面向未来的建 筑产业生态圈。五年目标分解年度年度目标2024成立产业联合会,组建产业研究院,开展政策体系研究,出台产 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初步建立标准体系库,确定第一批示范项目 名单,项目
4、不少于10个,初步完成零碳现代建筑产业园区建设 规划布局。年度年度目标2025应用示范项目开工建设不少于10个,数字一体化设计不少于 30% ,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不低于40% ,确定 第二批示范项目名单,项目不少于20个。建立产业智库团队与 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零碳现代建筑产业园区建设,建成部品 部件智能_11不少于1家启动面向未来的建筑产业生态圈布局。 产业集群中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5家。获批省级智能建造试点 城市。2026应用ZF范项目开_L建设不少于20个,建设四化应用重点片 区不少十2个,数字一体化设计不少于50% ,确定第二批示范项 目名单,项目不少于30个。发布地方
5、标准或团体标准不少于5 项,地方标准体系基本形成。零碳现代建筑产业园区建成部品部 件智能_U不少于2家,产业集群中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7家, 专精特新企业力争3家。面向未来的建筑产业生态圈建设初 具规模,构建市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2027应用示范项目开工建设不少于30个,数字一体化设计不少于 70%o建成部品部件智能_U不少于3家,零碳现代建筑产业园 区初步运营,面向未来的建筑产业生态圈基本建成。2028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力争突破60% ,数字一体 化设计100%。零碳现代建筑产业园全面建成。模块化建筑和装 配化装修发展居于省内领先水平。涌现2家以上省领先的龙头企 业,产业集群中
6、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8家,专精特新企业5 家以上,面向未来的建筑产业生态圈正式形成。全面提升新型建 筑工业化发展水平,推动建造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大幅降低建设 过程污染排放,助力实现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四化水平达到 全省领先、全国先进。二、重点任务(-)建立组织架构1 .成立产业联合会。鼓励相关建筑企业、高校院所、咨询 机构等单位,成立智能建造产业联合会。遴选四化”应用场景, 开展智能建造试点项目评选。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平台搭 建、合作提升等,促进联合会成员间协作成长、资源共享、交流 合作。(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民政局)2 .组建产业研究院。支持相关建筑企业、高校院所等单位 共建绿色
7、智能建筑产业创新研究院,引领市建筑企业科技创新和 产业升级。支持申报创建绿色智能建筑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建筑 机器人省重点实验室。(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二)加强技术支撑3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大在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绿色 建筑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探索相关技术谱系和路线图。大力 推广装配化装修。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支持相关建筑 企业开展装配式钢结构和PC结构、模块化建筑、AH建筑、建筑 3D打印等技术或相关装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支持相关建 筑企业牵头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等课题。(责任 单位:市科技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4 .建立
8、健全标准体系。开展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相关标准 规范研究和编制工作,搭建先进适用的建造标准框架。鼓励科研 院所、骨干企业等单位制定相关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力争形成 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技术规范。鼓励居住建筑按照装配式建筑评 价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造。引导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核算与减排。(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住 房城乡建设局)(三)完善政策体系5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园区土地、 金融、税收、评优评先、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聚焦新建建筑、 片区开发、城市更新、道路交通、市政环保等领域,制定支持产 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或实施细则,支撑产业园区运营。(责任单位:
9、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 资源和规划局)6 .加强源头把控。以土地出让方式供地的建设项目,在土 地出让前应就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有关要求,在项目建 设条件意见书中予以明确;以划拨方式供地的建设项目,立项审 批部门应在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综合考虑国家、省、市对新建 项目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有关政策规定以及项目增量成 本的投入需求,督促有关单位严格落实有关要求。(责任单位:市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 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7 .完善设计与施工招标。招标人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在招 标文件中可对建筑业“四化”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数智赋能 建筑业 质量 发展 意见
